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天津戰役中的城防圖背後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天津戰役取得勝利,解放軍的攻堅戰鬥是重要的,但地下黨的緊密配合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天津前線指揮部司令員劉亞樓對此給予很高評價。在1959年1月天津解放十週年之際,他曾指出:“應該說,天津是解放軍和地下黨共同打下來的,在天津戰役開始前,我們拿到一張詳細的敵人城防圖,對各條街道在什麼位置,敵人在哪,碉堡在哪,天津周圍的情況等,瞭如指掌,這樣仗就好打了,地下黨對天津戰役的貢獻是很大的。”

劉亞樓為什麼會對天津地下黨給予如此高的評價?城防圖背後又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請關注《解放軍報》的報道——

天津战役中的城防图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我軍為何能在最短時間內攻克堅固設防的天津——

城防圖背後的故事

■徐 寧

70年前的天津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戰略決戰階段進行的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次關鍵性的大規模城市攻堅戰。總攻於1949年1月14日10時發起,至1月15日15時結束,歷時29個小時,創造了我軍在最短時間內攻克敵重兵集團堅固設防大城市的先例,成為人民解放軍城市攻堅戰的經典之作。

天津戰役取得勝利,解放軍的攻堅戰鬥是重要的,但地下黨的緊密配合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天津前線指揮部司令員劉亞樓對此給予很高評價。在1959年1月天津解放十週年之際,他曾指出:“應該說,天津是解放軍和地下黨共同打下來的,在天津戰役開始前,我們拿到一張詳細的敵人城防圖,對各條街道在什麼位置,敵人在哪,碉堡在哪,天津周圍的情況等,瞭如指掌,這樣仗就好打了,地下黨對天津戰役的貢獻是很大的。”

劉亞樓為什麼會對天津地下黨給予如此高的評價?城防圖背後又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天津战役中的城防图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天津地下黨獲取的敵城防圖。資料照片

天津解放前,關於中共地下黨獲取的國民黨守軍城防圖的數量,據老一輩黨史專家掌握的情況統計,共有8份,涉及到的中共地下黨工作人員有18人。這些城防圖,是他們通過多系統、多方面、多渠道的努力所獲得的。其中,比較完整、準確、直接的應屬隱蔽在國民黨天津工務局的中共地下黨員麥璇琨、張克誠獲取的兩份城防圖。

獲取敵《天津城防堡壘化防禦體系圖》這項工作,實際上早在1947年就已經開始了。由中共地下黨員王文源、劉鐵錞、麥璇琨、康俊山、趙巖五人共同完成。1991年,五位老人將他們各自工作的片段串聯起來,逐漸還原了製圖、偽裝、運送的全過程。

王文源回憶:“楊英是中共華北局城工部的副部長,他分管天津市,我們這系統屬他領導。他提出個要求,能不能把天津城防搞個圖,連碉堡什麼的,壕溝深度、城防的高度、厚度,都把它能夠畫出來,有這個,咱們打天津,就比較容易了,比較好打了。”

天津戰役時,王文源是中共華北局城工部領導的天津市政工委書記,負責單線領導隱蔽在國民黨市級機關內的地下黨員。他接到獲取敵城防圖的任務後,找到隱蔽在國民黨天津工務局工程處的麥璇琨,給他的任務是設法繪製一份全面反映全市城防工程的圖,越全面越詳細越好,並要畫在一張圖紙上以便於帶到解放區。麥璇琨當時是“天津市城防構築委員會工程委員會”第八段工程處工程員,即現場總監工。

麥璇琨只掌握第八段的圖紙資料和施工情況,要繪製一張全部城防工程圖,談何容易?好在麥璇琨1946年畢業於天津工商學院土木系,在一些工程段和有關科室中,許多人是他的同學,一提到工商學院,彼此都有種親密感。他就利用這種關係,來蒐集其它工程段的圖紙。為了獲取沒有熟人的其它工程段的圖紙,他就先設法取得上司的信任,對有的承包商偷工減料、建築質量不合要求的工程,故意在監察工程質量時很認真。得到信任後,上司把許多重要任務都交由他去辦、由他處理,這就為他蒐集更多工程段的圖紙提供了機會。

圖紙和相關情況基本蒐集齊全後,麥璇琨開始著手繪製城防圖。城防圖繪好後,他把圖交給了王文源。王文源找到他領導的隱蔽在天津市地政局登記處工作的中共地下黨員劉鐵錞,二人一起來到天津市西北角大夥巷街的大眾照相館,找到由劉鐵錞單線領導的以照相館經理做身份掩護的中共地下黨員康俊山。康俊山為縮印好這張珍貴的城防圖,憑著自己多年來的技術,連夜將這張用大張硫酸紙繪製的圖紙分解成4塊,各縮拍成8英寸照片,又經過化學處理,消失了表面的圖像,裱糊在兩張農村老年夫婦照片的後面。送到解放區查看時,只需先將裱在一起的圖紙照片用清水浸泡,輕輕地將照片剝離,然後用顯影液浸泡,圖紙圖像就可以清楚地再現。

