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水鏡先生司馬徽把徐庶、臥龍、鳳雛介紹給劉備,為什麼不把自己的侄子司馬懿介紹給劉備?

臨汾輿情焦點


  水鏡先生司馬徽,字德操,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為人清高拔俗,學識廣博,以知人論世、鑑別人才的智慧聞名於世,受人敬重。

  東漢末年各地紛爭,但當時荊州一帶因為州牧劉表坐守多年、勢力尚且深厚,地方不易奪取,加上劉表本人無紛爭之心,所以成為了流民乃至名士投奔隱遁的去處。當時身處荊州、隱遁蟄世的名士就有尚且躬耕隴畝的諸葛亮、徐庶、還有采藥的龐德公、龐統等人;又所謂人以群分,這些人都身懷才能,並非池中之物,所以相互往來頻繁,幾乎是形成了一個“名士圈”,龐統當時能以“鳳雛”揚名,也正是因為當時在這個名士圈裡有聲望的水鏡與之相談以後,認證了其才能可嘉,這才聲名鵲起。

  司馬徽的評價歸結起來,可以稱“清雅”。此人平時與人為善,從不說別人短處,也不追求利祿,始終未出山做官,敷衍過劉表,然而學問上卻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種種而言,司馬徽是一個秉持道家冷眼熱腸、眼界廣博、淡泊寧靜的為人原則的人。這種不參與政治權謀、不角逐天下,甚至不為自己謀名利的名士,首先在舉薦人才這件事情上,恐怕是不多考慮血緣親疏的。

  另說,司馬徽和司馬懿,雖然同姓司馬,但未必是叔侄,更可能素未謀面。

兩人或許同出幾百年前的一個家族,畢竟司馬一氏來源特殊,並不常見。司馬懿字仲達,生於179年,河內郡溫(今河南焦作)人,正好與龐統同歲,而龐統的叔叔確實是龐德公,司馬徽又小龐德公十歲,與龐德公兄弟相稱,兩司馬確實差一輩。但兩人在劉備舉薦時相距兩百里以外,古時已經是相當遠的距離,所以很可能之前並無來往。唯一可能的是,司馬懿在208年才被曹操召入府中當文學掾,而那年司馬徽被曹操收攬任用,但也是在那一年病逝,時間很短,這是唯一有可能的交集。

  自然,人雖然未謀面,但那個時代也還有神交的可能。如果司馬懿當時聲名遠揚到荊州也許水鏡還可能瞭解一下,但不巧的是司馬懿不是這樣的類型。208年是赤壁之戰發生的時間,當時出山也才一兩年的諸葛亮早已聞名四方,然而司馬懿被曹操闢入府中就低調太多了。出山之前,司馬懿“伏膺儒教”,還由此藉口是因曹操出身“贅閹遺醜”,一度拒絕曹操授予的官職,儼然一副不變通識時的酸儒模樣,但看後來就能知道此人是最懂變通,也是最會演的。

若非眼見三足鼎立,魏國大勢所趨,他還能繼續裝病裝酸腐;若非眼見蜀軍北伐時最怕堅守不戰、耗損糧草,諸葛亮唯經不起一個“拖”字,他還能再讓諸葛亮送幾套女裝過來;若非眼見魏文、魏明帝相繼駕崩,司馬氏資歷、信任度都越發穩固、不可撼動,他還能跟曹爽裝病、裝瘋再裝幾年。這人最無所謂的就是摸不著的所謂聲名,即便外人成群地譏諷他什麼畏蜀如畏虎、著婦人衣云云,能獲實效就行。

  實效為何?功業利祿。

司馬懿為曹魏重臣中第一高位,還是西晉高祖,將其人生追求完美落實,但無疑這和司馬徽是完全沾不上邊的。不論是視角、追求,兩人都並非一路人,更何況劉備求才的時候,司馬懿還在蟄伏之中,何來能讓司馬徽舉薦的美名。司馬懿真正的美名,出現在把一生大棋下完以後供人觀瞻的千秋後世裡。

