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朝花夕拾》鲁迅先生成长记录童年篇

到了而立之年,童年的味道好像被记忆埋藏。看着一天天长大的孩子,常常觉得惶恐。他们的情绪千变万化,动作也如穿天猴般。想尽可能地去理解他们,融入他们,又仿佛找不到童年的入口。

翻开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在书中,鲁迅先生讲述了许多充满细节的成长故事。小时候的顽劣,天真,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对大人的好奇,都跃然纸上。原来,鲁迅先生的童年是这样子的。他的记录也为我们培养孩子做了一个范本,学习一代文豪的成长经历对我们培养孩子受益匪浅。

让我们先来看看先生的百草园

《朝花夕拾》鲁迅先生成长记录童年篇

开始,先生说百草园似乎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确是我的乐园。我想象到老家常见的荒地:就是没有人耕种的一小块土地,上面长了一些狗尾巴草和一些高高低低叫不出名字的草的样子。这些地方是我们常常会阻止小孩子玩耍的地方,因为有很多虫蚁。

但是百草园的却出乎我的意料,“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原来百草园并不是野草一堆,而是生机勃勃。

我们仿佛看了有个小孩春天欣赏着刚发芽的树叶,夏天听着蝉鸣,秋天研究植物的果实,冬天又在雪地里打着滚。这样自然的环境让鲁迅先生和园子里的植物动物都有了感情,到了上学的年纪,先生说了句:”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看到这里,我想到《苏菲的世界》,小苏菲有个自己的树洞,每次收到哲学家的来信,她就会去那个只有自己知道的树洞,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开始读。有时候也会在树洞里观察外面的世界。

小孩子如果能有个属于自己的乐园那意味着什么呢?

首先,孩子在这个地方会非常放松,他不需要面对家长的压力和家长之间的矛盾,他可以静静地在自己的天地里感受生命。哪怕只是观察一对蟋蟀或者是看何首乌藤蔓交织的样子。在这种宁静的环境里,对孩子的心灵发育是最好的。

然后,人们常说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馈赠。著名的中医罗大伦老师说过:“让孩子多在大自然里,孩子的身体都会变好。”可能是因为大自然充满无限元气和能量吧。我们也能够体会,有时候心情觉得抑郁了,在海边走走,或者去植物很多的公园走走,就会觉得神清气爽。孩子比大人更加敏锐,所以如果孩子能多在自然的环境下成长,那么身体和精气神都会特别好。

还有,在百草园里,童年时期的鲁迅先生就培养了专注力,先生后来能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想必也有专注力高于常人的原因。

《朝花夕拾》鲁迅先生成长记录童年篇

接下来,我想谈谈鲁迅先生和他的养育者之间的关系

从小,我们就学过先生写的《阿长与山海经》,这个阿长,就是一直带着鲁迅先生的保姆了,唤做“长妈妈”。

先生在这篇文章中吐槽了很多长妈妈的坏毛病,比如喜欢切切察察,还喜欢向母亲告状,夏天睡觉在床上摆大字,甚至谋害了先生的隐鼠。可是,也许只有最亲的人才会如数家珍般地数落你的坏毛病吧,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先生对长妈妈浓厚的感情。

想必长妈妈待迅哥一定视如己出,非常疼爱。山海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别人不肯做的事情,她却肯做,趁着休假买来了山海经的绘本,先生高兴不已,也感动不已。

文章还写了很多长妈妈教规矩的地方。长妈妈不是一个学者,可能也不认识几个字,她教的规矩,鲁迅先生自然不会太服从,可是时隔多年,先生细细地记着长妈妈教的规矩,为什么呢?因为长妈妈教的规矩是做人的道理,它比知识更有力量,更重要的是,长妈妈教这些,是为了迅哥儿成长为一个有用的人,这份充满了爱与期待的教诲,才会深入孩子的骨髓,一辈子受用。

很多名人的养育者,也许都是非常普通的人,却给予了他们精神上无限的关爱。我想,这份发自内心地深情,才是最无价的。也是让人受益终身的。只有被爱的人才能激发出对生活无限的热爱与创造力。

另外,从男孩子的视角看长妈妈,也是特别可爱的。小时候的鲁迅,觉得长妈妈喜欢切切察察,就是八卦的意思吧。他会觉得家里发生了一些不好的事情,跟长妈妈的八卦有关系,所以讨厌这一点。可能男孩子八卦细胞没有女孩子那么丰富吧,估计鲁迅先生后来回忆起来,这样的喜欢闲碎家常的长妈妈,是最接地气的。如果家里有男孩子的朋友,可能有很多家常话就没办法在男孩子身上找到共同话题了。但是男孩子也有他们感兴趣的,比如山海经,哈哈。长妈妈就是这样投其所好的。

《朝花夕拾》鲁迅先生成长记录童年篇

最后,我们终于在三味书屋看到了一代文豪的启蒙老师。

三味书屋中间挂着一块匾,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这些细节为什么会如此深入脑海呢?有没有可能是这份对圣贤和知识的敬畏之心,让先生铭记于心。可能随着西方文化的深入,我们的教育也变得不拘泥于形式,已经没有这种向先生行礼的文化了,但是尊师重道应该是每个孩子都必须要懂得的道理。

接着,鲁迅先生回忆了教书先生的戒尺和他严厉的样子,但是着重笔墨介绍的是教书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学生们的声音都低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这时,鲁迅先生心想,这一定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这一段描述特别有代表性,我们常常说让小孩子培养好的习惯,其实,以身作则就是特别好的方法,当你放下手机去阅读的时候,小孩子也一定会想,到底是什么书这么好看呢,可能当时他并不会马上和你一样也开始阅读,但是这个疑惑在他心里,就像一枚种子,过段时间,一定会促使他也去阅读。

最后,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不能不说没有这第一位启蒙老师如此如醉阅读的功劳。

《朝花夕拾》鲁迅先生成长记录童年篇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从记忆中抄出来的,闲静时候读起,觉得一身轻松,仿佛又回到了无忧无虑地童年时代。我们的童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希望能以先生的童年作为指引,为我们的孩子的童年多增一点光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