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北海公園先蠶壇,70年從未對外開放,扒一扒它的前世今生


先蠶壇,顧名思義就是祭祀蠶神的地方。我國是最早發明種桑養蠶的國家,古代社會男耕女織,桑蠶佔有重要地位,無論是統治階級還是平民百姓,都對蠶神有著很高的敬意。這裡的“蠶神”就是傳說中發明養蠶繅絲的西陵氏嫘祖,被尊稱為“先蠶”。

因為蠶非常難養,古代視蠶為“天物”,為了能夠有個好收成,每年4月份放蠶時都會舉行“祭蠶盛典”,天子親耕、皇后親蠶是封建禮制最高國家祀典。中國很多城市都建有先蠶壇,北京先蠶壇也曾經有多處,現在只留下北海公園一處。

先蠶壇位於北海公園東北角,面積17000平方米。最早的先蠶壇雛形建於元代,據《元史》記載,元武宗時期,先農壇、先蠶壇同時建於皇田之中。據推測,當時皇田的大概位置應該在今天的東二環東便門外至東三環慶豐公園之間。1420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建立天壇、地壇、社稷壇等,直到嘉靖九年,才開始籌建先蠶壇。


嘉靖皇帝把先蠶壇建於安定門外,並且親自制定了先蠶壇的制度與規模。百度地圖顯示先蠶壇距紫禁城四五公里,雖不至於路途遙遠,但在交通不便的當時來說,還是不太方便。於是,嘉靖皇帝又把先蠶壇改到了西苑仁壽宮附近。而安定門外的先蠶壇,當時還未完工,長期無人管理,也就廢棄了,日積月累,積水成窪,就有了今天的青年湖。

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只存在了29年的親蠶典禮被廢止,直到明代滅亡,也再未實施過。直到清朝初期,康熙皇帝才又重新重視起桑蠶。他曾在中南海豐澤園設立蠶舍,但也並未把桑蠶列入祀典。直到乾隆七年(1742年),才將先蠶壇重新建於西苑,正式恢復皇后親蠶儀式。至此,清代禮制才更加成熟與完善。到清代中期,中國蠶繭一度壟斷世界市場,這裡面乾隆皇帝功不可沒啊!

古人視蠶為“天物”,蠶在他們眼裡相當於“神”一般的存在,所以難能可貴的是,許多養蠶戶會等蠶繭自然孵化、蠶蛾咬破繭殼之後才會繅絲,時間長、效率低、質量差,可為了保護蠶蛹的生命,他們寧願承受經濟損失帶來的風險。這種發自內心的敬意,在今天實屬罕見了吧!祭祀人和被祭祀人均為女性,這在封建社會中也是難能可貴的。


先蠶壇紅的牆、綠的瓦,方方正正,具有壇廟建築特有的莊重與大氣。北海公園位於紫禁城的後面,所以北海公園又被稱為皇家後花園。先蠶壇建在後花園中,與優美的山水風光融為一體,既方便皇后妃嬪等眾人親蠶,也是皇室散步、休閒的好去處。

隨著大清王朝的滅亡,先蠶壇的祭祀功能逐漸消失,建築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壞。民國時期,先蠶壇曾作為歷史語言研究所和北京大學醫學院租用地,後來又作為國貨陳列館使用。解放前夕,國民黨軍隊強行進入先蠶壇,強行佔據了兩個多月。從1949年4月1日起至今70年,先蠶壇就不對外開放了,因為這裡面是一所幼兒園,名字就叫“北海幼兒園”。

現如今,北海公園成了全國著名景點,每年遊客絡繹不絕,尤其是11月份,門口幾棵金黃的銀杏樹成了新晉網紅,是人們爭先恐後拍照的地方。每年“小滿”節氣,北海公園先蠶壇都會舉行盛大的“祭蠶盛典”,重現恢弘的皇家氣勢,也許這才是銘記先蠶壇的歷史意義所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