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解读《富爸爸穷爸爸》3、成为富人的秘密,简单到令人无法相信

能够聆听何需阅读

点击上方蓝色标识让晓书童说给您听


解读《富爸爸穷爸爸》3、成为富人的秘密,简单到令人无法相信

在上期节目当中我们说:绝大部分人是没有办法克服自己对于金钱的恐惧和欲望的,没钱的恐惧会促使我们努力的去工作,而在得到了工资报酬之后,欲望又让我们去消费更多的东西。

这就形成了上班,挣钱,消费,然后更加努力的上班,挣更多的钱,消费更好的东西这样一种循环。给人们更多的钱,人们就会以更高的开支重复这种循环。这就像是老鼠掉进了有一个圆形的笼子里,任由它拼命的奔跑,但始终是在原地打转。这就是清崎所说的老鼠陷阱。

对金钱的恐惧和欲望,是人生当中最大的一个陷阱,我们必须克服它。上期节目我们就是在强调一点:富人不会为钱而工作。

富人工作是为了什么?

话说有一次,一位女记者来请教清崎,说:“我也希望能像您一样的成为一名畅销书作家,周围的人都说我写得东西非常的好,但是我现在依然只能在报社工作,您能给我一些建议吗?”

清崎给的建议是:“你应该去找一份销售的工作。”

女记者似乎被清崎的这个提议给激怒了“我是学文硕士,我在文字方面可以算得上是专业人士,而推销员的眼里只有钱,我怎么可能去干这个?”

清崎解释说:“你看我名字前的头衔是畅销书作家,我永远不可能拿到诺贝尔文学奖,但是我的东西就是可以卖得出去。与你相比,我的文字是平庸的。但是我懂得如何推销自己和自己的文字。您现在已经有了优秀的作品,如果我是你,我会去学习一些有关广告文案和营销方面的技巧,在一家广告公司谋求一份工作。当你懂得如何推销之后,你就既是畅销书作家,又是优秀的作家了,不是吗?”

女记者的眼里已经燃起了怒火:“我是永远都不会去学什么销售的,我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作家,可是我的东西却无人问津,而你以前不过是一个推销员,这真是不公平。”

这次的谈话最终不欢而散。

如果工作对我们来说,只是为了赚取一份工资的话,那这就是有问题的。

像是清崎这类靠自己起家的富人,早年间都有给别人打工的经历。他们在工作岗位上都非常的勤快卖力,而且根本不计较工资待遇。周围的同事多半不能理解,甚至还会嘲笑他们的。可真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在他们眼中,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相应的技能,而根本不是那点工资。

清崎曾经在富爸爸公司里的很多部门都工作过,每任职一个岗位都是为了学习对应的知识。比方说当会计是为了学习相应的财务知识。而且富爸爸培养清崎,坚持让他参与自己和银行经理、律师、会计和经纪人的会议,让他对一家公司的每一部分都能够有所了解。除此之外,清崎还在外面做过餐厅服务员,建筑工人,推销员,仓库保管员和市场营销人员。

清崎后来甚至参加过海军陆战队,穷爸爸对此根本无法理解,清崎说自己想要学习开飞机,但其实他是想学习如何指挥军队,如何做一个领导,因为他知道经营一家公司最困难的是人员的管理。

退伍之后,他在施乐公司找了一份销售工作,因为清崎知道自己是一个腼腆的人,而施乐公司拥有全国最好的销售培训课程。当清崎拥有了熟练的销售技巧,销售业绩已经排到全公司前5的时候,他再度选择了辞职,因为他已经得到了在这份工作中想要的东西。

同学们可以想想看,我们当中又多少人拥有这样的思维模式,工作是为了技能而不是为了工资,我们从来都是盯着每个月到手工资的多少,而不是专注于自己技能的提升。我们当中又多少人选择辞职的理由不是这里的工资太低,工作太辛苦,而是因为我在这份工作中已经学到了我想要的技能,我已经不再需要他了。



所以,既然我们没有富人的思维模式,也就无需抱怨为什么自己会是穷人了。



工作对于富人来说就是为了学习新的东西。让一个做梦都渴望得到稳定的人,做出改变是非常困难的。



但是其实呢?这就很像是去健身房,最痛苦的是作出锻炼身体这个决定,其实只要我们去了并开始运动,最终的感觉多半都是会感到非常愉快的。所以说改变其实也不是什么天大的难事儿,难的是我们下这个决心并且付诸于行动。

稳定工作的陷阱

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为了短期的工资和福利而埋头苦干,这从上期来看是具有灾难性的。

清崎的穷爸爸,每年都辛苦工作,每年都期望着加薪,但得到的多半都是失望,他不得不回到学校去获得更好的学历,为了得到更多的加薪机会,但同样的他也得到了更多的失望。

埋头工作的结果,竟然是我们自己的命运被攥在了老板的手里,更糟糕的是,如果我们忠诚的在一个公司或者一个行业里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一旦出现意外,我们所能得到的回报根本就对不起我们所付出的忠诚。

