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第一任宁古塔将军是谁?流放宁古塔是否跟此人有关?

第二层皮


宁古塔,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境内,清朝著名的流放之地,满清始祖的发祥地,更是当时居中扼要的北国重镇。爱新觉罗的先辈们就曾世居于此,努尔哈赤建立金国之前就打下这里,镇守宁古塔是昂邦章京,为驻防八旗最高长官,清军入关后,宁古塔成了清朝重要的流放地,康熙以后正式改名为宁古塔将军,正一品将军。

额亦都的后人至今生活在这里,并有额亦都的传说,图为英额门镇幸福村的双榆树,当年额亦都杀死仇人后逃跑,在此拴马休息,树根部有马踢咬痕迹。

满清第一任宁古塔将军,据《清太祖实录》记载,名叫额亦都,镶黄旗,钮祜禄氏,小时候父母双亡,由姑母养大,19岁时和努尔哈赤相识,努尔哈赤13副铠甲起兵时,额亦都是其中之一,这伙人在建州霍霍时,额亦都首当其冲,巴尔达之战、古勒山大战等,额亦都都奋勇杀敌,立下大功,获巴图鲁称号。

陈嘉猷,有记载的第一位宁古塔流人,也是第一位汉人,他本是吏部给事中,因陷入地方大员之争,成了炮灰,流放宁古塔后,被宁古塔将军巴海聘为家庭教师,生活不算差。

公元1607年,也就是万历35年,努尔哈赤令额亦都率军东征,一路披襟斩棘,征服黑龙江下游、乌苏里江各部,1610年额亦都征服宁古塔,以此为基地,当时还没建起宁古塔城,额亦都以龙头山为戍守要地,筑起城池,也就是第一代宁古塔城,之后开始招抚周边女真各部,额亦都官至后金佐理五大臣之一,授子爵,1621年病逝,清廷追封为宏毅公,配祀太庙,顺治亲写碑文,他有个儿子遏必隆,当年康熙登基的辅政大臣。

巴海,父亲为沙尔虎达,父子二人镇守宁古塔30年。

这里有个问题需要讲清楚,《宁古塔新志》等书将第一任宁古塔将军认为是巴海,个人觉得有些不妥,宁古塔将军是个正一品武职,以前叫昂邦章京,额亦都是第一代昂邦章京,巴海是第四代昂邦章京,康熙元年把昂邦章京改为了宁古塔将军,所以巴海成了改名后第一任,巴海在任时修了第二代宁古塔城,并开发边疆,当时人烟稀少,为了戍边守土的需要,从顺治开始,逐渐有关内汉人流放于此垦荒落户,渐渐成了流放之地。


图文绘历史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历史


看过清宫剧的人对“流放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终生不得入关”肯定非常熟悉,那么宁古塔到底是在哪儿?是不是一座塔?披甲人又是谁?是当时的野人吗?

1、宁古塔非塔

先来看看宁古塔的具体位置:

可以看出,宁古塔位于现在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附近。这块区域就是曾经女真活跃区域,也是清太祖努尔哈赤龙兴之地。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曾经在此驻兵,宁古塔成为后金北侧重镇,清朝入主中原后,也一直在宁古塔设有驻军,驻军首领就是宁古塔将军,正一品,是清朝关外三大将军之一!

宁古塔是满语音译过来的,在满语里面意思是“六个”,传说努尔哈赤的曾祖父的六个儿子曾经在这里生活,“六”在满语中发音为“宁古”,“个”的发音为“台”后来延伸为“塔”,所以宁古塔和塔没有任何关系。

为什么宁古塔会成为清朝流放之地呢?很简单,因为它离北京远,又处于极寒之地,与中原大地的花花世界相比,简直就是地狱般的存在,那时候可没有暖气供应。

2、披甲人是什么人

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实现“以旗统军,以旗统民”,每一个女真人都归属于一旗,平时耕地,战时提刀上马,类似于唐朝的府兵制。

在每一旗都有三种身份,分为旗人、披甲人和阿哈。旗人就是女真人,地位最高,阿哈则是奴隶,在后金时期多为汉人、朝鲜人,而披甲人则是降卒,他们的作用就是在打仗的时候负责冲锋陷阵,地位高于阿哈。

但是好多流人并不是真正去做奴隶,比如说有些官员被流放,有知识的人在宁古塔地区都是稀缺资源,这些人会被宁古塔将军请回去做“家庭教师”之类,有的甚至做幕僚,反正天高皇帝远,谁知道流人到底是怎么处理的。

