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埃及人不把尼羅河水引入沙漠造地,讓沙漠變綠州?

一葉324824


歷史上埃及人也曾幻想過,最後也付諸實現了,把尼羅河引入沙漠造地,讓沙漠變綠州,最終失敗了。

這讓筆者想到了引藏水入疆工程,我們是不是也應吸取一下埃及失敗的教訓,不那麼狂熱,冷靜下來,思考一下,我們該不該啟動這麼大的跨流域引水工程,相信我們中華民族是有智慧的,能夠做出科學決策。

上圖,尼羅河是世界第一長河,總長度6600多公里,流經埃及國家就有1500多公里,它發源於埃塞俄比亞高原及附近地區,由於常年受赤道低氣壓帶影響,降水量非常豐富。它由南向北流動,穿過廣袤的沙漠地區,注入地中海,沖積淤積了世界上聞名的尼羅河三角洲。

埃及地處尼羅河下游,尼羅河所經過的地區植被覆蓋少,乾草原、沙漠面積廣闊,這些地區都會提供豐富的泥沙,所以含沙量很大。儘管河道也有擺動,由於河道寬闊,並不象我們黃河那樣任性改道,相反這些泥沙淤積在河流兩岸,活生生地在寸草不生的沙漠裡給埃及人造出了肥沃的土地,這是上帝送給埃及人的禮物。埃及100.2萬平方公里國土,有96%為茫茫沙漠,全國98.5%的人口“擠居”在僅佔全國面積4%的尼羅河流域。相比我們國家愛輝--騰衝線(胡煥庸線)的西北乾旱地區,佔我們國土面積的64%,卻僅有4%的人口;而中東部沿海地區,僅有36%的國土,卻聚集著另外的96%的人口。足可以說明埃及人生活太委屈了,過著“蝸居”生活。

另一方面,人口在無節制地增長,上世紀之初人口才300萬,1998年,埃及人口劇增到6300萬。儘管埃及又開墾了大量的農田,但這些農田不斷被侵佔。目前,埃及人均耕地僅0.78畝。到2029年,埃及全國人口將達到1.23億,若不盡快開拓新空間,埃及人將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糧食安全問題成為懸在埃及人頭上的利劍。

埃及人也一直在治沙填海開墾新的土地,但人口增長速度遠遠超過土地開墾的速度,因此早在50年代埃及政府就開始把目光投向了佔國土總面積37.6%的西部沙漠。經過專家勘察,表明這一地區有4725萬畝的土地經治理後適合耕種,而這一地區地下水資源豐富可以開發利用,對於埃及人來說這塊地方將成為新的尼羅河谷。

1958年納賽爾總統啟動了開發西部沙漠的計劃,他將這項工程正式命名為新河谷項目,計劃用井水來灌溉農田。但很快納賽爾意識到了這項工程的耗費遠非當時剛剛立國的埃及所能承受,因此這個計劃被放棄了。

但隨著1971年阿斯旺大壩的建成,納賽爾湖的蓄水量達1640億立方米(5倍於三峽水庫),相當於尼羅河兩年的流量,這增添了埃及政府開發西部沙漠的信心和決心,最後確定了灌溉工程的實施方案。引納賽爾湖水,讓西部沙漠變綠州,如上圖。

1997年1月9日,埃及歷史上最大的沙漠改造新河谷計劃正式動工。為了保證工程按期完工並達到預期目的,政府採取了一系列積極措施,其中包括:

資金:吸引國際組織、阿拉伯和其他國家的有關機構對工程進行投資,世界銀行、阿布扎比基金會已同意為該工程提供9億多美元的貸款。沙特農業發展公司承建了新河谷1號支渠工程,挪威、英國和日本等國承擔了造價達4.4億美元的揚水站建設工程。科威特和沙特的發展基金會也都表示提供資金。

免稅:

埃及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如在新河谷地區進行生產的國內外公司企業,可享受20年的免稅。