比方说,如果清崎从海军陆战队退伍下来,继续自己的飞行生涯,那他会进一家航空公司做飞行员,因为技能的高度专业性,他不得不终其一生都在这个行当里。但是如果他被这一行业所抛弃,那他的飞行技能在其他行业有什么用处呢?一个拥有十万小时驾驶大型运输机记录的高级飞行员,在航空公司每年能挣15万美元,可一旦下岗,他去到其他行业,就不可能在拥有这样的收入。某项技能并不能帮助我们跨行业都能维持自己稳定的收入。



为了眼面前的工资不断跳槽是一件坏事儿,但是如果为了自己需要的技能而不断的更换工作,则是明智之举。尽管这从短期来看,薪水很可能会减少,但是从长远来看我们将获得巨大的收益。

我们很多人都像清崎的穷爸爸一样,越是努力的工作,就越是深陷专业特长的陷阱之中,虽然工资确实是增长了,但他选择的机会却变少了,直到穷爸爸失去了政府的“恩宠”,丢掉了教育厅的工作,他才发现自己在职业上是多么的被动。

在清崎看来,销售技能是每个人成功的最基本的技能,其中涉及到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谈判能力。他看到不少曾经当老师的人能挣到很多的钱,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拥有教育方面的专业技能,更多的是他们拥有很棒的表达,沟通和销售能力。

我们可以看看教师出身的马云,和新东方系的创业者们,像是李笑来和罗永浩,这些人都有做过老师,都具有超越常人的表达和沟通技巧,在他们的创业过程中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帮助,销售是一个能够跨行业持续给我们的带来巨大收益的技能。

“富人从不为钱而工作”这是富爸爸教给清崎的第一课,到这里我们也已经说了很多了。

解读《富爸爸穷爸爸》3、成为富人的秘密,简单到令人无法相信

致富的唯一法则

富爸爸教给清崎的第二课,是搞清楚资产和负债的区别。

同学们可能会觉得奇怪,资产和负债?这和我们的个人财富关系大吗?还要单独拿出来强调。我先告诉同学们,这非常非常的重要。

想要致富是吗?我们必须明白资产和负债的区别,并且持续的购买资产,这就是致富的第一法则,也是唯一的法则。这是不是听起来简单得有些荒谬?是的,确实非常的简单。但绝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这其中的深意。

富人不断的购买资产,而我们呢?不断的购买自以为是资产的负债。

要真正的理解资产和负债,我们脑子里需要有一个现金流的概念,现金流指的就是我们手里的钱所流动的方向。拥有资产,意味着他可以让钱不断的流动进我们的口袋。而拥有负债,意味着它让钱不断的从我们的口袋流走,这就是判断资产和负债的标准。

所以按照这个标准,那些能够给我们不断带来正向现金流的东西,比方说股票,基金,债券,可以用于出租的房屋、铺面之类的不动产,还有像是专利权和著作权等等这些,就是资产。

而负债呢?就是各种衣食住行,旅游社交的消费,贷款之类的。

那汽车算是资产还是负债呢?我们想想看,买了汽车之后,它每一天都在贬值,而且停车费,保险,保养费,修理费,都在让金钱不断的从我们口袋中流走。所以尽管银行和信贷机构会把汽车算作个人资产的一部分,但其实汽车是一个最明显的负债。

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己住的按揭房,是资产还是负债呢?清崎认为,这是一笔负债。为什么?因为对于只有一套房的人来说,这套房是不能用来出租产生可见收益的,可是每个月的按揭支出和物业管理费那可是看得见的真金白银的流失。

我们一般都会把房产当做是资产,原因是我们国家自从98年房改以来,房价一直都在上涨,所以在我们的意识当中,房价就是会一直上涨的。但是美国人是经历过房价暴跌的,所以清崎能清楚的认识到,房价不存在永远的上涨,它也有可能剧烈下跌。如果房价总的趋势不再上涨的话,那么按揭房对于很多人来说都不再是资产,而是负债,这应该非常的容易理解的吧。

那另外一个按揭房是负债的原因,是贷款买房之后,我们所要承担的机会成本。我们买了房之后,我们把所有的积蓄都投入到房产当中,就可能错过其他增长更快的投资机会,而更加要命的是30年的贷款负债,这让“稳定”对我们来说变得极其重要,失去工作,丧失贷款偿还能力这是我们完全不能接受的事情。

那我们之前所说的,不为钱而工作,为了我们需要的技能而工作,但是每个月的按揭是实实在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还不上每个月的贷款,我们哪里还有资格谈什么长远的打算?

所以按揭房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不仅仅是每个月都从他们口袋里拿走钱的负债,更糟糕的是它磨灭掉了他们人生当中的更多可能性,把他们和一份所谓“稳定”的工作,永远的捆绑在了一起。

当然,绝大部分人,觉得安稳工作,买房还贷,安居乐业,这是很不错的人生选择。这自然无可辩驳,但是我们现在也应该要知道,这不是富人的人生选择,这也是为什么绝大部分人都没有成为富人的原因。

富人怎么花钱?

