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一上高城万里愁:许浑最经典的怀古名作,他愁什么呢?

在从中唐到晚唐过渡的唐代诗坛,许浑是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丹阳人。留下诗歌400余首。特别是其怀古诗,是唐代诗歌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上高城万里愁:许浑最经典的怀古名作,他愁什么呢?

自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的国力一泻千里。虽然也经过短暂的中兴,但发展到晚唐,宦官专权,藩镇割据,骄兵难制,战乱屡起,赋税沉重,人民困苦不堪。整个唐王朝陷入无法挽救的危机之中。国事无望,抱负落空,士人的情感由正面面向社会转向关注历史变迁,出现了较多怀古咏史的佳作。他们用一切无法长驻的眼光,看待世事的盛衰推移,普遍表现出伤悼的情调。

在这样的背景下,晚唐诗人许浑写出了其最负盛名的佳作——《咸阳城东楼》(又名《咸阳城西楼晚眺》)。

咸阳城东楼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一上高城万里愁,愁构成了全诗的总基调。他愁什么呢?金圣叹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今日独上高城,忽地惊心入眼。二句七字,神理写绝。不知是咸阳西门,真有此景 ? 不知是高城晚眺,忽地游魂 ? 三 , 四极写独上 " 独 " 字之苦,言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如此怕杀人之十四字中,却是万里外之一人,独立城头。可哭也 !

在这里,作者用水来写愁,算是选对了意象。汀州、溪云、山雨、渭水直接写的是水,蒹葭、杨柳也多于河边生长。全诗景别致而凄美,情愁苦而悲怆,意蕴藉而苍凉,境雄阔而高远,神完气足,为唐人登临诗篇之佳作。

一上高城万里愁:许浑最经典的怀古名作,他愁什么呢?

唐人爱登楼,成就众多千古名作。

崔颢写过《黄鹤楼》,“气格音调,千载独步”,被誉为七律中“唐人第一”。

杜甫写过《登楼》,造意大,命格高,是与《登高》匹敌的名篇。

李白登谢朓楼,写下“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这样“如天马行空,神龙出海”般的古风名篇。

王之涣《登鹳雀楼》,被誉为五言绝句的压卷之作。

古者登高能赋,就可以为大夫。在唐代,如果说爬到山上对于“书无缚鸡之力”的文人有那么一丢丢困难的话,那么,如果登楼而不能写一首诗,就不要在这文士圈子混了。

故而一旦登之楼也,“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或揽胜,或怀古,或叹世,或言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作者的胸襟抱负得以彰显,心中的不平之气得以倾吐,似乎不出名篇都难。

一上高城万里愁:许浑最经典的怀古名作,他愁什么呢?

再回头看许浑此诗,不禁想起李商隐的《安定城楼》,其起笔的写法极为相似:

安定城楼(唐)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但是,进入颈联后,写法则有不同。

许诗侧重于写景:咸阳为秦汉京城。“鸟下”二句意谓秦苑、汉宫繁华岁月均已过去,唯有飞鸟鸣蝉点缀在秋风夕阳、绿芜黄叶之间。末句云渭水东流,自古至今,一去不返,暗喻秦、汉已成陈迹。本诗在广远的时空背景上展开,在结尾更是推进为对人世盛衰和历史进程的纵览,因而吊古就含有明显的伤今意味和对于历史的空漠感。

李诗侧重于用典:贾谊、王粲的身世遭遇与作者有相似之处,都是怀才不遇之士。作者抓住贾生垂涕、王粲远游这两个相似事例,比拟自己的忧时羁旅之感,一位奋发有为又遭受压抑的青年才士形象跃然纸上。而且,作者的曲曲心事,难以用片言只字表达出来,现在借助庄子寓言,不但足以表露他不汲汲于荣利的猖介品质,又反映他睥睨一切的精神状态,还反击了政敌的恶意中伤,如此用典,既灵活,又确切,既含蓄,又锐利,充分发挥了典故的功能。

一上高城万里愁:许浑最经典的怀古名作,他愁什么呢?

许浑擅长近体诗,特别是七律。其保存下来的400余首诗中,无一古体。许浑的七律,在词语、对仗、格律上极为圆稳工整,形成“整密”的风格。这就是有人将他与杜甫比肩的原因之一。对许浑大力点赞的代表人物有陆游:

七言律诗极不易,唐人以诗名家者,集中十仅一二,且未见其可传。盖语长气短者易流于卑,而事实意虚者又几乎塞,用物时不为物所赘,写情而不为情所牵,李、杜之后,尚学者许浑而已。(《跋许用晦》)

陆游也是七律名家,在其现存的9000余首诗歌中,七言律诗占据三分之一。深谙律诗创作之艰的陆游此语,何尝又不是异代知音的惺惺相惜。

一上高城万里愁:许浑最经典的怀古名作,他愁什么呢?

许浑的诗还有个特色,他写诗多不离水,诗歌中的水及水的形态的字频频出现,在宋朝初年还出现“许浑千首湿”的说法,所以他是真正的“湿”人。他的七绝《谢亭送别》也是一艘“情景笔意俱绝”的好诗。

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