造勢:國家領導人親自關注工程,設立由公共工程和水資源、農業、國防、電力和能源、工業、農村發展等部組成的圖什卡工程部長委員會,負責制定施工計劃、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以及調動各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為工程建設獻計獻策。

宣傳:計劃完工後將提供數百萬個工作機會,將有助於吸收每年成千上萬的的大學畢業生,可以轉移埃及近20%的人口。

上圖是實施新河谷計劃之後,西部沙漠地區圖什卡湖群變化的衛星圖片,從1987年至2000年引尼羅河水之後的湖水面積增大,到2007年湖泊正在萎縮,2013年幾乎又回到從前。為什麼新河谷計劃失敗了呢?

首先,新河谷計劃採用的動力引水,這無疑提高了用水成本,加之沿用了最古老的傳統大水漫灌的方式來進行農耕生產,沙漠地區蒸發旺盛,就得要不停地灌溉壓鹼壓鹽,防止土地鹽鹼化,勢必造成用水量大增,單位面積上農產品產值所消耗的用水成本再次攀升,相當於在用我們的“農夫山泉”灌溉,農場主根本沒有了盈利空間,誰還會有後續投資。

其次,埃及只處於尼羅河下游,而降水量主要集中在上游埃塞俄比亞高原及附近地區,近幾十年來,不僅是埃及人口增長,用水出現危機,上游的非洲各國人口也在高速增長,也在消耗更多的水,他們在上游修建水庫,攔河大壩,相應減少了下游流量,這無疑卡住了埃及人脖子,從長遠來看,新河谷計劃未來可能面臨無水可調的局面,各國之間因為水的糾紛矛盾重重,戰爭一觸即發。

第三,新河谷總投資高達865億美元,預計20年內完工。相比而言,我國三峽工程總投資才260億美元,面對人口不到1億的發展中國家,而且地處自然環境這麼惡劣的沙漠地區,國民經濟生產撐不起這麼大的工程消耗。

第四,這裡政治動盪不安,處於和蘇丹、利比亞相鄰的邊境地帶,安全問題堪憂,發生過多起恐襲事件,更使外資望而卻步。此外還與埃及政府管理,出現工程腐敗問題有關。

埃及新河谷計劃遠比我們引藏水疆來得接地氣,畢竟引水距離近在咫尺(直線距離134公里),相當於在尼羅河邊開鑿了一條運河,比我們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還小,而我們的引藏水入疆長達3000多公里,跨整個中國,引水去塔克拉瑪干沙漠,有著不切合實際的想法,也不合時宜。

改造沙漠,讓沙漠變綠州,僅靠我們人類的引水,是難以實現了,只有氣候的改變,才能讓沙漠消失,改了天才能換地。


地理縱橫


事實上,關於把尼羅河水引入沙漠造地這件事,埃及人不是沒有做過,稱為“新河谷計劃”。可惜最後失敗了,浪費了大量的真金白銀,卻沒能把沙漠便綠洲。

埃及,位於非洲東北角,氣候乾旱,自然環境相當惡劣,全國100.2萬平方公里國土的96%為茫茫沙漠。全國98.5%的人口擠居在僅佔全國面積4%的尼羅河流域。20世紀初,埃及人口僅2000多萬,到2016年已發展到9500多萬,即將破億。與快速膨脹的人口相比,可利用的耕地資源早已達到極限,人地矛盾日益突出,若不盡快開拓發展空間,埃及人將面對嚴重的生存危機。

△沙漠佔全國面積96%的埃及

早在上世紀50年代,埃及人把目光鎖定在了西部的沙漠,這是一片接近全國40%領土的土地。經過探查,沙漠之下蘊藏著豐富的地下水資源,如果能好好治理一番的話,將會得到大量耕地,再造一片新的尼羅河谷。就這樣,一個瘋狂的計劃開始萌芽,到1958年,埃及啟動了新河谷計劃,並在計劃地區新建“新河谷省”。

△因工程而建的“新河谷省”

