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我们来聊聊工业物联网的发展

我们来聊聊工业物联网的发展

工业物联网通过工业资源、数据和系统的网络互连,实现原材料制造的灵活配置、生产过程的按需执行、制造过程的合理优化以及制造环境的快速适应。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构建的服务驱动的新型工业生态系统。

工业物联网是将具有感知、监控能力的技术(各类采集、控制传感器、控制器,以及移动通信、智能分析等)不断融入到工业生产过程各个环节,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和资源消耗,最终实现传统行业向智能化升级的转变。

我们来聊聊工业物联网的发展

★★★工业物联网发展挑战★★★

工业领域行业广泛,工业物联网将具有环境感知能力的各类终端、基于泛在技术的计算模式、移动通信等不断融入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大幅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和资源消耗,将传统工业提升到智能工业的新阶段。工业物联网在传统制造行业如航空、电器、石油、汽车、轮胎、重工、煤矿和钢铁等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同时也在诸如智能家居、医疗、环保等领域广泛使用。但经过多年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 工业基础及技术支持较为薄弱

与美国和德国相比,中国的工业基础一直处于劣势。传感器技术、计算机系统设计技术、通信网络技术等物联网共性技术方面同样滞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此外,工业物联网将是一个多设备、多网络、多应用、互联互通、互相融合的综合性网络,设备的接口标准、通讯协议、管理协议的标准化也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对我国工业物联网推广也是一大阻碍。

  • 信息数据安全问题

《中国制造2025》中指出,我国制造业正面临信息化程度不高,与工业化融合程度不够的问题。目前,中国制造业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处于初中级,信息化覆盖范围不够广,中国仍处于工业物联网发展的起步阶段。随着工业物联网的推广,大量设备将产生海量数据,数据暴露的可能性将威胁到工业系统的生产和应用过程。所以,信息数据安全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 人才不足制约发展,资金支持需要提升

工业物联网具有应用场景多样化、数据多结构化的特点,需要相关企业利用大数据融合与其他非结构化数据共同进行预测和分析,现有工业企业所拥有的人才并不具备相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国内大学正努力培养科学人才,但是数量毕竟有限,无法满足未来工业物联网的发展。与此同时,工业物联网涉及的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本身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中国的发展又处于起步阶段,在技术研发、企业培育和产品推广等方面更需要资金的支持。

  • 中小企业推广难,与大型企业差距大

在工业物联网推广过程中,大型企业可以依靠自身的规模效应和强大的资金支持来克服成本约束,真正将物联网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但是,一些中小企业无法将现有的系统集成和定制开发概念应用到企业中,构建工业物联网的成本高,中小企业难以推广,导致中国的工业物联网应用呈现出两极分化状态。

我们来聊聊工业物联网的发展

★★★工业物联网未来发展★★★

工业物联网本质上是通过工业资源的网络互联、数据互通和系统互操作,实现制造原料的灵活配置、制造过程的按需执行、制造工艺的合理优化和制造环境的快速适应,达到资源的高效利用,从而构建服务驱动型的新工业体系。

其在制造业供应链管理、生产过程工艺优化、工业排污监控、工业安全生产、大规模个性化制造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价值,直接影响着工业产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研发周期、资源使用等。为了工业物联网更好的发展,仍有一些工作需要完善。

  • 关注核心技术并打通关键环节

对于工业物联网行业而言,最大的竞争是高新技术和研发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在市场中具有重要的竞争优势。因此,必须开发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不断引进或借鉴国际上物联网的先进技术,并根据中国物联网的实际发展需要创新技术。

  • 加强安全保障 完善行业标准

安全和隐私是工业物联网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了解适用于工业物联网的网络安全架构和安全的技术非常重要,包括物理安全策略、访问控制策略、信息加密策略、网络安全管理策略,以及物理安全技术、系统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应用安全技术、安全管理体系结构等。相关部门从源头、过程到终端,参与到产业各个环节之中,用政策引导和支持工业物联网发展。

  • 重视人才培养,加强基础支持

物联网技术作为国家新兴技术,我们应该重视传感器识别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感知节点和终端服务、RFID技术、业务支撑和智能处理等关键技术的研发。通过对共性技术的研究从而建立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的相关的技术,不断提高物联网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进而提升物联网技术,使其广泛应用到工业物联网领域的各大场景之中。

为了突破核心技术和基础支持,离不开关键人才,需要我们通过外来人才引进、内部人才培养双管齐下,支撑工业物联网产业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