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简述《资本论》:什么是剥削?如何剥削?

由于马克思基本理论著作表述过于理论化,概念化,导致很多人钻进概念的牛角尖而产生了很多理解上的分歧。学术界的这些专家们,他们争论他们的,我们只需要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述中,找关键词句就可以做到大致的理解。作为非学术研究者,我认为无论是中国的老子、孔子,还是西方的马克思、列宁,我们阅读他们的书根本目的在于“明事知理”,而不是像学术界那样为了一个词语可以整出几千字的学术论文,说实话这种学术研究的价值我是难以理解的。

于剥削相关的几个关键性的词语有:无偿占有、强制、劳动及劳动成果。我们甚至不必理会剥削主究竟是谁,凡是具备这几个条件的,都是剥削。剥削是社会阶级产物,自从有了阶级之后人类就一直活在剥削与被剥削之中。当然了哲学理论是针对一般规律而言的,与“一般”相对应的“特殊规律”还有其特殊性,尝试用特殊的现象来企图论证一般规律,这显然是无知的。我们甚至可以理解成,只要个人的劳动力或劳动成果不能被按个人意图支配,那就是剥削,至于是“无偿”还是“有偿”?是武力上的强制,还是文化上的洗脑?这些形式都不那么重要了。剥削是客观存在是事实,受客观规律的支配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简述《资本论》:什么是剥削?如何剥削?

从社会形态来说,人类经过了没有剥削的原始社会,进入了剥削社会,继而会迈进没有剥削的共产主义社会。剥削社会又分为三个形态,奴隶主通过暴力管制的形式剥削奴隶的全部劳动,地主通过赋税纳贡的形式剥削农民的谷物,资本家通过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来侵占劳动者的剩余价值。前面两种剥削形式都比较容易理解,比较难理解,争议较多的是“剩余价值理论”。一方面是工人阶级半懂不懂,另一方面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故意混淆视听,甚至否认剩余价值的存在。

中国人的传统在讲“和谐”,讲“调和”,讲“阴阳平衡”。从本质上来说是认可剥削形式,但是反对过度剥削的学问,因为“过度”最导致“阴阳失衡”,会出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现象。这种“失衡”会导致社会的不和谐,从而由另外的“英明皇帝”开创新的相对和谐。这种“兴衰治乱,往复循环”的历史规律在民国时期有了个新名字,叫“历史周期律”。黄炎培先生问毛主席,中国共产党能不能跳出这个规律,从真正意义上实现长治久安?毛主席说:行,这就是民主。

简述《资本论》:什么是剥削?如何剥削?

如果说中国古人视角是哲学视角,则马克思的视角是经济学视角,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念中,人类社会的本质就是“经济”,经济决定政治,经济决定军事,同样哲学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古代社会的剥削是赤裸裸的剥削,扔掉仁义道德那一套历史观,更容易认清楚统治者及其爪牙的嘴脸。马克思称之为“直接剥削”,即农民在忙活了一年之后,将自己收成的一部分交给剥削主。中国人说的“和”是一种理想状态下,农民交上去的谷物够统治者开销,农民自留的谷物够自己生活。但凡碰上天灾人祸了,两个方面就不能兼顾了,也就“失和”了。

简述《资本论》:什么是剥削?如何剥削?

马克思敢于指出“国家”的本质是“暴力专制机构”,而封建皇帝们只是敢顶着“君权神授”或者“真命天子”的名义来告诉老百姓这一切是应该的。我们这之所以还需要缴税,是因为我们的阶级敌人还在,国家还需要继续履行“对敌人专制”的暴力功能,而不是因为天王老子规定了农民就该养着天子。相比这种直接的剥削,现代资本主义已经实现了间接剥削,他们通过对生产资料的占有,而令真正的劳动者失去了劳动对象,不得不选择跟资本家“合作生产”,因为合作是不对等的,劳动者对资本主义分配制度是无权过问的,只能靠资本家施舍的工资苟延残喘的或者。

后资本主义时代在充分完成货币化的条件下,将会迈进新的剥削形式,即“金融剥削”。由于笔者并非经济专业,对这个概念不能简而言之,只能大致描述为,在金融剥削之下,即使是资本家乃至垄断寡头也是难以幸免的。货币贬值会让大量的资本“蒸发”,汇报的调整本质上一个国家对另外一个国家实行金融上的剥削。这一切的基础并不是西方经济学家鼓吹的“自由贸易”,而是基于“自由主义”下的贸易保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