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20年20亿!澳门与内地便利往来人员通关像串门

从“过关”到“串门”,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越来越多的人经由珠海各口岸往返澳门,两地“互联互通”,发展日新月异。12月17日,新快报记者从珠海边检总站获悉,该站年查验出入境人数从澳门回归前的2800万人次增长到如今超过1.63亿人次,年查验出入境交通工具从106万辆次增至约500万辆次,20年累计查验出入境人员总数近20亿人次。


20年20亿!澳门与内地便利往来人员通关像串门

1999年12月,珠海市万人空巷,欢送驻澳部队进驻澳门。


20年20亿!澳门与内地便利往来人员通关像串门

2000年,拱北口岸新联检大楼启用之初的旅检现场。


20年20亿!澳门与内地便利往来人员通关像串门

2003年3月28日,横琴口岸启用。

设施完善,两地通关“全天候”人来人往像串门


1999年10月2日,作为当时澳门连接内地的唯一陆路口岸——拱北口岸新联检大楼正式启用,共建有66条查验通道,设计日通关流量15万人次,预计可以满足未来10年至15年的通关需求。但澳门与内地“大通关”发展速度超出所有人的想象。随着国家陆续出台CEPA、“自由行”等一系列政策举措,仅过了不到5年,新联检楼查验通道的使用率已接近饱和,口岸通关能力捉襟见肘,处于超负荷运作状态。


“每逢客流高峰期,旅客一波一波地进入大厅,个个探着脑袋等候查验”。时任拱北边检站二队检查员的蔡奕平回忆道:“旅客着急,我心里更着急,大家出来旅游一趟不容易,不能让他们把时间都花在排队上。”


旅客越多,口岸越要安全顺畅。据介绍,那些年,珠海边检人顶住压力,竭尽全力满足群众通关需求,搭建临时验证台、增设临时通道、进行跨口岸分流、实行“分段”验放、常态化出境与入境队互相备勤和滚动备勤,一项项有利于提高通关效率的措施出台落地,逐步缓解了通关压力。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发生在2005年3月。在原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指导和支持下,珠海边检总站研发的旅客自助查验通道率先在拱北口岸试运行,电子化通关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次年2月,24条崭新的边检自助查验通道在拱北口岸出入境大厅启用。自助查验通道简化了查验流程,人均通关时间仅10秒左右,相比传统人工查验方式,查验效率有了质的飞跃。截至目前,珠海边检总站已在各口岸建设自助查验通道将近400条,有近80%的旅客实现自助通关,“秒放”成为通关新常态。


2000年3月28日,横琴口岸正式启用,成为珠澳两地的第二条陆路通道;2006年12月8日,两地首个24小时通关口岸——珠澳跨境工业区专用口岸启用;同一时期,与澳门一江之隔的湾仔口岸也从刚开通时的每天2班船,发展到每天10多班船;


2013年,历时3年多的拱北口岸“两翼”改扩建工程建成投用,新增53条查验通道;2014年,澳门回归15周年之际,拱北口岸再次延长通关时间2小时,即早上6时通关到次日凌晨1时,横琴口岸实行24小时通关,跨境工业区专用口岸扩大通关人群范围;2018年,拱北口岸重新调整完善查验通道布局,新迁建50条自助查验通道,实现了中国公民出入境排队通关等候时间不超过30分钟的目标。


在珠海边检总站的努力和推动下,如今,珠海和澳门间的口岸星罗棋布,两地同胞通关“全天候”无缝对接,就像邻居串门一样方便。拱北口岸这个曾经不起眼的渔村小关口,已经第7年位居全国客流第一大口岸,发展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陆路口岸之一。


20年20亿!澳门与内地便利往来人员通关像串门

2005年8月31日,客车“一站式”查验系统在拱北口岸正式投入试运行。


20年20亿!澳门与内地便利往来人员通关像串门

2006年2月10日,珠海边检总站首批共24条自助查验通道在拱北口岸建成并投入使用。

互联互通,供澳农副产品及生活必需品通关零等待


12月16日早上6点,阿威像往常一样驾驶着粤澳两地牌货车,满载水产品驶入拱北口岸出境货车通道,他按下车窗,伸手熟练地摁了一下“一站式”查验系统上的指纹仪,通道栏杆便自动升起,10秒钟,他轻松完成两个联检单位的出境手续办理。


