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小学成绩出众,日后平平庸庸,“第十名效应”告诉家长别只看分数

有了孩子之后,家长们讨论问题的焦点开始集中在了孩子身上。

其中,孩子的学习成绩这一项是讨论的重中之重,孩子学习成绩好,家长谈话中神气活现,特别骄傲;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家长则觉得脸上无光,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顺便羡慕下“别人家的孩子”。

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被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打击过,尤其在小学时段,这些孩子的共同特点就是成绩优异。但是多年之后,“别人家的孩子”在父母口中出现的频率几乎为零,而那些小时候看起来成绩一般的孩子,很多事业有成,成了大家眼中的“宠儿”。

优异的娃变平庸,一般的娃成“黑马”,角色颠倒让人反思

李强和王楠是对门邻居,二人从小一起长大,在学校里是好朋友。

从小,王楠的父母就让儿子多跟李强学习,因为李强学习成绩特别好,门门功课都是一百分,而王楠,学习成绩一般,在班里也就是个十几名。跟李强在一起的时候,王楠多多少少有些压力。

小学成绩出众,日后平平庸庸,“第十名效应”告诉家长别只看分数

后来,两人上了同一所高中。让人没想到的是,成绩平平的王楠在高中成绩突飞猛进,一跃成为学校的“黑马”,而成绩优异的李强在高中渐渐沦为了中等生。

上大学的时候,王楠高考成绩优异,考上了985重点大学,而李强则只考上一个普通的三本。

王楠毕业后,就任于一家国际大公司,收入可观,反观李强,找了几个工作都不尽人意,最后回到了家乡,找了份普普通通的工作。

提起两个孩子,大人们都唏嘘不已,对李强,更多表现出来的是遗憾,而对王楠,则是赞叹和羡慕。

两个孩子从小到大角色发生了颠倒,其中的原因让人费解,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娃的变化:优秀变平庸,平庸变优秀,家长不知道的“第十名效应”

杭州市的一位小学老师曾经受邀参加过一次学生聚会,聚会上,他吃惊地发现,那些身担要职的学生,当时在学校的成绩一般。相反,当初成绩比较出色的学生,发展却一般。

二者的角色调换让他很好奇。于是,他开始悄悄进行一项研究:

追踪151位毕业学生,十年后,他发现:学生的成长不断变化,小学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名次会发生后移,相反,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名次会发生前移,这一现象,被称为“第十名效应”

为什么很多尖子生后来渐渐淡出了优胜的行列,而为什么那些成绩一般的学生却成为行业人才?

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Robert Jeffrey Sternberg)用“惰性智力”和“成功智力”给出了解释。

  • 惰性智力指的是学业上表现出来的智力,譬如分数;
  • 成功智力指的是达到人生主要目标的智力,譬如分析问题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等等。
  • 成功智力与惰性智力不同,它在生活中是不断修正和发展的。
小学成绩出众,日后平平庸庸,“第十名效应”告诉家长别只看分数

通俗点说,就是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取决于学习成绩,而是源于综合能力。

诺奖现象”也很好地证明了上面的说法,研究发现,很多诺奖得主的学生时代,都是不起眼的孩子。

小时候成绩优异的孩子日后发展一般,以下几点家长要反思

1:压力大,心理不健康,难以接受挫折失败

俗话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小时候成绩优异的孩子被家长夸赞,被学生羡慕,被老师追捧,一切格外顺利,缺乏的就是经受挫折。没有人可以一帆风顺,走上社会,总要经历很多“暴风雨”,从小成绩优异的孩子没有经历过这些,很难接受挫折失败,导致巨大的心理压力。反观那些成绩平平的孩子,心理状态则比较平衡,面临困难不易慌张,更加容易成功。

小学成绩出众,日后平平庸庸,“第十名效应”告诉家长别只看分数

2:只注重学习成绩,知识面狭窄,其他能力差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英语名谚。

翻译过来就是:只学习不玩耍,聪明的孩子也变傻。

小时学习成绩优异的人,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了课本学习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在动手能力和其他知识学习方面,则处于弱势状态。

