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6 刷屏朋友圈的9.2分神片,暴露中國父母最殘忍的一面

我們每個人,一生都會擁有很多個身份,兒女、學生、員工/老闆、妻子/丈夫等等。

但有的人一旦當了父母,就會覺得一生中最重要的角色,還是父母

不用考試、沒有公式、孩子還不能“不滿意包退”,但養育卻被設置了最難完成的KPI;相信每個當父母的,腦海中都會不斷產生疑問,到底怎麼才能教育好家裡的小毛頭?

曾是駐巴以地區的記者,而現在已是媽媽的周軼君,也帶著這樣的疑問,將鏡頭對準了《他鄉的童年》


刷屏朋友圈的9.2分神片,暴露中國父母最殘忍的一面


日本丨“暖”是一種能力

走進日本,每個人都會被這裡的嚴謹和秩序感深深觸動;人們安靜地乘坐公共交通、耐心地排隊,每個人都認真地遵守社會規則,甚至連幼兒園的小孩子也是如此。

可在中國,地鐵上的高聲喧譁、隊伍中的擁擠無序非常常見,甚至還有家長公開投訴:“博物館不讓吃東西,不準孩子亂跑,管得太寬”……

難道遵守規則,也自帶“天賦”?

不,秘密其實藏在孩子的教育裡!

在日本著名的藤幼兒園,不給別人添麻煩,是最最基本的教育觀!


刷屏朋友圈的9.2分神片,暴露中國父母最殘忍的一面

教室門口,會有一排小鞋印,告訴孩子鞋要擺正;


刷屏朋友圈的9.2分神片,暴露中國父母最殘忍的一面

故意“弄壞”的關不牢的門,提醒孩子一次關好門,不要讓門口的同學受凍;


刷屏朋友圈的9.2分神片,暴露中國父母最殘忍的一面

沒有水槽的水龍頭,會讓孩子養成節約用水、注意“保護”身邊人的習慣……


刷屏朋友圈的9.2分神片,暴露中國父母最殘忍的一面


教育細節上的差異,直接影響的是行為結果!

一個媽媽曾在群裡抱怨:“孩子太懶了!吃完飯,總是碗一推就拍屁股走人;吃完的零食包裝隨手亂放,就是懶得扔進三米開外的垃圾桶;洗完澡,浴室滿地是水,髒衣服總也不收……”

很多孩子比了18年的智商,才發現“混社會”更重要的是情商?

相比“1分鐘能刷幾道口算,5分鐘能背幾個單詞”,作為父母,我們或許更應該教會孩子懂得付出、獲取幸福的能力。

芬蘭丨興趣比PK重要

大概所有的孩子,小時候都有一個夢想,要是學校不考試就好了!

但現實往往很扎心!在中國,多數孩子學鋼琴、學畫畫是為了考級,學奧數、刷競賽只為升學“加分”;而學廚藝、看閒書,卻會被父母阻止,理由是:高考又不考!

學習即PK,“別人家的孩子”讓每個人的童年都“亞歷山大”!

而在芬蘭,孩子們在高中以前,都不用經歷任何考試!對於成功,孩子們也“看得很淡”,所以相比“有用”和“無用”

,興趣才是芬蘭孩子求知的最大動能


刷屏朋友圈的9.2分神片,暴露中國父母最殘忍的一面

看到這樣的“神仙教育”,即便是已經身為人母、事業有成的周軼君,回憶起童年遭受的種種“貶低”,還是忍不住失聲痛哭!

為什麼我們總忍不住拿孩子跟別人比?


刷屏朋友圈的9.2分神片,暴露中國父母最殘忍的一面

前一陣,一則新聞也讓人越看越焦慮:

孩子考98分,沒達到媽媽定的標準100分,導致媽媽嚴重抑鬱……


刷屏朋友圈的9.2分神片,暴露中國父母最殘忍的一面

匯豐銀行曾經發布了一份調查報告,報告顯示:82%的中國家長已經為孩子的成功做好了犧牲的準備。

在不斷升級的PK中,孩子累,家長更累!

