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讀懂《雪中悍刀行》就讀懂了兩千年中國封建史和大半中國文化

如果有人讓我推薦一部網絡小說,只能推薦一部的話,我一定推薦《雪中悍刀行》。近年來網絡小說封神的優秀作品很多,為什麼是它而不是其他的小說呢?因為《雪中》就是一部濃縮的中國古代史,讀懂了它你就讀懂了兩千年的中國文明。

讀懂《雪中悍刀行》就讀懂了兩千年中國封建史和大半中國文化

雪中悍刀行

《雪中》一書,蔚為大觀,這本書表面上披著武俠、仙俠的皮,實際上卻是一部處處都有“文化”的書,很多主流作家一直擠兌、嘲諷網絡小說淺薄、低俗沒內涵,這本書可謂狠狠的打腫了他們的臉。

書中即有風雲激盪的改朝換代,也有暗流洶湧的皇權鬥爭;既有鐵馬秋風的沙場鐵血,也有云波詭譎的諜戰迷霧;既有神仙打架的三教之爭,也有雞毛蒜皮的夫妻口角;既有鐵骨錚錚的江湖豪傑,也有諂媚阿諛的“名士風流”;既有明哲保身的官場不倒翁,也有鞠躬盡瘁的帝國裱糊匠;既有翻臉無情的得志皇親貴公子,也有重情重義的落魄遊俠兒;既有高歌雨中死,也有寄人籬下活;既有風塵女子不忘國仇家恨,也有貴胄遺民俯首榮華富貴;既有滴水湧泉的宦官,又有聖人不仁的高僧;既有指點江山的國手,也有畫地為牢的高人……更有參差北涼百萬戶,多少鐵衣裹枯骨;更有天不生我李淳罡,劍道萬古如長夜;更有天上劍仙三百萬,見我也需盡低眉……

讀懂《雪中悍刀行》就讀懂了兩千年中國封建史和大半中國文化

劍九黃

烽火戲諸侯把皇權、外戚、宦官、軍閥、權臣、清流、門閥、貴族、寒門、宗教的鬥爭融為一爐;把改朝換代、內憂外患、三教之爭、神仙天人、軍閥割據、快意江湖、官場門道,勾心鬥角,家族興衰,名士風流煮成一鍋;共同熬煉成立一鍋濃縮中華三千年歷史和文化的“佛跳牆”。看一部《雪中悍刀行》,大補,文化之大補;世間縱有千場雪,再無雪中悍刀行。

烽火先生寫成《雪中》一書翻了多少官方正史,又翻了多少稗官野史,還翻了多少儒釋道三家經典我不知道,不過從作品來看,幾乎每一人每一典故都有出處。而更為難能可貴的地方在於,這些人物和典故都不是簡單的堆砌填充,作者對其安排和構造都十分合理,技巧高明。

讀懂《雪中悍刀行》就讀懂了兩千年中國封建史和大半中國文化

故宮——封建文化與皇權的代表

魯迅在塑造小說人物方面曾經說過一個不二法則:“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烽火可謂深得魯迅先生真傳,與三千年歷史中選取出眾多人物塑造出一個個飽滿複雜而真實的人物;這也是《雪中》的很多人物明明只有寥寥數筆我們卻覺得躍然紙上無比真實的原因,其實根本原因在於這些人物根本就不是作者寫出來的,而是靠我們自己“想象腦補”出來的,作者只是有意識的去引導你的想象而已;而這個人物原型如果本來就是我們熟悉的歷史人物呢?我們會把自己知道關於這個人物的信息自動附加到小說中的人物身上,因此只需要寥寥數筆就能夠讓人物躍然紙上,因為這寥寥數筆不過就是個影子而已。

《雪中》另一個特點就是人物眾多而人人傳神;除了主角徐鳳年之外,很多作者濃墨塑造的角色甚至比主角人氣還要高,這叫去主角化,也叫“主角群刻畫”,現在我知道的網絡作家中,除了烽火,只有辰東達到這種高度,所謂“《遮天》是一群人的完美”就是說的其人物刻畫的高超技巧,不過可惜《遮天》之後辰東就開始走下坡路了。然而,有一點關於人物刻畫的技巧辰東還是比不上烽火,那就是小人物的刻畫;辰東重點用心經營的角色自然很好,而一些小人物就明顯單薄了,從而導致整部作品有一些瑕疵;而烽火在這一點上就處理得很好;比如《雪中》說書爺孫、鴨頭綠客棧夥計、漁鼓營老卒許湧關就很經典:“錦州十八老子營漁鼓營末等騎卒許湧關,參見徐將軍”,催人淚下。

說了這麼多寫作技巧都太宏觀,接下來我們不妨選取一些典型的點,來一個點一個點的分析烽火的匠心獨到之處。

一:《雪中》部分任務及原型分析

1,主角徐鳳年;

