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董寶珍:賣茅臺賣房 銀行5倍市盈率是歷史性機會 我要告訴巴菲特

轉載自:否極泰董寶珍 本文選自董寶珍接受上海媒體專訪稿

主持人:各位好!今天我們也是非常榮幸地請到了一位特別的來賓,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市場上大家都很關注的一些現象。我看到您在茅臺之後,您就把您研究的方向轉移到銀行個股當中了,具體是什麼時間,能不能跟大家聊一聊?

董寶珍:2018年初

主持人:為什麼您決定拋棄茅臺選銀行,這其中的契機是什麼?一個想法初衷是什麼?理由。

董寶珍:好的,我做了兩項工作,第一項工作很簡單,我用肉眼掃射了一下中國市場上有好些公司的市盈率是5倍市盈率,這些公司都是中國的銀行業,市淨率都零點幾倍

主持人:鋼鐵也是啊。

董寶珍:鋼鐵跟它不一樣,鋼鐵是強週期的,而且是重資產的。

主持人:所以還是要看行業本身。

董寶珍:看行業,你看最低估值的就是鋼鐵、銀行,包括一些地產,但是我在這種低估值中,我最終為什麼又選擇了銀行呢?因為

銀行是這個社會經濟體的基礎產業,假如銀行業最終出了問題,其實社會各行業都會出問題,這是我的一個樸素的自然想法。

但另一方面,我需要解決一個問題,人們都說銀行業有問題,將來會爆發嚴重的壞賬。那麼這個說法對不對呢?我做了大量的研究,我和我的小夥伴做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的結論是認為中國銀行業存在著嚴重的資產質量問題,是一種恐慌情緒下的草木皆兵,是一種主觀想象,並不是事實。而且至少從2018年末到2019年初,中國銀行業已經成功化解資產質量危機,走出了這個行業調整,進入了新的週期。相關論述,由於太大了,我就不再展開了。

主持人:因為您剛才說了銀行主要是由於壞賬,大家有點過分擔憂了,這是銀行的一個大問題,當然我們也看到了其實銀行業不光有這個大問題,它有一些小的問題,和壞賬相比。

董寶珍:比如?

主持人:比如什麼?比如我們看到很多投資者不喜歡買銀行,我們接觸下來很多不喜歡,一問說為什麼,說盤子太大了,炒不動,彈性不足,難以吸引大家的眼球。如果大家再去回顧銀行的歷史、走勢,你也會發現,銀行走得特別特別的溫,很緩慢很緩慢,它不夠有彈性,它很容易被其它的行業綁架,比如說房地產,是吧?所以大家會有這樣一些憂慮在裡面,也就是說即便我們認為銀行業整體的壞賬,它不是一個大的核心問題,可是這些小的瑕疵不斷不斷地累積疊加起來,難道我們還要去選擇銀行類個股嗎?

董寶珍:這些憂慮的觀點中有這麼幾類,第一類是炒作者,以“市場市值太大,不能炒作”來提出,這是純粹錯誤的,中國資本市場這麼多年為什麼很多人都沒有賺錢,反而遭遇了重大虧損呢?就是他入市就是要炒的,炒股者死。但是悲劇的是中國資本市場參與者絕大部分是炒股者,所以你剛才說的盤大盤小都是炒股者的這種理念。

主持人:炒作的產物。

董寶珍:炒作的產物,而這個30年的資本市場發展,必將是要最終消除這種炒作理念,現階段這種炒股的思想已經是最後的餘毒,這種思想一定是有害的,不能相信這種思想,大不是缺陷,我們舉一個例子,全世界最有錢的是比爾蓋茨、巴菲特、李嘉誠,他們相當於是大市值的公司,那些沒錢的王老五小賣部,王老五的販夫騶卒,那種所謂的小盤股更有價值,就是等效於說王老五未來越來越有錢,李嘉誠、巴菲特、比爾蓋茨會越來越窮,事實是這樣嗎?

