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6 可口可樂70年不漲價內幕:創業早期合同太坑爹,將錯就錯火遍全球

從1886年美國賣出第一瓶可樂,到1959年期間,這70餘年可口可樂的單價都是5美分不變。這麼長時間來,除去通貨膨脹,美國曆經經濟大蕭條和兩次世界大戰,經濟不景氣、社會混亂這些都導致咖啡因、焦糖等製作可樂原料價格上漲。儘管可樂成本上升,但可口可樂還是以5美分的單價售出,這實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可口可樂70年不漲價內幕:創業早期合同太坑爹,將錯就錯火遍全球

讓我們來看看,究竟是什麼能讓可口可樂保持5美分的單價70年不變。

和其他飲料一樣,可口可樂最開始是在街邊按杯賣,創始人阿薩·錢德勒起初並不看好瓶裝飲料市場,也就沒很在意瓶裝商合作售賣瓶裝可樂的提議,並答應他們以90美分一加侖提供可樂,在當時簽訂合同時紕漏了約定供貨期限。

未曾想到,瓶裝可樂賣得十分火爆。

可口可樂70年不漲價內幕:創業早期合同太坑爹,將錯就錯火遍全球

大火之後的可口可樂市場被瓶裝商分羹,阿薩·錢德勒礙於合同只能繼續以90美分一加侖可樂的價格供貨,為將可樂市場從瓶裝商奪回,可口可樂公司決定打響價格戰,瘋狂投放”5美分一瓶可樂”的廣告。

這一招看似愚蠢,實則分外高明。

當5美分成為可口可樂的官方價格之後,分銷商也難以售出更高的價格,在沒有受制於合同的情況下,重新將可樂市場主動權拿回手中。但從售賣價格雖不能獲取高利潤,但在銷量上,官方售價的可口可樂銷量卻猛增,消費者好評紛至沓來,這也不失為可樂生廠商和分銷商的雙贏。

1921年,可口可樂公司終於同分銷商簽訂了合同,將定價權拿回後,當然也有了漲價的打算。

但問題也來了。

20多年的廣告宣傳,”5美分一瓶可樂”無人不知,一旦漲價,必然引起軒然大波。另外,自動售貨機在美國開始普及,1940年美國本土的46萬臺自動售貨機,有40萬臺是買可口可樂的,售貨機無法找零。如果每瓶可樂漲價至6美分,原本收5美分的投幣口就得設置成按1美分收取,十分麻煩;如果漲價至10美元,漲幅過大必定影響銷量。


可口可樂70年不漲價內幕:創業早期合同太坑爹,將錯就錯火遍全球

可口可樂創始人阿薩·錢德勒同艾森豪威爾總統是好友,阿薩·錢德勒曾為可樂售價向總統提議讓美國印製7.5美分的硬幣,可為賣可樂專門發行新幣實在有失體統,阿薩·錢德勒的提議並未能實現。

原來可口可樂70年不漲價是出自這一茬,生產商和分銷商的市場博弈,可口可樂也讓我們上了一堂課,售價最高不代表利潤最高,想要佔據市場主動權,衝出更高銷量,強力的宣傳、親民的價位一樣都不可以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