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营口于成龙与康熙对话


营口于成龙与康熙对话

清朝康熙年间,营口出了一个知名的廉吏——于成龙。本文记述一段他与康熙皇帝的对话,从中可以看出这位廉吏的为官之道。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农历二月,于成龙被任命为佥都御史,巡抚直隶。康熙皇帝为他题字:“奉公守法,洁己率属”。于成龙答谢道:“皇上的八字圣训,本是为臣职责所应当做的,然而为臣受皇恩深重,不做出点别人不敢做的事,不足以报答皇上对我的特殊知遇之恩。”康熙听后十分高兴,问道:“详细说说你到任后如何行事。”于成龙答:“直隶范围内民不安生,是因为盗贼猖獗,要使百姓安居乐业,首要的是消除盗患。现在许多八旗子弟,凭借权势,肆意地劫掠百姓,等同盗匪。有的官员畏惧他们的势力,不敢管理,长年累月积成恶果。请皇上允许我依据法律自行处理,只要有人触犯法律,不管他是亲王、郡王,还是皇亲国戚一律依法处置。这样才会使胡作非为的人有所畏忌,百姓也可以得到安生。”康熙听后点头称赞,问道:“依你这样做,什么时候可以清除盗患?”于成龙伸出三个手指,说:“三个月就够了。”康熙听后更加高兴,指示于成龙:“你到任后,凡是种种利弊应兴应革者,要一一查明,奏报给我。”于成龙又接着说道:“‘巡抚’二字,顾名思义,是要巡察地方,安抚百姓。可是过去巡抚出巡郡邑,前呼后拥,排场很大,被巡视的地方官望尘奔走,都去研究如何接待等场面上的事,哪有时间陈述百姓的疾苦?我上任后,将会轻车简从,重在巡查,查到大贪大廉者,将立即飞章奏报,请皇上酌情处理。”之后他又向康熙皇帝表态:“我此去赴任,只知有君父,不知有权要。”康熙十分满意,感叹道:“现在的都统,我能相信的只有两江总督于成龙(山西的大于成龙)、江南巡抚汤斌和你这三个人了。希望你不负重托,实心实政,有始有终,做出一番事业来。”于成龙离开朝堂后,康熙命人赏赐他白金千两,布料三十疋。

  于成龙没有辜负康熙的信任,到任后立即整治官场恶习,严加拘捕盗贼,禁止额外的苛捐杂税和摊派力役。不久,三辅吏治为之大变。


  于成龙 字振甲,今盖州市人。隶汉军镶黄旗。与山西永宁于成龙同名同姓且处同时代。时人因永宁于成龙年长,称大于公,称盖州于成龙为小于公。《清史稿》均有传记。于成龙于清康熙七年(1668年)以荫生出任河北乐亭知县,后历任滦州知州、通州知州。永宁于成龙出任江南总督后保举盖州于成龙于1682年任江宁(今南京)知府,后升安徽按察使,迁左都御史、镶黄旗汉军都统。

  于成龙是清朝著名的治河良吏,在治河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他治河生涯始于康熙二十三年到康熙三十八年,共15年。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钦命于成龙为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出任河道总督。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于成龙出任总督、兵部尚书,管直隶巡府。这年,直隶遭受水灾,他临危受命,治理天子脚下的水患,历经六个月终于治服河水,康熙遂将河名改称永定河。之后,他奉命治理黄淮二河。1700年,于成龙病逝于淮上官署。康熙闻讯后,深为悲痛,遣人谕祭,谥襄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