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陳寶國姜文帶病上陣,這老戲骨雲集的國產劇說透了什麼是演員

20年前有這樣一部戲,姜文只能跑龍套,張藝謀在其中演太監,陳凱歌只能拍一場戲,明星大腕雲集,著名大導演在其中也只能串場。

20年後,這部戲的豆瓣評分接近滿分,完爆一眾新進電視製作大片。

這部劇的名字叫做《大宅門》。

時隔近20年,當我們再次回顧《大宅門》時,這部劇依然是神劇。

匯聚無數大腕、戲骨,12位大腕跑龍套,豆瓣評分9.3分,當年收視率17.74%,奪下收視冠軍寶座,今天很難有哪部戲還能超越。

從光緒年到八國聯軍侵華、從九一八事變到七七事變,《大宅門》把白家藥鋪“百草廳”在中華大變局下的沉浮興衰寫得大氣磅礴,把悲歡離合、世態炎涼寫得繪聲繪色。

陳寶國姜文帶病上陣,這老戲骨雲集的國產劇說透了什麼是演員

這是“一部氣勢恢宏的家族畫卷,一部蕩氣迴腸的名門風情”,央視網給予了至高評——該劇可以稱得上是現代版的紅樓夢。

十年磨一劍,好劇不是一天煉成的,《大宅門》更是經歷了近半個世紀的創作。這一切都要從導演兼編劇郭寶昌說起。

郭寶昌出生於1940年的北京,他家境貧寒,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凍死街頭,母親把他賣給一個火車站站長,後三姨把他贖回,但轉手又高價賣給了同仁堂。電視劇裡百草廳的原型就是同仁堂。

陳寶國姜文帶病上陣,這老戲骨雲集的國產劇說透了什麼是演員

郭寶昌自幼聰敏,5歲會唱戲、8歲會寫文章,16歲開始寫小說《大宅門》。

《大宅門》以同仁堂的樂氏家族為藍本,據郭寶昌所說,整個劇本只有30%是虛構,大多數情節都取材於真實事件。

主角白景琦的原型是郭寶昌養父樂靖宇,白玉婷的原型是郭的十二姑,她迷戀的名優的原型是梅蘭芳,家主二奶奶則糅合了許葉芬(中興同仁堂的樂平泉之妻)、郭榕(郭寶昌的養母)的故事。

藝術源於生活,劇本不是憑空想出來的。郭寶昌在同仁堂生活26年,親眼見證過很多人、很多事,《大宅門》有真實事件作基石,這點和《紅樓夢》也很像。

陳寶國姜文帶病上陣,這老戲骨雲集的國產劇說透了什麼是演員

從1956年開始創作,到2001年拍攝成劇,劇本經過四十多年打磨,經歷了無數挫折。

1964年,《大宅門》被沒收,後來,郭寶昌重新創作的小說再次被付之一炬,再次重頭開始。

1980年,因與妻子離婚,《大宅門》手稿又被妻子焚燬。

四十多年嘔心瀝血,說《大宅門》是郭導的一生心血也不為過。劇組開機前的一次會議上,郭寶昌說:“《大宅門》不拍,我死不瞑目。謝謝各位了!”

回頭再看《大宅門》,觀眾肯定會被裡面的一眾小角色驚呆:原來他們都是大腕。

十二大腕兒跑龍套,這是《大宅門》一大特色,田壯壯、張藝謀、陳凱歌、何群、於榮光、申軍誼、趙奎娥、姜文、寧靜、李雪健、侯詠、韓影等12個大腕都在裡面出現過。

導演田壯壯飾演日本軍官,他從不喝酒,但為了演好喝醉的神態,他就在拍之前喝幾口白酒。

陳寶國姜文帶病上陣,這老戲骨雲集的國產劇說透了什麼是演員

張藝謀飾演李蓮英,他那會兒正在籌備申奧宣傳片,百忙之中抽空過來,邊剃頭邊狂背臺詞。他一換上太監衣服、沒等開機就進入角色,把郭寶昌當慈禧,畢恭畢敬地站在他身旁。

陳凱歌當時在英國拍戲,也風風火火趕到片場,大氣都沒喘一聲,就化妝上場。

姜文飾演一個虛偽貪財的官員,他和陳寶國有一段長達5分鐘的長鏡頭,二人臺詞對得相當精彩,姜文通過一系列眼神和動作把貪官的虛偽展現得淋漓盡致。

郭寶昌擔任過廣西電影製片廠藝術總監,期間提拔了張藝謀、陳凱歌等人,張藝謀曾說:“沒有郭寶昌,就沒有中國第五代導演。”

陳寶國姜文帶病上陣,這老戲骨雲集的國產劇說透了什麼是演員

因此,這些大牌在郭寶昌面前畢恭畢敬,甚至不要片酬也想在裡頭演個角色。

有一場戲郭寶昌、張藝謀、姜文要同時出場,導演就由田壯壯上,拍攝由侯詠上,美工由何群上。

這是怎樣的場景?這些人站在一起就是中國電影的半壁江山,在場工作人員驚歎:“這場戲,空前絕後”。

跑龍套的尚且如此,主角就更用心了。

陳寶國姜文帶病上陣,這老戲骨雲集的國產劇說透了什麼是演員

主演陳寶國拍攝期間生病,每天都在吃藥,醫生讓他靜養,但他拔了針頭就往片場跑,“一個演員一生不會有三五次的機會,這樣的角色一生可能就一次,不給我錢我也幹”,他一集的片酬只有5000塊錢。

為了競爭二奶奶的角色,年近半百的斯琴高娃進劇組前就減了18斤體重,而且自己請人化好妝就來了。

蔣雯麗為了髮型有年代感,用火鉗燙頭髮,頭髮毀了也在所不惜:“毀了就毀了,大不了就剪了”。

劉佩琦為了演三爺,推掉了12部戲。

……

張藝謀曾對郭寶昌說:“郭導,我可不是演員,演的不好,您言語,咱們重來!”

在臺詞靠數數、遠景靠P圖、哭戲靠藥水、打戲靠替身、憤怒靠瞪眼的時代裡,別說重來,就是演員能親自到場就不錯了。

陳寶國姜文帶病上陣,這老戲骨雲集的國產劇說透了什麼是演員

《大宅門》劇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所有的演員不管大小,都要自行下場給對方搭戲。

也有人批評《大宅門》:這部劇被稱為中國第一部高清晰度電視劇,但是放出來的效果並不好,畫面和其他電視劇沒有區別。

這的確是《大宅門》的硬傷,只不過優秀的製作足以掩蓋這個不足。

如今,距《大宅門》近20年,拍攝技術越來越好、經費越來越足、畫面也越來越清晰,清晰到每個演員臉上都看不到一點點瑕疵,但做出來的電視劇卻大不如前,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或許《大宅門》能給出答案:無論有多少腕兒、是多大的腕兒,《大宅門》裡所有人都為拍戲來的,都是衝著好劇本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