  劉備管司馬徽要匡扶漢室,成就大業的人才,以水鏡的識人之能,恐怕也能看出來劉備是名聲最光輝,但實際未必能成行的一主,跟著這樣的人可以千秋流芳,但未必能成全自己。所以話說回來,其實即便延後一千多年來看,孔明可行,仲達不可。


歷來現實


水鏡先生司馬徽,三國時期的名士,中國道家的代表人物,他曾經把徐庶徐元直、鳳雛龐統、臥龍諸葛先生介紹給劉備:“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說劉備如果能得到這些人物,必成大事。

結果這幾個人劉備都得到了,到最後也沒有成大事。有人認為這一句話後面還有一句:“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如果結合後一句話來看,也就很好地理解劉備沒有成功復興漢室的原因了。徐庶死在曹營,龐統死在落鳳坡,而諸葛亮隕落在五丈原。

有人要問,司馬徽為什麼不直接把侄子司馬懿介紹給劉備呢?難道他有私心?

這裡有一種說法,說是司馬徽眼光極為長遠,看出司馬懿未來可成大事,司馬家必奪天下,但是當時司馬懿成氣候需要時間,所以他雪藏了司馬懿,期待有一天司馬懿一飛沖天。

這種說法實在是無稽之談,且不說司馬徽和司馬懿之間到底是不是叔侄親戚關係,還沒有定論,就算是叔侄,司馬徽的眼光看得也太遠了吧,簡直是超越時空。要知道,司馬懿的爆發幾乎是在他的晚年,司馬徽的眼光真的有這麼犀利?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不是真的。

那麼回過頭來再看,司馬徽不介紹司馬懿給劉備,到底為什麼呢?司馬徽介紹徐庶等人給劉備是發生在三顧茅廬之前,躍馬檀溪之後,也就是大約公元207年左右,當時的司馬懿在幹什麼呢?

當時的司馬懿還是文學掾,說白了就是個門客,無職無權。和當時的徐庶、龐統、諸葛亮等人比起來,根本就是毫無名氣。司馬徽再傻,也不會傻到把一個沒有任何名氣的人介紹給劉備吧。

況且從地圖上來看,司馬徽久居河南,而司馬懿的活動範圍基本上是在北方一帶,這完全是兩個圈子裡的人,沒有任何的交集。司馬徽也根本不瞭解司馬懿的為人,他當然不可能隨便亂介紹。

前面說過,司馬懿年輕的時候根本沒有奪天下的想法,是後來曹氏家族步步走向沒落,才讓他看到了希望,晚年大爆發。

還有一點,當時的司馬家族在北方那是世家大族,司馬懿的父親叫司馬防,在東漢末年的時候當過洛陽令、京兆尹,官做的比曹操還要大。而劉備呢,當時就像一個流浪漢一樣四處奔走。

退一萬步講,司馬徽把司馬懿介紹給劉備,司馬懿願意嗎?放著世家大族不做,偏偏跟著劉備到處跑,以司馬懿的性格,不可能做得出這樣的事情。他不可能為了所謂的“義”而放棄自己現有的富貴生活。

此外,歷史上對於司馬徽過於神話了,其實他也是一個有弱點的人,有一句成語您一定知道,叫“好好先生”,講的就是這位天天只會說別人好話的司馬徽。他不會堅持原則,也不敢得罪人,見誰都說好,遇到什麼事都說很好。

建安十三年,曹操在兵佔荊州後,想把他請出來重用,但是過了沒多久,這位好好先生就病死了。因此,綜合來看,司馬徽不介紹司馬懿是有原因的,並非他有私心,想為司馬家日後的發達留下火種,他還沒有那種神一般的預測力。


