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A股迎來萬億級利好?A股何去何從?

A股迎來萬億級利好?A股何去何從?

10月16日,股民圈子裡流傳了一張圖:

A股迎來萬億級利好?A股何去何從?

10月16日是6124點12週年紀念日,十年來,上證綜指居然只長了1點,可謂“十年磨一點”,A股十年不漲迅速成為股民圈刷屏的段子,不轉發都不是股民,透析背後的心理學邏輯或許很好玩:

如果A股賺到了錢,可以拿這段子說明自己遠遠跑贏大盤彰顯了下炒股天賦;如果在A股虧了錢,“A股十年不漲”簡直是完美的甩鍋對象,畢竟願意承認自己炒股能力差的人是少數,不是自己炒股賺不到錢,而是A股大盤實在太垃圾。

不過在股票菌看來,炒股能力超強的人也是少數,特別是A股,巴菲特來A股怕是也要給它跪了。最近股票菌身邊很多人盆友已經棄A從H了,紛紛跑去港股打新,收益率還蠻高,不過股票菌還依然堅守在這,跟A股這丫死磕。

整體來說,昨天的指數表現真的是很一般了,指數低迷、成交量低迷、個股也低迷。

再來看看晚間其他重要的消息:

證監會放大招引資金入市,社保基金、險資要進一步加倉A股!影響20萬億

會議提出,希望社保基金、保險機構繼續發揮專業優勢,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念。同時表示,推動放寬中長期資金入市比例和範圍,研究完善引導資金長期投資的相關政策,吸引各類中長期資金積極投資資本市場。

李大霄解讀:特大利好!牛市到了!

A股迎來萬億級利好?A股何去何從?


解讀:我可能要潑個冷水,引入中長期資金入市這種話都說了很多年了,如果真的能實現,肯定對A股有幫助,但短期來看,指數未必買賬。

大盤迴顧


昨日兩市全天出現劇烈分化,週一參與護盤的銀行、保險、地產等板塊出現了明顯的調整壓力,導致上證50指數表現弱於創業板指。得益於科技股的全線反彈,市場人氣明顯好轉,跌停個股數量大幅減少。

A股迎來萬億級利好?A股何去何從?

截止收盤,滬指漲0.50%,深成指漲0.93%,創業板指漲1.36%。

盤面分析

兩市共2820只個股上漲,45只個股漲停,除新股外漲停44只;704只個股下跌,7只個股跌停,8只股票炸板,炸板率20%。滬股通流入6.84億,深股通流入1.22億。

A股迎來萬億級利好?A股何去何從?

結合盤面來看,兩市熱點主要集中在華為概念、化妝品、新零售、科技等板塊,具體分佈如下:

A股迎來萬億級利好?A股何去何從?

總體來看,市場主流方向仍然集中在三季報+核心科技,具體包括華為產業鏈、國產軟件、半導體等板塊,相關個股如聖邦股份、太極股份等均有不錯表現。這類個股上週的調整主要與大盤有關,其基本面並未發生任何變化。因此,只要大盤止跌,個股自然會順勢反彈。對於這類估值比較穩定的核心資產,每次調整都是買入良機。因此,很多時候只要我們把握住了主要矛盾,便可以堅定持股,等待風的到來。

臨近一年一度的雙十一購物節,快遞及電商企業迎來旺季,市場的炒作脈絡主要兩條:

①快遞物流:相關個股主要包括飛力達、韻達股份、順豐控股等;

②電商零售:相關個股包括珀萊雅、御家匯、值得買等。

目前整個板塊屬於提前炒作預期階段,距離雙十一還有大半個月的時間,在月底之前,板塊仍有反覆活躍的機會,可適當保持關注。

短期策略

在昨天的文章中談到:重磅會議召開在即,市場對接下來的政策仍抱有期待,在此預期之下,指數本週接下來幾個交易日或將以縮量橫盤震盪或者弱反彈為主,注意關注滬指2960點一帶壓力。結合盤面來看,昨天市場有效反應了這一預期作為投資者,建議重點關注2方面問題的表述:

①貨幣政策:9月CPI破3引發市場對於通脹的擔憂,注意關注貨幣政策的表態,是否會進一步寬鬆,這將決定指數短期的方向。

②產業政策:以5G、自主可控為代表的科技創新大概率會談到,注意側重點是什麼,這將是市場接下來的炒作方向。

結合滬指日K線圖來看,近兩個交易日仍然以修復性反彈為主,量能持續萎縮,繼續向上突破的難度極大。

A股迎來萬億級利好?A股何去何從?


操作上,建議藉助反彈兌現部分籌碼,降低倉位至3成左右,及時鎖定利潤。重點關注三季報業績大幅增長且近期走出陽包陰形態的個股。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對投資者的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自主做出判斷,獨立承擔交易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