主持人:不是。

董寶珍:不是的,我們說這個大盤銀行股,它的分紅率已經達到5%,一度達到7%,這不是本質嗎?這是投資的本質呀

。又有人說大盤銀行老增發,它增發是它的業務模式的特點,它業務成長需要,它增發來的錢所形成的淨資產收益率是很高很高的,它增發來的錢,它從你身上增發一塊錢,它分你5%,它帶來的回報是很高很高的,你看到的只是那過去中國有一些企業是隻增發沒回報,只圈錢沒回報,銀行是增發,我是圈錢了,我回報也是真實的呀。所以你不能用那些只增發不回報的公司看待銀行的增發,銀行增發是因為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對金融資源的需求大,這說明這是成長的需要呀。

主持人:剛才董老師您說了,您說即便銀行增發配股都不要緊,因為它能夠帶給投資者長期穩定的分紅,紅利,這個紅利是我們需要去重視的。當然我們不能夠否認說在資本市場當中,尤其在一些成熟、發達的資本市場,其實大家更看重的就是你上市公司本身回饋給投資者的分紅,這個紅利。

董寶珍:我插一句,從回饋的角度上,中國任何一個板塊都不如銀行。

主持人:比不上銀行,但是又回到這裡了,很多時候我們的散戶就像您剛才說的,這種心理和A股這麼長期以來的這種歷史,這種觀念,它已經深入人心了,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一些所謂的題材概念,一些炒作,它帶給大家這種利潤要遠遠比上市公司,尤其是銀行類個股給你的分紅要大得多,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在銀行類個股的炒作上,大家會有一種心態,甚至我們說

A股當中有一個鄙視鏈,很多人會鄙視,鄙視誰呢?鄙視買了銀行股的投資者

董寶珍:對對對,我就是被鄙視者。

主持人:甚至我會這樣想,董老師,設身處地,如果是我,我有時候可能會想,如果熊市的時候,您讓我買銀行股,我覺得很好接受,因為畢竟熊市的時候,市場環境不好,與其我買什麼東西風險係數都很高,危險都很大,我都要虧錢,我買銀行,第一,它穩定;第二,它在穩定的基礎上還能夠給我帶來5個點或者幾個點的年化的分紅,何樂而不為?可是這是熊市的前提。如果市場環境一旦好起來,比如說我們到了牛市,或者相對比較活躍的階段,我有更多更好的一些機會可以去選擇,那我為什麼不選擇而還要去堅守銀行類個股呢?

董寶珍:好的,剛才您講的時候提到了一個概念股快速實現了財富的現實化,我現在討論一個問題,現在我要約你一起去販毒,然後告訴你一天100萬的利潤,而且確實別人已經賺到了,人家已經買了房了。

主持人:這我不敢。

董寶珍:你去嗎?

主持人:我不去。

董寶珍:為什麼?

主持人:因為它違法犯罪。

董寶珍:違法犯罪,也就是不安全,錢可能賺到,但一旦出了問題。

主持人:命就沒了。

董寶珍:命就沒了,長期小黑屋裡待著,那麼你看一下那些在資本市場被資本市場完全擊跨,身敗名裂,甚至失去了財產和生命的那些人哪一個是買銀行股導致的,哪一個是買茅臺導致的?是不是他們都是買概念,買某一個符號,買那種炒作熱點,最後忘乎所以在高位崩潰以後,他們徹底失去了人生,所以賊吃肉的時候很多。

主持人:就是您只看見賊吃肉,沒看到賊捱打了。

董寶珍:對了,賊捱打,有時候你說沒事,打在皮毛之上,無所謂,打就打殘。所以說這就是投資者,我作為一個投資求索者,我已經求索了25年了,一開始我也翻書,這是個方法、技巧,我也沉醉於方法、技巧的,到今天我知道的是資本市場是非常危險的,何以規避風險呢?

走正路,選擇那種真正實實在在的有分紅、有業務、長期存在的。

主持人:穩定回報的。

董寶珍:穩定回報的,這種穩定回報的在一段時間裡不表現出特別牛,但是從中長期,它不會讓你崩潰,而且讓你獲得了超通貨膨脹,還超GDP增速,讓你過上了穩定的,越往後越有錢,這就是投資的本質,投資者不能夠看不到這一點,就看誰賺錢跟著誰走,那吸毒的販毒的說走吧,一天100萬,你肯定不走,為什麼那個時候不走,你到了股市卻幹了類似於吸毒的事情呢?這就是我的回答,這是一個吧。另外就是說牛市吧,請大家要記住,我曾經說過一句話,牛市是殺人不見血的刀,牛市的本質就是金融財富快速增長,金融財富為什麼能快速增長?就是所有人的心情好了,情緒非理性化