小小嬴政


水鏡先生推薦徐庶、臥龍、鳳雛是因為他對他們有所瞭解,都說這三人是司馬徽的徒弟,司馬徽善於結交好友,在劉備馬躍檀溪後,遇到司馬徽,司馬徽便向劉備舉薦諸葛亮和龐統,說二人得其一便可得天下。

之所沒有推薦司馬懿,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

其一:不是一個圈子

司馬懿和司馬徽不是一個圈子的人,司馬徽可謂是遠近聞名,他的身邊有龐德公、諸葛亮、徐庶、龐統、韓嵩等人;而司馬懿是河內溫縣人,一直都在北方,和這些荊州的名流,自然是少有交集。

其二:不瞭解司馬懿

司馬懿能忍,他的才能,都是在後期才逐漸展現出來的。司馬徽對他並不瞭解,推薦一個自己不瞭解的人給劉備,司馬徽應該是做不出來。此外,司馬懿隱忍,主要是司馬懿那時也沒有出仕的想法,就連曹操請他,他都沒同意。

其三:司馬懿的家族是大家族

司馬防是潁川名門司馬一族的代表人物,當時官職比曹操還高,一開始,劉備的處境並不好,可以說落魄,寄人籬下,四處奔走,這樣一個人,就算司馬徽推薦了司馬懿,司馬懿也不一定能看上劉備。


廣東阿俊


哎呀,這個問題是考驗我童子功啊,三國演義得20年沒看了,但我記得這個問題在原著中是有明確答案的。

說水鏡先生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實際上是略顯勉強的。

劉備馬躍檀溪,逃到司馬徽的莊上,倆人聊天,司馬徽分析了劉備的局面:關羽、張飛、趙雲都是萬人敵,很厲害,但是缺少能夠指揮他們的人。而孫乾、糜竺這些謀士根本就是白面書生,擔當不了大任。說到此,司馬徽引出來伏龍、鳳雛的童謠。當劉備詳細詢問的時候,他便不再說了。

這次水鏡先生所謂的介紹,只不過是談到興頭上,話說冒了而已。實際上他並不是真心、正式的向劉備推薦諸葛亮。

後來徐庶的母親被曹操劫持,荀彧寫假家書騙走了徐庶,司馬徽去劉備處串門,聽說徐庶臨走的時候已經將諸葛亮正式推薦給劉備,這才把諸葛亮大加讚賞了一番,甚至拿他和姜子牙、張子房相提並論。

但是,細節,在捧諸葛亮之前,司馬徽說了這樣一句話:徐庶自己走也就算了,何苦讓諸葛亮出來嘔心瀝血。離開劉備處,司馬徽又說了一句話:諸葛亮雖然遇到了真主,可惜,不得其時啊。

不得其時。什麼時?天時。天時是什麼?歷史創造的機會。什麼機會?成就霸業的機會,大大的機會。

司馬徽看得清清楚楚,天時在曹,這個歷史創造的機會,已經被曹操抓在手裡。大勢所趨,人力是無法撼動的。劉備再英雄,關張趙再無敵,諸葛亮再籌劃也敵不過天時,擰不過大勢。司馬徽看死了劉備這一支幹不過天,所以並不熱心把諸葛亮推薦給他。

司馬徽乃至於整個司馬家都知道大勢在曹操那裡,但也看出來曹操大運當頭,不可爭鋒。所以他們選擇了順勢而為,窩在曹操那邊,裝孫子,等機會。我先跑的你的陣營佔個地兒,我還不當出頭鳥。熬死了曹家三代,這個天時大運就該輪到他司馬家了。

以諸葛亮的能力其實也看出了這個局面,但他還是選擇了出山跟天爭一下,最終耗盡精神奪了個三分天下,雖然未能勝天半子,但也算是搶天三分之一子!


