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为什么说太行山将最美的一段给了河南?

萌泽玺


我的家乡就在太行山脚下,因为喜欢摄影喜欢旅游,更是无数次来到家乡附近的太行山游玩。就自己亲身所看分享一下自己的观点。


为什么说太行山将最美的一段给了河南,我想把问题里河南的范围再扩大一点,也可以说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给了南太行。

太行山大体上分为南、北、西三段,由东北向西南,顺着北京一路向南延伸到河南,自古就有魏巍八百里太行之说。南太行与其他两处相比,有一个最大的不同点,那就是北太行和西太行都是严重缺水的地区,唯有位于河南、山西交界处的南太行,因为拥有珍贵而充足的水源而在太行山的三个部分中独树一帜。

在流水的滋养和切割造势下,造就了云台山、八里沟、太行大峡谷、宝泉等一众秀丽景区。大大小小的溪流瀑布,潺潺间汇聚而出,也是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游玩。

如果说,每一座大山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气质,华山是惊险刺激、泰山是唯我独尊、桂林是钟灵毓秀。而太行山则是雄浑壮阔,连绵的群山,像一幅水墨画似的绵延开来,一股凛然的气势呼之欲出。

但雄浑又不失秀美,位于宝泉的游龙湾,独特而奇幻的“曲峡”地质形态荣登《中国国家地理》封面。整个峡谷犹如一条游龙嬉戏在群山之中,因而被称作游龙峡。

更为难得是,生活在南太行山区的百姓,由于山高林密、交通不便,他们更是战天斗地,修建了“人工天河”——红旗渠,挖出了万仙山挂壁公路这一南太行独特的公路等诸多奇观。

壮美的自然景观加上厚重的人文底蕴,造就了南太行独特的旅游资源。万仙山的郭亮村也成为全国文明的影视村,电影《举起手来》在这里取景拍摄。巍峨的绝壁上零星点缀着由石头砌的小村庄,汽车开在悬崖顶端,成为独特的游玩记忆。

太行山,绝对是一座值得你慢慢发掘慢慢游玩的好地方。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这里有南太行游玩的详尽攻略,也有更多游玩趣闻与您分享。驴小旅,旅游爱好者,日常分享旅游见闻,关注今日头条“驴小旅”,一起探寻星辰大海。


驴小旅


你好,我是北方在北旅游行摄,专注旅游攻略,我看题主即提出了问题,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对你的答案我也是非常赞成的!因为南太行,我去过5、6次了,特别喜欢这个地方。正是因为有山、有水、有灵气,所以《中国国家地理》才会说: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给了河南。我认为南太行最美的景区不止有题主说到的八里沟、云台山、郭亮这些,还有红旗渠、林州太行大峡谷、太行平湖、关山等等,下面我来重点介绍一下。(文中的照片都是我出镜和我拍的)

(春天的红旗渠)

一、说到红旗渠,年龄在50岁以上的朋友估计都听说过,它是上世纪60年代,河南林州市(当时叫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经过近10年的努力,在雄伟的太行山上开凿出的"人工天河",开凿过程中,削平了无数的山头,架起来上百座渡槽,开出了200多个隧道,红旗渠的建成,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林州人民用水的问题,当年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更体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现在的红旗渠是个著名红色旅游景区,与雄、险、秀的太行山自然风景巧妙地融汇在一起形成了青年洞、络丝潭、分水源、等景观。当我站在青年洞的隧道口,看渠水不停的流淌时,想象着当年林州人们战天斗地的劳动场面,真是非常的感慨。

二、林州太行山大峡谷,位于林州市石板岩乡,这条峡谷群山环抱,山清水秀,包括王相岩景区和桃花谷景区(如果买通票,两天有效,也可以单独买),走在桃花谷景区里面,你抬眼到处都可以看到沟壑奇幽,飞瀑鸣涧,一条蜿蜒的桃花河穿过山谷,山水相依,绿意盎然,高耸的山崖,如刀削般直立,真是集山谷、瀑布于一体的好地方,当你走到桃花谷的尽头,就可以坐观光车游览最壮观的百里画廊太行天路了。王相岩风景区东临溪流,西临悬崖,最动人心魄的是那些悬崖上的铁旋梯和栈道,走在上面令人胆战心惊,真是刺激无比,但你大胆走过后,那种胜利的喜悦又难以言说了。