相对而言,成绩一般的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去玩耍,去看课外书,实践能力和知识体系都比较丰富,可以说是多方面得到了锻炼,在日后的发展中,会比光学习课本知识的孩子有优势。

3:思维死板,身体有恙

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们让受实者戴上眼罩,然后给他们两个选择,要么运动,要么静坐看电影。

经过对比,科学家发现,运动的受试者比静坐的受试者眼睛变得更加敏锐。这表明身体锻炼能让大脑做出反应,可能进入一个可塑性增强的状态。

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平常运动要比成绩好的孩子多,头脑的可塑性也强,而后者多关注课本知识,容易变得思维死板,处理问题方面习惯逃班套用,容易脱离现实。加上运动量少,身体相对而言也差一些。

社会竞争激烈,工作繁重,除了要求有一个好的身体,而且还需要一个新颖的思维,相比之下,从小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比较吃亏。

小学成绩出众,日后平平庸庸,“第十名效应”告诉家长别只看分数

4:父母对成绩的敏感,导致孩子紧张压抑

有些父母对孩子的名次很敏感,经常给孩子施加大量的压力,导致孩子不得不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反而抑制了个性的发展,变成父母口中的“乖乖娃”。

哈佛的一项调查显示:一个人将来取得如何成就,但是她学生时代的分数关系不大,决定其一生的,是他的性格和能力。

所以,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学习成绩只是一方面,培养孩子的性格和能力是另一方面

成绩好的孩子如何成为“第十名效应”孩子?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这些性格和能力

NO1.社交技能——认知自我,完善自我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走上社会,会与各种更有的人打交道,我们先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帮助,就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交能力。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可以认识到不同社会现象,了解到不同领域的知识,还对自身的优劣势了解更多,从而达到自我的提升。善于跟他人交际,会学到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竞争激烈社会尤为重要。

小学成绩出众,日后平平庸庸,“第十名效应”告诉家长别只看分数

NO2:好奇——打开探索的大门

居里夫人说过:“好奇心是学习者的第一美德”

一个人对事物好奇,才会积极地去探索和发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的视野。对待人或事情,会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分析,从而获得比他人更加透彻的了解,看待事物也更加全面。

▌举个小例子

我曾经有个学生,他小学学习成绩一般,但是他做数学题喜欢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去解答。有的学生说他耽误时间,但他却乐此不疲。他上了高中之后,我听说他名列前茅,又过了几年,他回老家来看我,彼时,他已经是一家大企业的合伙人了。他和我说他干工作的几年,就是不断地寻找各种方式处理手头上的工作,老板交代的每一件任务他都找到了最佳选择,并且给公司创下了不少的利益,老板很赏识他,觉得他是个对工作特别上心的人,于是提拔他成了公司的合伙人。

NO3:阅读的能力——自主学习,全面吸收知识

阅读的好处有很多,可以增长见识,丰富知识体系。如果孩子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学习方面及其他方面无需家长催促和灌输,自己也能自主学习。

小学成绩出众,日后平平庸庸,“第十名效应”告诉家长别只看分数

NO4:抗挫折能力——告别“玻璃心”,积极面对困难

人的一生充满了困难与挫折,比如考试失利,被人拒绝等等。作为父母,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是必要的。经常听到一些父母说:“你只要学习好就够了,其他的我们去做。”这样做无形中断绝了孩子面对困难的机会,长期下来,孩子还容易形成“有困难,找爸妈”的依赖心理。

但父母们要知道,你们不可能保护孩子一辈子,孩子也不会事事顺利,他必须具有抗挫折能力,才能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玻璃心”的孩子很难适应这个社会。

家长们,你们在生活中有发现“第十名效应”现象吗?你们对此是怎么看待的呢?除了学习,你认为孩子还应该提升哪些方面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我是豆宝奶奶,拥有多年的育儿经验,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育儿知识,请关注我吧。如果你喜欢本文,就请点赞或者分享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