關於主角徐鳳年這個人物本身反而不好分析太多,歷史上爭氣的二世祖且守邊有功的找不到合適的去對應,網上有人說徐鳳年父子對應王翦父子,有點道理,不過太過牽強。徐鳳年這個人物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其他人物和他複雜的前世今生的烘托來塑造好的,如李義山,劍九黃,溫華,紅薯青鳥,魚玄機姜泥,徐渭熊、黃蠻兒等等。而他複雜的前世在我看來談不上敗筆但是多少算點瑕疵,料想大概也是作者為了推進情節的不得已之舉吧;從人物塑造上,也確實在讓其形象飽滿很多,或者說其前世能夠比較好的解釋其人格的多面性。

第二世大秦皇帝是徐鳳年雄才偉略和薄情寡義作為“君”人格代表,是為其後面守拒北城做的鋪墊;一方面解釋了為什麼他能夠守住拒北城,因為他是大秦皇帝啊;另一方面又解釋了他為什麼一到要守住拒北城,也因為他是大秦皇帝啊;還解釋了為什麼十宗師願意與他共守拒北城,一定程度上還是因為他是大秦皇帝,他當有這份人格號召力。

第一世真身真武大帝則是徐鳳年的天賦異稟福澤深厚的的“神格”代表,為什麼他明明錯過了最佳修煉時間卻能得到王重樓的大黃庭修為且在武道一途高歌猛進?為什麼徐鳳年能夠進入四大宗師而且殺死天下第二王仙芝和得到天道照顧的寵兒拓跋菩薩?為什麼趙家的兩個老祖宗、皇宮裡的宦官老祖宗都沒辦法殺了他徐鳳年,為什麼徐鳳年多次命懸一線而能以弱勝強?因為他是真武大帝啊;我不知道作者這樣寫是削弱主角光環還是加強主角光環,不過的的確確在邏輯上能夠更合理一些更能讓讀者接受一些。

第三世南海宗上任宗主,澹臺平靜的師傅這個設定我也沒太搞懂作者是怎麼考慮的,或許是要給徐鳳年加上一個溫柔和藹、平易近人、重情重義、善良銘感的設定。不過我更願意認為他這本來就是他的真性情,是他母親吳素給他的人生遺產。

說到這裡順便分析一下徐鳳年的性格,除了上面說的前世今生的緣故之外,我以為其性格有三個層面分別有三個來源:其一是殺伐果斷,來自於徐驍,還可能有陳芝豹,實際上徐鳳年一直對陳芝豹又敬又畏,他給徐鳳年的影響必然很大;其二是睿智城府(腹黑),這一性格來自於李義山,李義山被稱為毒士又是徐鳳年最敬重的人,自然會被其潛移默化;其三是善良重情,這主要是受吳素、劍九黃和溫華的影響;至於那些紈絝作風,只是半真半假,一方面是徐驍授意作秀給京城看的,一方面是賭氣給北涼一部分人看的(主要是陳芝豹和北涼幾大營的長輩);當然實際上也確實受褚祿山和李翰林等人的影響,所以是個半真半假的紈絝。

2:徐驍

徐驍的原型不止一個,而是很多個合起來的。第一個原型是白起,白起的外號就是人屠。第二個是王翦,王翦獨力滅五國;至於徐鳳年,跟王翦之子王賁的差別還是比較大的。第三個是曾國藩,有心人可能已經發現了,電影《投名狀》裡面龐青雲借兵的橋段和《雪中》徐驍借兵幾乎完全重合,相信總共應該有意識或者無意識的參考過該電影;而龐的原型就是曾國藩;徐驍和曾國藩最大的相似之處就在於都功高震主備受猜忌虛與委蛇,都有稱帝的實力卻有都因為深知稱帝是條死路而沒有稱帝;最後都在於朝廷的默契中壽終正寢。除此之外,徐家父子兩代,或許看成是所有鎮守西北的名將的代表更好,他們身上還有馬騰馬超父子、蒙恬、班超、等人的影子。

讀懂《雪中悍刀行》就讀懂了兩千年中國封建史和大半中國文化

3:張鉅鹿

當時看小說,看到張鉅鹿第一反應就是張居正,兩人太像了,被恩師雪藏二十年然後權傾朝野;後面又被皇帝親算抄家甚至連累親人朋友,簡直就是直接把張居正搬過來的。然而其實還不是那麼簡單,李鴻章是張鉅鹿的第二個原型,張鉅鹿被稱為帝國的裱糊匠,而李鴻章則是大清的裱糊匠。或者說,張鉅鹿是中國古代權臣和能臣的代表。

讀懂《雪中悍刀行》就讀懂了兩千年中國封建史和大半中國文化

4:桓溫和晉蘭亭以及後張居正時代的幾名重臣

看到這兩個人的時候我想打死烽火,好好煽他幾巴掌然後問問為啥他那麼討厭王羲之。晉蘭亭明顯就是王羲之了,除了名字之外他製作的蘭亭生宣和養的大白鵝都暗示這傢伙就是大名鼎鼎的書聖王羲之;然而讓我大跌眼鏡的是,這兩人的人品簡直一個天一個地;王羲之那絕對是魏晉風流的代表人物,不但寫得一筆好字,更是卓爾不群、率性自然,結果在這本書裡卻被糟蹋成這個樣子,實在是氣人;而更氣人的是居然把王右軍“坦坦翁”的稱號給了桓溫,而桓溫則跟歷史上的權臣桓溫出入甚大;嗯可能作者就是看上桓溫這個名字了吧。