主持人:瘋狂了。

董寶珍:瘋狂了,一個真正的價值投資者是厭惡牛市的,我除了牛市以外,沒有別的掙錢手段,那你完了。

主持人:因為牛市所有的人都賺錢。

董寶珍:對啊,牛市不用資產管理人,王大媽就可以幹。

主持人:所以人家都說牛市的時候,菜場的大媽跑贏了所有的基金經理。

董寶珍:我就是這種被大媽連續擊敗的,依舊是長治久安,牛市思維要不得,牛市為啥是有害的?你買不到便宜貨呀。第二就是它財富效應隔一天漲一倍,隔幾天漲一倍,你就瘋了,我就瘋了,人就瘋了,穩不住,說王老五都賺了100萬了,我比王老五學歷高,他小學畢業,我初中畢業,我也得掙100萬,最後也栽進去了。所以就是不要產生牛市思維,價值投資者是喜歡熊市,我寫過一本書《熊市是價值投資的春天》,你看我賺錢,我的基金,我不能說基金,這是非法的。你看我2010年入股市的時候,中國股市2500點,今天3000點,指數漲了20%,但是我確實獲利要超過20%,我是靠牛市嗎?我成立基金到今天,中國股市漲了20%,我不是靠牛市,我是靠低估值買來的

主持人:所以我覺得可能經歷過一波完整的牛熊市的投資者,甚至更多波完整市場牛熊市轉換的投資者,才有資格說你對市場到底是不是有一個充分的瞭解,你對整個中國A股的投資,不管是價值投資也好,還是說你對投機的這種理解,我覺得才能夠說更加的真實,更加的全面。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的散戶會發現,即便牛市來了,每個人都瘋狂地在賺錢,可是當牛市結束,突然在6124,在5178戛然而止,你再回過頭去看你手裡的盈利還剩多少的時候,真的是一地雞毛,這一點我相信經歷過完整牛熊市的投資者應該都非常非常有體會。

但是我還想問董老師的是,您要知道,即便您說的你不要總是對牛市抱有幻想,我們要做價值投資,其實要去找低估值的這些投資機會,那麼也就是說您覺得銀行是這類品種,可是在這個過程當中,即便我不期待牛市了,對銀行的這種持有會給大家帶來情緒上的焦慮,對吧?我覺得就是怎麼去解決這種焦慮,因為有沒有可能您對銀行的判斷和之前您對茅臺的判斷會有相似之處,就像您說的您買了茅臺之後,它從140跌回到了110,您損失了將近30%。

董寶珍:不,我損失的更多,我是200塊錢買的。

主持人:所以這一段的這種焦慮,我們怎麼去解決?銀行還會不會複製像茅臺的這樣一種變化?

董寶珍:我先講一下這個普遍的原理,為什麼投資者在持有,尤其銀行的持有者為啥很焦慮?因為它的股價不上漲,為什麼股價不上漲了?就是這個市場上的絕大部分人不承認它有價值,所以在絕大部分人不承認有價值的時候,它就不上漲,由於它不上漲,所以它估值就低,從而就有投資機會,這就是我要藉機闡述我的投資理念。所謂的投資首先表現為認知博弈,其次是人性博弈,什麼叫認知博弈?比如說我跟你說一個問題,我宣佈太陽是圓的,這個觀點正確不?

主持人:這個牽涉到地理。

董寶珍:是正確的,太陽是圓的。

主持人:突然我就有點。

董寶珍:不敢回答了,對吧?

主持人:對。

董寶珍:太陽是圓的,但是我沒有辦法憑藉這個觀點掙到錢,因為所有人都知道太陽是圓的,什麼時候我才能憑藉認為太陽是圓的掙到錢呢?就是突然有那麼一天,地球人都認為太陽是三角形的,這個時候所有人都錯了,這個時候我仍舊堅持樸素的赤子之心,抬頭一看太陽圓圓的一個大紅盤子,我堅定地宣佈“太陽是圓的”,這個時候我這個關於太陽是圓的認知才能賺到錢。