(太行大峡谷的太行天路)

(王相岩的绝壁旋梯)

三、太行平湖,这里四周青山叠翠,一望无垠的水面波光粼粼,尤其是深秋去,真是绝美的,我们让当地客栈老板带着走韩家洼,到一处天然的观景平台,饱览高峡平湖的山光水色,真如镶嵌在深山中的一面巨大宝镜,太行山姿倒映于水中,更衬托出山的雄伟、那份壮观、秀丽,只让我们这些人大喊过瘾。这里可以在湖边可餐饮、垂钓,住宿都很方便。

(秋天的太行平湖)

四、关山国家地质公园,关山的雄奇超出了我的想象,它是一座以石柱林、红石峡、一线天为代表的地质奇观,体现了山崩地裂、飞瀑流泉、云海飞渡的特色,走在山间,你好像是看到了一幅山水画的立体长卷。关山风貌至今保留着原始自然特色,没有太多的人工开发。气势宏伟,站在关山之巅可观山 、观水 、观天下。我是冬天去的,看到冰瀑也非常的壮观,可以在山下让景区车直接送到山顶,然后走下来的,当车在狭窄的悬崖峭壁开出的小路是飞驰时,真有点胆战心惊,但壮美的景色,又让我们不得不大胆的睁大眼睛仔细欣赏。这里还有一个值得推荐的美食,中华鲟,就是山脚下的农家乐里,那美味让我至今难忘。

(冬天的关山)

如果打算来这几个美丽的太行景区旅游,那我建议你这样玩:

1、红旗渠—太行平湖(13公里),红旗渠、太行平湖各游览半天,晚上住石板岩乡,这里宾馆、客栈非常多。如果需要当地客栈老板的联系方式,可以关注我发私信。

2、林州大峡谷,就在石板岩旁边,桃花谷慢慢游览的话也需要一天的时间,晚上还是住石板岩乡,第二天游览王相岩。

3、林州大峡谷—关山,距离120公里,自驾2个小时左右,选择景区小车送到山顶,慢慢游览下来。大半天的时间就可以,别忘了在景区内门口处吃美味中华鲟哦。(关山旁边就是著名的八里沟景区,有时间可以一块玩)

总之,河南南太行的纯朴的民风与太行风情兼备,在这一带游览真有世外桃源的感受,清新空气、优美环境、造就了休闲、观光、避暑的胜地。所以说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给了河南也是名副其实的。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多进行交流。


北方在北旅游行摄


为什么说太行山将最美的一段给了河南?笔者是河北人,曾经多次登上西部太行进行野外实习学习,对我们河北太行深表遗憾,同是巍峨八百里太行,河北贫困山区连成片,阜平、唐县、曲阳,涞源,平山县等还都是我们国家重点扶持县区,而相应的太行南端却是水草肥美,风景秀丽的河南辖区,这是为什么呢?还是与自然环境优劣有关。

(看上图艳绿色区域)这里是太行山南端位置,恰恰是黄河劈开太行,阻断太行,走出峡谷,向东冲积、沉积成了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在黄河出山口处有一座历史悠久,尽显皇家高贵之气的洛阳城,负阴抱阳,山环水绕,是中国地理环境最安全,最富饶的城市。还有如今快速发展、迅速崛起的郑州市,黄河峡口三门峡市,三市相距不到二百里,城市非常密集,为什么太行南端位置这么优越呢?

