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今晚看電視劇《河山》,發現一個小問題:為什麼陝軍,日軍衝鋒或防守都揹著揹包呢?

孤獨的空行人


無論陝年還是日軍揹包裡裝的都是日常用品呀!

中國其它軍隊也有

拿國軍來說,他們的比較制式

是桶狀型的黃埔大揹包

裡面可以塞一條棉被,兩套衣褲

拖鞋,軍用鞋,盥洗用具,最上面再蓋上個洗臉盆

而早期八路軍比較克難,條件沒那麼好

所以就把棉被折成豆腐一樣

用繩綁的很整齊背在後背,還會加雙鞋子

腰間吊個鋼杯



木子精彩影視視頻


我原是軍人,昆明軍區的,打了兩次越戰立了戰功,我談談背揹包的事,八O年以前野營拉練是要背的,還有米帶,槍技,四顆教練手榴彈,作戰時統統放下,只背槍技彈藥,乾糧,等,抗曰,及解放戰爭作戰時是要背揹包的,為方便露營等!那是過去,而現在不存在了!


用戶3545755764215


看這電視劇時我就想吐槽這個問題,只能說劇組太智障了,毫無軍事常識,不能區分行軍和打仗是有區別的。打揹包被子這套東西是行軍轉移時的穿戴,在進入戰場後早就扔掉不必要的累贅減輕作戰負擔了。結果這劇組可能覺得道具不用白不用,都進戰壕了準備接敵了也要揹著被子,在戰壕都挖土了也不嫌累還要背被子,扛著彈藥箱還要背被子,更可笑的是都衝鋒拼刺刀了還揹著被子,我都心疼群眾演員背個被子做這些劇烈活動。導演能不能不要這麼智障?另外這被子被塞紙殼強力定型方方正正,簡直比在床上還要豆腐塊!這劇真是白瞎了這麼多好演員,劇本磨磨唧唧毫無邏輯,看了上火,早已棄劇。

挖土扛彈藥箱都捨不得把被子放下!

雙方都拼命了也要扛著被子幹!


簡單點Jean


野戰揹包是士兵長途行軍不可或缺的單兵裝具。抗戰時期,日軍使用的是昭五式揹包和九九式揹包,前者的主要材質是以牛皮為主,用一個木框固定。但二戰日軍經濟下滑,牛皮包太貴做不起,只好將昭五式揹包的材質改成了防水帆布。至於九九式揹包,是在後期製作的昭五式揹包的基礎上取消了木框,並加上了可進行物品固定的綁帶。

日軍揹包裡裝的東西,可謂多種多樣,除了一些生活用品如飯盒、乾糧外,還捆了毛毯、雨衣、膠鞋等物品。必要的時候,揹包裡還要裝一些軍用物資。

抗戰時期日軍的單兵裝具已制式化,而中國軍隊使用的裝具卻五花八門,特別是地方雜牌軍,普通的野戰揹包完全是奢侈品。他們通常使用一頭開口一頭縫好的粗布袋作為乾糧袋,斜系在肩上,然後把被服套在乾糧袋後面揹著。而且地方部隊通常沒有膠鞋、雨衣,只好用草鞋和草帽代替。

有人可能好奇,在戰場上衝鋒時揹著揹包,豈不是多此一?實際上,野戰揹包負重較大,通常只在長途行軍時使用,作戰時是要取掉累贅的。一般在打攻堅戰時,士兵會集體脫下野戰揹包,統一由後勤人員管理。

《河山》這部電視劇,小編也看過幾集,覺得有點怪,然後就不想看了。當然了,電視劇只要能還原當時真實的歷史事件就已經很不錯了,至於道具細節用錯,倒也見怪不怪了。


兵說


看過一些抗戰時期的照片,也聽過一些抗戰老戰士的回憶,一般不是到緊要關頭,都是要揹著自己的行李,就是被子毛毯之類的。因為在過去,棉花產量不高,搞一床被子很不易,毛毯在哪個年代,絕對是奢侈品。70年代中期,經常到農村走親戚,家家棉被不多。80年代中期,具體時間是87年,在外地上學,同桌同學家裡只有兩床被子,同桌帶走一床。抗戰時期,你不揹著棉被毛毯,打完仗你只有挨凍。一個老戰士對我說,一次情況緊急,行李交給地方黨,地方黨領導說盡管放心地打仗吧,結果打完仗再去找行李,地方黨領導說,躲老日行李丟了,結果一個連捱了幾天凍。