另外還很有意思的是張鉅鹿之後的幾位重臣,記不住名字了,差不多就是在明史中搬過來的,其中的黨爭傾軋、清流之風幾乎都是明朝的味道,準確來說明清都是這個道道,對中國古代官場文化把握很準;寫得特別精彩。如果對官場那一套可以去看《大明王朝1566》、《雍正王朝》、《走向共和》這幾部電視劇,很精彩,估計烽火寫《雪中》的時候都有所參考採納。

5:春秋

最開始看書以為《雪中》的春秋就是我們熟悉的春秋時代,後來看完了才明白不是的;其實作者是把中國古代的幾個亂世給合在了一起,其中有春秋、戰國、三國、南北朝、五代十國;或者說,《雪中》的春秋實際上代表的是中國古代所有分裂戰亂的年度,只是個歷史符號而已。

6:名將和棋手以及一些謀士

文中的一些人物就是歷史上的人物,自己吧名字給搬進去了;比較明顯的就是名將和謀士,例如董卓、盧升象、範長厚等;還有一些人的名字則是稍微改動再用進去,例如褚祿山、孫寅,王明陽等;不過這些人的事蹟都改得面目全非了,有的還保留一些比如盧升象依舊是名將,範長厚依舊是圍棋國手;有的則只取一部分特徵保留,比如褚祿山和董卓都還是胖子;有的則張冠李戴把不同的人和事湊在一起,比如褚祿山又叫褚八叉,就是把安祿山和溫庭筠湊到一個人身上,王陽明則和釣魚臺湊到了一起,作者有點天馬行空了。

7:一些隱晦的典故

遼東滿門忠烈的將門原型是楊家將;洪嘉北奔對應歷史上的衣冠南渡;祥符之變對應靖難之役;張家聖人是孔子;青城王原型是許旌陽;黑衣老僧病太歲是姚廣孝,呂洞玄是八仙中的呂洞賓,老道士魏叔陽是寫了《周易參同契》的魏伯陽;龍虎山天師府自然不用多說;總之一個個的典故都是中華文化和歷史的濃縮,比如泰安城裡面的韓生宣和老太監,對應中國有史以來的宦官干政,具體來說韓生宣的原型是魏忠賢加上王振,而老太監則是漢末十常侍,或者說理解為他們就是代表一種現象更好。這麼多典故,絕大多數用得好,自然也有用的不好的,比如徐鳳年二闖江湖的時候有一段化用《水滸傳》,就顯得比較寒酸,估計是那幾天作者剛好沒有靈感或者沒有時間吧。

8:大楚復國

小說後面大量篇幅都是寫軍事,主要講了大楚復國、離陽換帝和涼莽大戰。大楚的原型肯定一部分是春秋戰國的那個大楚,不過實際上更多的其實是大明,而大楚復國這個事,其實就是寫的南明。曹長卿的原型是史可法,而姜泥的原型一部分就是朱三公主了。我們知道中國歷史上真正復國成功的其實只有東漢;其他的都是熱鬧一波就散了;如果說有一個有可能成功的那就是南明,而《雪中》的大楚復國的橋段也揭示了為什麼古來那麼多復國的確都不成功的原因,大楚復國只是曹長卿和少部分人想復國而已,時過境遷,復國不過是一場各求心安的鬧劇。而作者寫這一部分的目的,除了想要闡述中國封建社會“復國”這一歷史現象之外,更多的則是褒揚讚美“寧在雨中高歌死,不願寄人籬下活”的精神。

9:涼莽大戰

涼莽大戰是整個小說最後的重點,佔據了四分之一的篇幅來寫它,實際上這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抵禦北方遊牧民族戰爭史的一個縮影;而北莽也不是單純哪一隻遊牧民族,而是遠古犬戎、後來的匈奴,南北朝時期的五胡,宋明清時代的契丹、蒙古和金人的結合體。蒙古的女帝的原型我原本以為是武則天,後來覺得確實有武則天的影子在裡面,不過更多的是想表達北方遊牧民族還沒有完全擺脫系氏族社會的意思,北莽的幾大姓很有意思,慕容、耶律都很有代表性;而裡面說到的被莽南朝,則很有石敬塘和張邦昌的偽政府以及漢八旗的意思。

而涼莽大戰的東線、中線和西線的戰場實際上是不同時代的戰例,西線主要是漢朝以前的和匈奴的戰爭;中線則是南北朝到明朝之前的戰爭;東線則主要是明朝和蒙古人滿人的戰爭。其中的將領們,有的一個是幾個合起來的,有的一個拆成了幾個,很難對應上明確的原型;不過我以為這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涼莽之戰實際上是中國幾千年的反侵略史,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古代戰爭的殘酷和先人的守土不易。

讀懂《雪中悍刀行》就讀懂了兩千年中國封建史和大半中國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