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告別髒亂差!桂林這些老市場改造後煥然一新,已有“超市”般的感覺

滿地的垃圾、隨處堆放的雜物、讓人不舒服的各種氣味,採購的人們無奈只有踮著腳尖、屏住呼吸穿梭其間……曾幾何時,這是菜市場給人固有的印象,這裡似乎是個與現代文明進步相差甚遠的地方。

隨著市民生活環境的逐漸提升,對一個文明、乾淨的“菜籃子”的需求也逐漸提上了日程。市民對於“文明城市”最貼近的感受,無疑就在天天都要光顧的菜市場這樣的場所。

在桂林,隨著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的不斷深入,憑藉城市文明發展的助推,我們身邊的不少菜市場告別了髒亂差,實現了堪稱華麗的轉變,讓普通百姓切身感受到“文明之光”的照耀。

告别脏乱差!桂林这些老市场改造后焕然一新,已有“超市”般的感觉

購物環境像超市的家樂市場

告別髒亂差,傳統農貿市場形象煥然一新

“我在蘆笛路附近住了幾十年,也在蘆笛菜市買了幾十年的菜,過去真的是很怕踏進菜市場,汙水、垃圾和雜物給人的感覺特別壓抑,我們都不敢帶小孩去菜市場。”近日,在蘆笛市場買菜的鄧阿姨告訴記者,近幾年內,蘆笛市場發生了不小的變化,首先菜市場的空間寬闊了,攤位也變得十分規範,而且地面有了光彩,再也不會給人造成壓抑的感覺。

“今天的肉很新鮮呀,麻煩你把這塊肉稱一稱,然後幫我剁碎,我要拿回家煮給小孩子吃。”“好的,請稍等。”在蘆笛菜市賣肉的攤位上,攤主給顧客看完秤以後,麻利地剁起了豬肉。顧客一邊等待,一邊跟攤主閒聊了起來。

“我在這裡賣了十幾年肉,過去在菜市場裡經常會發生客人和攤主爭吵的情況,有些客人覺得肉不夠新鮮,還有客人覺得攤主的服務態度不好。自從菜市場改造以後,我們賣的豬肉每天都會經過市場監督管理局的檢查,而且市場管理方還會組織我們開會學習文明行為習慣。現在顧客很信任我們賣東西,而且大多數人還和攤主的關係處得十分融洽。”攤主胡阿姨告訴記者,自從參加過學習以後,市場裡一些攤主講粗話和不耐煩的現象沒有了,以前有一些人熱天光著膀子在市場內打牌,現在也自覺改了,感覺市場裡的氛圍越來越好了。

告别脏乱差!桂林这些老市场改造后焕然一新,已有“超市”般的感觉

市民在蘆笛菜市買菜。蘆笛菜市經過改造提升,環境乾淨整潔,管理有序,讓前來購物的市民感覺很舒心。

記者採訪時正值中午,市場內經營蔬菜、肉類、水果、燒滷等攤位前,大家都不緊不慢地挑選著自己心儀的菜品,不少市民紛紛對記者表示改造後的市場空間和攤位佈局十分合理,給人一種“敞亮”的感覺。

“2014年以來,全市在開展創城工作中對許多菜市進行了升級改造,我們蘆笛菜市也利用這一契機,更換了生鏽的市場頂棚,還採用明瓦獲取自然光的方式替代了原先昏暗的燈泡照明,菜市內的環境得到了整體革新。”市市場開發服務中心北區物業管理處蘆笛所所長蒙軍說,不僅如此,他們還對市場進行了分類佈局,將原來的排水明溝改成暗溝,並對魚行的排水進行了專門處理,改善了地面積水問題,改造後的市場給經營戶營造了良好的經營環境,也給居民提供了乾淨的採購場所。

走出菜市場,記者發現菜市場外圍的商戶自覺遵守著不超攤、無佔道的規定,以前的流動商販也在市場管理方和疊彩工商的統一安排下,進行了劃區“安置”,菜市場周圍車輛停放整齊,市場周邊的秩序整體和諧了許多。