首先黄河出山口处,水资源丰富,容易获取,能够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另外山前冲积地带,河流阶地上比较安全,免遭黄河改道的危害。

其次 这里的山口处,是通往关中、黄土高原的水汽通道,夏季风携带着的水汽从山口处涌入,受地形抬升影响,带来很多降水,太行山南端、伏牛山、崤山富有灵气。降水量较多,发育着众多的河流,如安阳河、沁河、淇河、卫河等,黄河南岸伊河、洛河等。河网密度很高,这些河流下切侵蚀强烈,地表被切割成峡谷,急流、断崖等各种各样的地貌类型,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如云台山、百泉、郭亮村等风景名胜区。

第三,南太行由于降水较多,岩性较好,风化后土壤肥力较高,植被繁茂,特别适合经济林木生长,而河北太行主要石灰岩构成,风化后多成碱性,山体又多裸露的岩石,不利于农作物生长,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加之近四十年来降水逐渐减少,干旱少雨,这也是北太行难以改天换地的原因。

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优劣,主要取决于这个地区的气候资源,而河南比河北的纬度位置偏南,水汽容易惠顾到本区,河南近几年虽然降水也偏少,但比起河北的降水还是偏强,河北太行山前城市地下水超采非常严重,而南太行由于有黄河水补给,地下水得到补充,生态环境比河北好得很多,这也是题主所说太行山将最美的一段给了河南。感恩吧,黄河母亲!


地理纵横


南太行到底是谁的?


关于这个问题,情哥哥想说几句话,供大家参考!

第一,要弄清几个概念。

一是太行山范围的划定。据说学术界仍存有很大争议,大多认为,狭义的太行山,按照其主脉的自然延伸,南段包括王屋山乃至中条山,北段包括北京西山;广义的太行山系,还应囊括太岳山、系舟山和五台山。之所以考究这个问题,那可不是个小事。比如,如果认定了广义的概念,那么,地处太行山北段的五台山不是也很美吗?即使南太行无论有多美,能有几个地方的名声能超过她呢?



二是太行山到底是怎样分段的。我不是地理学家,也没有能力弄清这个问题。但太行山脉纵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400余公里却是不争的事实。既然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最有可能的分段方法,就是两分法或三分法两种,无外乎北段、南段之分和北段、中段、南段之分。说穿了,一条大体上纵向延伸的山脉,不可能用北段、南段和西段这样一种兼顾纵横两个方向的办法进行分段。实际上,我手头就有一篇介绍太行山地质结构的文章,里面有一句话也验证了我们的推断。它是这样说的:“太行山南段和北段为石灰岩组成,中段有部分片麻岩”。这句话,从一个侧面说明,太行山脉是分为北、中、南三段的,只是我无法弄清每段的分界线在哪里而已。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就不难想像,网上流传甚广的下面这段话就很值得推敲了:“人们习惯上把太行山分为三段,即北太行、西太行和南太行。大体上说,位于河北省境内的部分,叫做北太行;西太行,则位于山西省境内;而位于河南省境内的部分,叫做南太行”。这肯定是不确切的!我翻阅了不少资料,大家都有一个比较一致的看法,就是这句话多少有点儿瑕疵。应该改为:“习惯上,人们把太行山分为南太行、北太行、西太行三部分,分别指称河南省、河北省和山西省境内的太行山”。请注意,这里用的是“三部分”,而不是“三段”。换句话说,把太行山划分为北、中、南三段是正确的,同时把它分为南、北、西三部分也不是错误的。但要把三部分当成三段,肯定是不对的,起码是容易引起歧义甚至概念混乱的。“三段论”偏重于解决太行山脉整体如何分段的问题,着眼点在线上;“三部论”偏重于解决太行山系在空间上的区域分布问题,着眼点在面上,两者不可混淆。之所以花这么多的口舌,厘清它们之间的出入,就是为了解决好线和面的问题。换句话说,划分三个部分和划分三段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每一个分段也不一定就在一个部分里。



三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到底是怎么说的?我没有条件看到原版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关于这个问题的真实说法,但散见于各种媒体的主要说法无外乎两种。一个是,“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留给了南太行”;另一个就是题主的说法,“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给了河南”。同时,还有一个延伸的说法也颇有市场:“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留给了河南,南太行把最美的风景留在了秋季!”最后这个说法正确与否暂且不论,其中的语病,稍有文学功底的人们很容易就能看出来。这样两种或者三种说法,一个最大的出入,也是人们争议的焦点,就是太行山到底是把最美的一段给了“南太行”,还是给了“河南”?要是只给河南,别处的人争着也没啥意思;要是给了南太行,那可就不好说了。无论把南太行理解为太行山的南部,还是太行山的南段,我相信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都不可能是河南人独享的!