主持人:那就還是逆向思維。

董寶珍:還是逆向思維,那麼就是說只有大家錯了的時候,而你是對的,你才能賺錢。比如說當2013年的時候,所有人都認為反腐之後,茅臺沒有需求了,民間不喝茅臺,這個錯誤認知形成之後,股價就跌得不得了了,跌成8倍市盈率,但是包括我在內的一小撮人就堅定地堅持常識思維,中國人喜歡茅臺酒,所以我們就在那個時候得出個結論說中國人還會喝茅臺,這個正確的認知與那個大眾的錯誤認知形成了一種博弈,這就叫認知博弈。於是我們就買上茅臺了,因為價格是大家的認知決定,當我們買上的時候,大家的錯誤使我們有機會低買。

於是第二個博弈就開始了,人性博弈。以實踐看,茅臺用了四年,從2013年到2016年,我在2013年到2016年是不賺錢的,就像我今天在銀行上是不賺錢的。所以我跟你說人性博弈,你是跟大眾逆著乾的時候,你可以買到低估,你跟大眾想法不一樣,大眾一定碾壓你、否定你、貶低你。你知道巴菲特以股神的地位,到今天都是被貶低的,巴菲特賣出中石油,說是錯的,巴菲特在2000年沒買科網股,說是錯的,凡此種種。

那麼回到銀行,如果我們真的關於銀行的認知是正確的,而且這種正確還是在中國幾乎所有的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都認為銀行不行的情況下形成正確認知,那麼就有一個低買的機會,低買之後估值能夠迴歸依賴於兩個因素,一個是銀行的基本面真的好轉了;第二,在銀行基本面真的好轉之後,人的認知也迴歸,從錯誤中覺醒了,這個過程是不可避免的,在這個過程之中,你被碾壓、你被否定、你被套牢,就像我,我現在在中國主要銀行的投資是不賺錢的,我不賺錢,你看我還多樂觀,為什麼我這麼樂觀,我不焦慮呢?就是因為我知道我抱的是金子,這些銀行都是當下的金子。

我發表演講就說全球機會在中國,

中國機會在藍籌,藍籌哪兒?我認為是銀行業。我認為我抱的是金子,但是人們認為我抱的是垃圾。那麼在人們認為我抱著垃圾的時候,我的處境就很糟糕,“你看,瞧這個傻瓜抱著垃圾當金條,多傻。”貶低、辱罵、謾罵,在這種情況下,人是群體動物,我們都不能忍受被別人否定,這個群體動物的一種本能,當所有人都否定你之後,而且你也不賺錢的時候,你就很焦慮,焦慮著焦慮著,你就賣了股票了,你說算了,我跟你們在一起混吧。

主持人:這就是人性的一種博弈了。

董寶珍:對,橫著有多長豎有多高。銀行,我提出一個觀點是全球機會在中國,中國機會在藍籌。這個觀點我很難論述,太大了,我一寫文章就幾萬字,但是我的觀點是堅定的,因為中國經濟體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還會增長,銀行作為中國最基礎的戰略產業,不可能出那種克服不了的問題,如果銀行跨越不了,克服不了的,我們擁有人民幣都沒用了,其它行業都扛不住。

主持人:所以這是您堅定看好銀行的一個最基礎的理由。

董寶珍:對。

主持人:您的一個追隨者,應該是廣西的一位投資者,我看了之前的一段採訪,他說他在2018年年底,2019年年初,就是去年年底,今年年初的時候,追隨您,然後他也去進行了一些銀行類個股的佈局,有一點至少在我看來略微有點偏激,他是賣房買股,賣房買了銀行,然後持有銀行,當然他也說了很多持有的原因,比如說安全邊際很高,估值足夠低,增長穩定,未來會有超額的回報。甚至我注意到他在這個採訪當中提到了,他說自己有一種說不清的力量在推動他的買入慾望。因為我也看到他的家人對他其實會有一些(壓力)。

董寶珍:壓力的,搞得他也很難受。

主持人:對,因為賣房嘛,本來承受很大的壓力。所以就這一點,我想問您的是,他也說到有一種神秘力量在督促著他好像去有買入的慾望,這個有沒有可能是投資者的一種自我催眠,或者是自我強化。我們應該怎麼來理性地看待他的這種行為呢?