3、宁古塔将军的变迁

从努尔哈赤以来,整个清朝一直在宁古塔地区有驻军,驻军的最高统帅名称不同时期也有变化。

在顺治十年之前,无具体名称,统称为驻守将军;

顺治十年,设立昂邦章京,满语意思为总管,开始有明确的官职;

康熙继位之后,将宁古塔昂邦章京改称为宁古塔将军,与奉天将军、黑龙江将军并称关外三大将军,位高权重;

乾隆年间,将宁古塔将军改为吉林将军,职等由正一品将为从一品,镇守区域如下图:

第一任宁古塔驻守将军,应该是努尔哈赤的亲密战友钮钴禄·额亦都,他跟随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奉命镇抚那木都鲁、绥分、宁古塔、尼玛察等地。

第一任宁古塔昂邦章京是瓜尔佳·沙尔虎达,也是世代跟随努尔哈赤打天下,在任期间曾击退俄罗斯人对东北的侵犯,病死在任上。

第一任宁古塔将军是瓜尔佳·巴海,他是沙尔虎达的儿子,子承父志,抵御俄罗斯人的侵犯,在与俄罗斯交战时,虽然获得了最终胜利,但是也损失了5艘战船,而巴海只报战功,对损失隐瞒,不久被查出革职。

第一任吉林将军是完颜博第,是蒙古人,一开始在雍正年间任宁古塔将军,后调任奉天将军、黑龙江将军,不久回调为吉林将军。


荣耀历史


宁古塔在何方?

宁古塔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长汀镇古城村,是清代宁古塔将军治所与驻地,同时也是盛京(今沈阳)以北的吉林、黑龙江、辽宁三省的军事、政治、经济中心,为清代的三边之首,其余的为三姓和珲春。



有新旧两个城池,清太祖努尔哈赤于公元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时,曾在松花江左岸支流海浪河屯兵是为旧城。康熙五年筑新城于黑龙江省宁安市。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设置昂邦章京(总管)长期镇守,每年六月去库页岛收牧民的貂皮进贡皇室。后来由于沙俄的大举东扩,与大清摩擦不断互有胜负。康熙十五年让宁古塔将军移驻吉林乌拉,副都统继续留守宁古塔,这种局面持续到光绪33年才被裁撤!

宁古塔为古地名,在满语数字六发音宁古,个发音为塔。所以满族人说6个则发音为宁古塔。有古籍为证《宁古塔纪略》“相传昔有兄弟六个各占一方,满洲称六为宁古,个为塔,其言宁古塔,犹言六个也。”

第一任为何人?

都晓得虎毒不食子,可宁古塔的首任官员,将此话揉碎了丢在地上。额亦都的次子名为达启,从小喜欢武术被太祖养育在宫中,稍大后娶了太祖的女儿。由此脾性大变而骄横无礼,连太祖的儿子他都颐指气使,将尊卑观念抛在了九霄云外,额亦都听说后睡觉都惊出了一身冷汗!



一日在家庭宴会上,酒过三巡之后命卫士捉拿达启,其他人都被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目瞪口呆,额亦都拔出随身佩剑:“古有虎毒不食子的至理名言,可如今达启欺上瞒下,为家族长远考虑,必须将他除掉,这样才能躲避灾祸。”随后将达启引入卧室,用棉被捂住口鼻而亡。第二日额亦都前往宫中向太祖请罪,详细听说事情后怅然许久才,才说额亦都真国士也,吾辈皆不如!



不仅如此,额亦都很早就跟随了太祖,那时候太祖还很人微言轻,因为额亦都的存在才避免受人欺负。为此额亦都的姑姑要他另谋出路,可额亦都与太祖形影不离,与太祖一步一步打下了江山!为钮枯禄氏光耀了明媚,为长白山留下了佳话,更为遏必隆树立了榜样!最后成为后金的开国五大臣!

流放之地何来?

虽然宁古塔为苦寒之地,却也是清朝的龙兴之地。必须要有人去戍守和开垦,而一般的汉人与满人都不愿意去。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地广人稀的局面。就会给沙俄以可趁之机,为了解决上面的问题,颇让统治者大费苦心!



反观朝中那些获罪的官员,一刀杀了岂不便宜了他们,把他们送到宁古塔去效力,既保全了统治者的好生之德,也让获罪官员有了念想,更让龙兴之地有了腾飞的希望,何乐而不为?