何老師私人訂製


答:提問這個問題的這位網友,在提問的問題中出現了兩個錯誤。

第一個錯誤,臥龍、鳳雛是水鏡先生司馬徽介紹給劉備的不假,但徐庶,只是《三國演義》的虛構,並不是史實。

話說,徐庶與石廣元都是潁川郡長社縣人,避難於荊州,與司馬徽、諸葛亮、崔州平等人來往密切,相交甚好。

但徐庶並不是司馬徽介紹給劉備的。

劉備屯駐新野時,出身寒門的徐庶生活困難,又一心想出人頭地,他早早就前往投奔劉備了。

而且,和司馬徽一樣,他也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

第二個錯誤,司馬懿並不是司馬徽的侄子。

司馬徽是潁川陽翟人,受劉表的邀請客居荊州;司馬懿是河內郡溫縣人,兩人並沒有什麼交集,甚至並不認識,根本就不是什麼叔侄關係。

現代某些人,有一種通病,一看到同姓人出現在同一時期,就會認為他們是親戚關係。

我曾經看到過一本黃姓族譜,把三國時期的所有黃姓人收納在一起,都成為了父子叔伯兄弟關係,包括黃忠、黃蓋、黃承彥、黃琬、黃劭、黃奎、黃權、黃皓、黃祖……在該族譜中,這些歷史人物的輩分怎麼看怎麼彆扭。

話說回來,既然都不在同一個地方,又不認識,司馬徽當然就不會向劉備推薦司馬懿嘍。

並且,司馬徽死得很早,赤壁之戰前夕就辭世了。

赤壁之戰發生在哪一年呢?

是公元208年。

也是在這一年,司馬懿在曹操的一再強制徵召下,才勉強出仕,為曹操做事。

另外,《三國演義》把司馬徽的形象塑造得非常厲害,有先見之明、識人之能。

但在歷史上,司馬徽只是一個高曠孤傲的名士而已。

有一個成語,叫“好好先生”,就來源於司馬徽。

是因為司馬徽不願得罪人,無論別人說什麼,他都答“好好”,久而久之,就成為了習慣。

有一次,有人跑去告訴司馬徽,說他的兒子得病死了。

司馬徽竟然想也不想,點頭回答說:“好好”。

那人氣得直翻白眼。

司馬徽的妻子在那人走後,責備丈夫:“人家的兒子死了,你為什麼還說‘好好’呢!”

司馬徽的回答是:“好好,您的話也很好。”


覃仕勇說史


先回答問題:水鏡先生司馬徽與司馬懿關係並不密切,司馬徽也看不上司馬懿。

三國時期流傳最廣的一句話就是:臥龍鳳雛得其一便可得天下。劉備兩者都得到了,甚至還得到了另外一個名士:徐庶。但是劉備也沒能得到天下。而這三個人都是水鏡先生司馬徽推薦給劉備的,那麼為什麼司馬徽不推薦司馬懿呢?

司馬懿和司馬徽沒有血緣關係。

在一些小說中描寫司馬懿與司馬徽的關係,都是說這兩者是叔侄關係。其實這兩個人沒有血緣關係,之所以出現這種言論無非是因為兩人都姓司馬,年齡上司馬徽要比司馬懿大一些,就像是叔侄一般。這兩個人不僅沒有血緣關係,甚至司馬徽在向劉備推薦人選的時候,很可能壓根不知道司馬懿這號人物。

因為劉備與司馬徽的談話是在東漢末年,並沒有形成三足鼎立。劉備是160年出生的,諸葛亮是181年,司馬懿是179年。所以司馬懿要比劉備小了整整19歲,將近20歲。三國是220年才形成的,劉備是在207年拜訪的水鏡先生司馬徽。此時的劉備47歲,司馬懿只有26歲。我們都知道,司馬懿主要功績和榮譽都是在三國時期才得到的,也就是他的才能是220年之後才得到發揮的。

水鏡先生司馬徽看不上司馬懿。

公元207年,劉備拜訪水鏡先生,希望水鏡先生給他指點一下,介紹幾個名士給他。水鏡先生上來的第一句就是: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於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水鏡先生司馬徽的意思就是儒生是俗人,腦子也很迂腐,不是什麼識時務的俊傑。