董寶珍:剛才咱們討論,銀行的持有人在一段時間裡沒有漲,我們都很有壓力,很焦慮,我們還是圍繞這個問題,那麼是什麼原因產生了焦慮和壓力以及如何克服呢?剛才我們講了原因,我們現在講克服,怎麼克服是關鍵,銀行的持有人怎麼克服呢?兩點,一個是相信常識,相信常識是什麼?就比如說某一個家庭裡的成員,他面臨擇業的問題,現在他被銀行錄用了。同時另一個公司也錄用他,另一個公司是工廠,是生產某種商品的工廠。那麼從常識上看,這個家庭會選到哪裡就業呢?他會選到哪裡?

主持人:銀行。

董寶珍:待遇差不多,為什麼要選銀行呢?

主持人:大家會覺得這是鐵飯碗,穩定吧。

董寶珍:他就說長期的工資待遇都是很好的。

主持人:對。

董寶珍:那麼為什麼銀行能向這些人提供非常長期的工資和福利待遇呢?就是因為銀行這個產業特徵,它是具有這種優勢的。

主持人:穩定性。

董寶珍:穩定性和成長性,而且它總在這個社會中是中產階級的搖籃,是這個意思吧?而那些工廠就不確定了,今天在這兒,明天在那兒,就沒了,這是一個常識。我們只要能把這個常識理解了,那麼你就平靜得多了。第二個常識是我們相信那些偉大的投資者的選擇,你知不知道伯克希爾,巴菲特的公司現在第一重倉的行業是哪個行業嗎?

主持人:是銀行嗎?

董寶珍:是銀行的,伯克希爾公司50年來主要重倉兩個,一個是消費,一個是金融。近期他主要持倉是銀行,為什麼不持倉別的?他認為貴了,銀行是低的。於是我們就又回到常識了,說巴菲特是股神,神一樣的級別,我們是相信那些資本市場的小散們對銀行的焦慮和恐慌呢?還是相信巴菲特逆勢加倉買入銀行呢?

主持人:但是又來槓了,有些人會覺得巴菲特買的是國外的銀行類個股,我們散戶買的是中國的銀行類個股,這是有區別的呀。

董寶珍:是的,中國的銀行和美國的銀行是有區別的,這種區別市場認為美國的銀行業比中國銀行業更好,是吧?我的研究事實是市場錯了,中國的銀行業其盈利能力、成長能力都優於美國的銀行業。

主持人:未來的空間。

董寶珍:更大,我一點點說,中國銀行業的成長能力遠超巴菲特的重倉股--富國銀行,富國銀行過去幾年淨利潤增長率幾乎接近於1%、2%,那麼中國銀行業,就說最大的國營企業過去幾年淨利潤增速基本在5%左右,近期進入2019年又增速了,漲到10%,就是淨利潤增速10%,但是成長能力高於美國同行。還有一個就是盈利能力,我們知道在美國,這個銀行業產生了一塊錢的收益,它只能有三毛錢變成了利潤,你知道我們中國的銀行業有一塊錢的收入有多少錢變成了利潤嗎?

主持人:多少?

董寶珍:超過五毛。

主持人:一個是30%,一個是50%。

董寶珍:它的利潤率也高,所以我們說中國銀行業和美國銀行業是有差別的,所以我們看空中國銀行,錯了,中國銀行是和美國銀行有差異,是因為我們好於美國銀行,這是其一。其二就是說中國銀行業在社會經濟的戰略地位要高於美國,中國社會融資接近80%是由中國的銀行業提供的,社會總融資規模80%由銀行提供,美國是多少?30%多,因為美國是靠債券和股票市場,美國那個市場特別發達。所以我們中國銀行的戰略性更高一些,因此我們的中國銀行業要比美國銀行業更高。我想如果我會英文的話,我真想跟巴菲特說一下,“您來中國吧。”巴菲特如果看著財務對比,應該講他會得出正確的選擇,他會放棄美國,買入中國,但是可能巴菲特沒有看懂中文年報,也沒有人去給巴菲特介紹,我想以後要有誰去幹這個事,一定巴菲特感謝他。

主持人:董老師,您說了我們和美國的銀行業比,中國的銀行業和美國來比,我們更有優勢。如果我們現在不和外圍比了,我們不去做橫向,我們就縱向,自己跟自己比,你會發現這些年銀行業本身利潤的增長和前幾年…

