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给艺术品中裸露部分打马赛克,大家怎么理解?

咖友汇创始人


艺术品,诚然这里说的艺术品不是小众的喜好,而是得到了大众审美认可的作品,反证法说明这个提法的重要性。在陈冠希看来,他的照片都是他的艺术品,从纯摄影角度来说,这些作品的用光和对焦等等都非常合理,甚至属于业余之上的水平,但你们懂的,这个别说马赛克,就连出现都不允许出现。

我们今天探讨这个话题,不妨将这个艺术品缩小为我们熟知的几个,类似欧洲的部分著名裸体雕塑或者人体画。在这点上给裸露部分打马赛克,我觉得主要考虑的点是受众对象的分析。所以我们将范围再缩小为在我们中国现在,对的此时此刻,如果给这些艺术品裸露部分打马赛克,合不合理呢?

个人的观点是瞎操心,脱裤子放屁的行为,没有什么意义,具体观点有三:1、也许我本来都不知道这块是必须打马赛克的,好奇心会让我更关注这块而失去对其他部位的审美观察。2、打了马赛克,那么是不是得出现一门学问,打的大小,打的部位,打的模糊程度,最后会发现也许不安分跑出来的毛没有被打马赛克是合理的,而循规蹈矩的毛则被打掉了。3、现在科学技术算法,你能打我就能解,然后成为打和解的斗争,那么艺术品本身而言,他本应被审美的点又被跑偏。

所以我个人意见,心中有马赛克,何必多此一举,心中没有马赛克,又何必急于一时呢?


不夜侯BYH


这个怎么说呢?

我觉得这个问题真的有意义,我来给你一个真心和一个违心话吧。

真心话是:

给艺术品裸露部分打马赛克,于国于民都有好处。

比如我一个男性,在翻着手机,一个认识的女性朋友,关系不是很密切的那种站在我身边,和我一起看这些艺术作品,要是忽然翻出个裸露镜头,那瞬间的尴尬啊,可想而知哇。

还有在给小学生普及艺术品知识的时候,要是忽然出现了暴露画面的话,你是讲还是不讲?你要怎么和小学生说?

现场给人家来一个科普吗?要i是人家父母在场的话,该怎么办?

所以哈,打马赛克的必要性还是很大的。

现在来说个违心话吧。

我真是特别讨厌那些打马赛克的事情,既然都成了艺术作品的,打毛线马赛克啊。

你打出了马赛克,那原汁原味的东西就不见啦,就变成了想象啦。

本来一个写实的东西,突然间变成抽象的东西,这不是巨坑嘛。

哈哈,回答完毕,你们对此怎么看呢?欢迎沟通交流。


姚君鸿


这问题!就向牧场的牛,吃饱喝足后听见的只是单调乏味哞… 哞… 哞哞的叫声。没有新意!艺术作品上再附马赛克,是画家创造作品时本真心愿?马赛克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传统文化的冲突和对立。退一步讲,则是缺乏对高雅艺术作品良好的鉴赏能力。欣赏优秀作品的视觉应该是宽范多维度的,应该是自然松弛的。见到模糊的马赛克则见到他们的故弄玄虚和欲盖弥彰。

建议把我们那幅传统医学挂图再加上一块遮羞布。


长华341789


艺术品裸露部分打马赛克,自然会破坏艺术品的审美体验。

一件好端端的艺术品,无论是绘画、雕塑、摄影等等,都应该是完整的,既不辜负艺术品创作者的辛勤劳动,不湮灭艺术品自带的价值光环,也不会让观众欣赏时感到莫大的缺憾。

但这个问题确是吾国的一种文化现象,正如笔者历来认为的:文化是一个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与社会现象。

在现实情况下,给艺术品打马赛克是不得已为之:

其一、吾国民众在几千年封建意识的熏陶浸淫下,人们在生活中,往往羞于谈论人的裸露部位,而裸露部分通常涉及人的躯体的隐私,如人的下体,如女人的乳房,甚至连女人的腋窝等部位都不允许裸露,以免使人想入非非。