王二保3


老爺子47年參加陳謝大軍老12旅在連隊當衛生員,在回憶部隊作戰時講過,部隊在進入戰鬥時除了作戰用品外,其它如揹包、乾糧等都扔掉,他們和炊食員負責把東西拾起挑上跟上部隊,現代影視作品受經費限制,在軍事裝備、作戰場景、戰鬥動作等方面錯的太離譜,基本上看不到真實武器,類似於裝換彈、真實射擊的場景很少,影視業界應該培養一批具有軍事素養的專業隊伍,按照真實的戰爭場景去拍攝,捷克式機槍彈匣容量20發,基本上5個點射就該換彈,一枚手榴彈爆炸不可能把幾個人炸的飛起來,戰壕裡中彈人是向後倒,不是向前撲,希望國內導演在拍戰爭片時,(如經費充足)多參考一下拯救大兵瑞恩、兄弟連、血戰太平洋等美國影視作品,不是崇洋,是去學習。


風神210


《河山》這部電視劇總體來看是部優秀的電視劇作品,反映了中國人民,特別是陝西關中人民在抗擊日寇的浴血奮戰中的英雄壯舉。大柳鎮的後生們一批又一批開赴疆場,走的時候都是生龍活虎的,回來的時候都是一把把的骨灰。由此,可以看見中華民族的偉大斗爭精神。至於有些問題都是些瑕疵,不礙大局。


姥爺姓畢


我對陝軍的歷史沒有研究,對中國近代軍事史是個小白。所以以下純屬推測和猜測,僅供娛樂。

我國近代陸軍的形成似乎是以袁世凱的小站練兵為起點形成的,而小站練兵則是以德國軍制為藍本。

在近代陸軍形成和發展過程中,雲南陸軍講武堂、保定陸軍軍官、黃埔軍校影響最大。

雲南陸講武堂是參照日本士官學校設立的,其中很多教官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參照了日本和德國的軍校模式,也有較多教官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而黃埔軍校則較多受以上兩所軍校的辦學模式的影響。

在軍閥混戰時期,很多地方軍閥或軍隊中的高級軍官大部都來自或畢業於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雲南陸軍講武堂、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和黃埔軍校,因此軍隊的組織、指揮體系、武器配備、士兵裝備也往往有相似之處。

所以我們在電視劇《河山》中看到無論陝軍、日軍作戰時都會揹著一個象揹包一樣的東西,小腿上也綁著綁腿。

日軍單兵背的是全帆布式揹包,攜帶軍毯、帳篷、雨衣、飯盒、水壺還有軍用鐵鍬等;而中國士兵則簡陋得多,有的是棉被或大衣等用於野外宿營的東西和軍用鐵鍬外,可能也沒其它多餘的東西了。

但這並不影響我們依靠民族精神和民族的力量贏得了抗戰的最後勝利。

不知道這個回答還有點靠譜嗎?



多知一二


個人理解,不要拿現在的物質理解那個年代的事情,像這種小股遊擊作戰的,隨打隨跑,沒有固定後方的,你不揹著別人就替你背了,你就只有受凍的份了,尤其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電視劇裡演的是在村子裡駐紮,但保不齊那天來掃蕩馬上就跑路了,難道你在陣地上撤退的時候還要說我回村去找行李去,有些人說有收容隊什麼的,真是想的所以然,戰鬥打響了,還專門派一個連還是一個營給你看被子啊?還有被子這東西,一個人揹著很輕鬆,你一個人拿三四床被子試試?沒重量是沒重要,但是大啊!不好拿。難道說打仗了,三個連打仗,一個連還要負責看被子,撤退的時候給大家在一發,有那時間不?腦子都叫驢踢了還好意思說,眾多影視劇不管國軍日軍,進攻的時候都有背個揹包的鏡頭,能這樣拍,也多半是有歷史根據的。


一隻眼鏡狗


這部劇簡直是胡扯淡,川軍,晉綏軍在抗戰中都是有血性的部隊,川軍幾十萬人埋骨異鄉,永遠回不了家成了孤魂野鬼,被編劇寫成這樣,真的是豆腐腦,一部電視劇你寫陝軍就描述陝軍就OK了,非要把川軍和晉綏軍搭進來演成傻子來搞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