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 唐朝實亡於宣宗:百姓追思不已,“小太宗”一人當國

直至唐朝滅亡,百姓對唐宣宗李忱仍思詠不已,稱李忱為“小太宗”,其為人明察沉斷,從諫如流,恭謹節儉,且惠愛民物,這一時期被稱為“大中之治”。

唐宣宗即位後貶斥李德裕之速,實在令人咋舌。政治因素固有, 私怨怕也難免。此事實乃宣宗一生之汙點。歷史真是迷霧重重。喜歡武宗也不用這樣往死裡黑宣宗吧。我可不喜歡武宗,對宣宗也都是就事論事。覺得若沒有乾隆,雍正也和宣宗差不多了。沒有雍正的勤勉治國,乾隆能揮霍六十多年?對比之下牛黨那群人有點爛泥糊不上牆,牛僧儒出的鬼主意。

唐朝實亡於宣宗:百姓追思不已,“小太宗”一人當國

唐宣宗大中政局研究這本書的細節把握很好。其實一直對宣宗印象不好,可能是對他貶斥李德裕這一點吧。之前看過簡單評價宣宗的文章,感覺被欺騙了!晚唐的歷史缺失很嚴重嗎?史料零散稀少,比中唐差很多。被大臣反被誤?他留下的歷史功績不可能完全是他自己捏造,如果這樣歷史不存在昏君了。上位確實不光明,可是又能怎麼樣,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只要政治才華出色就可以了。我真想自己穿越回去好好看看,和別人談歷史話題就不會覺得自己沒把握就閉口不說了。

唐朝實亡於宣宗:百姓追思不已,“小太宗”一人當國

王夫之就說過,唐朝實際上是滅亡在宣宗一朝,這和後人說明朝亡於萬曆,有相似的指向。唐宣宗有過類似私訪聽到某某官好的傳言,然後某個時間突然拔擢該官,然後向身邊大臣說出緣故的事情。王夫之也指出其中的荒謬。感覺唐宣宗就是一個喜歡作秀的政客,本來武宗是極有可能做出相當貢獻的皇帝,原本的外部憂患,比如吐蕃、南詔這些地方,都開始出現轉機,在李德裕的輔助下,內外部都有一定起色。

唐朝實亡於宣宗:百姓追思不已,“小太宗”一人當國

但在唐宣宗一朝,所採取的政策,全部打斷了這些進程,並且惡化了唐朝的內部政治環境,特別是原本唐朝能夠從安史之亂恢復的根基之地:江南一帶,也開始頻繁發生動盪,徹底動搖了唐朝,再加上後面的唐懿宗變本加厲,整個中樞內鬥嚴重,又缺乏類似李德裕這樣具有豐富地方經驗的宰相人物,到了唐僖宗,就再次丟失長安,而且長安幾次被徹底摧毀,唐朝的局面就再也不能挽回,當時人也都有唐朝將亡的想法了。唐末這一段和東漢末年真的很像,最後導致的後果,也一樣悲慘,前者五胡亂華兩腳羊,後者軍閥混戰鹽醃肉。

唐朝實亡於宣宗:百姓追思不已,“小太宗”一人當國

白敏中和令狐綯這兩個人都是壬人啊。李德裕扶持白敏中,白敏中背刺李德裕;白敏中援引令狐綯,把白敏中踹去和党項玩遊戲;白敏中懿宗朝回來之後又死命往令狐綯身上潑髒水,把貶死李德裕的鍋丟令狐綯頭上。從大中開始就沒人在做正事,可憐武宗和太尉的心血啊。

唐朝實亡於宣宗:百姓追思不已,“小太宗”一人當國

這人家根本不在乎歷史怎麼寫。作為一個可以搞陰謀的王爺。籠絡人心肯定是必須的手段,作為一個前朝被皇帝敵視的王爺。他的政治資源應該有限的可憐。大一讀資治通鑑,讀到宣宗最後一年浙江起義,就覺得小太宗不一定多好。這樣不也是好皇帝嗎?沒人喜歡裝傻,天潢貴胄更不可能有這種愛好,說唐宣宗靠裝傻來獲得宦官信任,以求上位更是把唐宣宗當成未卜先知多智近妖的孔明。

唐朝實亡於宣宗:百姓追思不已,“小太宗”一人當國

終唐一朝,沒有一個比得上太宗,甚至連太宗二分之一的都少之又少。我覺得中國整個封建王朝歷史上的皇帝,能跟李二比的,也就劉秀和朱元璋了,而且還是差半頭。是的,殺了兩個兄弟的確實不多,殺了一個親兄弟的也很少。劉秀,朱元璋的時候已經是個平民了,李二跟他爹起兵時,只是個閥寇而已。

  • 參考資料:《 讀通鑑論·卷二十六·宣宗》、《劍橋中國隋唐史:九世紀中葉的朝廷 》、《歷代名賢確論·卷九十三》
  • 版權所有:林苑浮生工作室出品:有態度、有溫度、有深度、史評隨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