第二,要弄清南太行到底有几个主人。

我是河南人,我深爱河南,最不理解、最不能接受、也最反对人们对河南和河南人的偏见,甚至地域歧视。我也多次赴太行山游历,深爱这座民族的脊梁,深爱包括南太行在内的四个省市的太行山区的名山秀水、一草一木、历史积淀和文化传统。



但我想,一本以科学精神安身立命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会在关乎大局的问题上,出现那么不严谨、不严肃、不科学、不合理的说法,独独把南太行最美的荣誉,加于河南一省一身吗?我真的强烈质疑这种低级的差错会出现在一本国家级的学术刊物上!我宁愿采信“南太行”一说,宁愿相信题主的说法是一个伪命题,也不愿为了满足一种狭隘的私欲,而武断地抛弃同在南太行的河南省周边的其她区域,使她们失去和我们一起享受这份荣光的机会。



其实,我们站在河南这个方位向西、向北审视,很快就能发现,如果有人坚持认为,南太行主要分布在河南的安阳、新乡、焦作、济源的话,那么,与这些地方基本上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山水相连的山西省长治、晋城、运城等地的太行山区以及那里的优美景色该置于何地?同样的道理,如果长治都能跻身到南太行之列,与她横向搭界的河北邯郸地区的太行山绝美风光,也非要被排除在外吗?即使不这样递进类推,安阳的林州以北,就是河北的太行山水,风光无限,真的就可以楚河汉界,一刀割席了吗?



我想说,南太行囊括了河南、山西、河北太行山区的大部或局部,她们都是最美的,都是不分伯仲、不可分离的有机整体,都是我们的财富,都是我们的骄傲,都有资格享受同一份荣光。我想,这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说出那句名言的初衷。河南的太行山区属于南太行,但南太行不是河南一家独有的。她分属豫晋冀三省,起码不能让山西老表落空。



第三,要弄清河南人把南太行视为自己的禁脔的底气在哪里?

首先,河南境内的太行山,无疑就是整个太行山的尾闾部分,大体位于南太行的东翼。受褶皱隆起抬升和黄河、沁河等河流的冲刷切割,相对于她东面的黄淮海平原,形成了极大的落差,造就了比比皆是的壁立的高山,深邃的峡谷,雄伟壮观,摄人心魄。而太行山的山西部分,则随着黄土高原的抬升,减损了当地和太行山之间的落差优势,除了靠近河南一线的区域外,越往西往北走,这种景观特征越不明显。



其次,河南的太行山区域是整个太行山区最南端,受来自大海的暖湿季风影响明显,年均降雨量比山西高原和河北山地普遍要高得多,形成了完全不同于山西、河北境内太行山区的水系特征和植被特点。水资源相对丰富,河流断流现象不突出,湖泊水库星罗棋布,灵山秀水,相映成趣,树林茂密,莺飞草长,无形中增加了美感。这都是地处更深的内陆山西和更靠北的河北太行山区不可比拟的优势。



其三,河南太行山区开发成度较高。

河南的太行山区,大体涵盖了豫北区块中经济发展最快、最有活力、潜力最大的区域。多年来,河南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始终把太行山区、伏牛山区、大别山区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头戏,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予以扶持。至目前,全省5A级景区已达13家,在全国处于第三位。在这些高水平的旅游景区中,属于太行山地区的就有安阳的红旗渠•太行大峡谷景区、焦作的云台山•神农山•青天河景区等。这些景区,都是组团式高起点连线连片开发建设,成效显著。无论是全省5A景区总量,还是太行山区的旅游开发水平,都远高于同样地处太行山周边的北京、河北、山西。



其四,河南南太行地区是中部地区不可多得的旅游热点。由于该区域旅游开发起步早、规模大、成熟度高、可进入性强、接待能力强、知名度相对较高,又具有中原城市群、京津冀鲁鄂等人口密集的平原地区的人们进入太行山最近、最便捷的区位优势,无形中成了一个较之周边地区炙手可热的旅游目的地,相应推高了河南南太行的名声。

第四,要弄清人们到南太行的目的是什么?

