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 他做生意失敗負債,涉足服裝從7萬元做到20多億,成“西褲大王”

眾所周知,福建商人有著敢闖敢拼的性格,出現了一大批白手起家的富豪。他們身上都有著吃苦耐勞和非常團結的精神,也正是這樣的精神,讓他們的品牌在全世界有著響噹噹的稱號,九牧王的創始人林聰穎就是其中一位代表,他曾被媒體封為“西褲大王。”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林聰穎的故事。

他做生意失敗負債,涉足服裝從7萬元做到20多億,成“西褲大王”

一、下海創業

1983年,24歲的林聰穎辭去了糧食局的鐵飯碗下海創業。辭職後的林聰穎做起了自己感興趣的糧食生意。沒想到出師不利,由於合夥人的原因,林聰穎不僅賠光積蓄,還欠下了14000多元的債務。1985年的春節,林聰穎在眾人的目光中送走了上門討債的人。

在逼債的壓力下,春節還沒過完的林聰穎揣著僅有的200元錢前往江西九江,開始推銷拉鍊。在林聰穎看來,拉鍊用量大,投入的本錢少,很適合自己。到了九江,林聰穎開始四處上門推銷。真是做啥啥不順,根本沒有什麼人理睬成天上門推銷的他。到了第8天,林聰穎已經沒錢吃飯了。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終於有一家廠商向林聰穎訂了240元的貨。從那以後,林聰穎的客戶雖越來越多,但他卻不敢繼續做這個生意了——他銷售的拉鍊都是一些小廠生產的,質量不過硬,常常遭到投訴,而且,拉鍊的銷售利潤實在太低。

他做生意失敗負債,涉足服裝從7萬元做到20多億,成“西褲大王”

二、回鄉辦廠

在同當地的服裝企業打交道的過程中,林聰穎發現了一個商機——服裝零售很有市場,而且利潤豐厚。當時林聰穎的父親開了一家服裝公司,主要做外銷生意,正好有一批服裝尺寸偏小,不能出口,於是林聰穎便把這批貨接過來,在青島開了一家服裝零售店。

1989年,做服裝零售生意小有積蓄後,林聰穎回到老家晉江市磁灶鎮準備辦服裝廠——主要做西褲生產。靠著積蓄和跟親戚借來的1.8萬元,創業的原始資本共有7.2萬元。然後,林聰穎向磁灶鎮政府租了500平方米的場地,買了幾臺二手鎖邊機和裁床,縫紉機、剪刀、凳子準備全讓工人自己帶。

1985年,林聰穎去隔壁的小鎮請來一個老裁縫當技術人員,就這樣,在經過對工人一個多月的培訓後,九牧王的前身誕生了。1989年下半年,林聰穎的工廠生產的西褲在大連、青島面向市場,商場要求補貨的電話應接不暇。年終結算,銷售額20多萬元。頓時,九牧王西褲在全國的銷售量一路狂飆向上,市場佔有率和知名度迅速直線上升。

他做生意失敗負債,涉足服裝從7萬元做到20多億,成“西褲大王”

三、市場奇蹟

1995年的一次聚會上,林聰穎發現一位朋友西褲的面料很有特色,是一種他從來沒有見過的面料。這種面料不但看起來垂墜感極佳,摸起來手感也很細膩,他判斷這極有可能成為引導市場潮流的新面料。

經過調查,林聰穎發現這種叫“重磅麻紗王”的面料,是一家臺商紡織企業剛開發出來的新品種,在市面上只有零星的銷售。於是林聰穎果斷拿下了“重磅麻紗王”在大陸的獨家代理權。以此為契機,九牧王對當時的生產工藝開始了新一輪的改造、革新。

然而,出乎林聰穎意料的是,生產部門對此不以為然,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不是別人,正是他的父親,九牧王分管生產的副總。父親認為,九牧王的西褲工藝在同行中已經處於領先地位,如果現在進行改革,一來會增加財務投入,二來時間上也很吃緊。

最終,林聰穎說服父親,推進改革,並改進了20多項工藝。正如林聰穎所料,重磅麻紗王系列西褲一上市就引起了轟動,從1995年6月到1996年底,麻紗王系列西褲累計銷售400多萬條,銷售額超過1億元,創下了單品種銷售的奇蹟。

經過十幾年的不懈努力與堅持,林聰穎終於把九牧王打造成為中國西褲的第一品牌,他也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西褲專家,90年代九牧王已經做到一年賣出800萬條褲子。2011年5月30日,九牧王A股股票成功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截至2011年,公司主導產品九牧王品牌男褲綜合市場佔有率連續十二年(2000-2011)位居全國第一,九牧王成為行業公認的“男褲專家”。而林聰穎則被譽為中國服裝行業的領軍人物。如今九牧王在全國範圍內擁有商場店1730個,專賣店1530個,3000多個網點一年可實現20多億的銷售額。

他做生意失敗負債,涉足服裝從7萬元做到20多億,成“西褲大王”

​關於林聰穎的故事今天就分享到這裡,感謝閱讀。

我是實體經濟守望者,關注我,歡迎加入創業者聯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