董寶珍:降速了。我一定要跟大家講一下,這也是投資的基本原則,也是我的核心原則,一定要買王子落難,一定要在它困難的時候買入,我曾經買過上海電力,申龍股份,就是咱們上海的,為什麼買?當時因為煤炭價格暴漲,導致電廠的成本大增,電價又是發改委工作的,它沒辦法提,所以上海電力和申龍股份虧損了。

主持人:王子落難了。

董寶珍:王子落難,但是我轉念一想,上海就是靠這兩個電廠發電的呀,只要上海經濟存在,這個電廠肯定是長期要(經營),它要麼提價,要麼煤炭價格下降,所以我當時買入了。後來發生的事實,過了一年多,一切又恢復正常了。所以你一定要買好公司,可是你在什麼時候買好公司呢?在王子落難,在銀行增速最低的時候買,千萬不要在最熱的時候買這就是我為什麼說1200塊錢的茅臺要注意風險,那個時候茅臺確實挺好,但是它的估值高了呀,王子落難,大家要知道美國2008(年)金融危機被稱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其結果是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制造了什麼?百年不遇的投資機會。2008年12月你買入美國的納斯達克指數,美國的道瓊斯指數,你現在掙幾倍?5、6倍吧?6000點嘛。

主持人:所以您覺得不砸出來的,這就不是機會。

董寶珍:不砸出來,你就要等嘛,等什麼呢?等它倒黴呀,優秀的公司倒黴的時候就是給你機會,你就不要計較它這個階段性困難,這裡面又涉及一個投資的(邏輯),這是我的基本理念,我是要買好的,可是我可不是說無條件在任何價位買,我就要等你倒黴,我因為什麼呢?就像我買上海電力和申龍股份,我就不相信,上海如果這兩個公司倒閉,那上海用電都消失了,它不可能的。就像咱們中國的銀行業,比如說工行倒閉了,那你說這個社會還能運轉嗎?它都是基礎原理,常識性保證,常識很重要。回到說為什麼在危機的時候,倒黴的時候就有投資機會了?因為什麼?人性有放大功能,當企業衰退了10%,人性就理解為衰退了500%。

主持人:我們還是回到我說到的您的這位追隨者,廣西的這位朋友,他的這種行為,您怎麼看?就賣房買股票這種行為。

董寶珍:我們作為一個老的投資求索者,我們都知道,在最後的關鍵時刻支撐你的信念的是信仰,不是知識,就像銀行,其實很多投資者堅持在基本長期不漲的情況下,繼續(持有),就是說我就不相信中國社會經濟體最後什麼行業都發展了,就銀行沒了,他就是一種信仰。那麼在這種信仰的過程中,你一旦選定,在客觀的數據和事實證明你是錯的之前,如果沒有客觀的數據證明你是錯的,你就應該強化初心,強化早期的決策,這個過程中是帶有一點宗教色彩的,就是信仰,我就信這個社會怎麼能讓銀行沒了呢,說你們都挺好,什麼賣白酒的都挺好,鋼鐵廠也都挺好,我們銀行破產了,我不相信這個。但是雖然我不相信這個,可是人家都在上漲,連收破爛的都上漲,我這銀行就不漲,不漲,我的焦慮出現的時候,我就要強化信仰,我就要自我強化,這種自我強化也不能說迴歸宗教,就是你要調查事實,對常識的堅信。

主持人:但是這種強化有沒有必要一定要建立在加槓桿?其實我理解下來賣房買銀行,它其實是一種加槓桿的行為。

董寶珍:我的朋友我是知道的,如果是一個普通人,你不要加槓桿,但是我的朋友的理性度是罕見的,我知道有些投資者是不願意這樣做,可是對於另一些人,他發現銀行以5倍市盈率交易,5倍市盈率是什麼(概念)?5年就收回全部投資,這在中國這個社會上很少(有)這種生意。所以他發現這個生意出現的時候,他抑制不住自己內心的貪婪,一定要佔有。這種心理是他擋不住的,這就是它神秘的力量,他一旦要佔有的過程中,他沒有風險感,他沒有壓力感。這個時候你不能阻擋他,他內心的召喚就是這樣,可是大部分人沒有這個內心的召喚,那大部分人也別加槓桿,也別賣房,人家就是不賣房睡不著覺,不加槓桿睡不著覺,你就順著內心吧。