到包括南太行在内的太行山旅游的人们,大都冲着三个热点而来。

一是热度不减的知名景点。如河北的野三坡、白石山、河南的云台山、太行大峡谷、山西的太行山大峡谷、王莽岭等。各省都有不同凡响的经典之作,都有吸引广大游客的拿手好戏。

二是独具特色的挂壁公路。太行山中,共有七条开凿于绝壁之上的公路,分别是:河南辉县的郭亮挂壁公路、回龙村挂壁公路,山西陵川的锡崖沟挂壁公路、昆山挂壁公路、陈家园挂壁公路,山西平顺的虹梯关挂壁公路,神龙湾挂壁公路。这么多的挂壁公路中,河南只占两条,数目虽少,但郭亮的知名度,无从其右者。山西虽有五条之多,但影响力尚待提高。

三是红色旅游持续升温。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太行山的足迹,是人们向往的圣地。这方面的资源,三个省的太行山区都有分布,尤以河北平山西柏坡、山西武乡八路军总部等最为著名,河南在这方面稍逊一筹。



第五,要弄清怎样才能把太行山装扮得更美。

太行之美,美在大美,美在整体,缺一不可,损之可惜。所以,太行四省市要以更加真挚的情感,更加宽广的胸怀,更加宏大的气魄,从整体上把握、规划、推进太行山地区的开发建设。

要做好顶层设计,把太行山区整体的开发建设,当做一件大事抓紧抓好抓实抓出成效;要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建立跨省市的综合协调机构,统筹谋划,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把整个太行山区的整体开发和各地区的具体开发有机结合起来;要充分发挥该区域的资源优势,把旅游业放在优先发展位置,集中力量先行突破;要选择包括河南在内的南太行等自然禀赋较好、开发程度较高的地区、景区、景点重点打造,先行先试,先期取得成效;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更好的解决好可进入性问题;要统一规划一批适应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季节的短、中、长旅游线路,推动跨区域旅游协作;要打通不同地区之间的政策壁垒、交通瓶颈,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薄暮轻云


沁阳往北23公里就是太行山了,当天气晴朗的时候,在老家就能清晰地看到太行山。

小时候看过的电影《咱们村里的年轻人》里一句歌词:“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就以为太行山只在山西、河北,没想到,太行山不仅延伸到了河南,而且还把最美的一段留给了河南!与北太行和西太行相比,河南是南太行的钟爱之地。这里因为拥有珍贵而充足的水源而在太行山的三个组成部分中独占鳌头,这里不仅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而且森林覆盖率较高,安阳河、沁河、淇河、卫河等河流的切割作用,使得这一带形成了众多的峡谷、悬崖、名泉,南太行山的风光由此变得雄秀兼具,绚丽无比。

在沁阳境内的神农山风景区,就是南太行山中众多风景区中的一个。因炎帝神农氏在这里辨五谷、尝百草、设坛祭天,因而得名神农山。

走进景区大门,就看到了纯铜铸就的神农氏塑像。炎帝神农头生双角、手捧五谷、一副顶天立地的帝王之相。在原始社会,神农辨五谷,制耒耜,创农耕,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使先民们有了财富和物质积累,推进了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给了河南

没走多远,路的两旁出现了一群一群的猕猴,没想到太行山也有猴子!听人介绍,这就是太行猕猴。仔细看去,每一只都是红脸蛋、双眼皮的美人猴。

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给了河南

在神农山景区里一共生活着3000余只野生的太行猕猴,它们或在断崖石壁间腾挪跳跃,或与游客嬉戏逗乐,过着悠然自乐的生活。当我们靠近它们的时候,它们会灵巧的跳过来,抓取递给它们的食物,动作既迅速又轻柔,感觉比峨眉山的猕猴温顺多了。

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给了河南

越往上走,山势也越发地峻峭。大自然数亿年的层积、风霜雨雪的雕刻,使得山石千变万化,也更有了生命的气息。看这块岩石,和第三张图片里的那只美猴多么的相像!

