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不計名分做妾,含辛茹苦撫養9個兒女成才,原配孩子稱她為娘

梁啟超是中國近代民主發展的代表人物,在晚清,他的文章和呼籲打開了中國維新的大門,雖然後期維新失敗,但其追求進步的勇氣依然是其他人所不能及的。

不計名分做妾,含辛茹苦撫養9個兒女成才,原配孩子稱她為娘

在文壇上叱吒風雲的梁啟超,他的個人感情也很有故事性。他的正妻是李蕙仙,她是京兆公李朝威的女兒,是名門閨秀。

李蕙仙在嫁到梁家的時候,同許多傳統大小姐一樣,身邊帶著一個名叫王來喜的六歲陪嫁丫鬟。梁啟超覺得這個名字太過土氣,便自作主張給這個小姑娘取了個新名字“王桂荃”

王桂荃與李蕙仙的感情很好,她出生母親就去世了,後來又喪父,她的繼母將她賣進了李家,成為李蕙仙陪嫁丫鬟,兩個人是一起長大的。

在梁啟超與李蕙仙剛結婚的時候,兩個少年也是有一段濃情蜜意的蜜月期的。但是,再美好的愛情都經受不起長時間分離的考驗。

維新運動失敗之後,守舊派發動政變,李蕙仙帶著家中親眷逃到澳門,而丈夫梁啟超則前往日本逃命。兩人天各一方,長時間無法見面,只能通過書信來交流感情。

不計名分做妾,含辛茹苦撫養9個兒女成才,原配孩子稱她為娘

沒過多久,兩人婚姻的考驗者何蕙珍出現了。她是梁忠實粉絲,在梁啟超到日本之後,她便熱情款待,不顧矜持地對他展開激烈追求。梁啟超哪裡受得了美人投懷送抱,很快就動了心。

但此事卻被李蕙仙知道了,她憤怒不已,寫信威脅,若是梁啟超敢停妻再娶,她便回國鬧個天翻地覆。

妻子的怒火讓梁啟超明白自己和何蕙珍是不可能了。李蕙仙雖然接受過西方思想的薰陶,但骨子裡還是階級觀念非常強烈的傳統女子。為了拉攏丈夫的心,李蕙仙又將和自己情同姐妹的婢女王桂荃給了丈夫做妾。

王桂荃是李蕙仙的陪嫁丫鬟,人忠厚本分,勤快又老實,對李蕙仙的子女更是伺候得盡心盡力。相比海外的美人,她認為李蕙仙在丈夫身邊更有安全感。而且王桂荃對梁家十分忠心,並沒有什麼爭風吃醋的心思,李蕙仙對這樣一個粗粗笨笨的妾室也比較放心。

但是梁啟超卻堅持以身作則,恪守一夫一妻制,不肯納妾,

王桂荃在家中依然是婢女的身份。梁啟超在寫給妻子的信中提起家中的王桂荃,總以“王姑娘”相稱。

不計名分做妾,含辛茹苦撫養9個兒女成才,原配孩子稱她為娘

到了王桂荃17歲,她才在李蕙仙的主持下有了真正的名分,之後又為梁啟超生了六個孩子。但就算如此,她在梁家依然勤勤懇懇,時時刻刻侍奉在李蕙仙的左右,不辭勞苦侍奉夫人和孩子。

之後,李蕙仙身體狀況日漸愈下,家裡大小事務慢慢地都由王桂荃管理,自己的六個孩子加上大夫人的三個孩子,全部由她照顧

後來李蕙仙去世,梁啟超悲痛萬分,王桂荃也在其身旁百般勸解。此時的孩子們尚未成年,家中的喪儀事務全部由她置辦。

她這般任勞任怨,孩子們也都看在眼裡,雖然於禮不合,但他們都會叫王桂荃一聲“娘”。在王桂荃的照顧下,幾個孩子個個出息,有人做了院士,有人搞起科研。

不計名分做妾,含辛茹苦撫養9個兒女成才,原配孩子稱她為娘

可惜這樣善良的女子卻沒有得以善終,之後一輩子沒有名分的王桂荃被送到鄉下勞動,家產也被抄盡,與九個孩子四散分離。1968年,82歲的她孤獨的在鄉下去世,好心的鄉親才用草蓆將她埋在山坡上。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山坡被移平,王桂荃的葬身之地也沒了蹤跡。在這場風波過去後,梁家兒女前來找尋,可惜走訪許久都無果,只能給王桂荃立一個紀念碑,以作祭奠之地

她是傳統社會女子的倒影,一生任勞任怨,無私付出,給後人留下的只有一段可敬可惜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