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中式教育真的沒有可取之處嗎?斯坦福華裔媽媽將孩子送回中國讀書

在教育界,中國式教育可以說是一朵奇葩。從耶魯教授蔡美兒的“虎媽式育兒”,到BBC紀錄片中,中英教育的碰撞衝擊,中外教育一直是教育界探討不休的話題。

2010年,因為工作原因,在美國接受全套教育,畢業於斯坦福大學的美國華裔媽媽朱賁蘭和丈夫帶著還不到一歲的兒子回到了中國。

當時,經濟危機剛過去不久,而中國在危機中並沒有受到劇烈的打擊,相反成為了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這讓很多人對中國的未來非常看好。而在教育界,越來越多的教授和專家,已經各國的精英家庭都在關注中國的教育制度。作為母親,朱賁蘭當然和他們一樣。

中式教育真的沒有可取之處嗎?斯坦福華裔媽媽將孩子送回中國讀書

當時,他們一家三口居住在上海這座國際化的大城市,因為未來十幾年有可能一直生活在中國,當兒子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她決定送孩子到當地的一所公立學校讀書。

中國教育在國外看來,是用強大紀律和規則束縛下的教育,朱賁蘭同樣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會因為如此而喪失自己的童真和創造力。

但是很快,朱賁蘭被征服了。

原來什麼事情都要哄著才有80%可能性去做的兒子,變成了一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聽話乖巧的孩子。

朱賁蘭在自己的書中寫到,當兒子控訴幼兒園老師強硬地讓他吃下他不喜歡的煮雞蛋後,她和老師討論過這個問題,老師表示:你說雞蛋的營養價值等好處,這些在孩子看來是聽不懂的,但吃雞蛋對他好,所以不吃也得吃。

中式教育真的沒有可取之處嗎?斯坦福華裔媽媽將孩子送回中國讀書

可以說,在這樣的基礎教育階段,老師或者說是教育工作者的權威是不允許質疑的。社會賦予了他們非常高的社會地位和工作自主性,而作為孩子們的基礎教育的老師,他們最拿手的,就是紀律訓練。

什麼時候上課,上課該怎麼做,自己的東西要怎麼收拾,以及什麼時候吃飯,吃飯必須營養均衡等等都必須按照老師的規定來。漸漸地,朱賁蘭發現兒子能夠從心底裡明白和牢記對師長和規則的尊重,甚至改掉了一些不好的習慣。

朱賁蘭表示,孩子就像樹一樣,只有剪掉了多餘的枝椏才能茁壯成長,如果任由他們自己發展,他們只會選擇讓自己開心的道路,而那條道路往往不是通往成功的。在孩子還不懂的如何分辨是非的時候,就是需要嚴格的教育來幫助他們打好基礎,為以後的選擇做好準備。

中式教育真的沒有可取之處嗎?斯坦福華裔媽媽將孩子送回中國讀書

但同時中式教育也有自己的弊端,即對新思想和原創思想的表達,或許等孩子再大一點,朱賁蘭會選擇更適合兒子學習和成長的教育模式,而不是繼續傳統的中式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