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鹽津縣大坪村:從“軟弱渙散”到“凝心聚力”的蛻變

鹽津縣大坪村:從“軟弱渙散”到“凝心聚力”的蛻變

鹽津縣大坪村。昭通市鹽津縣組織部供圖

從昭通市鹽津縣城驅車前往興隆鄉大坪村,道路兩旁綠樹成蔭,山澗溪流潺潺,寬闊整潔的水泥路在大山深處綿延,不遠處有三四個身穿少數民族服裝的人扛著鋤頭,順著水泥路與菜地邊界線邊上的羊腸小道走了過來。與大坪村委會僅一牆之隔的大坪村小學國旗飄揚,一排排白牆黃瓦的小洋房矗立著,大雨過後,山上雲霧繚繞、美不勝收……

“現在我們村大變樣了,外面的人一進村,一眼看到各式各樣的牆繪就開始感嘆‘好靚’,走在村裡到處都很乾淨。”每當看到別人羨慕的眼神,今年72歲的村民馬廷章就抑制不住內心的驕傲與自豪。

位於鹽津縣北部、興隆鄉西部的大坪村,過去由於辦公環境混亂、班子配備不齊、群眾工作難以開展、村容村貌破敗落後等原因被定義為“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

為了扭轉這一局面,大坪村掀起了思維風暴,狠抓班子、黨員隊伍建設,築牢戰鬥堡壘,充分發揮黨員的示範引領作用。經過強有力整治,如今村裡環境大變樣,村民凝聚起了一股強大的向心力,眼下,大夥正籌劃著發展鄉村經濟,朝著脫貧致富的目標大步邁進。

盐津县大坪村:从“软弱涣散”到“凝心聚力”的蜕变

鹽津縣大坪村。昭通市鹽津縣組織部供圖

聚堡壘合力,人心齊了風氣正了

“大家有什麼想法討論一下,工作一定要每家每戶都落實到位。”近日,在大坪村便民服務大廳內,村“兩委”班子幹部正在召開一個簡單的工作會,村黨總支書記鍾華就推進村裡各項工作作出詳細安排。

“像這樣的工作會議,三天兩頭就要召開一次,而在過去,由於黨組織軟弱渙散,黨員意識不強,村裡的事務推進困難重重。”鍾華告訴記者,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村裡多次組織大規模外出學習、參加村幹部學歷教育培訓講座、為全體黨員上黨課,讓學習成為常態。村黨總支還嚴格按照“四議兩公開”,落實村級重大事項必須先提交黨組織討論決策,規範和完善了村裡的議事決策規則。與此同時,開展先鋒黨員評比活動,發揮黨員示範引領作用。

過去黨組織軟弱渙散的局面已悄然發生了改變。如今,大坪村配齊、配強了兩委班子成員,引進3名年輕幹部發展為後備力量,提升5名村幹部學歷,不斷改善隊伍結構,提升班子整體戰鬥力,積極帶領大坪村發展致富。科學制定村兩委班子、黨員幹部學習計劃,藉助雲嶺先鋒APP、學習強國、雲嶺夜校、萬名黨員進黨校等平臺持續深入抓好黨員教育,激發隊伍生機活力。“現在大家的態度都比以往改變了很多,思想覺悟大大提升,我們組織的每次活動,只要不是很特殊的事情,大家都一定會到位。”鍾華欣喜地看到,村黨總支築起了堅固的戰鬥堡壘,使村裡形成一股人人爭先的好風氣。

盐津县大坪村:从“软弱涣散”到“凝心聚力”的蜕变

鹽津縣大坪村。昭通市鹽津縣組織部供圖

抓基礎建設,村容美了百姓笑了

“村容村貌雜亂,人心渙散是當時最突出的問題。”徐代正說。大坪村村幹部老齡化嚴重,村活動陣地老舊髒亂,沒有廁所,甚至連一塊好的村務黨務公開宣傳欄都沒有,村民避之不及。

“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是廣泛聯繫群眾、服務群眾的窗口和紐帶,事關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村“兩委”幹部們決定,第一件事是建設完善村活動陣地。整理1000平方米的花山場,配備健身設施、活動室、鄉愁館,新建公共廁所……很快,鮮豔的五星紅旗升起來了,文化院壩亮出來了,昔日無人問津的地方變成了村民詢問大事小情、傍晚跳舞閒話的“打卡地”。

村活動場所漂亮了,村“兩委”班子履職的“腰桿”更硬了。

“現在大坪村出村硬化路有3條,在危險路段都設有必要的安全防護設施,8個村民小組都已通硬化路,廣播電視信號覆蓋率也達到了100%,還設有標準化衛生室,村民們的出行、看病都方便了許多。”徐代正笑著說到。

謀產業發展,村民腰包鼓了返鄉創業多了

大坪村苗族群眾多,思想侷限性較大、內生動力差,大多數村民不願外出務工。上任以來,鍾華想的最多的就是怎樣改善全村村民的生活環境和經濟環境、為民謀利。“農村人講實在,咱就要給老百姓幹出實實在在的成績,想方設法提高鄉親們的收入”。於是,村“兩委”通過技能培訓和組織引導,鼓勵680多個村民走出大山,到安徽、浙江等地務工,大坪村村民的人均純收入從2015年的2200元提升到了8527元,貧困群眾脫貧的內生動力正不斷增強,初步實現了短脫貧、長致富的目標。

同時,大坪村還根據獨有的自然資源,緊緊圍繞“三大產業”,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以竹興村,以竹富民。全村有茶葉450畝,花秋杉樹12000餘畝,竹子2355畝,其中毛竹1355畝,每畝可實現收益1500元,集體公司通過扶貧資金股份量化到戶統一組織實施種植了雷竹1000畝,不但免費提供種子,還提供技術指導,使每一棵竹子都有人管理,每一棵竹子都發揮它的效益,2019年村集體公司預計可實現收入5萬元。

作為苗族聚居村的大坪村,有“竹編之村”的美稱,村裡家家戶戶都有編織竹製品的手藝。如今,大家重新拾起老手藝,編織的竹製品種類不勝枚舉。在花斑溝建立的竹工藝品製作展示和銷售網點,老百姓手工製作的竹涼蓆、竹籃、竹簸箕等成了熱門的賣品,同時村“兩委”還積極對接編織廠、紙廠進行銷售,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

現如今,大坪村產業帶動效果明顯了,環境變美了,路變淨了、寬了,水、電、路、網絡全覆蓋,村辦公室和文化廣場也建好了,幹部、群眾魚水情更深了,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群眾高興了,脫貧致富的勁頭更足了。

雲南網記者 楊萍 通訊員 範懷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