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峨眉山第一大寺,被誉为“名山起点”,游客众多,门票仅8元


来过峨眉山,尽知报国寺。峨眉山上古寺众多,报国寺则是这众多中的第一座。向峨眉山顶出发朝圣的游客,都是从这里“始于足下”。山门上黑底金字的“报国寺”大匾为康熙皇帝御题,取佛经“四恩四报”中“报国主恩”之意。

报国寺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原名“会宗堂”,取儒、释、道“三教”会宗的意思。后来佛教繁盛,将前两位挤了出去。清康熙年间,这里由“堂”改“寺”,延用至今。寺庙门前的一对石狮据说雕刻于明代,造型细腻传神,威武雄壮,如护卫般日夜看守着名山古寺。

这座处于喧闹中的寺庙,走入大门后,却恍若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庄重、清幽、烟火飘摇。寺内的人似乎各怀心事,在红烛前,在许愿牌上,伴随着袅袅青烟,默念着纷纷杂杂的心意。红烛闪亮,青烟荡起,一丝独属于人世间的暖意慢慢升腾。


与一般寺庙不同,报国寺不是坐北朝南,而是坐东朝西,朝迎旭日,晚送落霞。从正面看,依山而建、飞檐翘角的报国寺好像一只丛林中展翅欲飞的凤凰。而山门两边柱上题有“凤凰展翅朝金阙,钟磬频闻落玉阶”的对联,就是对报国寺这只“凤凰”的生动描写。

寺内有四进庭院,一进庭院一重天,主殿分别为弥勒殿、大雄殿、七佛殿和普贤殿,层层递进,一重比一重高,自然生出雄伟气势。细雨洋洋洒洒地飘落,树和花都被雨水洗得更加娇艳,眼前的灰瓦变成黑色,400多年的时光染过,没有一丁点腐气,只有着荡人心魄的洗练和肃穆。

一路向上,经过弥勒殿和大雄宝殿,登上石阶便到了第三殿七佛殿。殿中供奉的是七佛,中间一尊为释迦牟尼佛,其余六尊为过去佛,从右至左依次为:南无拘留孙佛、南无拘那含牟尼佛、南无迦叶佛、南无毗舍佛、南无尸弃佛、南无毗婆尸佛。


这些佛像全部盘腿坐于莲台之上,神态安详,双目微闭,不言不语。昏暗的大殿和金碧辉煌的佛身形成鲜明的对比,好似漆黑一片中,佛在之地是唯一光明的方向。不仔细看的话这些佛像似乎形态类似,细细审视,却发现表情各异,手势不同,各个维妙维肖。

虽然历时已久,碑上的雕刻依然栩栩如生。画面用笔流畅、色彩鲜亮、人物刻画得相当细腻,每一个细节,都精雕细琢。这明清代制成的石碑,想必都是人工一笔一划凿出来的。刻画的石工,技艺和艺术感悟水准令人折服。

​因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所以普贤殿位于报国寺的最后一殿。普贤菩萨金身坐骑于白象之上,慈眉善目。

在这里,信众们可以祈福也可以捐献功德,峨眉山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行走在寺中,游人不时擦肩而过,这寺庙却始终给人一种静寂之感。油漆斑驳的木桩,遍布青苔的石狮,都散发着不可名状的魔力……悠长的钟声响起,谁的心愿随风而逝,谁的祈福得到回应。(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落榜进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