惜缘小历史


宁古塔将军职务的前身是宁古塔昂邦章京(总兵),与盛京昂邦章京同为镇守清朝龙兴之地的最高官员之一。


“宁古塔昂邦章京”之职初设于清顺治十年,宁古塔的范围大概包括今天的吉林和黑龙江两省。

康熙元年改称“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简称“宁古塔将军”。到了乾隆二十三年,又下诏改“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一职为“镇守吉林等处地方将军”,简称“吉林将军”。

初任宁古塔将军为满族人巴海,满洲镶蓝旗人。巴海文武双全,不仅是镇守一方的大将军,他还是顺治九年科考满洲榜的殿试探花。 巴海的父亲是清朝宁古塔昂邦章京沙尔虎达,他们父子二人在镇守宁古塔期间对清初反击沙俄对黑龙江地区的侵略、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为了抗击沙俄侵略,巴海一方面加强对宁古塔地区少数民族的管理,加强民族团增强东北的防卫力量,另一方面又积极操练军队,整军备战,抗击沙俄侵略。康熙十五年,宁古塔将军调防吉林后,他就上奏朝廷调派汉人工匠入关建造战舰,兴建水师,在一年内就建造了战舰40余艘,为雅克萨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清朝将犯人流放宁古塔跟巴海没有关系。将犯人流放宁古塔贯穿清朝始终,自清朝入关始就开始将犯人流放至此。

关外作为清王朝的龙兴之地,在清廷的政治地位十分重要。在满清入关后,关外满族大量迁入关内,造成关外龙兴之地人口告急。东北地区人口本来就少,一下子都迁过去了谁来守卫祖宗的龙兴之地?东北地区除了满族外,还有其他少数民族,一旦没有人来守卫,这些少数民族突然造反怎么办? 此外,宁古塔虽然是龙兴之地,但终究属于苦寒之地,让不习惯这种气候的人去宁古塔也是一种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


青悠论史


宁古塔将军其实就是东北三大将军之一吉林将军的前身。

宁古塔将军职务设立于康熙年间,这个职务在刚开始时辖制的范围非常广大,除了现如今的大部分吉林地区之外,其职权范围还包括了黑龙江地区的一部分以及现如今俄罗斯外兴安岭到鄂霍次克海附近的一大块范围。


他所统辖的那诺大范围,都可以被称之为宁古塔。

当然,宁古塔还有一个更为确切的范围,那就是曾经宁古塔地区的治所宁古塔城,在很多时候,人们说的宁古塔说的就是这个地方。

而这座城虽然现在已经消散在了历史之中,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这座城大概位于现如今的黑龙江海宁市附近。

第一任宁古塔将军

而要了解第一任宁古塔将军,我们还得说到康熙时期的巴海。

巴海是清朝满洲镶蓝旗人,他的出身很不一般,父亲是清朝曾经的宁古塔地区首领沙尔虎达(相当于宁古塔将军、只是名称不同),他父亲的身份给他带来了很多的好处,他后来之所以能成为第一任宁古塔将军,跟他的父亲有着莫大的关系。


因为他父亲在宁古塔地区极有威望,所以在他父亲死后,顺治皇帝就让他世袭了他父亲的位置、成为了宁古塔地区的首领。

从那个时候起,其实他就已经拥有了宁古塔将军的职权,只不过由于当时他的职务还没改为宁古塔将军,因此他一直等到了康熙皇帝把他的职务改为宁古塔将军,才成为了第一任宁古塔将军。






清朝发配犯人到宁古塔的原因

至于要说流放宁古塔的状况是否跟巴海有关,我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这二者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宁古塔流放是清朝历史中除了死刑之外最严峻的一种惩罚,在相关人员犯下错误之后,如果皇帝不想夺取其性命、但又想让其承受足够的惩罚,那么皇帝就会把那些人发配到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

