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记清水县白驼镇化岭村第一书记王旭斌

铭记文秀精神 舍小家为大家

——记清水县白驼镇化岭村第一书记王旭斌

□见习记者 葛凯

沿着蜿蜒的山路,记者日前驱车来到了清水县白驼镇化岭村,采访了市政协选派到化岭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王旭斌。

记者见到王旭斌时,他刚忙完手头的工作,从村委会出来,要去贫困户金海仓家检查旱厕整改情况。“现在环保问题是头等大事,村里也必须抓紧改革,这个贫困户家里孩子出去打工了,旱厕整改一直没有落实,前几天请人去家里帮忙,我今天去看一下,不能让一个人拖了全村的后腿。”

在从村委会去金海仓家的路上,村民见到王旭斌都热情地打着招呼。王旭斌说:“要想让百姓认可,你必须和他们融入在一起,从平时生活中的点滴去了解他们,要打消他们的顾虑,让他们把你当作一家人,这样工作起来也容易一些。”

途中有几名妇女正在清扫村里的路面,王旭斌告诉记者:“这些都是村里的义务环卫工,村里建立了垃圾站,清扫过的垃圾都倒在垃圾站,隔几天会有垃圾回收车辆负责运输,现在的农村再不像以前那样垃圾遍地。你看,咱们走过的这些地方,比以前干净多了。”

清水县白驼镇化岭村有6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4户722人,耕地面积3624亩,人均5亩,林地面积2537亩。主导产业为核桃种植及劳务输转,其中核桃种植2200亩,人均3亩,劳务输出人口为243人,2018年底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13元。2013年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1户410人,2017年新识别贫困户2户7人,贫困发生率为58.6%。2014年至2018年累计净减贫62户279人。今年年初有贫困人口31户137人,贫困发生率为18.9%。长期以来,村里多为留守妇女、儿童和老人,劳动力较弱。

“去年6月,组织选派我到清水县白驼镇化岭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刚来到村里,了解到村里的现状,我深深体会到,要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就得和村民站在一起,用心谋划、用情交流、用力扶持,才能让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王旭斌告诉记者。

“村里的劳动力比较弱,大多数人都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都上了年龄。今年,我在网上了解到种植艾草每亩效益可在1000元以上,而且每年能有2次收成。如果村里每家每户都种上艾草,今后还可以制作艾条,成立扶贫车间,这样一来,村民的生活条件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可惜今年因为经验不足,将艾草籽埋得太深,成活率低。这段时间我又查询了有关种植艾草的各种资料,希望明年能够带领村民将艾草种植成功。”王旭斌说。

王旭斌刚来村里时出现了连续强降雨天气,化岭村灾情严重,村内道路损毁、房屋倒塌、农作物受灾的情况频发。

有一天,下了一天的雨停了几个小时后又开始下了,当时村里降水量达到90毫米,对于土壤含水量已经饱和的化岭各个自然村来说雪上加霜。土坯房屋倒塌、通村道路冲毁、河堤裂口,农作物面临颗粒无收的局面,通讯、电力受损情况严重。

不抢险村里就会受灾更严重。当时,王旭斌马上联系了村里的帮扶队员和所有党员,大家挽起裤腿、拿起铁锹,赶赴大庄自然村的河道边,对河道进行了疏通。到了傍晚,村民刘红卫反映家中新建的房屋地基下沉,随时可能发生垮塌。王旭斌又马上组织村民组成应急抢险队,对即将发生下沉的地基疏通水道、覆盖防水布、垫实干土,房屋险情终于排除了。

凌晨,为保证村民生命安全,王旭斌组织镇村干部对居住有险情的村民进行了紧急疏散,把他们接到村阵地紧急避险,等把村民都安顿好,已经两天两夜过去了。当时村里全部停电,连一口热水都没有。饿了,王旭斌和村民就只能把买来应急所需的方便面捏碎了吃。

当记者问及王旭斌忙在村上,家里的孩子谁照看时,王旭斌说:“我有两个孩子,大的3岁多,小的只有6个月,平时就把大的孩子送到幼儿园,小的由丈母娘看护。妻子虽然嘴上不说,但我知道,她心里多少也有些埋怨和委屈。她白天工作,晚上下班去接孩子,回到家里还要做饭。多亏丈母娘帮忙看护孩子,要不然妻子一个人真忙不过来。现在,我一两周回家一次,平时只能在晚上和妻子打电话视频,看看孩子。不过,自从了解了黄文秀的先进事迹后,我对黄文秀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敬佩不已,与之相比,我现在的付出不算什么。只要能让村里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我就心满意足了。”

采访结束时王旭斌对记者说:“虽然我现在到村里的时间不长,但是,我深刻认识到脱贫攻坚就是要和群众心连心,扶贫一定要扶到群众所需所想。作为第一书记,我会用真心、真情做好群众的勤务员和贴心人。正是每天和这些朴实的村民打交道,我也更加坚定了要带领群众脱贫奔小康的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