主持人:這是他的一種信仰。

董寶珍:個性,而且這個個性我認為是對的,我非常看好我這個朋友,我非常支持他,因為他在做了這個操作以後,他面臨很大的壓力,身邊沒有人同意他的做法,認為他是不理性的。但是我同意他的做法,我能理解他,因為很多時候我也有這種心理,我甚至想把工行的所有流通股都買下。就是這樣的,我說這個話是在5倍市盈率的(情況下),

在4、5倍市盈率的情況下,我真想買下工行的所有流通股,我認為財政部,我認為社保基金應該全力買入,這對中國社會,對中國的養老事業都是有好處的。

主持人:剛才咱們和董老師分享了很多對於銀行類個股,您堅定看好的信心,您也聊到了從認知再到人性的這種博弈。當然我也看了微博上您大概在2018年年底,去年年底,您就開始大聲疾呼歷史投資機會來了,但是去年後半年其實市場一直圍繞著很多因素,包括經濟的不景氣,包括股市也不是特別理想,這些話題。所以我就想問的是,是什麼能堅定您認為它就是一個大的歷史投資機會?我也看了您在演講當中提到了說銀行業要開啟戴維斯雙擊,非常肯定。

董寶珍:對,非常肯定。

主持人:是什麼因素給了你這麼大的信心呢?

董寶珍:首先一點就是常識性邏輯,這個常識性邏輯,我就講

中國的金融行業不可能在中國經濟未來發展中越來越差,而一定是越來越好的。同時,中國經濟的發展就是第二個新週期,所以這個常識性邏輯,就簡單地說,金融是經濟發展的原始動力,而中國的金融主要依賴於銀行。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經濟要發展,或者會發展,一定是銀行以更快的速度發展的,這是我的主邏輯,我就不展開了。

那麼在主邏輯之下,信心的或者是證據更大的來源,來源於哪裡呢?事實,來源於事實,我們投資者很容易就會看到這樣一個事實,進入2019年一季度,前半年三季度,銀行業的主營收入和淨利潤加速上升,今天我們大部分人沒有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2019年前半年,33家上市銀行的主營收入增長率平均超過了19%,那麼你知道茅臺在2019年前半年,它的主營收入增長率是多少嗎?18%。我記不清準確的數據,但是有一個事實是知道的,2019年前半年,中國上市銀行的平均主營收入增長率超過了茅臺,到2019年三季度,就是我們錄節目的時候,有2家銀行已經公佈了季報,當然茅臺也公佈了季報,這兩家銀行是中信銀行和平安銀行,他們的收入增長率也超過了茅臺。

這種高增長,這種收入增速超茅臺的銀行的估值現在仍舊是5倍,以中信銀行(為例),它現在仍舊是5倍市盈率,那麼它的5倍市盈率的主營收入增長率是超過了三十六七倍的茅臺的,所以這種越來越好的事實是我們看好銀行是正確的、強有力的證據。

主持人:事實就是估值足夠低,而主營業務增長又足夠的高,足夠的優秀,往上漲。

董寶珍:足夠的優秀,請注意,它是從坑裡轉出來了。

主持人:拐點。

董寶珍:這是拐點,什麼叫拐點?資本市場最寶貴的就是拐點,你如果能夠在拐點前下注,你就太偉大了。那麼說到這兒,我們又看到一個事實,既然銀行業的收入增速這麼好,為什麼股價不漲呢?這就出現了一個寶貴的機會,比如說我們出現在街上的時候,突然發現地上有一個100塊錢的大鈔票,這個時候,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為別人不撿這個鈔票,而懷疑這個鈔票是假幣,是不是有這個社會現象呢?