给披甲人为奴,其实才是清朝把犯人流放到宁古塔的重点。

而所谓披甲人就是投靠了清朝的明朝降兵降将,他们在投靠了清朝之后,分别被安排到了清朝的边疆各地、帮助清朝安稳起了边疆的局势。

因为古代的边疆荒无人烟、远不如内地繁华,所以为了安抚那些披甲人们的心理情绪,朝廷就特意把一些犯下大错的人给安排到边疆做起了这些披甲人的奴隶。

宁古塔作为有着不少披甲人驻扎的边疆重地,自然也被发配来了不少流放犯人。

宁古塔的可怕之处

而对于那个时期的人们来说,宁古塔是所有被发配地区中最可怕的一个地方。

除了成为奴隶的屈辱之外,还有几个方面让人们对宁古塔保持着深沉的恐惧。

比如路途的遥远、气候的寒冷、野兽的纵横,都是人们恐惧宁古塔的原因。

大家可不要小看了路途、气候方面的问题,在那个没有现代交通工具、没有暖气的时代,人们想要前往极寒的宁古塔并在当地定居下来,其中所会遭遇到的痛苦我们很难以想象。


孤客生


宁古塔有多可怕?古代犯人宁愿死,也不愿去的鬼地方。

有去无回,出了名的“魔鬼之地”。作为一个骨灰级历史控,峰子哥来聊聊清朝史上最魔性的地方——宁古塔。

宁古塔的玄妙之处,在于宁古塔虽叫塔,却不是塔,也没有塔,没有像雷峰塔镇压白蛇那样的凄美传说,只有令无数犯人谈之色变的恐惧感!

宁古塔,最早见于《清太祖实录》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上命巴图鲁额亦都率兵千人,往东海渥集部之那木都鲁、绥芬、宁古塔……”

明朝最后一任兵部尚书张缙彦,于1661年被流放宁古塔。

宁古塔,这个魔性十足的地方,其恐惧之名,在满清时期步入巅峰。

在清宫剧中,经常会看到一个类似情节:大臣犯法,或惹怒皇帝,皇帝下旨将罪臣及家眷发配流放,给披甲人为奴。而这个流放的地点,正是“死亡之地”宁古塔。

罪臣们一旦听说将被流放到这里,无不魂飞魄散,头皮发麻,光“宁古塔”这三个字,都足以令很多人胆裂。

很多罪员宁愿去死,有的宁愿自尽于狱中,也不愿去那个鬼地方。

宁古塔不是塔,连个塔影儿都没有,它是一个地名。

宁古塔(满语:ᠨᡳᠩᡤᡠᡨᠠ,转写:ningguta),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范围,是中国清代统治东北边疆地区的重镇,满清设在盛京(沈阳)以北统辖黑龙江,吉林广大地区的军事、政治和经济中心。为清代吉林三边之首(宁古塔、三姓、珲春)。(后来其辖域缩小,有旧城遗址。)

宁古塔,源自宁古台,意思是“六个”,本来并无异议,但后来竟与清太祖的“六祖”联系起来。相传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曾祖父福满所生的六个儿子曾居此地,故称其地为宁古塔贝勒,简称宁古塔。

清人称其:“南瞻长白,北绕龙江,允边城之雄区,壮金汤之帝里。”

《宁古塔记略》载:相传兄弟六人,占据此地,满语称“六”为“宁古”,称“个”为“塔”,故名“宁古塔”。它是东北边塞的一个重镇,它是满清宁古塔将军治所和驻地,后来移驻吉林乌拉,它是满清专门流放罪犯的场所。

宁古塔,与今天不同的是,清朝的时候,这里尚属“苦寒之地”,地广人稀,大多为驻军,生存条件非常恶劣。

当时中原地区的很多犯人,被发配到这里时,水土不服,吃不饱,穿不暖,日日饱受折磨,不堪其苦,加之肉体摧残,精神绝望,很快死翘翘了。

清军入关后,宁古塔作为管辖三省的军事重镇,设立“宁古塔将军”一职(相当于现代的大军区),主要任务是防卫边境。

宁古塔将军驻地虽移走,但宁古塔位置仍至关重要,它是满清控制黑龙江流域的重要战略要地,不但管辖和保卫着整个黑龙江流域,还负责向流域内的居民收取贡赋。

那里地广人少,但有大量的满清驻军,即披甲人。满清将那些犯官及其家属流放到宁古塔,分配给披甲人为奴,服苦役。

宁古塔,地处中国东北地区的北边,天气极为寒冷,最典型的“撒水成冰”,在今天这里零下二十几度很常见。

然而,清朝时期的东北,比今天更寒冷。因为当时正处小冰川期,不像今天全球在变暖。发配路途遥远,没有御寒衣物,很多犯人,走不到宁古塔,小命就丢半道上了。

被发配到宁古塔的犯人,每天都干很多重苦力活,时常还有皮鞭加身,而且除了冬天,基本全年无休。

然而最难熬的就是冬天了,天气严寒,缺衣少食,住宿简陋,生病得不到医治,那些养尊处优惯了的犯罪官员及家眷们,哪里能受得了这份苦。

劳累、饥饿、寒冷、住草棚.....这些都成为他们的催命符,没有几个能熬得住的。

有权有势、生活优渥的大臣,昨天还在翻云覆雨,不料一夜之间,满门巨变,从天上掉到地上,官员及如花美眷,统统被流放到千里之外的冰寒之地。

男人给披甲人为奴,没有尊严没有地位,像牲口一样,女人则充作官妓供披甲人淫乐。(关注“峰子奇观”,以后有趣历史随时推送!)

