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平凉此事当年震动朝野,就因为此人要在这里筑城

北宋时期,在宋夏军事斗争的关键阶段,发生了一起震动朝野的历史事件———水洛城(址在今庄浪县城)筑城案。

该案对宋王朝的政治、军事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使主要当事者刘沪成了备受关注的人物。

刘沪为今河北保定人,其祖父曾随宋太祖定天下,在平定淮南节度使李重进之乱时牺牲。父亲刘文质,是简穆皇后(宋太祖祖母)从孙,曾知代州、秦州钤辖。刘沪弟兄十六人,刘沪排行第二。他“颇知书传,深沉寡言,有智略”。曾荫补三班奉职,后升为右侍禁。康定元年(1040年),任渭州瓦亭寨监押。当时夏兵压境,任福败亡,形势异常危急。刘沪率兵进入水洛,深入敌区二百里,击破党留诸族,开拓了水洛地区,稳定了局面。

平凉此事当年震动朝野,就因为此人要在这里筑城

刘沪进兵水洛前,这里是羌族聚集的一个小城寨,城寨四周,都是羌族人的帐篷,杂居一些逃荒的汉族人。刘沪到水洛后,派人与寨主铎厮那会谈,劝他归顺宋朝。铎厮那开始答应,但当刘沪领兵接收时,突然变卦,包围了刘沪部队。刘沪兵仅千人,四顾无援。但他镇定自若,坚卧,令晨炊缓食,坐胡床指挥进退,一战氐溃”,铎厮那只好投降,接受了刘沪的统辖。接着,又于城下粉碎来犯的临洮羌兵,军威大振。从此打通了秦州和渭州之间的联络路线。刘沪因此升为内殿崇班。

平凉此事当年震动朝野,就因为此人要在这里筑城

为了巩固胜利,陕西四路总管郑戬指派著作佐郎董士廉到水洛,帮助刘沪扩建水洛城。当工程进行到一半时,郑戬被罢去四路总管职务。当时知渭州的尹洙认为前阶段军事上的失利,主要是据点太多,敌众我寡。现在又增加一个据点,更分散兵力,削弱了防守力量。因此,不同意筑城。尹洙又派瓦亭寨主张忠代换刘沪,刘沪不受代。尹洙大怒,派裨将狄青到水洛,逮捕了刘沪与董士廉,关进德顺军狱,停止了筑城。

平凉此事当年震动朝野,就因为此人要在这里筑城

时为庆历四年(1044年)。刘沪被逮捕之后,羌人起了骚乱。郑戬向中央控告尹洙,在朝廷引起一场大争论。范仲淹支持刘沪,反对尹洙;韩琦则支持尹洙,反对刘沪。朝议多数站在刘沪一边。

当时任谏官、参知政事的欧阳修,两次向仁宗皇帝呈奏,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被关20多日的刘沪才获释放。

平凉此事当年震动朝野,就因为此人要在这里筑城

刘沪出狱后,立即恢复了筑城工程。刘沪最终胜利完成了工程任务,但仍以违反上级节制而降了职,任镇戎军西路都巡检。不久,又恢复了他的内殿崇班。刘沪经历了这次打击之后,身心大损,后因头部溃疡发作而去世。他弟弟刘渊准备运他的灵柩东归故里安葬,水洛城民众堵塞道路,哭泣着请求把他的遗体留葬在本地。于是刘沪被安葬在水洛城(北塬),并建立了祠庙,命山名为庙坪塬。

水洛民众十分崇敬刘沪,并在城中建立祠堂,岁时祭祀。刘沪为筑城水洛罹遭磨难,为这件史事增添了悲壮色彩,更激起水洛民众对他的怀念。水洛人对他的感戴和崇奉超越了与水洛历史有牵系的其他历史人物。

平凉此事当年震动朝野,就因为此人要在这里筑城

当时本路经略安抚使司向上奏告说:当地熟户的蕃官牛装呈来事状,请求让刘沪的儿子或兄、弟接管水洛城政务。朝廷准奏,派他弟弟刘淳担任水洛城兵马监押。

关于水洛城这一段争论的余波,引起了宋朝廷之内的党争。党争兴起,小人乘机倾轧,排除异己,连范仲淹、欧阳修先后都被罢黜,搞得两败俱伤。刘沪与尹洙之争,尹洙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与欧阳修提倡古文,匡正文风,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较高的地位。但在宋夏之间的斗争中,表现得软弱无力,缺乏军事见识。逮捕刘沪之后,尹洙准备按军法斩之而未果,使刘沪备受虐待。

1046年,宋仁宗派人与西夏议和达成协议,取得了西北边防的平安。到了崇宁四年(1105年),即刘沪死后六十年,宋徽宗才追封刘沪为忠烈侯,并敕建“忠勇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