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湖北应该把黄石作为省内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吗?你怎么看?

变行金刚5


作为黄石人看到这个问题时我就不由的想谈谈我的感受,据说曾经是建国后第一个由一个镇直接升格到一个地级市,然而曾经的鄂老二现在经济轮落到10名开外,靠能源有色金属行业立市的条件也慢慢消失,记得国家前几年就明确黄石市为能源枯竭城市,黄石市想要恢复往日在湖北省的荣光,只能另谋出路;

我们来讲讲黄石市目前自身的情况,市内人口在60万左右分四个区(黄石港区、西塞山区、下陆区、铁山区),下辖一个阳新县、一个县级大冶市,包含一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黄石山经济开发区),现在被国家定义为四线城市,2018年GDP才1200多亿,湖北境内与鄂州市花湖镇,黄冈市散花镇接壤,市内有铁路有水运,与武汉天河机场约1小时车程,目前市内人均月工资不到4000元,但市内房价已经达10000元/每平米,主要是拆迁户再购买;

黄石市后续是否有机会实现经济腾飞,湖北省内经济中心是否能转移到黄石,我认为有这个可能,但这需要对黄石周边整个区域进行整合,黄石市目前面积很小,招商引资一般,所以我个人建议:

第一,尽快将零距离接触的大冶市划成为黄石市的一个区,然后将鄂州市的花湖镇划规到黄石港区,将黄冈市浠水县的散花镇、阳新县的太子镇、韦源口镇划规到西塞山区,或是成立新区,这样黄石市的人口至少能增加100万,市内面积扩大一倍以上;

第二,遏制及调控房价回归理性,加大人才回流,提供更加倾斜的住房,就业政策,同时吸引诱惑武汉市各类高校的大学生人才来黄石发展,加强招商环境,政策吸引高新产业,互联网产业,高附加值产业落户黄石市;

完成以上两步,花费个3到5年,我想黄石市一定还能走在湖北省经济的前例!


大韦小黄


黄石的市政建设赶不上武汉任何一个区,非常的悲哀。黄石没有轻轨,没有高架桥,没有地铁,市政建设一直在低端徘徊。第一,沿江大道建设流产导致市内循环失败。沿江大道建设本来是两桥大格局的规划,但与山南大冶湖的建设争抢资金和资源,至今没有落实。第二,城区老铁路割裂西塞山的发展,使运输,物流无法形成连片经济。陈家湾,王家湾商业倒退十年,一个大型酒店都没有。直接也影响了下陆,铁山的城区规划。老工业基地申遗与城区新型立体交通发展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尽早废掉落后的铁路,让黄石卸下包袱。第三,陈家湾立交桥的失败,让西塞山交通继续落后。五年内必须改造或重建。第四,花湖,杨叶占用黄石经济总量的十分之一,要么以后棚户区改造直接山南异地安置,不准黄石人拿钱去鄂州买房;或者加快花湖并入黄石,争取将顺丰机场项目也并入黄石配套建设。黄石一定要有大格局意识,大冶湖经济圈和沿江一桥,二桥,棋盘洲,散花经济圈应该同时规划。不然黄石永远在四线城市徘徊,让大冶市瞧不起,在湖北垫底。


卓一航24


黄石之所以发展不起关键三地离心离德面积划分非常不合理,黄石市是黄石市区(四个区)面积240平方公里,人口60万;大冶市(县级市)面积1500多平方公里,人口95万;阳新县面积2700多平方公里,人口110万。三地不从新划分面积不容城黄石市难有出头之日,大家怎么看?


喜欢你啊啊啊啊明啊


首先,黄石位于湖北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东北临长江,与黄冈市隔江相望,北接鄂州市鄂城区,西靠武汉市江夏区、鄂州市梁子湖区,西南与咸宁市咸安区、通山县为邻,东南与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瑞昌市接壤。

境内有武九铁路贯穿,并有大广、沪渝、福银、杭瑞四条高速公路交汇,还拥有国家一类水运口岸。黄阳一级公路通车,全域半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黄石直达北京高铁开通。“八纵八横”国省干线网基本形成,“大路网”骨架也已基本成型。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

其次,黄石是世界青铜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也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是新中国成立后湖北省最早设立的两个省辖市之一,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华中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全国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国务院批准的沿江开放城市。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最后,黄石拥有众多全国知名品牌,如500强大冶有色、华新水泥、大冶劲牌、大冶汉龙汽车、大冶迪峰、大冶古建等,产业振兴基础雄厚。

黄石曾有过辉煌的历史,被称为湖北的“黄老二”。如今虽然风光不再,但是黄石正在以“十九大”为指引,全力比赶超,如果湖北以黄石为重点发展区域之一,黄石一定再创辉煌。





东楚印象


2019湖北企业百强榜单,我市排名上榜数量第二。

论工业基础我市除了武汉,省内当属第一,又有长江黄金位置和湖北第二大港。

一堆人拼命唱衰黄石,真是不知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任何城市都是越发展越蓬勃壮大。

轻轨是什么?是城市基础建设的一部分,我市的城市骨架还是至今才扯清楚,怎么可能建设轻轨?