其二、在儒家道统中,孔子虽承认“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意思是人生离不开两件大事:饮食、男女。《孟子·告子上》中亦云:“食色性也”。但儒家又宣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并把它作为如柳下惠“坐怀不乱”的道德标准。

其三、吾国许多持传统思想观念的成年人,自觉不自觉的认为艺术品中的裸露部分,即人的隐私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涉及“人之大欲”的男女性事可以做,不可以说,特别是是对未成年人不能让他们看。

以免像鲁迅所说的: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艺术品中打马赛克的部分都是人体的曼妙之处。

为了防止诲淫诲盗,赤裸裸的展示隐私部位似乎有伤风化,打上马赛克,是无奈之举,也是现实情况下的矫枉过正,是吾国的一种文化现象。


相信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民众思想的开放,全社会对艺术品的欣赏品味的持续提高,在艺术品中的裸露部分打上马赛克的现象会逐步减少。


白话石说


当你每天卸下杂货铺门板迎来早晨第一缕阳光的时候,当你吃完一块油饼爬上工地脚手架的时候,当你开着铁皮小车挨家挨户送快递的时候,你可知道你已经生活在幸福之中?

因为有人为了不让你在画页上和视频上看到女性裸露的乳房,为了保护你童真无邪的心灵,为了让你不要滋生出淫恶的欲念,他们在不断地制造出马赛克,这些马赛克像一道防火墙阻隔了你通往地狱的大门。

要知道,这些人也是和我们一样的七情六欲,他们整天负责审查那些能叫人莫名躁动的乳房,用那些制造马赛克的工具在不同年代不同国度不同肤色的乳房的尖尖角上擦啊抹啊修啊折腾啊,他们把自己的血肉之躯暴露在这些乳房面前,他们需要承受多大的诱惑才能静心地工作?可是为了我们的安全,他们做到了!他们不像接触铅、砷、酸、辐射的员工那样能拿到岗位补贴,可以他们整天接触这个世界上最最危险的画面。为了我们的幸福,他们奉献的太多太多。

我们不敢要求把这种危险的工作分给我们来做,比如说查找电视剧电影中的裸露镜头,剪掉或者打上马赛克,这样的工作我们去做的话,十二分的可能会堕落沉湎不能自拔铤而走险。我们只有向他们献上深深的敬意和美好的祝福,在这个春去夏来草盛柳长莺飞鸟语的早晨。


杏花吹


前几年央视在引用大卫的雕像时,在这座雕像的关键部位,打了马赛克。引起大家纷纷讨论。有人说这是高雅的艺术品,被打上马赛克是对艺术的不尊重,破坏了艺术品原来想表达的意义。也有人持赞成的观点,认为国情不同,艺术品放在各个国家会让人有不同的解读。


因此,给艺术品中裸露部分打马赛克要分场合、分国情、分观众群体。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审美观和价值观也会发生变化。举个例子,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著名画家刘海粟在画人体画的时候用了裸体模特,当时被骂得狗血淋头。


甚至到了80年代,裸体艺术仍然在国内是不得公开展示的,比如当时的一幅壁画《泼水节——生命的赞歌》里面含有傣族妇女的裸体的部分,画出之后受到社会各界舆论的指责,于是不得不用布遮盖起来。

即便是到了现在,部分思想比较开放、前卫的拥有美术背景学者,比如前段时间发生的湖北美术学院在校门口展示裸体画像以提高大家的审美水平,被群众纷纷指责有伤风化。


由于受到我们传统文化的影响,裸体艺术在我国是非常小众的一种审美,只有部分受过西方艺术熏陶的专业人士才能真正欣赏这些艺术品。由于文化差异,我国大部分民众对这些“舶来品”比较敏感,甚至是反感。所以,在私人场合或者是小众场所可以自己私下拿来欣赏,但是在公众场合还是要考虑到大部分群众的感受。


所以裸体艺术品在国内展出时被打马赛克是充分顾及国民情感的表现,是尊重当地文化的表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艺术品作者原来想表达的思想,但是说句老实话,这样的作品在国内能展出就已经不错啦~


