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識文斷字:談談天書一般的古文字——蟲鳥篆

(一)

平時總是收到很多讀者求助私信,請求幫忙釋讀文物上的古文字,如果有些案列含有一些知識點,我就寫成文章分享出來。

前幾天收到一個讀者發來一個照片,器物上有兩個非常奇怪古代的文字,如下圖:

識文斷字:談談天書一般的古文字——蟲鳥篆

這其實就是始見於東周時代的一種美術字體:「蟲鳥篆」。或者叫「鳥蟲篆」都可以。

圖片上其實就是「州句」二字,出現在戰國時代越國的「越王州句劍」和「州句矛」上:

識文斷字:談談天書一般的古文字——蟲鳥篆

「越王州句矛」的「州句」二字:

識文斷字:談談天書一般的古文字——蟲鳥篆

「越王州句矛」現藏於大英博物館:

識文斷字:談談天書一般的古文字——蟲鳥篆

現藏於美國的「越王州句劍」上的「州句」二字:

識文斷字:談談天書一般的古文字——蟲鳥篆

書影引自注1

銘刻有「越王州句」文字的劍、矛非常多,「矛」有一件,「劍」一共有十多件。有些流散海外,有些藏於湖南、湖北等地方博物館。

識文斷字:談談天書一般的古文字——蟲鳥篆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越王勾踐劍」和他有關的成語「臥薪嚐膽」,而很少知道「越王州句劍」,他兩就是祖孫關係:

識文斷字:談談天書一般的古文字——蟲鳥篆

「越王州句」也叫做「朱勾」或「朱句」,「州、朱」音近而通,「勾、句」本一字分化。

「越王州句」在《史記》中叫「越王翁」,「越王勾踐」的五世孫:

《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句踐世家》:句踐卒,子王鼫與立。王鼫與卒,子王不壽立。王不壽卒,
子王翁立。王翁卒,子王翳立。王翳卒,子王之侯立。王之侯卒,子王無彊立。

唐人司馬貞的《史記索隱》和《水經注》引《竹書紀年》叫「朱勾」,在位37年:

《史記越世家索隱》引《紀年》:於粵子朱勾三十四年,滅滕,三十五年,滅郯,三十七年卒。

《水經·沂水注》引《紀年》:晉烈公四年,于越子朱句伐郯,以郯子鴣歸。

這樣,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物也就完全吻合一致了,這一點非常驚人。史書記載越人善於鑄劍,而現今出土的越國青銅器很大以部分都是劍和矛。


(二)

蟲鳥篆」屬於大篆的一種,在篆文的基礎上增加「鳥形、蟲形」等動物裝飾部件:

識文斷字:談談天書一般的古文字——蟲鳥篆

「蟲鳥篆」非常像阿拉伯文字中美術字體——庫法體,庫法體是裝飾花枝、藤蔓、樹葉等等:

識文斷字:談談天書一般的古文字——蟲鳥篆

圖引自注2

中國最早的一部以首檢索的字典《說文解字》的序言中提到「秦書八體」和「漢古文六體」,都包括「蟲鳥書」:

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

,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

時有六書:一曰古文,孔子壁中書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異也。三曰篆書,即小篆。四曰左書,即秦隸書。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五曰繆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鳥蟲書,所以書幡信也。

所以,在秦漢時代「蟲鳥書」還在應用作「書幡信」,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認為:

  • 「書幡謂書旗幟」
  • 「書信謂書符節」

但從實物遺存來看,鳥蟲書並限於「旗幟、符節」上,出了上面說的兵器,還有一些器皿上也有蟲鳥書。

比如:西漢劉勝墓出土青銅壺上有裝飾非常繁密的「蟲鳥篆」:

識文斷字:談談天書一般的古文字——蟲鳥篆

識文斷字:談談天書一般的古文字——蟲鳥篆

圖引自注3


(三)

綜上所述,「蟲鳥篆」最早出現在「禮崩樂壞」的東周(春秋戰國)時代,我們知道,當時「言語異聲,文字異形」,有各種各樣「奇形怪狀」的文字。

今文字的前身「周秦文字」體系,目前還沒有發現「蟲鳥篆」。東周「蟲鳥篆」基本上屬於「楚系文字」,大部分出現在南方諸侯國出土的青銅器銘文中。如:楚國、曾國、吳國、越國等等。北方的中山國、齊國也有少量銘刻「蟲鳥篆」的青銅器出土。

所以,「蟲鳥篆」是目前最難認得一種古文字。

「蟲鳥篆」比「九疊篆」還難認。「九疊篆」出現在較晚的唐宋時代,而且是在標準小篆上對筆劃進行改造,小篆是周秦文字體系。

因此,釋讀東周蟲鳥篆的難點在於兩點:

  • 首先,要去掉「裝飾性筆劃」,那麼就要區分「裝飾性筆畫」和「字的筆畫」。
  • 其次,要懂東周時代各諸侯國的文字,這屬於戰國文字研究範疇。

我釋讀這兩個文字用了幾個小時,一開始我將第二個字「句」認成了「自」,造成了很大的誤導。

你可能認為這兩字還不簡單?

頭條上很多人講漢字,分析什麼甲骨文的意思;總有外行來說,你怎麼解釋錯了,我認為是怎麼樣。

這都很容易,看起來煞有介事,其實百度一下找些二手結論拼湊,是個人都能頭頭是道,說得是對是錯,你能分辨嗎?

難的是給你把古器物上古文字釋讀出來,相當於今天的什麼字,說的是什麼意思。

連甲骨四堂之一的董作賓都自嘲說:我也算是「專家」,我拿到一片甲骨文,看幾個小時一點眉目頭緒都沒有。

在任何一個知識領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都不是那麼容易獲得的。

------------------

參考文獻

  1. 社科院考古所.(2000),《殷周金文集成釋文》, 中華書局,頁6310、6363
  2. 維基詞條:庫法體,from: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A%93%E6%B3%95%E4%BD%93
  3. 曹錦炎. (1999). 鳥蟲書通考 (Doctoral dissertation, 上海: 上海書畫出版社).頁7-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