“过去每次过关,要停两次车,下车填表,来回跑三个窗口交表,先后接受3个联检单位检查。”阿威对于十几年前的过关情形依然记忆犹新。


在2005年,全国首创的 “一站式”车辆验放系统在拱北口岸投入使用,边检等3家联检单位采用并联“一站式”电子查验模式,由此,每辆跨境客车的通关时间也从人工验放的5分钟缩短到20秒左右。“一站式”车辆验放系统承担了珠澳两地车辆通关的主要功能,目前经“一站式”通道出入境的车辆每天已过万。


据了解,由于澳门地方小、资源有限,绝大部分生产生活物资都供应于内地。每天清晨,当濠江还沉浸在睡梦中,不远处的拱北、横琴、湾仔、茂盛围口岸已是一片繁忙景象。一车车带着露珠的蔬菜、活蹦乱跳的鱼虾,一船船娇艳欲滴的鲜花,源源不断地驶往澳门。呈半包围形状环绕着澳门的各个口岸,是一条从不间断的供澳物流“生命线”。


为了保障“生命线”畅通,拱北边检站出境车道队的民警们每天4点多就要赶往口岸,5点多便准备上岗,保证鲜活产品车辆在上午8点前完成出境手续。横琴和茂盛围边检站则是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不眠不休,为跨境物资提供全天候的通关便利。每逢节日,各边检站都会增开通道,对供澳农副产品及生活必需品做到优先查验,确保通关零等待。


快捷的通关速度,一流的通关环境,货如轮转,物畅其流。随着出入境“放管服”改革的深入,该总站不断加大科技应用、深化便利通关措施,确保客流、物流高效通关,进而带动了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间的快速流动,为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20年20亿!澳门与内地便利往来人员通关像串门

2018年,在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投入使用的“合作查验、一次放行”人工查验通道


20年20亿!澳门与内地便利往来人员通关像串门

即将完工投入使用的新横琴口岸。

查验变革,从隔江相望到如意牵手


“这样过关真是太轻松了。”12月17日,68岁的澳门居民林伯从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珠澳大厅的“合作查验、一次放行”自助通道入境时,不禁感叹。


林伯把回乡卡放在第一道门的阅读器上,闸门自动打开,在第二道闸门前的指纹仪上摁一下大拇指,看一下摄像头,便来到第三道门前,无需操作,后台片刻即完成数据处理,闸门打开。林伯经过“三道门”,就“自助”完成了内地与澳门双边的边检手续办理。从澳门跨入珠海,仅22秒。


珠海边检总站相关负责人表示,“合作查验,一次放行”是“一国两制”大框架下,边检查验模式创新的一次全新探索和实践。这种具有区域性查验特征的模式,使得旅客只需在“同一查验大厅、排一次队、接受一次检查”,即可完成内地与澳门双方的出入境查验手续,避免了“二次排队”和反复周转。每名旅客的平均查验时间仅需20至30秒,口岸通关速度更快,旅客体验更舒适。


据悉,从2018年10月24日“合作查验、一次放行”新型通关模式在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成功落地,截至目前已累计查验旅客超过260万人次,在便利粤澳人员往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联通作用。


在开通在即的新横琴口岸,国务院已经批准澳门将莲花口岸搬迁至横琴并实施“合作查验、一次放行”模式,共建设合作查验通道69条,两地口岸实现从隔江相望到如意牵手。与港珠澳大桥口岸现行的“合作查验,一次放行”查验模式相比较,新横琴口岸合作查验模式将进一步创新模式,使更多类型旅客受益。此外,正在紧张规划建设粤澳新通道——青茂口岸,也将采用这一创新查验模式,珠澳口岸的发展已经从“硬连接”迈向“软融通”的全新阶段。


与此同时,珠海边检总站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不断细化通关便利措施来满足不同群体的通关需求。通过开设学童专用通道,为在珠海居住在澳门上学的家庭提供便利,每年惠及跨境学童180万人次;实现“两地牌”车辆批文自动延期,避免10万辆备案车辆和近20万名司机“二次跑腿”; 升级自助查验通道,将持护照过境澳门的旅客纳入适用范围;设置“绿色生命通道”,年均为300多起跨境病人送医急救赢得宝贵时间;为乘车出入境的残障不便人士提供免下车随车查验……不断推动通关便利性朝向纵深发展。


回归20年,澳门背靠祖国,高速发展的奇迹让世界惊叹。现如今,珠海边检总站日均验放出入境人员超过47万人次,承担着全国四分之一的出入境客流量。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红云 通讯员 张子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