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走进东平:大运河与东平(二)

运河之心——戴村坝


戴村坝地处东平大清河的东首,有中国第二都江堰之称,是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之一。它是当年关乎运河命运的重要水利工程,是为运河加注水量的重要枢纽。


走进东平:大运河与东平(二)


明代之前,大运河常因水量不足而停止漕运。解决运河水量不足问题成了实现运河畅通和漕运繁荣的关键。明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尚书宋礼采用当地白英老人的建议,在此筑土坝,将大汶河拦截并新开挖小汶河,至汶上南旺脊顶,通过建闸控制南北分水,使引汶之水七分流北,三分流南,即所谓“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抬高运河水位;同时,把南旺、安山、马场、昭阳等湖改造成蓄放自如的“水柜”,并引兖州、青州、济州三州泉水,补充运河水源,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运河“瓶颈”南旺因地势高南水北上不畅和水源不足的问题,实现了运河的长期畅通。


走进东平:大运河与东平(二)

戴村坝南北总长约3000米,坝顶宽约10米,它由南至北分别为滚水坝、乱石坝、玲珑坝三段。三段坝体中,北段玲珑坝比南段滚水坝高10厘米,中间乱石坝比滚水坝高20厘米,形成两边不对称低凹而中间凸出状。如此设计,可形成三坝分级漫水,达到排洪防溢,调蓄汶水以济运的目的。清道光二年(1822年),维修大坝时,在坝东北增筑比坝平面高2米,长260米的三合土坝一座,当石坝漫水位超过2米,此坝即自行漫水,从而巧妙地起到泄洪保坝作用。在石坝与三合土坝之间,有一道呈东北西南向长约千米的堤防,名太皇堤。堤的迎水面为石砌。此堤作用在于当丰水期水量过大过猛时,水头至此而碰壁南流,从而缓解水的流速,以确保主坝安全泄洪。


走进东平:大运河与东平(二)

戴村坝三位一体,相互配套,在当时经济比较落后、科学技术尚不发达的条件下建成此坝,是非常惊人的。毛主席曾赞扬:“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戴村坝工程有三绝:一是在沙滩上用木桩筑坝,技术处理堪称一绝;二是“高一分毁坝,低一分水断”,科学设计又是一绝;三是一坝使运河兴国旺家500年,功能发挥也是一绝。

戴村坝的修建,其功能等同于人的“心脏”,故把戴村坝誉为“运河之心”。此坝横空而起,像巨蟒,若长龙,横卧清、汶两水之间;如巨剑,似铁壁,把清、汶豁然分开。盛夏多雨季节,坝前观水,水自上游浩浩荡荡而来,从坝顶飞流而下的瀑布,先化作一个巨大而美丽的弧形扇面,再冲向坝下,水势如千龙同舞,涛声似百虎齐啸,壮观之极!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