康俊山的工作完成後,王文源又把照片送到在小劉莊以開設自行車修理鋪作掩護的中共地下交通員趙巖手中,要他立即送往解放區。送兩張農村夫婦的照片到解放區,儘管趙巖很是奇怪,但工作的特殊性告訴他絕對不能多嘴,他只知道要送的照片很重要。萬一路上遇到敵人查問怎麼辦?趙巖事先編好了一段自圓其說的答語:“我是在天津做買賣的,老家在農村,照片上的老頭和老婆婆都已經去世了,老家沒有擴洗設備,我拿到天津放大了兩張大相片,拿回老家上供用。”趙巖一路奔波,雖然途中遇到國民黨軍隊的盤查、土匪的攔劫,但都有驚無險,順利將照片交給了中共華北局城工部的天津負責人楊英。

張克誠,1944年在北京大學工學院參加中共地下工作,是天津城防圖的另外一名繪製者。天津解放前夕,張克誠在國民黨天津工務局建築科當工務員,即技術員。1948年8月起,國民黨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主持的加固增築城防任務,由工務局工程處負責施工,竣工驗收由工務局建築科負責。當時,分配張克誠驗收城防公路,因此他得到了城防公路圖。但他不滿足,想尋找一切機會搞到城防碉堡圖。

1948年夏秋,張克誠向隱蔽在鐵路局機務段的中共地下黨員李克明、鄭夢鰲佈置對鐵路沿線及附近的城防碉堡進行實地調查的任務,包括碉堡的位置、類型、距離、高度、厚度、射孔尺寸、形狀等。

張克誠為了取得1948年下半年最新增補的天津城防圖,可謂煞費苦心。張克誠早就摸清楚負責驗收城防碉堡的常學詩工程師掌握有城防工事圖,恰好常又坐在張克誠的辦公桌對面,張克誠伺機尋找機會。1948年12月的一天,機會來了,局長派人叫走了正在看城防圖的常學詩,常匆忙中隨手將圖紙放到書架上,張克誠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下班鈴響了,常匆匆回來,忘記收圖紙就回家了。等同事都走完後,張克誠果斷拿起圖紙帶回家中。

張克誠家住在民族路27號一幢三層樓的房屋內。當時是1948年12月底,正值戒嚴期,嚴格實行燈光管制。巡邏兵一旦看到哪家亮燈,就要進行搜查。為了不讓燈光投射出去,張克誠將屋內的窗戶拉上了窗簾,然後用圖釘把一條夾被固定在木窗框上,通宵開始繪圖。

天亮了,圖紙僅僅描制了一半。怎麼辦?他想:第一肯定不能把圖送回去,否則前功盡棄;第二不能不去上班,否則會引起懷疑。他再三權衡,決定冒險將原圖留在家裡,照常上班。

上班後,張克誠發現常學詩工程師到處翻找東西,便故意問常找什麼,常支支吾吾地說不找什麼,看到常不敢聲張,張克誠就放心了。下班回家後,張克誠又忙了半個晚上,才將城防圖全部描完。第二天,他早早來到辦公室,悄悄把圖紙放回書架。常學詩上班後又來翻找,終於在書架上找到了圖紙,趕緊悄悄鎖起來。

張克誠提供的這份城防圖有兩個特點:一是包括了1948年下半年陳長捷增建的城防工事,因而是最新、最完整的城防圖;二是標明瞭每種碉堡的設計兵員人數、火力配備、輜重存放位置,為解放軍攻城作戰提供了更為可靠的參考數據。

據當年在中共華北局城工部工作過的喬興北迴憶,天津解放前,他們接到過好幾份天津地下黨送來的敵軍城防圖,他們將這些圖集中彙總後形成一份詳備的天津守敵城防圖,攻打天津前夕,發給攻津部隊連級以上幹部每人一份。彙總後的城防圖,如同破解天津國民黨守軍防線的一把“鑰匙”,對我軍實施精確射擊,有效摧毀敵軍重點目標,減少我軍突擊部隊的火力阻力,同時減少炮火對民居、學校、工廠、醫院、倉庫以及水電等公共建築、設施設備的破壞,減少老百姓損失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從而加快了解放天津的時間,也為我軍較為完整地接收天津創造了有利條件。

天津战役中的城防图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