妙摘


艺术需要被理解艺术家把自己对对象 世界的感受在心中形成意象,然后变成物质对象也就是艺术品,他渴望得到交流和理解然后也有很多艺术家终其一生几乎从未被人理解 所以艺术这么主观的事也是很令人孤独的,然而艺术家仍然渴望别理解也有些后现代艺术 做出来的东西为的就是为了别人不理解 不理解也是一种理解 这种不理解代表着某种思维的阻断 是一种表达方式 所以有些艺术品你看不懂就对了


王先森杂谈说


《刑法》当中表示的是:露骨的宣扬色情属于淫秽物品。也就是说不是所有色情都是淫秽物品,同时《刑法》里还规定什么不是淫秽:有色情内容而有艺术价值的、有色情内容而有科学价值的不是淫秽。所以《刑法》的表述其实是比较清楚的,真正难点在于把握淫秽和色情的区别,区分什么叫“露骨的表示色情”是个难题,比较难识别。如果色情普遍的都被禁止掉,那么我们就不用欣赏《红楼梦》了。

其实性、裸露、色情和淫秽之间有着一种非常细腻的联系,又有着一定的区别。在淫秽、色情、裸露、性的问题上,视觉传播是重点。有的表达者不知法定的标准何在,会出现一些比较滑稽与尴尬的事情,比如说关于大卫像的新闻:意大利雕塑展在北京举行,大卫像被拍了正面,这个新闻在播出时大卫像在下体位置被打了马赛克。但之后的重播里观众又发现马赛克没有了。可见是我们新闻节目的编辑们在这个问题上十分的吃不准,如果不打马,这叫正面裸露下体。如果打马,为什么全世界的人看了几百年都没有问题,唯独中国人不行?到底是怎么回事?

又比如一个很著名案件,中国政法大学的博士看了删减版的《色戒》后非常不满,认为故事结构不完整,情节缺失,然后向两家法院分别提起诉讼,告影院和广电总局。告影院是因为其损害消费者权益,告广电总局是因为其不分级,审查标准过严,违反了社会公共利益。法院最后给这个原告出了道两难的题,就是要求博士既然对删减版不满意,就应当提供电影《色戒》的完整版,当然就算提供了完整版也是违法渠道。


这个案子最后是以这样的理由驳回了博士的诉讼请求,并没有进入实体审查。但是这个事情并没有结束,他与北大的一位法学教师合作,向国务院提请审查广电总局有关电影的一个文件的合法性问题。博士认为,电影审查细节不透明,而中国的成年人和其他国家和地区能够看到完整版《色戒》的成年人一样并不缺少判断力和欣赏水平,在欣赏电影艺术作品上并不需要监护。


菜单博物馆


给艺术品中裸露部分打马赛克这种现象应该要一分为二地来看待。


1.如果是通过传播媒介面向大众进行传播和介绍,以打上马赛克为宜。现在,孩子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接触和了解外界信息,如果是没有打马赛克的“裸体画”或者其他艺术品,可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对孩子的成长和健康人格的培养不利。

2.如果艺术品是用来进行学术研究或者是放在展览馆里供人参观欣赏,不应打马赛克。这样,才能让人更为全面、深入地感受和欣赏艺术品的美。


至善如水


首先,艺术品要有整体美感。打上马赛克,就像一个帅哥美女脸部贴膏药上大街一样不美观,肯定对艺术品的完美是一种破坏,影响艺术品的整体美感。其次,艺术品要区别于黄色淫秽类粗俗品。绝对不能把高雅和低俗两者放在一起,简单化对待和处理。其三,对一些不适合青少年的艺术品展示平台,可以有认证限制。手机已经实名制,是不是成年人,可以正常识别。其四,欣赏艺术品可提高自身品位,增加自身修养。凡抱有其他目的的人,大多都钻天拱地去了违禁的黄色网站。所以,艺术品可公开欣赏的,要完美展现。不便公开的,绝对不要放在大众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