起初,埃及人打算利用地下水治理沙漠,但是一番操作下來,發現無論是技術還是資金都幾乎不可能完成,計劃便被擱置下來。

1971年,蘇聯援建的阿斯旺大壩建成,建壩形成的納賽爾湖的蓄水量達1640億立方米(世界第五大水庫),相當於尼羅河兩年的流量,埃及政府重獲建設新河谷的信心與決心。

△阿斯旺大壩建成後形成的納賽爾湖

經過多年的綜合研究,1997年1月9日,穆巴拉克總統正式重啟了新河谷計劃(普遍稱為圖什卡工程),計劃包括在阿斯旺水庫附近的圖什卡灣建一座巨型揚水站,並修建長70公里的主渠道和4條28公里的支渠構成灌溉網,每年取水50億立方,將圖什卡(Toshka)窪地附近的土地開墾為300多萬畝良田。

△穆巴拉克在工程啟動儀式上

1998年,尼羅河上游發生了一場巨大的大洪水,洶湧的洪水湧向阿斯旺大壩。埃及政府擔心阿斯旺大壩受損,在水庫上游打開了洩洪渠道,洪水紛紛從渠道衝向了圖什卡窪地,在後續的2個月裡,這裡形成了大大小小20多個湖泊群,總面積1540平方公里!

△“一夜而成”的圖什卡胡群

這次的洪水事件,不僅衝出了超級大湖,也衝暈了埃及政府的頭腦,更宏大的項目漸漸在埃及人的鬧中浮現。

看到這麼多水衝向沙漠,埃及人深受啟發,不斷擴大工程規模,最終的方案規模遠超1958和1997年的版本,將整個工程造價推到865億美元(三峽工程總投資260億美元),20年內完工,媒體將其稱為“穆巴拉克的金字塔”。

△圖什卡工程引水方案

這座新世紀的“金字塔”,通過日抽水量達2500萬立方米的穆巴拉克泵站可以每年取水50億立方,為埃及用水量的十分之一。通過一系列的灌溉渠,將西部沙漠中的可耕地和6個主要綠洲連為一體,構成和尼羅河並行的一條新河谷。若整個工程順利完工,開發面積將達26萬平方公里,46%的西部沙漠土地將得到開發利用,其中耕地面積達到1890多萬畝,相當於再造一條尼羅河谷,為埃及立下不世之功。

△納賽爾湖邊的穆巴拉克超級泵站

然而現實非常殘酷,在經歷了管理不善,貪汙腐敗,軍方干預,資金短缺等一系列問題後,圖什卡工程不可避免的爛尾了,先期投入的60億美金打了水漂,第一階段新開墾350萬畝耕地,只完成了3%,第二第三階段工程更是永久擱置。

△現存灌區

已開墾的耕地同樣問題重重。沙改土地由於鹽分太高,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用於改造土地,並且改造後的土壤又使得機械化操作非常困難,使得在此投資的農場大都無法盈利。而“美麗的意外”因洪水而來的圖什卡湖群,在失去水源後,迅速萎縮,終是“曇花一現”。

△迅速萎縮的圖什卡湖群

雪上加霜的是,2011年,阿拉伯之春席捲埃及,強人穆巴拉克倒臺,埃及國內陷入動盪。此外圖什卡地區靠近邊境,與蘇丹、利比亞相鄰,地區局勢動盪不安,國內外投資商更是望而卻步。

△2011年,埃及民眾在解放廣場遊行示威

無論是納賽爾時期的新河谷計劃,還是穆巴拉克時期的圖斯卡工程,都是由政治強人推動,立項和方案沒有經過仔細論證而且在後期隨意擴充,政治意志完全壓倒了科學依據與工程決策,項目的實施也根本沒有獲得廣泛的社會認可,其失敗的結局已成必然,不世之功終成黃粱一夢。


