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二戰科爾鬆戰役,蘇軍設置八道包圍圈,戰況堪比斯大林格勒戰役

二戰科爾松戰役,蘇軍設置八道包圍圈,戰況堪比斯大林格勒戰役

二戰蘇德戰爭中,人們對斯大林格勒戰役非常熟悉,但有場戰役被蘇軍稱為小斯大林格勒戰役,它淹沒在眾多的戰役當中,卻又讓人徒生敬意。這場被稱為科爾松戰役的戰鬥,蘇軍百萬大軍對陣德軍六萬精兵,雖然蘇軍設置了五道包圍圈和三道封鎖線,最終還有一萬德軍成功突圍。

同樣是突圍作戰,斯大林格勒戰役是邊打邊圍,科爾松戰役卻是蘇軍早已布好口袋陣

科爾松戰役也稱齊克塞戰役,是蘇德雙方在1944年1月份展開的一場冬季大拼殺,蘇聯烏克蘭第1第2方面軍在第聶河畔的卡涅夫一帶包圍了德軍第11軍和第42軍的一部,被包圍的德軍部隊中還包含有著名的德軍第5黨衛軍“維京師”,還有瓦隆突擊旅,這兩支部隊都是德軍閃擊蘇聯的核心戰隊,其戰鬥力可以一當十。

二戰科爾松戰役,蘇軍設置八道包圍圈,戰況堪比斯大林格勒戰役

雖然被圍困的德軍只有區區六個師僅6萬人,但蘇軍打得並不輕鬆。由於蘇德戰爭進行到1943年底的時候,戰場優勢已經發生了根本轉變,德軍名義上還是以進攻為主,實際上已經全線轉入防禦。

由於科爾松地區的戰略重要地位,德軍與蘇軍在此展開了多次激戰,到1943年底的時候,德軍在科爾松地區形成了一突出部,成為西進蘇軍的重要障礙,為此,蘇軍統帥部決心在此對突入此地的德軍予以殲滅性的打擊,蘇軍兩個方面軍雪夜急行軍,到1月28日完成了對突出部德軍的合圍戰鬥。

二戰科爾松戰役,蘇軍設置八道包圍圈,戰況堪比斯大林格勒戰役

同樣是救援行動,斯大林格勒戰役援軍無功而返,科爾松戰役德軍援軍拼光最後老本

由於科爾松地域對德軍防禦戰線的重要作用,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曼施坦因決定盡全力營救被圍德軍突圍。雖然這次解救行動與斯大林格勒戰役解救保盧斯第6集團軍相似,但科爾松戰役的戰場環境完全發生了根本變化,德軍完全處於不利地位。

但曼施坦因對被困中的德軍期望值太高,雖然僅僅6萬人被圍,他卻動用了10萬救援部隊,可惜的是,德軍第3裝甲軍和第47裝甲軍傾力出動,但蘇軍卻出動了4個裝甲集團軍進行圍堵,此戰德軍拼盡了家底,10萬裝甲兵損失過半,排以上軍官全部陣亡。

二戰科爾松戰役,蘇軍設置八道包圍圈,戰況堪比斯大林格勒戰役

打到離被圍德軍僅有十公里距離,解救部隊再也無力救援,與斯大林格勒戰役相似的一幕重新再現,曼施坦因絕望地向被困的德軍發出電報:救援部隊已拼盡全力,你們只能依靠自己全力突圍!

同樣是前線指揮員,斯大林格勒戰役保盧斯元帥臨陣投降,科爾松戰役施特墨爾曼上將戰死崗位

關鍵時刻,蘇軍和斯大林格勒戰役一樣,派出了勸降使者,與保盧斯不同,炮兵出身的施特墨爾曼上將一邊好酒好菜招待使者,一邊莊嚴承諾,在他的字典裡,沒有投降二字。

救援無望,投降不成,6萬德軍只有最後一條路,拚死突圍。2月16日,在這個風雪交加的夜晚,看著兩千名身負重傷的部屬,施特墨爾曼不禁暗自神傷,但他還是作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讓傷員留下來交給蘇軍處理,自己率領餘部突圍。

二戰科爾松戰役,蘇軍設置八道包圍圈,戰況堪比斯大林格勒戰役

對德軍的突圍舉動,蘇軍早有預料,在五層包圍圈和三層封鎖線的圍困下,德軍分成三個梯隊進行突圍。第一梯隊由黨衛軍維京師擔任前鋒,任務就是打開缺口。第二梯隊由步兵和主力緊隨突擊,儘量突出多少就是多少。第三梯隊由施特墨爾曼挑選一個突擊營斷後,他親自擔任突擊隊長善後。

出發前,施特墨爾曼命令丟棄輜重和重炮,各梯隊交替突圍,然後向大家敬禮說,在包圍圈外再見。德軍士兵聽見將軍斷後,紛紛表達斷後決心,但施特墨爾曼上將下達瞭如果不服從就地處決的命令,士兵們只能拚死突圍。

此役,德軍在蘇軍T34坦克的強力打擊下,擔任前鋒的維京師遭到毀滅性損失,只有5人突出包圍圈,緊隨其後的德軍步兵也受到蘇軍的壓倒性打擊,最終在德軍第一裝甲師的有力援助下,有1萬德軍衝出包圍圈。

二戰科爾松戰役,蘇軍設置八道包圍圈,戰況堪比斯大林格勒戰役

但是,讓人敬佩的施特墨爾曼上將在打掃戰場上,被發現戰死在一處高地上,他的身後是被打得千瘡百孔的裝甲指揮車,而他的手上還緊緊握著一支德式98步槍。

一萬德軍突出重圍,施特墨爾曼上將戰死沙場,而蘇軍也同樣付出慘重代價,八萬將士陣亡。當蘇軍前線總指揮科涅夫大將看到施特墨爾曼的衝鋒姿態時,不僅心生敬佩,不僅命令為施特墨爾曼作了一副大理石十字架,還親自為施特墨爾曼鳴槍下葬。

與斯大林格勒戰役相比,都是戰場被困,同是曼施坦因率部救援,也有蘇軍勸降,但科爾松戰役,德軍施特墨爾曼上將率部表現的卻是另外一番景象,其情其景可悲可嘆。

更多資訊請關注島主說事,喜歡本文的讀者請點贊、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精彩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