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朱元璋的奇葩儿子们—记郢靖王朱栋

郢靖王朱栋,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四子。生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五月十七日,生母惠妃刘氏。他的弟弟伊王朱㰘出生于洪武二十一年六月,老朱真是厉害,以60岁的高龄还能一个月内梅开二度,播种成功。

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四月十四日,朱栋被册为郢(音yǐng)王。郢,古地名,位于湖北省荆州城郊外的东北处,亦是楚国代称。洪武二十五年九月初七日,置安陆中护卫。

郢王朱栋和伊王朱㰘一样,都是10岁父母双亡。随后目睹比自己年长12岁的侄子朱允炆把自己的哥哥们一个个抓起来,然后四哥起兵造反。战争一打三年,最后以四哥朱棣登基称帝,侄子朱允炆自焚殉国结束。

生为贤王,死而王妃殉情

朱棣即位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十一月,册营国威襄公郭英之女为郢王妃。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八月,之国安陆。(安陆市隶属于湖北省,是武汉城市圈重要组成部分)岁禄一万石,其中三千石给米,余支钞。也就是说郢王岁禄名义上是一万石,实际可支配的就三千石,剩下的大明宝钞跟废纸也没什么两样。

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十一月,郢王朱栋薨,年27岁。看来老朱虽然雄风依旧,毕竟年纪大了,基因质量下降。比郢王朱栋晚出生一个月的伊王朱㰘也是死于永乐十二年。

郢王朱栋的评价是“谨礼法,端重简静,国中晏然。”而且有超级熊孩子伊王朱㰘做对比,显得郢王朱栋的品性更加弥足珍贵。对于这个弟弟的去世,朱棣非常痛心,“特辍朝十有五日”,这对于朱棣来说是非常罕见的。永乐五年韩王朱松去世,朱棣“辍朝三日”。永乐十五年安王朱楹去世,朱棣“辍朝五日”。永乐二十一年,素称“贤王”的蜀王朱椿去世,也不过“辍视朝七日”。在安顿好朱栋的丧事后,郢王妃郭氏恸哭曰:“未亡人无子,尚谁恃?”引镜写容付宫人,曰:“俟诸女长,令识母。”遂自经。虽然明初有殉葬的习俗,但相信生了三个女儿的郭氏不至于需要殉葬,她的死可能真的是因为爱情。

朱元璋的奇葩儿子们—记郢靖王朱栋

郢靖王墓出土文物—金霞帔坠(网络图片,侵权删除)

有女无子,郢国除封

令人惋惜的是朱栋和王妃郭氏之间虽有三个女儿,却没有儿子来继承王位。郢王朱栋和王妃郭氏去世后,郢国虽然被除封,但他们的三个女儿依然在安陆生活了十五年。到了宣德朝,明宣宗朱瞻基问侍臣道:“郢靖王无嗣,其宫眷尚留安陆,国中无主。朕欲移寘南京旧内,庶供给皆便。于义何如?” 侍臣当然奉上彩虹屁:“此陛下亲亲之仁,处置当矣。”

于是宣德四年二月命内官杨礼移郢靖王宫眷居南京旧内。凡岁时朝暮衣服、饮食、百需,皆内府依期给之。同时行在礼部尚书胡濙上奏:“郢靖王无嗣国除,其护卫及官属人等皆当改拨。” 朱瞻基对此表示认可,但同时表示“郢王虽无嗣,其祭祀不可废。留内官使及奉祠各一人,校尉五十人在国,专供岁时之祀。”于是原属于郢府的安陆中护卫三所官军,被调拨至广西桂林中卫和桂林右卫。王府仪卫司典仗校尉则调行在锦衣卫。

朱元璋的奇葩儿子们—记郢靖王朱栋

郢靖王墓出土文物—金凤簪(网路图片,侵权删除)

对于郢王的三个女儿,明宣宗也是能糊弄就糊弄。宣德四年四月,明宣宗指示襄城伯李隆等于南京修葺郢府郡主、仪宾第宅。但又加了一句“但取坚完,勿事华侈。“

宣德五年八月,明宣宗一次性全部搞定了郢王三个女儿的婚事。长女封光化郡主,配安陆卫指挥王崇之叔王雄。(这是给耽误了多久啊?结婚对象都是别人的叔叔辈了!)第二女封糓城郡主,配湖广都指挥佥事鲁曾之子鲁信。第三女封南漳郡主,配京山县民周韵。

别以为宣宗为这三位堂姑操办婚事安着多少好心眼,实际上朱瞻基借着举办婚礼,贪污了郢府的遗产。成化五年五月南漳郡主上奏朝廷:“臣父郢王及母妃薨时,臣年甚幼。太宗皇帝有旨郢王余赀恐为外人所侵,命有司取而藏之,待郡主长成给与。是时遣内官至府,籍记金银器物,进入寄留内帑。宣德间蒙选仪宾周赣成婚,后累章上请,未蒙给与。乞命典藏者检韵给赐,庶得养老以终余年。“成化年间,皇帝已经换成了明宣宗的孙子朱见深。面对自己爷爷干的丑事,成化皇帝尴尬无比,只能含糊的以

” 内帑寄物久难稽“为由,另外命应天府以官库银百两,给南漳郡主。

就是因为没有儿子,郢王的三个郡主女儿才过得这么尴尬艰难。看来在古代,没有儿子真的是件要命的事情。

参考资料:《明史》、《明太祖实录》、《明太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明宪宗实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