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英德海軍力量對比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海戰場遍佈全球,但大規模的海上作戰主要集中於英吉利海峽、北海和地中海。大的戰事主要發生在英、德兩國海軍之間,對整個戰局起著決定性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海上作戰行動總體上可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大戰爆發後至1917年2月1日德國實行“無限制”潛艇戰之前,而後到大戰結束為第二階段。第一階段海戰的主要類型是水面艦艇為主參加的交通線作戰和伏擊戰、反伏擊戰,以及發生在加利波利半島的兩棲作戰;而在第二階段,交戰雙方几乎集中全部力量進行潛艇戰和發潛戰,水面艦隊沒有交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英德海軍力量對比

英國無畏級戰列艦

交戰各國無一例外地奉行“大炮鉅艦”主義,將戰列艦看成是爭奪、控制海洋的主要手段,把主力艦的“總決戰”看得高於一切。大戰爆發時,英、德都將海軍主力集中於本國水域,寄希望於大型水面艦艇贏得勝利。本土艦隊以“大艦隊”為主力,擁有22艘無畏艦、超無畏艦和5艘戰列巡洋艦,200餘艘巡洋艦和驅逐艦,由海軍上將約翰·傑利科指揮。大艦隊將其主要基地設在奧尼克群島中的斯卡帕灣,這樣更有利於保衛北海,監視德國公海艦隊,並尋機將其殲滅。

戰爭爆發後,英國海軍又組織了一支由17艘前無畏艦組成的海峽艦隊,以保障向法國運送軍隊和物資的海上運輸通道的安全。與英國大艦隊相抗衡的是德國公海艦隊,其擁有14艘無畏艦、4艘戰列巡洋艦、8艘前無畏艦以及160餘艘巡洋艦和驅逐艦,由海軍上將弗里德里希·馮·英格諾爾指揮。公海艦隊的基地是威悉河河易北河的港灣以及亞德灣。公海艦隊的任務是保護德國海岸不受英國襲擊,並尋機削弱英國艦隊的實力。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英德海軍力量對比

公海艦隊的戰列艦部隊

與德國海軍相比,英國海軍的優勢在於水面艦艇的數量和人員素質。英國海軍的軍官和水兵是長期服役的志願人員,平均服役期達到12年甚至20年,船舶的操縱技術和海上適應能力高於德國海軍。而德國海軍水兵是徵召來短期服役的,其訓練水平要遜於英國水兵,面對自信滿滿、優越感超強的皇家海軍,德國水兵多少有些畏懼心理。

當然德國海軍也有自身的長處,主要體現在武器裝備上。憑藉冶金、造船、化學工業方面的優勢,德制艦船通常比英國的更為堅固可靠,能有效抗禦水雷和魚雷的攻擊,特別是德國的驅逐艦、魚雷艇、潛艇的性能都優於英國,德國艦炮炮彈的爆破力和穿透力也比英國的強。由於戰前德國全部戰艦都安裝了火炮瞄準器,而英國只有8艘戰列艦安上了瞄準器,且瞄準器的質量不如德國,因而德國艦炮的射擊準確性明顯高於英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英德海軍力量對比

此外,德國海軍艦隊的駐泊體系相對完整且設防堅固。公海艦隊的基地位於威廉港,其驅逐艦的潛艇的基地位於赫耳戈蘭島,都配有堅固的要塞和其他防禦設施。大戰期間,德國又擴大了其在北海的駐泊體系,在被佔領的比利時港口澤布勒赫赫奧斯坦德又建立了潛艇基地。英國的海軍基地配系原本是16、17、18世紀為應對西班牙、荷蘭和法國而建立的,主要基地多分佈在英格蘭西部、英吉利海峽和北海南部,不適用於專門對付德國。

1903年英國曾決定把羅賽斯建成高等級海軍基地,但一直沒有建好。大戰爆發後,英國為了應急才將斯卡帕灣作為大艦隊的基地,但其實也有不少缺點,尤其是斯卡帕灣容易遭到潛艇的攻擊。總體而言,就英、德海軍整體實力對比,英國海軍並不具有絕對的優勢,特別是英國的戰線太長,防禦上更容易出現漏洞。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英德海軍力量對比

斯卡帕灣

事實上,英國的問題在於其搖擺不定的軍事戰略。在戰略問題上英國一直存在兩個派別。一派是所謂“邊緣戰略派”,其中多數人是海軍高級將領,他們認為英國應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和海上優勢,攻擊歐洲的邊緣地區,通過兩棲作戰削弱敵人,並以財政援助和其他辦法支持大陸盟國,而將歐洲陸上交戰的任務留給其他協約國部隊,英國不需要向歐洲大陸派遣大量兵力。

另一派時所謂“大陸戰略派”,他們認為,對付德國最好的辦法是馬上把英國主力部隊部署到歐洲大陸上去,迫使德國兩線作戰。1913年,帝國國防委員會作出了向歐洲派遣軍隊的決議,實際採取了“大陸戰略”。但圍繞此事的爭論卻沒有停止,“邊緣戰略派”的觀點和影響有時還有所加強。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英德海軍力量對比

“科隆”號輕巡洋艦

在海軍戰略方面,英國更加趨於保守,其主要原因是由於水雷,魚雷和潛艇的大量使用,迫使英國海軍不得不小心地使用他們的戰列艦。皇家海軍高級將領要求大艦隊要在自己選定的,並佔有絕對優勢的條件下才能出擊和開戰,而且還要避開水雷區和潛艇區。戰爭開始階段,皇家海軍由於擔心敵方的潛艇和水雷,被迫放棄傳統的“近距離封鎖”戰略,而改為“遠距離封鎖”。

面對英國海軍的優勢,德國海軍採取的戰略是:儘量保存實力,避免重大損失,保持一致“存在艦隊”,戰時可以威脅牽制敵人,戰後可作為談判的籌碼。同時,不斷製造和尋找機會引誘英國艦隊部分兵力出海,而後運用己方優勢兵力將其殲滅或給予嚴重打擊,但要絕對避免與優勢的英國海軍交戰。如此看來,英國和德國都想在絕對有利於自己、安全可靠的條件下進行“決戰”,都力圖避開不利於自己的戰鬥,而整個大戰期間一直沒有發生什麼“總決戰”。水面艦艇之間的戰鬥無不帶有伏擊與反伏擊的性質和特點,日德蘭海戰不過是其中最大的一次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