地史館


很困難,怎麼講呢?你這麼做無非有兩個問題沒有辦法避免。

首先第一點,你如果說長時間的這麼做會造成的結果就是土地鹽鹼化。

水裡面是帶有一定的鹽分的,即便是自然界最純淨的淡水資源,它仍然還是不可避免地攜帶著一些鹽分,而這些鹽分會儲存在水裡面,即便是水被太陽曬得蒸發掉了,這些鹽分仍然還是會留在地上,這一點可以去看一下我國西北地區那些鹽鹼地的情況。

有的一些鹽鹼地是天然形成的,但是有的一些以鹽鹼地純粹就是人工悲劇,怎麼講原先這個地方不適合種地,但是當地的人必須得開屯荒地,所以他就選擇把這些不適合耕種的乾旱地區的土地給圈起來,把水從其他地方引過來,然後灌到這個土地上面。

一開始的時候確實這個地方能夠種植作物,並且能夠獲得很大的分手,但是時間長了這個地方就開始減產,甚至於最後絕收什麼回事兒的,就是那上面白白的一層鹽糞水灌到這個地方之後它不會順著其他地方流走,而是直接被太陽給蒸發掉鹽分留在地上,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同的水澆到這個徒弟。你上然後被蒸發帶走,而留下的鹽分是一層接著一層,就形成了這麼一塊難以開墾種植的鹽鹼地,這個純粹就是人工悲劇,而你想要把尼羅河的水引到埃及的沙漠地區,並且不停的灌溉所造成的悲劇,我敢保證,比這個造成的問題可能還要大。

因為埃及靠近整個地球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在這個地方每年會產生大量的粉塵碎屑,含有鹽分,礦物質,這些東西會隨著風力吹散到其他地區,比如說紅海地區,我們通過衛星圖片就可以發現這個地方有一大堆的雲霧,而且紅海地區的緣分是所有海域裡面鹽分最高的也正是因為從撒哈拉沙漠吹過來的這些鹽分礦物質,(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而尼羅河幾乎貫穿了撒哈拉沙漠的東部地區,而且還要接受每天將近數百噸的撒哈拉沙漠吹過來的這些陽城和飛沙礦物質這些東西一旦附著在水裡面,然後再拿它澆灌這個荒地最後造成的結果就是這個地區它的土壤鹽鹼化會越來越重,直到最後這個地區失去了任何跟蹤的可能變成一塊鹽鹼地,你連拿來土地開發的資格都沒有了。

第二點用這種方法開鑿出來的土地肥力一般都不高,明兒就會說了撒哈拉沙漠吹過來那麼多礦物質鹽份,難道這個地區土壤肥力不高嗎?缺乏腐植質。

尼羅河地區為什麼孕育出了古埃及文明?正是因為古埃及文明每年他都會接受一次尼羅河的汛期,尼羅河汛期的時候,尼羅河的上游沖刷下來的養料會附著在尼羅河下游地區的土地上,然後洪水退去之後,這些原先的土地上面會變得十分的肥沃。因此這個地區適合耕種,所以古埃及的帝國正是建立在尼羅河所帶來的養料之上。

你用這些普通的尼羅河水去開鑿出一片荒地,水裡面沒有肥力,土壤自身不帶有任何的肥力,你光靠化肥堆積起來你會燒苗子的!


漩渦鳴人yy


荒漠想要被改造是非常艱難而且複雜的,並非單純被淡水灌溉就可以變成綠洲的。實際上,荒漠想要被徹底改造成適合耕種的綠洲,需要大量的淡水不停灌溉,並且徹底改變當地的氣候與土地條件才可以成功。埃及並不具備這樣的實力,而實際上當地也缺乏這樣的自然條件。

整個埃及大約95%的地方都是荒漠與戈壁,僅有尼羅河兩岸與三角洲地區有適合耕種居住的土地,改造荒漠不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資金的投入,最重要的還是水源。尼羅河作為世界最長河流,可實際上尼羅河的水量相當有限,埃及目前正常使用都捉襟見肘,更別說用來灌溉改在廣袤的荒漠了。