主持人:或者有人會覺得這是個陷阱。

董寶珍:或者是(有人認為)是個陷阱,路上有一個100塊,說前面那些西裝革履的,看起來是社會中產階級,很有思維的那些人都不撿,我撿,好像人家都不撿,一定是假的,出現了這種效應。資本市場由於銀行股長期低迷,8年不漲,所以就形成一種習慣性認知,認為銀行肯定好不了,他在早期是認為銀行肯定好不了,銀行肯定好不了的時候,他否定的是銀行基本面不會好。可是到了2019年,一季度、二季度,主營收入持續兩位數增長,接近20%的增速,這個20%增速是成長股的增速,這個事實發生之後,就否定了早期的悲觀預期是錯的。雖然他強有力地否定了早期的悲觀預期是錯的,可是市場太悲觀了,新的悲觀預期隨之而來,那他說好吧,你雖然是變好了,可是你兔子尾巴長不了。這種所謂的“兔子尾巴長不了”,就是由於太過恐懼了,他不敢相信變好,這是一種人性的表現。

然而,我們注意看到國慶節前後,你看一下中國銀行業似乎就開始發生某種逆轉性變化了,為什麼發生逆轉性變化?因為三季報的發佈,人們發現這種認為中國銀行業好轉是兔子尾巴長不了的所謂的主流認知,也被事實證明要錯了。於是當這個認知被證明錯的時候,所有關於銀行的悲觀都將沒有辦法成立了,於是估值修復,於是人們的恐懼就會消除,估值修復,就會來臨。所以在這個時間窗,恐怕是最後的攤牌期。

主持人:所以您覺得銀行即將開啟戴維斯雙擊,將會帶來很難得的歷史的投資機會。

董寶珍:是歷史性的,為什麼說歷史性的?證據在哪兒呢?我分享一個數據,伯克希爾公司一共買了60多支交易,巴菲特買過60多支股票,因為它是上市公司,你可以看它年報,那麼伯克希爾公司買的60多支股票,他只有一次買了一個20倍市盈率以上的,絕大部分是買的15倍市盈率以下的,巴菲特買的最便宜的一個公司的市盈率是5倍,就是美國的一個銀行業。

中國銀行業全行業都是5倍市盈率,所以這個市盈率水平太罕見了,巴菲特一生只抓住一次,巴菲特在美國一生做了60多次選擇,只有一次是市盈率5倍,美國股市只給了他一次機會,這次咱們中國給了那麼大規模的市值都給5倍市盈率交易,所以它是歷史性,5倍市盈率的銀行出現是歷史性的,這是常識,沒有人能推倒。所以你要能在5倍市盈率佔有中國的市場,你將擁有歷史性的機會。我們事情沒變,沒有兌現,咱們過幾年看吧,過幾年咱們還再做一期節目。

主持人:好啊,我想問,您剛才闡述了您對銀行業這麼大的信心,您的一個理解,闡述了您看好它的理由。如果我淺顯地去做一個對比的話,您覺得未來銀行類個股和曾經的茅臺的機會去相比的話,會比茅臺更有信心,會比茅臺機會更大嗎?

董寶珍:性質一樣,幅度大體差不多,我700塊錢出茅臺,我是賺了7、8倍,我認為在歷史性的銀行被低估的時候,它的低估的原理跟茅臺被低估的原理是一樣的,都是錯誤的恐慌造成的,可能製造的回報肯定達不到茅臺這麼大吧。

主持人:因為畢竟它相對市值更大一些。

董寶珍:對,但是應該講同體量吧,一個性質上有點量的差異,我們不要認為這是個小機會,機會不小,雖然流行的觀點認為盤子太大了,盤子太大一樣啊,估值更低啊。

主持人:剛才董老師也闡述了對銀行類個股堅定看好的一個信心,我們在這兒也約一下,看看是不是未來什麼時間我們再來看看,回過頭大家再來看一看這個市場會發生什麼樣奇妙的變化,銀行類個股能不能夠讓我們擁抱更多資本市場的一些投資機會。

董寶珍:一定會的,如果中國銀行業不創造機會,那說明中國銀行業完了,為什麼?這麼低估值,這麼大的基礎戰略產業,資本市場長期不發現它的價值,然後垃圾滿天飛,左一個樂視網,右一個什麼爆雷的,中國投資人就沒有前途了。中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就是真正低估值的東西崛起,而那些想象中製造泡沫型公司衰退。所以說從資本市場的健康也決定了藍籌是終將要崛起。

…………

寫在最後:

一年五倍者如過江之鯽,五年一倍者寥如晨星。點擊頭像關注,來確幸股票APP,查看更多幹貨,找到做中長線的夥伴兒~

董寶珍:賣茅臺賣房 銀行5倍市盈率是歷史性機會 我要告訴巴菲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