也就是說司馬徽先生是很看不起儒生的,而恰巧司馬懿就是一位儒生,史書中有關司馬懿的描述是這樣的:司馬懿自幼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伏膺的伏字通服,服從,傾心於的意思。所謂伏膺的意思就是信服,歸信。也就是說司馬懿是很迷戀儒學的,是很相信儒學的。

所以司馬懿肯定學了很多儒學內容,也是很喜歡大家認為他是一個儒生的。也就是說在東漢末年。三國未形成的時候,司馬懿在世間的名聲中,很大一部分是儒生。所以水鏡先生司馬徽看不上司馬懿,覺得司馬懿是一個俗士,並不是識時務的人。

實際情況也是如此。早些年間,曹操就請過司馬懿出山幫助自己。但是呢,曹操在儒生中的名聲是很差的,司馬懿也也因為此並沒有答應曹操,至於後來,那是後來的事情。

司馬懿不在荊州,在河內郡,在曹操的地盤上。

而且水鏡先生司馬徽在告訴劉備的第一句話中就說明了:此間有名士,我介紹幾個給你認識。此間就是荊州啊,也就說司馬徽向劉備推薦的是荊州的名士,並不是天下的名士。司馬懿是河內郡溫縣孝敬裡(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這不是荊州啊。

雖說兩者挨著,但是就算是挨著那也不是同一個地方。況且當時的河內郡是曹操的地盤,不是劉表劉備的地盤。當時的司馬懿是有一定名氣的,河內郡的郡守也向曹操推薦過司馬懿,而且曹操的謀士告訴曹操:你要麼得到司馬懿為己用,要麼就殺了他,不能讓別人奪走。所以曹操對司馬懿還是比較重視的。劉備想在曹操的地界上拜訪司馬懿不太容易。

司馬懿不太可能答應劉備。

筆者認為司馬懿不太可能答應劉備。其實司馬懿並不是水鏡先生口中的儒學俗士,不識時務。相反,司馬懿很識時務。一開始司馬懿不肯幫助曹操,不只是因為曹操的名聲不好,更多的是因為,局勢並不明朗。一開始還未形成三國鼎立的局勢之前,司馬懿也看不清局勢。

等到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自己做了丞相之後,司馬懿才看清楚局勢,那就是:曹操必勝。司馬懿也跟曹操做過局勢的分析,他認為曹操不如殺了天子稱帝。曹操雖然拒絕了,但是從此以後曹操越來越喜歡司馬懿了。從這裡我們能看出,司馬懿絕對是一個識時務的,不是一個腐儒。

試問單純的一個儒生,能堅定的支持曹操稱帝?既然如此,司馬懿這種聰明人是不會答應劉備的,因為他只許自己成功,不許失敗。不出山則已,出山必定幫助能夠勝出的人。很明顯,司馬懿不認為劉備是能夠勝出的人。

綜上所述:水鏡先生司馬徽和司馬懿沒什麼很大的關係;而且司馬徽看不上司馬懿;還有就是水鏡先生推薦的是荊州的名士,司馬懿不是荊州名士。所以水鏡先生司馬徽並沒有向劉備推薦司馬懿。

大家要是有什麼想法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無筆


這個問題還能扯淡。

第一,司馬懿在河內溫縣,處於曹操控制區。司馬徽當時住在襄陽, 處於劉表控制區。司馬徽就近推薦荊州襄陽附近的諸葛亮等人還行,如何去推薦遠在司州河內郡的司馬懿?

第二,司馬懿是世家大族,父親司馬防又是曹操的“伯樂”與好友,當年推薦曹操擔任洛陽北部尉。司馬懿的哥哥司馬朗與弟弟司馬孚都是曹操幕僚,可以說司馬懿家族都是曹操支持者。不要說司馬徽這種“隱士”有沒有機會認識司馬懿這種豪門世家子弟,就是認識司馬懿,又如何讓司馬懿千里迢迢投奔劉備?