因宁古塔远离中原,当时地广人少,生存条件恶劣,集市贸易不发达,妓院更是鲜有。

清朝为安抚军心,振作边关士气,特地开设了官妓和军妓,专供边塞将官们解决生理需求。

当时由于没有人愿意去那个地方,甚至连妓院都愿意去,清王朝只好将犯官的家眷妻女,收入官妓籍,发配宁古塔。

其实发配到这里的女人,比男人更惨。

很多如花似玉的官眷夫人、官家千金、丫环,发配到这里时,面对如狼似虎、粗鲁野蛮的大兵,可想而知,简直生不如死,很多女人不堪其辱,很快香消玉殒。

有些正值花样芳龄的官家小姐,刚到含苞待放的年纪,还不谙世事,遇到胡子拉碴的老兵痞,吓得花容失色,却又无法挣脱命运。

古代女人把“贞操、贞洁”看得重如性命,女人失贞不仅被家族唾弃,死后也不能葬入祖坟,成为孤魂野鬼,孩子也会因这样的母亲而一生蒙羞,甚至对后人官声和仕途都有影响。

因此,这就导致大部分女人,宁可死也不愿意受辱,或者受辱之后,选择自尽。

其实,当时犯人一旦来到宁古塔这个鬼地方,已经不能算是个“人”了,尊严丧尽,生不如死,一直耗到你油尽灯枯,精神和肉体上持久饱受双重折磨。

想翻身几无可能,那种心理上的落差,那种尊严感被唾弃造成的威慑,才是无数犯人畏惧被发配到宁古塔的重要原因。

总结一下,古时宁古塔的可怕之处,一是气候和生存条件恶劣;二是饱受肉体、精神双重折磨;三是一眼望到头的未来,翻身无望,心死绝望。

最后,峰子哥想说一句话:最大的恐惧,不是来自肉体的摧残,而是来自精神深处的胆颤。

就像砍头,恐惧的不是刀,也不是头,更不是砍,而是未砍又将要砍下的那一刻。而到了变态的宁古塔,犯人每天随时都可能面临着死亡。岂能不怕啊!


神奇宝宝


“流放宁古塔”是电视剧,清宫廷剧,使用的人间地狱。但是也没什么特殊的,水浒传发配林冲到沧州,河北省沧州,再北的燕云十六州已经被辽国占领,这就是宋朝最北的地域。虽然叫宁古塔将军,宁古塔不是人,是顺治、康熙前期最北省会所在地,管辖东北吉林、黑龙江,以及现在被俄罗斯广大地区。流放宁古塔就是发配到最北地域,罪人首先要到达宁古塔省会所在地,再安置在不同的居民点。宁古塔将军分别是沙尔虎达和巴海父子,巴海是顺治九年科考满洲榜的殿试探花,先是驻京大学士,后因其父去世,他去继承其职务。康熙中期因为俄罗斯入侵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建立堡垒,萨布素将军,巴海的副手,率军拔除雅克萨,最终与俄罗斯签订尼布楚条约,为了更有效统治这广大地域,把原宁古塔将军府,一分为二,巴海任吉林将军,迁都到松花江上游原乌拉街的吉林,今吉林市,统管松花江、黑龙江下游直至入海口以东,包括萨哈林岛等地域。这江界以西至外兴安岭地域,新设黑龙江将军,萨布素首任大员,在嫩江筑城建立将军府。从那以后,流放黑龙江代替了流放宁古塔,因为这儿是最北面的省会。这时宁古塔已经不再是省会了,被降为宁古塔副都统府,地区级单位与现在的牡丹江市类似,受吉林将军管辖。

另注:宁古塔不是人,也不是塔,来自满语:ningguta,与ninggu 六,ninggute 各六个,有关系。尾音不同是因满语单词尾缀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意思,词根与数字六有关系。松花江与牡丹江交汇处,依兰县,满语:ilan 三,也叫三姓,是爱新觉罗家族的发祥地。满洲源流考,仙女在长白山天池洗澡,鸟儿叼来一枚红果放在她衣服上,她吞食红果怀孕不能返回天上,生下一名男孩,命名为库布里雍顺,不能带回天宫就用柳条编了一筐把孩子放入,放流松花江,漂流到达三姓地界被人捡起,并繁衍后代爱新觉罗氏族。在满语里用数字起名子不奇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