如今的非洲北部,存在著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荒漠撒哈拉,埃及境內的沙漠也是其延伸部分。千萬年前的北部非洲也曾經水草豐美生機盎然,是後來才變成荒漠的,所以理論上,埃及想要將荒漠改造成綠洲也不是不可能,只要有充足的淡水資源就可以。以色列等國用實驗已經證明,荒漠若能長時間得到充足淡水灌溉,加上植被覆蓋等輔助手段,就可以變成綠洲。

埃及的總面積超過100萬平方公里,除了尼羅河沿線之外基本都是荒漠,是世界上荒漠佔比最高的國家之一。除此以外,埃及是目前非洲第三個人口過億的國家,也是非洲主要經濟體之一。長久以來,水資源供應不足都是埃及最頭疼的問題之一。由於近年來人口不斷增加,加上工農業用水不斷上升,埃及水資源緊缺的狀況越來越嚴重。

埃及被稱為“尼羅河的贈禮”,表面上埃及的世界上最長的河流,然而這條大河的水量卻相當有限。尼羅河源於東非草原與埃塞俄比亞高原,本來水量就不多,而且流經區域幾乎都是熱帶草原與荒漠,補給極少的同時蒸發還有其他損耗量卻非常大。埃及地處尼羅河下游,雖說擁有尼羅河流域最肥沃的土地,可得到的淡水量也相當少。

尼羅河是一條國際河流,流經多個國家,包括人口眾多的埃塞俄比亞、氣候乾旱的蘇丹等。東非向來都不是什麼水資源充足的地方,對於尼羅河水源的爭奪也一直都是該區域內的重要問題。近一個世紀以來,埃及就因為尼羅河水分配問題,與流域內的國家齟齬不斷,若是埃及想要獲得更多河水,並沒那麼容易。

除了缺乏充足的水源之外,技術能力方面也是很大的問題,在荒漠地區通常也會偶爾出現大規模的降水,然而單純的大水猛灌非但很難將沙漠改造成綠洲,反而會弄巧成拙。沙特就曾經出現過大水猛灌荒漠之後,出現了綠洲的情況,結果由於沙漠地區氣候乾旱綠洲迅速消失,而且劇烈改變了當地的地質條件,引發了諸多地質災害。想要將荒漠變成綠洲,不僅需要淡水,也要諸多輔助措施一起推進。

荒漠想要變成綠洲,不僅要大量的淡水,更重要的是需要通過植被覆蓋等手段從根本上改變當地的地質與氣候條件,使得荒漠能夠存貯足夠的水源才可以。埃及目前的經濟實力非常薄弱,不僅缺淡水,也沒有那麼多的財力去推進荒漠改造計劃,尼羅河能做到的也就是養活埃及人了,想要改造荒漠那真是強河所難了。


澹奕


每次提起埃及,人們會想起奇蹟金字塔,會想到獅身人面像,更會想起那條流經埃及的尼羅河。尼羅河不僅是世界第一長河,同時,它也是關乎埃及九千多萬人生死存亡的母親河。因為,埃及的國土面積雖然達到了100萬平方公里,可是在這片土地上,96%的面積都被沙漠和半沙漠覆蓋,埃及人的生活區域被侷限於尼羅河兩岸,所以,尼羅河也成為了埃及人名副其實的母親河、救命河。

既然尼羅河是埃及唯一的水源,又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那麼,埃及人為什麼不把尼羅河水引入沙漠造地,讓沙漠變成綠洲,拓展生存空間呢?