我们再通过现金流来好好看看,富人和穷人是如何对待花钱这件事情的?富人的现金流和穷人的现金流有很大的区别。

穷人的现金流是收入,直接变成消费支出就流走了,这就是典型的月光族。或者是用收入买入自以为是资产的负债,像是汽车,新款的服装、首饰和iphone手机,收入依然变成支出流走。更多的收入就意味着购买更多的负债和更多的消费,这就是老鼠赛跑的陷阱,拼命奔跑的小腿意味着飞速旋转的笼子,不管跑多快都在原地打转。

富人的现金流是收入不断的流入资产,买股票,基金,债券,投资性房产,项目投资等等,资产再产生收入,这部分收入怎么办呢?一部分用于消费支出,另外一部分再度流入资产带来更多的收入。

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富人一定懂得延迟消费。

比如说罗伯特清崎的老婆要买一辆车,她选择了一辆保时捷,买这辆车的钱是用他投资房地产生意赚到的钱,是用投资收益买来的,而不是她增加自己的工作量或者是贷款增加自己的负债买下的。

她自己的收入其实在4年之前就可以买这辆车了,但是直接用收入支出消费,这是穷人用钱的方式,正确的方法是把收入用于购买资产,然后用了4年的时间,通过资产已经赚到了够买这辆车的钱,这个时候再买。这样的消费完全没有损失她自己的资产,也没有影响她后续持续获得收益的权利。

同学们可以理解,这其中的逻辑吗?这就是富人和穷人的根本区别啊,一点都不深奥,就是那么的显而易见,只是绝大部分人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或者是虽然意识到了,但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消费欲望,所以根本就做不到。

为了让同学们听得更明白,我再举个更通俗的例子,如果我们想买一部手机,当我们的工资收入可以支付的时候,多半我们就直接买了,对吧?而拥有财商的思路应该是怎么样的?延迟消费,不买!把钱赞下来用于投资,购买资产。比方说我买一套房子,然后每个月收租金,等到租金可以买一部新手机了,那现在才是我应该消费的时候。

我们常常忽略了节俭和储蓄的作用,经常有人说钱是挣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但是所有指导人们理财的书,都在强调储蓄的重要性。因为如果没有储蓄,你就不可能具有投资能力,也就没办法使用富人的游戏规则,跳出老鼠赛跑的陷阱。

解读《富爸爸穷爸爸》3、成为富人的秘密,简单到令人无法相信

何为财务自由?

说到这里,那什么才是我们追求的财务自由?是一个数字吗?500万?1000万还是5000万?不是的。财务自由其实是一种能力。是你的资产性收入可以完全覆盖掉你的生活支出的时候,那么你就得到了财务自由。

什么意思?如果说你现在每个月需要有一万元的支出,你自己的理财能力是每年能有8%的投资回报。那你拥有150万就已经财务自由了。当然了,这也与我们的欲望有关,如果我们的消费欲望不断的膨胀,每个月需要10万的支出,那在保证我们投资回报率不变的情况下,我们则需要1500万才能实现财务自由了。

当我们已经不需要通过工作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开支,我们自己不再是一台赚钱的机器,而是自己拥有足够的资产,已经拥有一台为我们每天24小时赚钱的机器,能源源不断的给我们带来收益的时候,这就是财务自由。这是抛开劳务性收入,不管我们是生病还是去环游世界,我们都无需为自己的生活开支而发愁的。这才是所谓的财务自由。而且一切都是建立在我们有足够的资产性收入的前提下,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给别人打工是绝无可能实现财务自由的原因。

因为当我们的收入来源只有工资,只有劳务性收入的时候,我们一旦失去了工作,自然就失去了生活的支柱,这哪里还有什么自由可言呢?

我们经常都盯着自己每个月的工资,但是收入和财富完全是两回事儿,想要知道自己拥有多少财富,只用试想一下,如果我今天停止工作,我还能活多久?这样一想,是不是觉得自己的贫穷更加的刻骨铭心了?

工作和事业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清崎给我们的告诫是“关注自己的事业。”很多人耗费了一生为别人工作,而其中许多人在不能工作的时候就会变得一无所有。

清崎经常问别人说:“你的事业是什么?”人们会说:“我在银行工作。”“你的意思是你拥有一家银行吗?”“不是的,我只是在那里工作而已。”

事业和职业有着根本的区别,我们可以是厨师,可以是银行职员,可以是律师,可以是工程师,但这些只是我们的职业。为了我们自己的财务安全,每个人都必须关注自己的事业。事业的重心在于资产项,而不是我们的劳务收入项。正如之前所说的,搞清楚资产和负债的区别,然后不断的买入资产。富人关心的焦点永远是我的资产有多少,而我们这些穷人多半关心的都是自己这个月的收入有多少 。

所以我们经常会说:我要加薪,我能够升职就好了,我要去加班,我要打两份工,我要辞职了,因为我找到了一份收入更高的工作。

这些说法当然没错,但是这都是在关注自己劳务收入的思维之下,都在围绕着我们的工作打转。



正确的做法是尽量的减少消费支出,把自己收入的每一块钱都投入到资产当中,越早的明白这一点,越早的开始行动,我们就能越早的摆脱依附于工作的生活,越早的实现财务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