“我們每天都會對蘆笛市場以及周邊進行巡邏檢查。從現在的情況來說,幾乎不會發生什麼衝突,攤販的素質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升,我們的工作環境也變‘好’了許多。”疊彩城管大隊蘆笛中隊唐隊長笑著說。

在疊彩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該局分管領導告訴記者,該局一直以來都以績效管理促進市場監督管理工作,強調組織目標和個人目標的一致性,形成了市場監管主動作為的積極氛圍。

“我們除了對日常的經營行為和質量、價格以及計量器具進行依法監管以外,還會針對市場內的不文明現象,聯合公安、城管等多部門進行網格化和聯合執法,做到轄區內全覆蓋。”該分管領導介紹說,在創全國文明城市“全市一盤棋”的大格局下,不僅要實現市場的法制環境和經營環境提升,還要對市場管理和經營行為進行整體提升,所以,該局不僅和市場經營者簽訂了創建全國文明城承諾書,還通過公眾號推送《致廣大經營戶的一封信》,規範文明經商的行為準則,使創城工作深入人心,努力營造出全民參與、人人創城的良好氛圍。

告别脏乱差!桂林这些老市场改造后焕然一新,已有“超市”般的感觉

家樂市場已經實現了市場監控全覆蓋。

高標準改造加數字化管理,老市場變得像“超市”

“菜市場的優點就在於它東西齊全、價格實惠,但相比超市來說環境確實差了一些,一般我都喜歡到超市採購食品。有一次,我跟幾個朋友購買燒烤材料時,無意間發現家樂市場的環境變得很好了,安全和服務方面也都做得很細緻,所以就常來了。”家住家樂市場附近的“90後”姑娘小辛說。

記者瞭解到,家樂市場是2002年在原三里店市場的基礎上改造而成,2013年,該市場的改造提升納入城市項目建設“3322”十大重點工程,改造建築面積4752平方米,改建攤位430多個,累計投入資金340萬元,為周圍10餘萬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副食品供應,也是我市市區內較早實現“農+超”經營模式的菜市場之一

“我們在市場入口處設置了一塊信息公示屏,多個職能部門的監管信息每天滾動播出,還會有消費投訴處理情況、市場內衡器的檢測結果、生活必需品價格走勢分析報告等等,讓每一個來購物的消費者都可以在第一時間瞭解到最新、最快的消費資訊。”家樂市場管理處經理陳桂英介紹說,除此之外,還有經營戶的誠信情況公示,通過信用公示,促使經營戶自律,鼓勵守法經營和誠信經營。而且,記者瞭解到該信息服務平臺還會公佈市場監管局的投訴電話以及微信、微博等多種投訴方式,消費者只需掃一下屏幕下方的二維碼,就可以在現場第一時間進行消費維權。

改造後的家樂市場標識明顯,在統一的節能燈光下,攤檔整齊劃一,給人的感覺十分整潔有序。記者在現場看到,市場內的燒滷熟食攤位實現了密封環境下經營,攤主們都按要求做到穿乾淨工作服、戴帽子、口罩、手套,持有效健康證明上崗。

“以前我們的攤位就在馬路邊,大家都認為不過是加工點熟食來賣而已,專門辦理健康證明很麻煩,所以十分牴觸,後來我們的經營環境變得越來越好,大家也自然而然意識到了食品安全和清潔衛生的重要性,自覺辦理了健康證明。”家樂市場內銷售熟食的何大姐告訴記者,現在大家不單單會注重食物的安全衛生,還會主動收拾好自己攤位的垃圾,再統一由市場進行處理,如今,前來買菜的顧客可以在菜市場體驗“超市”一樣的感覺。

