12.17 福建永安:從“兩棵樹”邁向“萬木林”

時隔5年,當羅範欽來到曾屬於自己的林地時,發現當年的那片杉木林已經完全變了樣。

“杉木雖然少了卻壯了,而且還套種了不少閩楠,已經不再是當年的純杉木林了。”如果按照5年前的計劃,眼前的這片林子早就不在了。

羅範欽是永安市的一個林業經營大戶,他告訴記者,2014年,這片林子已經到了成熟期,當準備砍伐的時候市裡下了限伐令。後來,市裡又通過贖買的方式把林子買了回去。令老羅納悶的是,市裡花這個錢把林子買回去幹啥?

永安市林業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林改“分山到戶”後,廣大林農的積極性得到了激發,為了實現林子的經濟效益,普遍種植的樹種以杉木和馬尾松這兩種針葉林為主。造林—砍伐—再造林是傳統的經營模式。

林子長得慢,一個經營週期約20多年。永安市林業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傳統的經營模式在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森林的生態效益難以得到發揮,“就像是在豬要開始長膘的時候就出欄,很可惜”。

2012年5月,永安市被國家林業主管部門確定為全國首批12個履行《國際森林文書》示範單位之一。

據瞭解,2007年第62屆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國際森林文書》是聯合國自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以來關於森林問題政府間談判的成果性文件,旨在通過全球森林可持續經營,消除貧困、改善生態、促進可持續發展。對於森林資源豐富的永安來說,做好“示範”,就得跳出“造林—砍伐—再造林”的循環。

就拿這片曾屬於老羅的林子來說,贖買後就由市裡成立的管護隊伍接管進行可持續性經營。首先進行撫育間伐,砍掉一些長勢不好的杉木,保留長勢較好的杉木50棵/畝左右,為接下來的補植套種鄉土闊葉樹留下空間。

儘管時值冬季,但在嶺後村的這片林子,記者看到,留下來的杉木林與補植的閩楠和諧共生,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不時有鳥兒飛過。而在20年後,這些閩楠將逐漸取代原來的杉木林,讓森林達到近自然狀態,實現“固土保水、生物多樣性豐富”的生態效益的最大化。

“越來越多的專業合作社、林業大戶認識並接受這種新的可持續的森林經營模式。”與此同時,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永安在中國林科院、北京林業大學、福建農林大學、福建省林科院、福建省林規院等單位的智力支撐下,開展南方珍稀珍貴樹種繁育,篩選出閩楠、香樟、南方紅豆杉、紅錐、馬褂木、檫樹、楓香、紅花香椿、樂昌含笑、乳源木蓮、銀杏等20多種適合永安市造林的速生、材質優良的珍貴樹種。截至8月,全市珍貴樹種人工栽培總面積5.73萬畝。

永安出臺了一系列營造林優惠政策,利用扶持資金和政策導向促進培育珍貴樹種。“十二五”期間,永安市投入6985萬元用於森林質量提升珍貴樹種培育工程:全額補助杉木高世代良種壯苗培育的種子款和營造針闊混交林的珍貴闊葉樹種苗款;對疏林地補植、林分修復按省級補助資金的100%進行配套;對生物防火林帶建設、二沿一環森林生態景觀林建設項目按省級補助資金的30%進行配套;自2014年起,每年投入1000萬元,用於重點生態區位林贖買和近自然化套種珍貴樹種改造。

由此,永安市人工林樹種結構和林分結構得到較大的調整改善,造林樹種從杉木、馬尾松等針葉樹“一家獨大”,逐步調整為多樹種發展格局,林分結構也逐步從單層針葉純林向復層針闊混交異齡林轉變。

這些林子還配有一支“森林保安”。成立於2013年的永安市金盾森林資源管護有限公司,下設森林資源巡防大隊和森林消防大隊,共有隊員185人,通過信息化等手段,全市已有230萬畝(佔全市林地總面積的61%)實現從原來“自家林子自家看”到“自家林子由專業隊伍來看”的轉變。至2025年將實現專業護林全覆蓋。(記者 方煒杭 通訊員 魏興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