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有些看似賺錢的理財,實際可能是傳銷

成都的小魏,父母離異,一直跟著父親,近些年回到母親身邊,母親對他關愛有加,為了能讓他生活更好,母親被“民間互助理財”傳銷吸引並瘋狂參與其中。在反傳銷志願者李強的不懈努力下,小魏的母親終於明白自己參與的是傳銷組織,是一種違法犯罪行為。

反傳銷志願者稱,小魏的母親陷入的傳銷組織在山東威海市文登南海新區,這幫傳銷的頭目是從乳山轉移過去的,把原來的49800加了100元,這100組織收取,其他跟乳山的“民間互助理財”傳銷沒有差別。

有些看似賺錢的理財,實際可能是傳銷

這個所謂的“理財項目”到底怎麼賺錢?

該傳銷組織者稱,“這個行業是‘一進三出口’,投資者一次性投資49800元,投資過後絕不會讓重複投資,當天49800元將會被分配。投資者有三個出口:第一個出口是7天的猶豫期,7天之內後悔了想退出的話,會退還49800元。

如果在第一個出口沒退但又後悔了想退出的,那麼就等第二個出口,即“B點彈出”,如果沒有帶進來一個朋友就會被彈出,在這個出口是拿6萬塊錢,多拿10200的資金利息。第三個出口是成功出局,也叫‘完美出局’,如果投資者能達到1+3的要求,能掙120萬元,也可以有N個120萬元;達到1+5的要求,就是240萬元,達到1+6的要求,就能掙360萬元”。

事實上,在“互聯網+”時代下,披著理財外衣的傳銷也在愈發上演。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幾個常見的理財傳銷模式,希望大家能夠加強防範!

有些看似賺錢的理財,實際可能是傳銷

消費理財產品

消費理財,顧名思義就是在消費中實現財產的保值、增值。傳銷分子就抓住這一點,以消費理財產品模式對投資者實施詐騙,類似幸福100事件。

平臺號稱“積分理財、複利拆分、年化收益高達50%-200%”,積分相當於原始股,投資1萬,拆分3次,純利潤1.5萬元,拆分6次,純利潤6.2萬元,若拆分9次,純利潤可達17萬元。通過拆積分,不斷地拉入新人進行購買,向老投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以製造賺錢的假象進而騙取更多的投資。如此行為,實際上是一種變相的傳銷。

虛擬貨幣

虛擬貨幣就是非真實的貨幣,比如百度公司的百度幣、騰訊公司的Q幣,P2P形式的數字貨幣(比特幣)等。然而,一些不法公司就藉助虛擬貨幣的名頭進行詐騙。

消費返利、返傭

“消費返利”本來是一項常見的促銷手段,商家設定滿額返利。但是有的返利平臺,利用返利概念設計消費陷阱,比如優庫速購。

平臺不僅以承諾6-20天分期全額返還本金為誘餌,吸引消費者購買高於市場多倍價格的商品,而且表示推薦其他人到平臺上購物,就能得到其他人消費額1.5%或2.5%的返傭激勵。如此循環,消費、拉人頭、層層分紅,已經涉嫌傳銷了。

如今,傳銷這種令人聞風喪膽的東西披上了理財的外衣,號稱是“錢能快速生錢”,但實際上就是個“吸金陷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