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他是非洲著名的游行家,元朝时曾到过中国,他的墓前没有任何标志

他是非洲著名的游行家,元朝时曾到过中国,他的墓前没有任何标志

我们开始寻访伊本·白图泰的踪迹,第一个目标是一位研究非洲著名游行家伊本·白图泰的老人。据摩洛哥著名历史学家塔兹教授在拉巴特告诉我们,他对伊本·白图泰的事迹和遗址如数家珍,只要找到他,就有了活辞典和活地图。

一位本地导游不认识那位老人,但知道这条街。我们随他穿过一条条小巷,时而登上高坡,时而拾级而下,累得我气喘吁吁,满头大汗。问导游这条街究竟在哪里,原来这一带都是一样的。导游问了几个人,才从一位老妇那里打听到,以前是住过这样一位老人,他是阿拉伯传统医生,但现在不知搬到哪里去了。

他是非洲著名的游行家,元朝时曾到过中国,他的墓前没有任何标志

第二个目标是一个图书馆,据介绍那里有不少有关伊本·白图泰的资料。还是那位导游带着我们在旧城转了一大圈,来到城边一条马路,他指着一间像文具店般的店铺说就在这里。门锁着,透过玻璃橱窗可以见到书架上放着一些书,也放着一些文具和杂志。我们觉得这不像个图书馆,导游也不知所以然。

问了几位过路人,才知道这是那家图书馆的一个分部,本部在码头附近。我们马上开车驶往新城,闹市中心路上车流不绝,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停车位置。我们十分惊喜地发现,图书馆的牌子就出现在马路对面一幢楼房的墙上。但接连按着门铃,却不见动静。导游绕到楼房另一边,带回来的是令人失望的回答:“今天和明天都是周末,图书馆关门。”

他是非洲著名的游行家,元朝时曾到过中国,他的墓前没有任何标志

第三个目标是伊本·白图泰的墓。我们随着导游折回旧城,又在迷宫般的小巷中转了很久,登上几级台阶,我们停在狭巷中间上了锁的小屋前。这巷狭得仅容两人通过,所以我退得很远还无法照全小屋的全景。门前没有任何标志,即使有人带领,我还是将信将疑,白图泰的墓怎么会在这里?

他是非洲著名的游行家,元朝时曾到过中国,他的墓前没有任何标志

一群少年围了过来,其中一位12岁的男孩说可以回家去取钥匙,原来管理人是他爷爷,今天卧病在家,门打开了,里面比想象的还要狭小。男孩示意我们脱下鞋子,显然是代表他的爷爷在行使管理职责。一具同样狭小的灵柩赫然在目,上面覆盖着绿底金纹的锦缎,四周围着一道铁栏。墙上挂着《古兰经》摘录和几件简单的装饰品。我还是有些怀疑:“这真是白图泰的墓吗?”“当然是”,导游和其他人异口同声地回答,“世界各国的人都来过,大家都知道这是白图泰的墓。”“白图泰不是在非斯去世的吗?什么时候葬至这里的?”这问题他们显然无法回答,但同样肯定地说:“这里是他的故乡,当然要葬在这里。

他是非洲著名的游行家,元朝时曾到过中国,他的墓前没有任何标志

离开这座小屋时,我意外地发现,小屋的背后竟还有一个公用的水龙头,一位老太太正在打水。当她得知我们是来寻访白图泰的墓时,就十分自豪地说:“这里的一切都是从白图泰开始的,有了白图泰才有这里的一切。”或许那位老太太根本不了解白图泰的游记,更不会理解我们此行的目的,但在她的心目中,白图泰无疑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他是非洲著名的游行家,元朝时曾到过中国,他的墓前没有任何标志

我想起了塔兹教授曾经向我们引用过的一句名言:“不要问我的墓在地球的什么地方,我的墓在你们的心里。”作为一位严谨的历史学家,塔兹教授完全了解悠远的传说与史实的差异,但他知道,白图泰的墓存在于丹吉尔人的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