埃及

其實並不是埃及人不想用充分尼羅河水來建設沙漠綠洲,而是做不到。首先,尼羅河並非獨屬埃及人所有。尼羅河總長度達到了7080千米,這條發源於東非高原上的古老河流,除了流經埃及以外,它還穿過了盧旺達、肯尼亞、蘇丹等11個非洲國家,所以尼羅河其實也是非洲的母親河。

因此,雖說埃及坐落在尼羅河的下游,引尼羅河水灌溉沙漠並不會影響其他上游國家的用水量,但是埃及與同樣坐落在尼羅河下游的蘇丹之間,發生過多次水資源的分配、開發衝突,如若埃及一意孤行的將尼羅河水引入沙漠,很有可能引起國家之間的武裝衝突,這是埃及不用尼羅河水建設重要綠洲的原因之一。

流經埃及的尼羅河

其次,引尼羅河水造綠洲計劃埃及人也早就想過,並付諸實施,但是,結果卻並不理想。早在上世紀80年代,埃及就實行過用尼羅河水開發沙漠的綠洲計劃。但是,這個計劃實施起來遠比想象中更加困難。前文中有提到,埃及有將近96%的國土面積都是沙漠,其餘4%的國土面積都是靠尼羅河灌溉,才能夠讓埃及人繼續生存下去。

而且,尼羅河雖然是世界第一長河,但是它卻遠算不上水量豐富的河流,由於尼羅河途經的流域大多是乾旱缺水的地區,因此,尼羅河水量並不充沛,水資源也遠沒達到可以揮霍的地步。當尼羅河流至埃及時,尼羅河的水量只能夠為河流的流經區域提供較為充足灌溉水源,想要將尼羅河水用在沙漠灌溉面積上,根本難以滿足要求。單憑尼羅河,根本是沒有辦法提供讓沙漠變綠洲的充足淡水量。

同時,如果埃及真的不顧一切的大量引尼羅河水灌溉沙漠,實行綠洲計劃,這將意味著,埃及最富裕肥沃的入海口三角洲尼羅河入海水量將大量減少,埃及三角洲也將面臨著海水侵蝕,土地鹽鹼化等極為嚴重的問題。

尼羅河沿岸美景

最後,除了尼羅河水源並不豐富以外,想要讓沙漠變綠洲,還需要強有力的技術支持。擁有豐富地理知識的讀者應該知道,沙漠並不是說擁有充足的淡水量就能夠變成綠洲,因為沙漠地區常年乾旱,即便是引入了淡水,也會迅速揮發消失。想要讓淡水長久的在沙漠駐紮,需要一系列的輔助措施,比如通過種植植被等手段,改變沙漠的乾旱氣候,讓引入沙漠的淡水可以持久地存在下去。然而這樣的荒漠改造計劃,對於人口眾多,資源稀少的埃及人而言,實在是頗有難度。

非洲地圖

當然,在尼羅河改造計劃無法順利實施的過程中,埃及人也沒有停止過讓沙漠變綠洲的改造計劃。比如1964年建造的阿斯旺大壩,就通過攔蓄尼羅河洪水的方式,為埃及提供可以儲存多年的水源。另外埃及人也進行了沙漠水源開發政策,託奇卡新三角洲工程主要目的就是開發沙漠的地下含水層。埃及政府自始至終相信,通過這些水源開發政策,埃及總有一天會找到新的主要水源,而不僅僅是依靠尼羅河為生。


鳶飛九天2018


這個事情埃及不是沒幹過,只是結果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美好。

埃及曾經提出過一個新河谷計劃,就是利用阿斯旺大壩蓄積起來的尼羅河水引入沙漠,在創造一個新的“河谷”,只是這幾計劃還沒開始就因為各種原因放棄了。

以埃及條件,搞沙漠綠洲成本太高,小編覺得海鹽工業更適合埃及。埃及全境少雨,在沿海地區將海水引入沙漠中,等海水蒸發後,鹽分析出留下來,然後收集起來就是海鹽,可以出口也可以發展下游產業。

我國在羅布泊的鉀鹽基地有大規模鹽田,也是同樣的原理,只是羅布泊用的是從地下深處提取出來的鹽滷水。而且早期我國在江蘇連雲港曾經也搞過大規模的海鹽產業,只是現在產業轉型,很多鹽田都轉型了。

