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44歲的丘索維金娜: 堅強的父母,才能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

【1】

喜歡看體育節目的朋友們都知道,最近又出現了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老面孔,丘索維金娜。

44歲的丘索維金娜: 堅強的父母,才能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

這位1976出生的體操跳馬運動員今年已經44歲了。

為了爭奪奧運會的入場資格,她堅持出戰四項比賽,併為此每天進行高強度的訓練。

在吃青春飯的的體操賽場上,如此“高齡”的丘索維金娜還在堅持在跳馬上不停翻轉,簡直就是一個“奇蹟”。

從16歲開始參加比賽的丘索維金娜,一共參加過7屆奧運會和多屆世錦賽,獲得過多次獎牌。

困難一直有,傷痛一直在,但她從未放棄努力。

其實,與其說她是一個優秀的運動員,不如說,她是一個偉大的母親。

44歲的丘索維金娜: 堅強的父母,才能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

2002年,丘索維金娜的大兒子阿里什被診斷患上白血病。

由於治療白血病的高昂費用,生活不富裕的丘索維金娜實在難以支撐。

於是原本已經退役的丘索維金娜決定復出。

因為一枚世錦賽金牌可以得到3000歐元的獎金,這是她能想到的賺錢給兒子治病的最好辦法。

從此,為了多掙錢,她開始了訓練,到處比賽的生活。

甚至為了兒子,26歲的她,從原本擅長的跳馬向全能型發展。

思想家馬克思說,生活像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

現在,丘索維金娜的兒子已經痊癒,並且成為了一名籃球運動員。

她參加比賽不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享受體操給自己帶來的快樂和滿足。

採訪中的丘索維金娜,眼神裡流露出的堅強和樂觀,足以感動我們每一個人。

【2】孩子內心的強大,來自父母的堅強。

前幾天,任正非的女兒孟晚舟,因為出庭受審再次出現在公眾的視野。

照片中的孟晚舟一身華服。雖然腳上戴著電子監控儀,但臉上卻洋溢著從容、篤定與自信。

44歲的丘索維金娜: 堅強的父母,才能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

孟晚舟不僅是華為總裁的長女,還是華為的首席財務官,去年年底,在加拿大被非法拘捕。

時至今日,孟晚舟已經被軟禁、監視了十個月。

十個月的煎熬和羞辱,足以摧毀一個人的體面,盡顯狼狽和脆弱。

但你看孟晚舟的笑容和一身打扮,那份發自內心的從容和淡定定,似乎被囚禁根本就是小事一樁。

有網友評論說,內心夠強大,才能如此從容不迫。

在孟晚舟被捕後,有記者採訪任正非:“如果當時,您和您女兒一起去了加拿大,一起被抓了起來怎麼辦?”

44歲的丘索維金娜: 堅強的父母,才能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

任正非笑了笑,淡然地說:“那就陪女兒聊聊天,

順便把美國二百年來的歷史讀一讀,學一學,然後寫一本書,就講中國未來二百年應該怎麼崛起,應該怎麼向美國學習。”

當記者問任正非,華為是不是已經到了最危難的時刻。

任正非堅定地回答,不會,現在應該是最佳狀態。

白手起家創立華為的任正非,面對美國的無端挑釁和質疑,

面對加拿大對女兒強制裝上電子監控儀的羞辱,

任正非泰然自若,風輕雲淡,盡顯“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超然姿態。

最後,任正非還談到女兒被捕之後的生活: 女兒很樂觀,

每次打電話都非常忙,她自己在學5、6門課,準備讀一個“獄中博士”出來。

王陽明說,臨難不懼,是真正地內心強大。

孩子是父母的複製品。父母足夠堅強,孩子耳濡目染,也變得樂觀堅強、自信從容。

孟晚舟身陷囹圄,依舊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笑對一切困難

。與父親任正非的處事態度如出一轍。妥妥的虎父無犬女!

【3】內心強大的孩子,足以改變一生的命運

有些人一出生就拿了一副好牌,有些人即便拿了一副爛牌,也能把爛牌打得鬼斧神工。

臺灣作家簡禎出生在一個小村莊,家中世代務農。

44歲的丘索維金娜: 堅強的父母,才能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

父親在她初中的時候因為一場車禍去世,母親不得不外出工作。

身為長女的她,不僅要照顧自己,還要照料四個弟妹的成長。

那個時候,母親不僅鼓勵她努力讀書,還告訴她: 你沒出息,這個家就完了!

簡禎為此暗暗下決心一定要考上大學,改變自己和家庭的命運。

從高二暑假起她就為自己做了一套完整的學習計劃,凌晨四點起床早讀,

總複習所有科目,預讀高三內容,完整的做了一遍從各個地方蒐集來的試題,

每半個月自我檢查一次,自己想了很多辦法記住各科的內容。

最後她考上了臺灣大學,她在大學中努力發揮自己的寫作特長,

從哲學系轉到中文系,也逐步得到文壇的認可。

從大學起各種文學上的獎項拿到手軟,24歲那年出版了人生中的第一本書,

被人譽為臺灣文壇上最沒有爭議的實力派女作家。

就像簡禎在《荒野之鷹》中寫的那樣,“寧願是荒野上飢餓的鷹,也不願做肥碩的井蛙。”

簡禎不斷地自我突破,不被動接受命運的安排,勇敢抗擊生活,追逐夢想。

周星馳說,做人如果沒有夢想,那跟鹹魚有什麼分別?

當你深處困境的時候,你要明白能打敗你的只有你自己,

只有你內心刀槍不入,就沒人能擋住你的路。

想要衝破命運的重重藩籬,靠的是自強不息的強大內心。

當你足夠強大時,全世界都會為你讓步。

【4】

《教出最樂觀的孩子》一書中,作者塞林格曼提出,父母想要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

必須在教導和撫養孩子過程中,使他們享受到樂觀的人生。

拜倫說過,悲觀的人雖生猶死,樂觀的人永生不老。

賽林格曼的研究證明,

人之所以會有悲觀產生,很大原因是“習得性無助”造成的。

那麼,什麼叫習得性無助呢?

習得性無助是指通過學習形成的一種對現實的無望和無可奈何的行為、心理狀態。

與習得性無助相對應的是“習得性樂觀”,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對孩子的意義重大。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避免孩子受“習得性無助”之苦呢?

建立樂觀心態的第一步: 學齡前,讓孩子掌控自己的行為。

所謂掌控行為,就是自己能夠把握和控制自己的行為。

比如,孩子摔倒了,讓他自己爬起來;再比如,孩子吃飯時,越早讓他自己進食越好,

也給他一些用手吃的食物,從而讓他獲得掌控感。

對於學齡前兒童,掌控行為是形成樂觀心態的重點,要讓你的孩子經歷掌控感,必須讓他經歷失敗,以及不斷嘗試直到成功為止的每個步驟。

久而久之,孩子才能不退縮和克服困難的習慣。

建立樂觀心態第二步: 父母說話方式要“積極”。

父母不恰當的說話方式,也是孩子悲觀心態的根源。

女兒十歲的時候,開始學自行車,整整學了兩個月,還總是摔倒。她情緒開始焦躁不安。

我馬上安慰她: 你只是暫時沒學會而已,只要多加練習,肯定能學好的。

父母對失敗的悲觀解釋會使孩子害怕去嘗試,會造成他們的無助和消極;

而樂觀的解釋會將失敗視為挑戰,用行動來反應與製造希望。

孩子就像海綿,他不但吸收你所講的話,也吸收你說話的方式,

孩子逐漸就會從父母的積極的語言裡面學會樂觀。

教會孩子堅強與樂觀,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