孩子磨掉了信心,而家長越來越沒耐心!

中國的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有決心、有恆心、也有鐵了心,但就是缺少一份平常心……

英國&印度丨成績,沒有成長重要!

相比日本的集體主義和芬蘭的自由平等,英國和印度的教育,都有著與中國相似的焦慮。

為了孩子能上更好的學校,甚至實現階層突破,兩國的家長會不遺餘力地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

但同時,兩國的家庭和學校,卻都不會因為追求成績,而捨棄孩子成長中更重要的東西

在中國的課堂,最常見到的場景是老師在講臺上授課,而孩子們在座位上安安靜靜地聽講和做筆記;

到考試時,孩子往往只需要背會老師劃的重點,就能取得不錯的成績……

可在英國,這裡的很多課程,都沒有“標準答案”;

老師會時不時拿出新鮮課題“發難”,比如讓孩子們討論“如何幫助殘疾人”?


刷屏朋友圈的9.2分神片,暴露中國父母最殘忍的一面

在文學課上,孩子們也沒有被“背誦全文”支配的恐懼;對於文學作品,孩子們能夠從欣賞或批判的角度自由表達、侃侃而談;

培養對學習的興趣,比背會整本書的知識更顯重要!

而這,恰恰是中國孩子最缺乏的學習體驗!


刷屏朋友圈的9.2分神片,暴露中國父母最殘忍的一面


在印度,課堂上也總是“亂糟糟”的!

老師上課時,學生只要有不同見解,隨時可以提出!老師也會不厭其煩地與學生進行探討與辯論,直到得出被認可的答案。


刷屏朋友圈的9.2分神片,暴露中國父母最殘忍的一面

在印度,“Jugaad”才是主流教育思維,印度的教育鼓勵孩子能言善辯,勇於表現,大膽提出替代方案;只要孩子在思考,就是完成了學習。

而接受事物的多面性、認清世界的不確定性,才是孩子的成長中最重要的!

有一次,因為一件小事,我和先生吵了起來。女兒聽了幾句竟然對著爸爸喊道:“你們不要再吵了,媽媽才是對的!”

這句話真是給我提了一個醒,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有意無意地給孩子釋放世界“非黑即白”的信號,比如看動畫片時會告訴孩子“這個是好人,這個是壞人”,做手工的時候,也會直接引導孩子“應該這樣,而不是那樣”……

但人生哪有這麼簡單?

《銀河補習班》中鄧超有句臺詞總結的非常好:

一個孩子的人生,不應僅僅只有考試卷中“A、B、C、D”四個標準選項。因為在人生中,不會像試卷那樣,會自動跳出ABCD四個選項,每個孩子都應該從ABCD選項中,想到EFG,甚至XYZ選項。

教會孩子隨機應變,不斷思考,總能想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是能讓孩子永遠強大的“人生武器”,不是嗎?

尾聲

《他鄉的童年》播出後,在中國家長群中真是引起了巨大反響,有人表示羨慕“他鄉的教育”,也有人表示,看完更焦慮了:因為我們確實能發現目前中國大環境下教育的不足,卻又沒有辦法改變……

影片導演周軼君也坦言,拍攝這部片子,也不是要給中國的父母一個“確定的教育公式”,而是要“向廣闊的世界尋找答案”

因為每個孩子都不同,所以世界上也不存在所謂的“最完美的教育”。


刷屏朋友圈的9.2分神片,暴露中國父母最殘忍的一面

正如片中,英國一位教育從業者的感悟,“抵達卓越的路有成千上百萬條,沒有一個(統一的)公式,(唯一的)秘訣就是了解你的孩子。”

為人父母不斷成長,面對孩子的教育,才會看到不同的答案,也看到更多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