其他感興趣可以去網上搜索“海鹽鹽田”!也許你會發現一個新大陸。


喵神觀天下


埃及是一個經濟不怎麼好的國家,國家面積都比較大,但是大部分地區都是沙漠,不適合人生存。



全國絕大多數人口都集中在佔全國面積僅僅只有4%的尼羅河流域,所以肯定有人想過將尼羅河大量的水抽出來,引到沙漠地帶,這樣就能夠把沙漠變成綠洲,從而讓埃及土地能夠有更多的人生存。



不過想法是好的現實是殘酷的,再加上埃及本身只是個窮國,而幹這種事情需要大筆資金的投入。埃及人也不是沒有嘗試過,但是在有鉅額資金投入之後,所得的成就也是微乎其微,根本就是得不償失。而後來在阿拉伯之春中,埃及發生劇烈的政治變動,穆巴拉克下臺,外國的資金也不敢投入到政局動盪的埃及,所以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總之這件事情埃及人也嘗試過,只不過沒有成功而已,畢竟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實在太難了。


銀河國際觀察


一,條件不允許或工程能力不行。挖河道絕對是技術力量一體的高難度工程。不知尼羅河與附近的沙漠地勢關係是怎樣的,要是沙漠高於河床,天王老子來了都不管用。就算河床高於沙漠,挖運河花上個幾百上千億美元也完全正常,不知埃及拿不拿得出來。

二,不夠用。埃及也是人口稠密國家,尼羅河水兩岸人自己用還不一定夠呢,再分流?吃飽了撐的。


玄鋒夜話


埃及人為何不把尼羅河水引入沙漠腹地,從而讓沙漠變綠洲,我認為不是埃及人沒想過,而是因為埃及的氣候和地形不適合這麼做。荒漠化改造不是那麼簡單的,它是一個複雜且艱難的過程。不是單純引入水源灌溉就能實現沙漠變綠洲的。


如果都變的這麼簡單,很多國家就不會被沙漠化困擾了。沙漠化治理它需要很多先天條件,這樣的條件往往受到環境因素的制約,埃及就是如此。埃及有95%的土地都是荒漠戈壁,只有尼羅河三角地適合居住和耕地,雖然尼羅河是世界上最長河流,但是尼羅河的水量對於埃及改造荒漠而言,簡直是杯水車薪。

尼羅河的水量在滿足埃及人生活用水上都比較困難,更別提改造荒漠了。改造荒漠需要長時間水源灌溉,而不是斷斷續續,尼羅河源頭起始東非大草原和埃塞俄比亞高原,水量極為匱乏,而且它的流經地區都是熱帶草原和沙漠,不但沒有多少補充水源,而且蒸發速度極快,所以也不足以讓埃及引流改造荒漠。



另外,尼羅河由於水量稀少,為了滿足國內用水,埃及一直與尼羅河流域國家在水源分配方面爭議不斷,如果埃及再進一步提出改造荒漠引流尼羅河水源,顯然會遭到其它國家反對和不滿。最後一點就是經濟技術方面而言。改造荒漠不單單是引進水源灌溉這麼簡單。


這樣有可能起不到沙漠變綠洲效果,反而會引起一些副作用。因為沙漠地區氣候乾旱,不斷在這裡灌水會引起地質災害 。所以,改造荒漠不只需要水,還需要一些其它輔助設施跟進才行。比如,大量的植被覆蓋,改善地質與氣候條件,使得灌溉淡水能夠留住,顯然埃及目前的技術和經濟條件還不能夠完成這麼龐大的改造計劃。


怪叔叔是個逗比


說的在理,只需把河道和尼羅河連上,埃及在兩年內就可變糧倉,你去問問埃及老王和小王,為啥不這麼幹,天天玩遊戲,不怕後人恥笑嗎。什麼這人那人的,不是埃及人或親屬,誰會和埃及有牽扯,衛星實物條件掃描不就知道埃及人構成咋回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