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人際關係再好,這件事一定要努力避嫌,越做領導越瞧不起你

一、職場規則:不要隨便打小報告

上學那會,我是班裡的班長。

班級有一個日常性動作,每過三個月,班主任就會組織一次班幹部競選大會。

班上有一個同學,我們叫他小磊,他人很積極,對競選學習委員勢在必得。雖我們都很看好他,但結果卻是他落選了。

但即使落選了,小磊還是不甘心不服氣,於是去辦公室找班主任理論,詢問無果,他一連好幾天都很沮喪。

當我們都以為這件事都過去了的時候,有一次我去辦公室找班主任,偶然聽見小磊在向班主任打小報告,說xxx同學上課時不遵守紀律,考試還給人傳紙條.....

想到這個場景,發現跟職場很相似。

你以為打小報告可以獲得班主任和領導的信任,但這就是在給自己挖坑。

因為班主任無論表面多“客氣”,內心都不會喜歡這種打小報告的人。

因為:

第一,你製造問題

我們眼中以為的,你給領導打小報告,領導一定會喜歡你,這是針對於那些剛上任的領導,他們沒有安全感,對公司的同事不瞭解,所以需要一個暫時的心腹來幫助他熟悉同事,摸清員工性格,建立威信。

但是對於已經有成熟經驗的領導,底下員工心理在想什麼,手上在做什麼,員工是什麼性格,他了解得一清二楚。

這個時候你跟他打小報告,其實就是變相的給他製造問題。

第二,你放大問題

你在製造問題的同時,如果領導不回應你的要求,你把這件事情拿出來反覆說,不停地說,這就是在放大問題,沒事都被人說出有事了。

打小報告這個問題,無論哪個角度講,都不是一個好事,向上,得罪領導、班主任,向下,得罪同學,同事。

這樣的人,無論在哪裡都不可能左右逢源。

所以,身處職場,不要做製造問題的人。

人際關係再好,這件事一定要努力避嫌,越做領導越瞧不起你

二、不要製造問題,如果你解決不了問題,你就是最大的問題

公司之前來了一位實習生,看起來聰明伶俐,很討大家喜歡。

但是,大家在一起相處熟了之後,我們發現這個實習生是一個特別擅長“找茬”的人。

比如:

xxx,這個工具為什麼要這麼用啊,不能那樣用嗎?

xxx,請問這個問題怎麼解決,為什麼那個方法不能解決這個問題?

......

雖然他看上去很好學,遇到問題及時請教,但是他並不是在解決問題,而是在製造問題。

他還沒有完全從一個學生心態轉變為職場人心態。

馬雲在文章《公司請你來幹嘛》中說到:“公司請你來是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問題收的。”

公司請你來就是來掙錢的,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就是要你來解決的。公司最需要的是解決問題的人,最不需要的,是製造問題的人。

除此之外,職場中還有很多人善於發現問題,要問他對公司有什麼意見,他能夠列出一長串來,可是問他有什麼解決方案,他就啞口無言了。

領導非常反感智慧紙上談兵,指手畫腳的員工。

很多人對別人的方案,說得頭頭是道,這也不好,那也不好,問他“你覺得怎樣好”,他就說不出來了。

其實,如果你都說不出來更好的方案,就不要質疑別人的方案不好。

發現問題,是一項能力,但解決問題更重要。

職場上,應該帶著腦子上班,帶著答案溝通。

如果一個人沒有辦法解決問題,他本人就是一個問題。

人際關係再好,這件事一定要努力避嫌,越做領導越瞧不起你

三、你能解決多大的問題, 就能坐上多高的職位

公司衡量一個人價值的標準就是看他能解決多大的問題,一個人能幫老闆解決的問題越多,他的職位和待遇可想而知。

我看見很多人,在一個崗位上幹了很多年,拿著一份死工資,毫無長進,而有的人在短短的時間裡就不斷升職加薪,歸根揭底,是因為他們擔得起更高位置上的責任,才能爬到更高的位置。

成功的人都懂得努力拼命,而不努力的人還在感嘆懷才不遇。

當危機來臨時,最先被淘汰的,就是那群不求上進,幻想一份工作,一個職位一直幹到底的人。

要想讓自己更有價值,走得更遠,要多做出實事求是,板上釘釘的成績,你的資歷、苦勞,都不是價值,做再多也沒有用。

對於正在成長中的職場人來說,當你在工作中發現問題地時候,應該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儘量去化解問題。

比如:

把,“這個問題應該怎麼解決”轉變成“這個問題可以這樣,也這樣解決。

把,“為什麼這個方法沒有效果”轉變成“應該還有更多解決問題的方式我沒有想到;”

在工作的歷練中,逐步建立解決問題的思維。

當你能為公司掙更多錢的時候,都不用你提,老闆主動就會為你加薪。

當你和公司簽訂了勞動合同的時候, 你們之間就有了契約精神。

幫助公司解決問題,掙更多的錢,就是你的責任。

人際關係再好,這件事一定要努力避嫌,越做領導越瞧不起你

四、寫在最後

真正智慧領導看得都是員工的績效,不要企圖用打小報告的方式來獲得領導的好感。

你越是製造問題,越是放大問題,越是提出問題而不解決問題,只能讓領導覺得你是一個華而不實,是一個徒有熱血,但是卻沒有解決問題能力的人。

一個人能解決多大的問題,代表了他們能走上多高的職位,拿多高的薪水。

所以,請坐一個解決問題的人。

更多幹貨內容,請關注公眾號【這屆年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