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不计名分做妾,含辛茹苦抚养9个儿女成才,原配孩子称她为娘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民主发展的代表人物,在晚清,他的文章和呼吁打开了中国维新的大门,虽然后期维新失败,但其追求进步的勇气依然是其他人所不能及的。

不计名分做妾,含辛茹苦抚养9个儿女成才,原配孩子称她为娘

在文坛上叱咤风云的梁启超,他的个人感情也很有故事性。他的正妻是李蕙仙,她是京兆公李朝威的女儿,是名门闺秀。

李蕙仙在嫁到梁家的时候,同许多传统大小姐一样,身边带着一个名叫王来喜的六岁陪嫁丫鬟。梁启超觉得这个名字太过土气,便自作主张给这个小姑娘取了个新名字“王桂荃”

王桂荃与李蕙仙的感情很好,她出生母亲就去世了,后来又丧父,她的继母将她卖进了李家,成为李蕙仙陪嫁丫鬟,两个人是一起长大的。

在梁启超与李蕙仙刚结婚的时候,两个少年也是有一段浓情蜜意的蜜月期的。但是,再美好的爱情都经受不起长时间分离的考验。

维新运动失败之后,守旧派发动政变,李蕙仙带着家中亲眷逃到澳门,而丈夫梁启超则前往日本逃命。两人天各一方,长时间无法见面,只能通过书信来交流感情。

不计名分做妾,含辛茹苦抚养9个儿女成才,原配孩子称她为娘

没过多久,两人婚姻的考验者何蕙珍出现了。她是梁忠实粉丝,在梁启超到日本之后,她便热情款待,不顾矜持地对他展开激烈追求。梁启超哪里受得了美人投怀送抱,很快就动了心。

但此事却被李蕙仙知道了,她愤怒不已,写信威胁,若是梁启超敢停妻再娶,她便回国闹个天翻地覆。

妻子的怒火让梁启超明白自己和何蕙珍是不可能了。李蕙仙虽然接受过西方思想的熏陶,但骨子里还是阶级观念非常强烈的传统女子。为了拉拢丈夫的心,李蕙仙又将和自己情同姐妹的婢女王桂荃给了丈夫做妾。

王桂荃是李蕙仙的陪嫁丫鬟,人忠厚本分,勤快又老实,对李蕙仙的子女更是伺候得尽心尽力。相比海外的美人,她认为李蕙仙在丈夫身边更有安全感。而且王桂荃对梁家十分忠心,并没有什么争风吃醋的心思,李蕙仙对这样一个粗粗笨笨的妾室也比较放心。

但是梁启超却坚持以身作则,恪守一夫一妻制,不肯纳妾,

王桂荃在家中依然是婢女的身份。梁启超在写给妻子的信中提起家中的王桂荃,总以“王姑娘”相称。

不计名分做妾,含辛茹苦抚养9个儿女成才,原配孩子称她为娘

到了王桂荃17岁,她才在李蕙仙的主持下有了真正的名分,之后又为梁启超生了六个孩子。但就算如此,她在梁家依然勤勤恳恳,时时刻刻侍奉在李蕙仙的左右,不辞劳苦侍奉夫人和孩子。

之后,李蕙仙身体状况日渐愈下,家里大小事务慢慢地都由王桂荃管理,自己的六个孩子加上大夫人的三个孩子,全部由她照顾

后来李蕙仙去世,梁启超悲痛万分,王桂荃也在其身旁百般劝解。此时的孩子们尚未成年,家中的丧仪事务全部由她置办。

她这般任劳任怨,孩子们也都看在眼里,虽然于礼不合,但他们都会叫王桂荃一声“娘”。在王桂荃的照顾下,几个孩子个个出息,有人做了院士,有人搞起科研。

不计名分做妾,含辛茹苦抚养9个儿女成才,原配孩子称她为娘

可惜这样善良的女子却没有得以善终,之后一辈子没有名分的王桂荃被送到乡下劳动,家产也被抄尽,与九个孩子四散分离。1968年,82岁的她孤独的在乡下去世,好心的乡亲才用草席将她埋在山坡上。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山坡被移平,王桂荃的葬身之地也没了踪迹。在这场风波过去后,梁家儿女前来找寻,可惜走访许久都无果,只能给王桂荃立一个纪念碑,以作祭奠之地

她是传统社会女子的倒影,一生任劳任怨,无私付出,给后人留下的只有一段可敬可惜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