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大桥镇童家巷童氏(扬州江都大桥镇)

在大桥镇童家巷,元末明初时就聚族而居着一群童姓人家。由于家族兴盛,后又逐

漸扩展到周边的嘶马,浦头等乡镇,成了扬州东乡的一大姓氏。

大桥镇童家巷童氏(扬州江都大桥镇)

童氏,据大桥《童氏家谱》载,源于姬姓,是我国历史上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相传

黄帝之孙颛顼,有个儿子名卷章,亦叫老童。《大戴礼记.帝系篇》就有“颛顼产老童”的

记载。老童有一个特质,那就是他天生一副好嗓子。无论说话,唱歌,其声如钟磬一样

的宏亮激越,有韵味。颛顼晚年时,有诸侯黎氏作乱。他亲率部队前去讨伐。但是,不

知怎的,颛顼的兵见到黎氏的兵,却总有些胆怯。颛顼见状,突令老童高声唱歌。老童

高亢的歌声,激励了士兵的斗志,而乱军却闻歌而逃。叛乱平定后,颛顼又命老童作乐

以淳化百姓,受到人们的敬重。

大桥镇童家巷童氏(扬州江都大桥镇)

后来,老童的后辈们有不少族人就以先祖的字作为姓氏,称童氏。

童氏的祖先一直生活在山东北部,郡望渤海。到元末明初时,由于战事频仍,民不聊生,

眼看不能再在原地生活下去了,以拔都公为首的一支童氏家族便携老扶幼,一路南下逃

难。他们晓行夜宿,辗转奔波,来到长江北岸之大桥镇这片土地时,见此地地荒人少,

土肥田沃,风和日丽,民风淳朴,就此定居下来,并命其之聚居地为童家巷。

大桥镇童家巷童氏(扬州江都大桥镇)

大桥镇童家巷童氏的始迁祖拔都公这一族,原本也是读书官宦人家。其一世祖资公,曾

任朝散郎,后因刚正不阿,被贬为泰兴知县。拔都公的父亲童龙,也是元至正八年进士。

官授崇安尹,信州路别驾。但他不满朝迋昏庸,在上书不成后,便弃官归隐田园了。

大桥镇童家巷童氏(扬州江都大桥镇)

​正是由于童家巷童氏的前辈们善政廉平,正直忠良,所以,在《童氏家谱》中规定的族

训是:多读书,敦孝悌,秉忠贞,广言行,明礼义,达家邦。这有着家族遗传密码内涵的族

训,使得童家巷童氏家族不断发展壮大,他们不仅把童家巷建设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集

体,而且培养出了大量的有用人才,源源不断地输出!(朱毓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