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 從一業獨大走向多元並進——澳門經濟今與昔

澳門迴歸祖國20年間,從一座寂靜冷清的小城成為亞洲最富裕的城市之一。

為了保持澳門社會經濟長期繁榮穩定,在中央支持下,澳門正努力擺脫“博彩”依賴,逐步向“多元”發展。而今,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成效初顯,會展、中醫藥、文化創意、特色金融等新興產業逐步成長。

澳門特區政府在對過去十年施政做總結時表示,澳門經濟在適度多元化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果,積累了抵禦風險的韌性和強勁的發展後勁。

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初顯成效

迴歸前,澳門經濟一度陷入停滯狀態,連續4年出現負增長。迴歸後,在博彩業開放帶動下,澳門各行業都取得了很大發展,本地生產總值持續增長,居民就業穩定,收入提高,財政儲備不斷增加。但同時,澳門經濟結構單一,高度依賴博彩服務出口的特點令經濟增長呈現高波動性,這種高波動性顯示出澳門經濟抗風險能力相對不足。

2015年至2016年,面對經濟調整期,澳門特區政府提出“開拓進取,謀劃長遠”“助力創新,激發活力”。2018年,特區政府在此基礎上提出“夯實優勢基礎,迎新發展時代”,以創新保穩定,以穩定促發展。

經過多年不懈努力,澳門特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初見成效,會展業、金融業、中醫藥業及文創產業等新興產業發展快速。2017年,上述新興產業的增加值總額達320.8億澳門元,佔所有行業增加值總額的8.1%,與2015年相比,增加值總額上升23.6%,佔比增加0.79個百分點。

在一眾新興產業中,澳門會展業發展尤其迅速。“我當時辦這份報紙就是看好澳門會展業的發展。”2008年創辦的《澳門會展經濟報》社長林白燕表示,澳門會展業在短短十多年間已經快速步入亞洲最佳會展城市之列。今年5月國際會議協會發布報告,認可了39項在澳門舉行的國際會議協會活動。

目前,博彩業仍是澳門支柱性產業,但其增加值在澳門產業結構的比例顯著下調,由2013年時高達63.1%下調至2017年的49.1%。主要非博彩行業的收益在2013年至2017年間增長約三成。

祖國是澳門發展堅強後盾

澳門作為一個開放程度極高的外向型微型經濟體,資源稟賦極為缺乏,但在迴歸祖國20年間,卻邁開闊步跑到全球人均GDP的最前列,社會民生福祉大大提升和改善,創造了“澳門奇蹟”。

澳門經濟學會理事長柳智毅表示,關鍵是迴歸後中央政府為了支持澳門發展,出臺了個人遊、開放人民幣業務、簽署《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開發橫琴、明確澳門85平方公里水域管理範圍和陸地界線等一系列惠澳政策,為澳門發展增添了新動力、拓展了新空間,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引擎”傾注了燃油。

實際上,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破解澳門博彩“一業獨大”的產業結構矛盾,是中央關於澳門發展的戰略謀劃和部署,也是保持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必然要求。

“國家一直在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這是很關鍵的。”林白燕對此深有感觸。國家“十二五”“十三五”規劃明確了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平臺”的“一中心”“一平臺”定位。澳門社會各界普遍認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走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之路。目前,澳門“一中心”“一平臺”建設成效初顯。

“回望過去,經濟適度多元並非一條平坦之路。但是,有中央政府強而有力的支持,澳門全體居民同心協力,不論這條路何等崎嶇不平,我們都有信心,更有決心和澳門各界一起闖過去。”澳門特區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說。

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儘管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初見成效,不過柳智毅坦言,進展還是較為緩慢,澳門產業結構仍然相對單一,容易導致經濟發展的不穩定性和波動性。

“博彩業面對周邊的競爭,不可能無限增長,也會有飽和之日。”澳門創新發展研究會會長林卓華表示,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是澳門長遠之計,他希望澳門特區政府可以鼓勵澳門博彩企業發揮平臺作用,帶動中小企業發展,助力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

“坦白說,就經濟如何適度多元發展,澳門還是處於探討的階段。”林白燕表示,但不管發展怎麼樣,歸根到底,“國家的支持是最主要的,下一步關鍵就是如何融入大灣區”。

柳智毅認為,澳門要發揮所長,服務國家所需,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他建議配合並參與“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澳門“一中心”“一平臺”建設注入產業元素。發揮祖國內地堅強後盾作用與提高澳門自身競爭力有機結合,進一步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拓展特區發展空間。

澳門特區第五任行政長官賀一誠指出,特區政府已經在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方面投入了很多資源,新一屆特區政府會努力將資源轉化為相關產業,推動經濟結構持續調整優化。

今年初出臺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將澳門列為粵港澳大灣區4箇中心城市之一,將發揮核心引擎作用。賀一誠表示,這一規劃綱要讓澳門進一步認清了自身定位和發展機遇,對澳門未來進一步發展起到強大的促進作用。

“在中央支持和特區各界的努力下,相信澳門無懼外圍經濟挑戰,明天會更美好!”林卓華信心滿滿地說。

新華社記者 蘇曉 郭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