諸葛亮寄居荊州襄陽,如喪家之犬,需要有人引薦。司馬懿是本地豪強地主,司馬徽何德何能去高攀司馬懿家族?至於說司馬懿是司馬徽侄子,更是扯淡。不要說兩人一個司州一個豫州,而且司馬懿家族家大業大,如何是司馬徽這樣的隱士可比?

第三,當時曹操如日中天,與司馬懿父兄關係密切,司馬懿即使出來做官順理成章也是跟隨曹操,豈能跟隨曹操的敵人劉備?司馬懿肯拿家族事業冒險?司馬懿看得起落魄的劉備?


一梭煙雨江湖行


都不要搶,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正史記載,水鏡先生曾與徐庶、諸葛亮、龐統、崔州平等人交往密切,這幾人也是亦師亦友的關係,水鏡先生善於識人和舉薦人才,得到當世人的敬重。那麼司馬徽為何不把侄子司馬懿介紹給劉備?古語說,同姓的五百年前是一家,難道就因為都是姓司馬,司馬懿就是司馬徽的侄子,這也未必腦洞大開了,至少沒有任何記載說司馬懿是司馬徽的侄子,更別提司馬徽去舉薦司馬懿介紹給劉備,因為各種條件不允許,且慢慢道來。

先來說說司馬徽與司馬懿的關係 他倆沒啥關係

司馬徽,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名士,喜歡與名士交往,善識人傑,舉薦人才,人稱“水鏡先生”,臥龍、鳳雛便是出自司馬徽對諸葛亮、龐統的評價,不得不說此人看人還是非常準的。



司馬懿,司州河內郡溫縣孝敬裡舞陽村(今河南省溫縣招賢鎮)人,出身於河內名門望族,司馬家、荀家、陳家、鍾家等都是當世的世家大族。


作為名門望族之後的司馬懿,是不愁沒有門路出仕的,公元201年,曹操曾徵召司馬懿出仕,但司馬懿瞧不起曹操乃是宦官之後,加上漢室衰微,所以裝病不出,曹操派人去探查,結果被司馬懿矇混過關。

兩人在歷史上並沒有過任何交集,司馬懿出身於潁川,但那時潁川多戰亂,於是客居到荊州襄陽,並在那裡結識了當地的一些名士,劉表曾拜訪求其出仕,司馬徽看出劉表胸無大志,不願做官,只願做個隱士。



司馬懿世居在河內,當時河內是屬於曹操的管轄範圍內,司馬懿也不會跑到襄陽去找尋明主,這時候的司馬懿沒事在家看看書,喝喝茶,關注著天下形勢,等待著合適的時機再出仕。

所以這兩人根本就沒啥關係,司馬懿不愁沒有路子,在沒遇到合適的明主前,他還不想出來。司馬徽也不可能跑到河內去舉薦一個自己根本不熟的人,哪怕當時司馬懿已有名氣。

司馬徽舉薦諸葛亮與龐統 看清天下形勢

司馬徽與諸葛亮、龐統、徐庶等人交往,知道這些人有大才,這些人能影響天下大勢的變化。司馬徽是聰明人,在客居襄陽之時,已能知曉天下日後三分的形勢。


在遇到劉備後,知道劉備素有仁義,劉備早晚能成一方霸業,只是缺少能為之出謀劃策、安邦定國的謀士,所以向劉備舉薦了諸葛亮和龐統兩人,一句“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令劉備對其兩人神往,想要招兩人為已用。




司馬徽的做法,很符合自己身份的。其一,對劉備的考察,成功舉薦了自己的徒弟,使他們不會被埋沒,讓他們能得遇明主,一展才華與抱負。其二,助力劉備,天下早晚都會三分,劉備不是池中物,得到臥龍鳳雛後必能一飛沖天。其三,作為當世高人隱士,司馬徽雖然不出仕,但一樣獲得了世人的稱讚與敬重,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

結語:司馬懿在公元208年被曹操強制徵召出仕,如果還不出來做官,就殺了,司馬懿無奈只能前往,做了曹操的丞相府的屬官。

同樣在公元208年,曹操南征荊州劉表,劉表之子劉琮投降曹操,而後不久司馬徽就病死了,又何來去推薦司馬懿這個這個人?

