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 曾经家喻户晓,如今超百亿负债压在头顶,它走下坡路的三个原因

曾经家喻户晓、盛极一时的汇源果汁,现在却在“清盘”的边缘徘徊,汇源果汁高管离职潮和退市倒计时的双重危机。

今年2月3日,汇源果汁公告表示公司行政总裁吴晓鹏、非执行董事阎焱请辞,这是汇源果汁2019年以来发布的第四则人事任免公告。自2019年开年的34天时间里,包括吴晓鹏、阎焱在内总共6名高管离开了汇源果汁。

10月25日,汇源果汁公司收到由SDF III Holdings Limited针对公司的清盘呈请及临时清盘人申请,理由一是汇源无力偿债,二是联交所复牌期限在即。

汇源与SDF III的分歧也是从今年年初开始。1月时,汇源果汁10亿港元股债实控人许清流辞去非执行董事一职。按约定,SDF III要求汇源果汁于2019年1月24日前按债券本金额的120%,即12亿港元赎回全部债券。但是直到当前,汇源果汁仍未向SDF III 支付赎回金额。

曾经家喻户晓,如今超百亿负债压在头顶,它走下坡路的三个原因

事实上,违约的12亿港元债券只是负债总额的冰山一角,汇源果汁早已债务缠身。汇源果汁未经审计的2017年半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汇源果汁的负债总额为115.18亿元人民币,负债率高达82.5%,同比增长24.5%。超百亿负债压在头顶,是汇源果汁不得不面对的沉重负担。

目前,汇源果汁仍是停牌状态。自2018年4月以来,汇源果汁已经停牌18个月。如果汇源果汁不能在2020年1月31日前达成所有复牌条件,将可能被港交所取消上市资格。现在汇源果汁似乎离港交所复牌的要求还有相当长的距离,确实可以说汇源果汁的退市已经进入倒计时。

其次,汇源果汁在巅峰迅速走向下坡路的原因:

第一,汇源的资本运作问题

除了在广告方面获得成功之外,汇源从2001年开始,借助德隆系、统一集团、达能集团的力量进行资本化运作,迅速提升自己的估值。2007年2月,汇源果汁成功在香港上市,以24亿港元的募资规模成为当年香港最大的IPO,这是汇源果汁的高光时刻。

上市不久的汇源果汁就迅速找到了买家——可口可乐。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准备以179.2亿港元的价格收购汇源全部已发行股份。如果收购成功,汇源能进账74亿港元。

曾经家喻户晓,如今超百亿负债压在头顶,它走下坡路的三个原因

重启并购销售网络:汇源否认再启股权合作

不过成也资本败也资本。收购被商务部叫停,可汇源为了完成收购已经完全裁撤其销售渠道,全国21个销售大区的21名省级经理基本离职,员工人数减少了一大半,收购不成还要重建销售体系,对于汇源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

第二,汇源的产品问题

原本可以通过被可口可乐收购来解决产品渠道单一、品牌效应薄弱的缺陷,但是收购告吹之后,这些问题就日益严峻。除了花巨资重建销售渠道之外,还要挽救单一品牌形象的难题,汇源把所有精力放在广告上面。

曾经在央视获得成功的汇源继续在央视多个频道的重点栏目投放广告,2018年又植入央视春晚,成为春晚指定饮品。但是,汇源忽略了互联网对于电视影响力的冲击,这一举措不仅没能改善销售收入,反而成为沉重的成本负担。

曾经家喻户晓,如今超百亿负债压在头顶,它走下坡路的三个原因

第三,内部管理隐患

在遭遇重创时,汇源家族企业内部管理的问题也在逐渐浮出水面。汇源是家族管理模式,但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缺乏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和财务管理体系将会是巨大的隐患,后来果然因此暴雷了。

2017年至2018年期间,上市公司汇源果汁向北京汇源饮料提供了42.75亿元短期贷款,贷款金额超过资产比率的8%,汇源没有按规定及时披露,甚至没有经过汇源董事会批准,这一严重违规行为,直接导致汇源被停牌整改。目前独立调查及内部监控审查仍在进行中。

曾经家喻户晓,如今超百亿负债压在头顶,它走下坡路的三个原因

汇源果汁的管理陷在回天乏术的恶性循环中,现在看不到任何能照亮黑暗的曙光,也许退市、清盘终将成为汇源的末路,令人唏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