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菩提達摩祖師為何在134歲來到中國?學者:麥積山石窟解開謎底


真知堂國學館:佛教傳入中國,是東漢漢明帝時候的事情。白馬馱經進入洛陽,皇帝命在白馬寺翻譯佛經。東漢晚年三國割據,戰亂頻仍,民不聊生。西晉在短暫統一中國後覆滅,把北方領土丟給了五胡。史稱五胡十六國時期。但此時,佛教卻開始進入繁榮發展。著名的我國四大石窟都是這時候開始開鑿的。圖為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美景。

真知堂國學館:四大石窟,分別是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最有名的莫過於敦煌石窟,因出土了大量敦煌遺書著名於世。佛教造像文物等級最高的卻是雲岡石窟。這是因為大同是北魏早期都城平城,雲岡石窟是北魏皇室的御鑿石窟。圖為麥積山石窟的菩薩造像,僅剩下頭部。古人尊稱官員為大人,沒有官爵的人自稱小人,在佛教造像裡可以看到大人和小人的直觀表現。

真知堂國學館:河南洛陽龍門石窟,是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開鑿的,隋唐時期還一直在建。著名的盧舍那大佛據說就是當時的武后,後來的則天大聖皇帝捐錢鑿建的,佛像的臉就是武則天的真實面容。雲岡和龍門,一前一後代表著中國古代佛教造像藝術的最高水平,可惜在民國時期不少珍貴佛像都被盜鑿流失海外。圖為麥積山石窟美景。


真知堂國學館: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是筆者唯一一個沒有親臨的石窟,所以看到如此美圖,忍不住仔細瀏覽,並把麥積山石窟的美景發到此處,供同好欣賞。同時也給大家講講四大石窟的來歷和中國的大乘氣象。

真知堂國學館:麥積山石窟始建於後秦(384年―417年),大興於北魏明元帝、太武帝時期。西魏文帝元寶炬皇后乙弗氏死後,在這裡開鑿麥積崖為龕而埋葬。北周的保定、天和年間,秦州大都督李允信為亡父建造七佛閣。隋文帝仁壽元年(601年)在麥積山建塔"敕葬神尼舍利"。以後歷代略有增益。

真知堂國學館:前文說到東土禪宗初祖菩提達摩,在南天竺聽說東土震旦有大乘氣象,於是在南北朝時期梁武帝普通元年渡海來到廣州。被梁武帝蕭衍接到建康,卻沒有在此停駐,而是一葦渡江到了北魏地界的河南嵩山少林寺。從現存的佛教石窟來看,當時的中國,確實是舉國上下信仰佛教,南北王朝都推崇佛教,佛教之繁榮興盛氣象非同凡響。


真知堂國學館:菩提達摩是公元520年到達中國的,在他之前,東晉太元八年,公元384年就有祖籍天竺,生於西域龜茲國的鳩摩羅什大師被後來的後涼太祖呂光接到中國涼州,弘法譯經。後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鳩摩羅什進入長安,後譯成《大品般若經》、《法華經》、《維摩詰經》、《阿彌陀經》、《金剛經》等重要經典,為傳播大乘佛教做出了巨大貢獻。

真知堂國學館:我們注意到,鳩摩羅什尊者是在公元384年進入涼州,也就是今天的甘肅武威的。而在此後不久,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就開始開鑿了。麥積山石窟的開鑿跟鳩摩羅什大師翻譯佛經應該有重大和必然的聯繫。

真知堂國學館:四大石窟中除了洛陽龍門石窟是北魏遷都後開始開鑿的以外,大同雲岡石窟的開鑿從北魏文成帝和平初年起,一直延續至北魏孝明帝正光五年止,前後60多年。圖為麥積山石窟菩薩像,請注意他的微笑。

真知堂國學館:敦煌莫高窟,則始建於前秦時期,據五代時期後唐《李克讓重修莫高窟佛龕碑》的記載,十六國時期前秦建元二年,僧人樂尊路經此山,忽見遠處金光閃耀,萬佛出現,於是便在巖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稱為“漠高窟”,意為“沙漠的高處”。後來通稱為“莫高窟”。圖為甘肅天水麥積山仙人谷美景。

真知堂國學館:早期的佛教確實是沿著絲綢之路,伴隨駝鈴一路從健陀羅地區走向中國的,所以莫高窟所在的沙州,是河西走廊的必經之路,出現第一座佛教石窟絕非偶然,也是大乘佛教進入中國的早期證據。圖為麥積山石窟佛陀造像。


真知堂國學館:佛祖釋迦牟尼在世時,就曾經預言,大乘將在東土震旦繁榮昌盛,所以公元三世紀,在中國西晉王朝滅亡後,佛教迎來了在中國繁榮發展的大契機。我們可以看到從五胡十六國開始到南北朝,整個中國大地到處都在傾全國之力開鑿佛窟,民間信士則多雕刻小型佛像,澆鑄金銅佛像作為供奉,南朝則有梁武帝等人全力造寺弘法。圖為麥積山石窟佛像,請注意臉部,非常奇異。

真知堂國學館:當時的佛教發源地天竺,佛教已經開始式微。所以菩提達摩的師父般若多羅在公元457年涅槃之前,就告訴達摩說,我死後67年,你可到東土弘法。抱著師父的遺願,公元520年達摩祖師在100多歲的高齡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傳法於二祖慧可後,達摩尊者於公元536年進入涅槃,享壽150歲。

真知堂國學館:我們知道鑑真和尚東渡日本的故事,卻很少有人知道達摩祖師是在134歲的時候發心來到中國弘法的。人生在世一輩子,為了自己的信仰去努力奮鬥一生,不管他是修行者還是普通人,只要這個信仰是正確的,他都值得我們後人尊者和敬仰。你說是嗎?不管你信不信佛,為我們的達摩祖師點個贊再走吧。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菩提達摩尊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