感謝您的閱讀,我是紫氣東來,歡迎大家點贊、留言、評論 如果關注我想必是極好的,期待您的關注哦!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這個問題實在搞笑,司馬懿幾時成了司馬徽的侄子呢?這是亂點家譜好吧。徐庶也不是司馬徽介紹給劉備的,他只給劉備推薦了諸葛亮與龐統。

第一,即便司馬懿是司馬徽的親戚,也不可能推薦給劉備

劉備三顧茅廬拜訪諸葛亮是在公元208年,這時司馬懿在哪裡呢?這一年,司馬懿正入曹操幕府呢。

在此之前,曹操曾多次徵召司馬懿,當時年輕的司馬懿還是有些儒生的名節觀念,對曹操“挾天子以令天下”的做法頗為不滿,不願意效力。曹操曾打算召他入司空府任職,司馬懿不去,還想了辦法矇混過關:謊稱自己得了風痺症,就是中風了,起不來了。曹操哪裡肯信,派人半夜時悄悄前去刺探。司馬懿似乎早就料到曹操會來這麼一手,躺著一動不動,真像中風的樣子。

公元208年,曹操已是當了帝國丞相,又一次召司馬懿。他對派去的使者:“司馬懿要是再耍花招,就把他給抓了。”這下司馬懿沒辦法了,只得出來幫曹操做事。

在司馬徽向劉備舉薦諸葛亮時,司馬懿正在洛陽呢,就算兩人是親戚,司馬徽也通知不到他,談何推薦呢?

第二,徐庶也不是司馬徽推薦給劉備的

據史書載,徐庶是親自跑去新野拜訪劉備的。當時劉備正從司馬徽家裡回來,打算尋找諸葛亮與龐統,這時徐庶來訪。

劉備有個優點,他當過黑社會老大,對人頗為義氣,喜歡交朋友。徐庶來訪,他熱情接待,兩人談話間,劉備問起了諸葛亮與龐統兩人。沒想到事情居然這麼湊巧,徐庶非但認識諸葛亮,兩人還是好朋友。徐庶便對劉備說:“諸葛孔明乃是臥龍,您想見他嗎?”

劉備聽罷大感興趣,因為司馬徽把諸葛亮叫伏龍,徐庶稱他臥龍,這個諸葛亮有這麼神奇嗎?劉備大為興趣,便說:“當然想見啊。就請您陪他一起來吧。“徐庶笑道:“這個人,您可以上門拜訪他,不可以委屈他前來。我看將軍還是親自跑一趟吧。”

黑老大出身的劉備,也真沒那麼多禮節,既然徐庶說要親自上門拜訪,他就去拜訪了,沒有一點架子。這才有了三顧茅廬的故事。


君山話史


根據史書記載:司馬徽為潁川人,司馬懿為河內溫人,兩人並無交集。司馬徽非士族出身,清雅善知人。劉備訪司馬徽,司馬徽向其推薦諸葛亮龐統。時龐德公稱其為水鏡先生。後來司馬徽為曹操所得,不久病故。

司馬懿出身士族,博學洽聞,少時即被名士楊俊,崔琰讚許,以為非常之器。建安中為曹操主簿。

當時龐統,諸葛亮皆在荊州居住,歸劉表統轄,不屬於曹操統治區,司馬徽可以向劉備推薦。司馬懿世代在中原核心區居住,早年就追隨曹操,可謂是名分已定,根本無法推薦給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