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给了河南

当我们站在神农山的最高处、被当地人称为“小白顶”的紫金顶时,太行山的沟壑都在脚下了,轻纱弥漫之处,每一个山峰都像是航行在海中的船只,摇摇荡荡,在缓缓的前行。

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给了河南

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给了河南

置身于三面都是悬崖、下面是几十丈深渊的龙首台时,远处吹来的太行山峡谷的风,轻柔而又温暖。在绵延的太行群山面前,一切都让人那么欣喜、那么心胸开阔。

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给了河南

从龙首台往北望去,一道峻拔山岭象一条巨龙蜿蜒起伏,长达十几公里,游迤于太行山的层峦群峰之中,其山体像是人工堆砌的长城一样,所以这一景就叫做“龙脊长城”。这一景色,被《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第5期作为封面刊出,只是那一幅照片是雪后早晨拍的,一条银色的巨龙在雾海中若隐若现,呼之欲出。

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给了河南

山顶太极宝殿的古朴红墙和金色琉璃瓦在蓝天的映衬下,更加的光彩夺目。

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给了河南

在神农山上,还生长着一种独特的松树--白皮松。 因其树干布满斑驳陆离的色块,酷似龙鳞,故而又称为龙鳞松。神农山是全国数量最多、最集中的野生龙鳞松原生地,这些形态各异的龙鳞松,宛若大山里的精灵,在悬崖绝壁上展现着万种风情。

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给了河南

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给了河南

展现风情的不仅仅是松树,还有那些生长在崖边、石缝中的山花。长久以来,它们不畏山间的风雪,不嫌脚下的贫瘠, 顽强地展示着自己的美丽,让人肃然起敬。

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给了河南

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给了河南

当我们将要下山时,峡谷里的雾更加浓密起来,神农山的那些峰丛更成了海市蜃楼里幻景,飘飘欲仙。南太行山的这一段,既让我们看到了它的雄伟,又看到了它的灵秀,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是八百里太行山最美的一段,它是太行山这首交响乐的华美篇章,是太行山这个美丽女子的青春年华。


豫北农家人


没听说过这个说法,但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原因也很简单,部分答案都不知道扯哪儿去了。其实这个原因对比河北也通用,咱这里只说河南,懂了河南也就懂了河北。

首先看气候,晋豫太行山两侧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全年等降雨线也都在400以内。就算全年细分可能有差别,差别也是不大的。

其次就是气温,两侧气温是有差别的,差大约4度。这个很可能影响两侧植被物种,但由于两侧降水差不多,影响应该有限。

最后,也是我个人认为最大的因素,就是海拔。要明白,太行山南侧的豫东平原海拔约是50到100米,姑且当做100米。北侧晋城盆地是600至700米,黄土高原的吕梁山以东是500到1000米,姑且北侧就当是600米。然后太行山平均是1500到2000米,精华云台山是1066米。


这样结果一目了然,山西侧与云台山高低差只有400米,河南侧与云台山高低差是900米。400米的高山坐车到出发点再往上爬,到山顶估计都用不了半个小时。

同理高山就意味着山里的植被和物种生态更具多样性和复杂性,落差高水流瀑布也更加宏伟壮观。结果就知道同样的太行山,山西一侧的山峰默默无闻,河北河南侧的则是宏伟壮丽秀美。


卧家人


黄河到了河南成灾,但是河南人一个小浪底解决了他的黄沙,洪灾。太行山也是河南人的痛,但是河南做了红旗渠就把它给降服了


龙都嘉人98


换句话说,我觉得太行最美的一段都在河北,黄河以南那里有太行山,太行山都在黄河以北。


手机用户52179900679


过了省界进入山西才真地美


冀E一后来


好好治理好好规划,那里都有好地方,天天只想挖矿,什么青山绿水都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