“為便於對市場進行精細化管理,確保全天候提供優質、高效、安全的服務,我們在市場周邊、所有出入口和行段交叉處共設置了17個高清攝像頭,基本涵蓋了市場各個區域。”在市場內的監控室裡,陳桂英告訴記者,配合視頻監控,市場管理處還建立了網格化管理制度,通過監控視頻掌控整個市場的經營、安全等狀況。目前,該監控系統已接入七星區數字指揮中心,遠程視頻監控系統實現了公安、城管等多個部門共享,各職能部門都可以通過遠程監控對市場進行實時監管。

“七星區自2018年以來成立了‘創文復衛’集貿市場長效監管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和協調七星區集貿市場監管工作,併成立以區領導帶隊的集貿市場督察組,按照集貿市場檢查標準,定期對集貿市場進行督查,建立創建工作定期彙報和通報制度,督促工作落實。”七星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該區還針對20個市場建立了20個大網格,在區政府分管領導的直接領導下,實行基層網格化管理,各部門網點責任人通力合作、加強協調,推動了各項整治工作的有序開展。

陳桂英表示,家樂市場的升級改造工作按照“改造、完善、提升”三部曲進行,在工商、市容、食藥監等多部門共同幫助下,實現了華麗“變身”。下一步,家樂市場還將把先進的數字化管理系統打造成家樂市場值得驕傲的名片。

告别脏乱差!桂林这些老市场改造后焕然一新,已有“超市”般的感觉

康先生經營的小型生活超市一角。

新面孔出現,小型“生鮮超市”或成為市場發展新思路

採訪中,記者還注意到,現在很多居民小區附近都出現了一些小型“生鮮超市”。區別於傳統意義的超市,它們往往面積比較小,主要滿足所在居民小區的日常菜籃子採購需要,帶給居民們更為便捷的採購體驗。

“我們小區附近沒有菜市場,以前家裡缺一瓣蒜都覺得很麻煩。現在你看,我們只要走出小區門口,就可以買到想要的菜,真的十分方便。”在秀峰區,家住廣源國際社區的鄧大姐告訴記者,以前大家都期待小區附近能有菜市,但城市規劃建設需要一個過程,所以像這樣的小型生活超市一方面可以解居民買菜購物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也可以為將來的市場規劃提供一點借鑑作用。

“我們這個超市的定位就是服務一個小區或者社區的居民,主要以經營糧油蔬菜等為主,而且我們有專門的採購員負責第一時間採購新鮮蔬菜和放心糧油,在服務上,不管顧客購買多少錢的東西,我們都可以送貨上門。”廣源國際社區附近的小型生活超市老闆康先生告訴記者,他的超市才經營了幾個月,就已經跟小區裡很多顧客成為了朋友,大家來買東西都感覺很溫馨。

上午9點,記者在康先生的生活超市內看到,前來採購的居民不下數十人,大家都表示這樣的生活超市基本能滿足家庭日常採購需要,而且遇到特殊情況,還可以跟超市老闆“訂購”商品,質量也可以放心。

“目前我們還只是經營一些較為傳統的菜品,下一步我們還想擴大經營範圍,從海鮮、特產等方面入手,爭取能讓居民們體驗到更大的便利。”康先生說。

記者通過網絡查閱資料瞭解到,在許多城市,以農貿市場與連鎖超市為主導的日用品食品銷售格局正在被慢慢打破,社區生鮮超市、連鎖小超市這種更為便利的商業主體開始成為前兩者的補充。在桂林,這種新型的模式已經在不少居民生活區出現,特別是在廣源國際社區這樣周邊未配備農貿市場或菜市的生活區,尤其受到居民的歡迎。

隨著人們對購物便利性的進一步追求,社區生鮮超市這樣的“鄰居”無疑會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認可和青睞。

“我們對這種新型的銷售模式是鼓勵和支持的,在正確引導其發展的同時,也會按照標準對其銷售的商品質量進行嚴格檢查和監管,確保這種經營模式健康發展的同時,也把好居民生活的安全關。”秀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

見習記者劉健 通訊員韋波(配圖均為見習記者劉健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