论起我市的建设发展,应当先将工业抓起来,这几年我市的规工水平一向不错。

但是第三产业偏低,当然了随着今年的几个大型的商业综合体建设或开张,联通大冶湖生态新区的新城建设开始迅猛发展。

我市在gdp随着2022年鄂州机场运营,应该还有发展红利。

一切,敬请期待。


客路溪山


这个城市,太不争气了!

迎宾大道,新建的高架,花几千万吧!没有一个司机不被它懵逼的,三大方向的车流不疏导,疏导过境车,关键是过境车从上游一公里处的长江二桥走了!没有调查,沒有发言权,造桥前派几个小兵去各道口估计一下车流,不得了吗?

万里长江万里长,从上游的宜宾到下游的上海,咱黄石长江大桥是这万里长江上的第一丑桥,想一想都是憋屈!20多年后,咱们又修了万里中国第一烂高架桥——黄石迎宾大道高架桥。自从修了高架后,每天下午五点到七点,武汉往黄石港方向和湖滨路的车,堵的比原来严重多了,天天赌成一条长龙。无语,无语了,黄石人真心对不住这山清水秀的美丽黄石!

金银铜铁,钼矾铀钴,黄石啥也不缺,智商,智商,乌乎哀哉,黄石唯缺智商!


黄山黄河101


湖北的重要经济发展一直在武汉,其余的任其自由,黄石作为千年老二现在不温不火,没有省里的重要扶持,怎么火得起来呢?

黄石一直在努力,但是一直很费力,就像最近如火如荼的创建文明城市,将各小区里的各种棚子,小店的遮雨棚等乱搭乱建全拆了,然后重新涂上颜色,看上去明亮了,可是过不了多久,该建的还得建上,因为如果不建太阳晒进来根本无法开门做生意,为什么就不可以想一相二全齐美的办法呢?做成统一的遮雨棚。钱也花了,过不了多久还得再重新来一次。

每一次创建就得花大钱,所有的垃圾桶全部要换,路面要换,道路要修,这么多年来一直是这样,建好了东修修西补补,过段时间再重复。

黄石是一个资源型城市,现在资源已经不可以再开采,经济日益退化,走在黄石的大街上连年轻人的影子都越来越少了,有能力的考出去了,没能力的出去打工寻出路去了,长此下去,有多少年轻人愿意回来,年轻人不回来,有多少企业扛得住。企业招工难,在这儿的人就业难,恶性循环。

感觉湖北省也不会把黄石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


小鹿的生活日记


黄石要想作为湖北省重要经济区域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这还是要扯到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土地!黄石是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目标是建成鄂东特大城市,生态宜居城市。这两个目标都需要土地和人头这两个必要条件才能达成,就土地这个问题就困扰了多年,想并大冶并不了,想让黄冈割点地不现实,鄂州又迟早是武汉的,看着眼馋也没用,所以黄石只能搞个大冶湖生态核心区,折中一下。再一点就是武汉这个老大虹吸效应太强,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很难有人才支撑,经济发展光靠招商引资,引狼入室的做法很难挑起经济增速的大梁。

综上所述,湖北应该把黄石作为省内重要的经济区域,来带动周边城市圈共同发展,才是黄石重现辉煌的唯一出路。到那时,黄石由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转为鄂东区域中心城市,这才是省内重要的经济区域最好的诠释。


柒拾贰洞佥刂礻申


区域经济的发展其主要动力是人才,其核心是上级要高度重视,过去的"黄老二"已成历史,资源也枯竭了,领导是频繁的“过家家",人才是不断的走出了,,,

1.领导调整过于频繁,有些领导一届都没有干满就升迁了,看看黄石这么多年领导任职情况就知道了,

2.科研人才实力不雄厚,稍难一点的事都请武汉高校,科研院所来,

3.医疗技术水平不高,稍难一点的疾病都让患者出钱请武汉专家来处理,

4.黄石,大治,阳新每年都有大批学生考上"985","211"院校。读本,读硕,读博,留学,这么多人才有多少最后回黄石了,完全成了人才培养外送输出线。

总之,湖北如果要想黄石成为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应该把黄石的发展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高度重视起来,否则黄石难以起来!!


2019次列车


真不知道那些说黄石这不好,那不行的人是怎么想的?黄石市真的不行,老二的位置是怎么坐上去的呢?黄石是一个工业能源型城市,建国初期,为新中国建设奉献出了一切!现在能源枯竭了,稍有停滞是正常的,就像一个母亲,用自己的毕生精力养儿育女,为家奉献出了所有,当她老了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是去呵护她还是去贬低她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