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假如二战日本不南下而是配合德国攻打苏联,二战的结果是否改变?

云淡天高163191643


大格局应该不会变,反法西斯必胜嘛。

而且就算是日本配合德军一起夹攻苏联,苏联在英美的帮助下,还是可以顶住的。在远东,苏联一直有着强大的军事实力,随时防备着日本。而且西伯利亚广袤的国土和恶劣的环境,那就是天然的防线,如此巨大的战略纵深,足以把日军给拖死,耗死。

有人说是因为诺门坎战役,日军被苏军给打怕了。其实不然,当时日军并未太落下风,且不说双方各持己见的伤亡数字。就从当时日军二十三师团摩拳擦掌,准备再上去和苏联人干就足以得出这个结论。单论战斗,当时的日本关东军,并不怂苏军。只是日军方面从大局考虑,知道在远东和苏军耗,不过是在浪费事件。毕竟无论是工业基础还是兵员储备,他们都比不过苏联。即使是在苏德战争最困难的那段时间,日军依然没有太大的机会。要知道当时他们也已经深陷中国战场,分身乏术啊。

所以总结来看,核心原因有两点。

首先第一点,苏联准备很充分。

在和日本于诺门坎初次交手以后,苏联方面对于日本的威胁是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的,所以他们才会在远东军的规模上大力扩张,以至于最后拥有了一支近百万的精英部队。

1938年6月28日,苏联在原远东特别集团军的基础上扩编成了远东方面军。其辖有第1、第2集团军和哈巴罗夫斯克军队集群,人数在七十万左右。其完全有能力对抗日本关东军。

有这么一支强大的军队驻扎在远东地区,日本就算是有进攻的想法也需要掂量一下自己的斤两,拿着自己的武器欺负一下没有装备的中国还行,来跟百万战斗民族硬刚还是有太大的风险。

而值得一提的是,就算是德军在正面战场和苏联开战以后,苏联方面也没有将远东军大量撤回国内。反而是为了防备日本在背后捅刀子,不断地向远东征兵。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远东方面军增加了第25和第35集团军,第二年又组建了空军第9和第10集团军。军队规模超过140万人。即使是到了莫斯科战役最焦灼之时,仍然有130万左右的苏军驻守在远东。在这种严密的布防之下,日本想要在背后捅刀子,真的很难。甚至于可能会被苏联人搞死,得不偿失啊。

其次是第二点,苏联广袤地战略纵深。

西伯利亚乃是苦寒之地,大片的地方是无人区。所以日本进军苏联的路线非常单一,二战时期的交通运输远不如今天发达,从东北进入苏联必须越过西伯利亚、乌拉尔山脉,这两道屏障对于亚洲人来说简直就是噩梦一般的存在。

大规模的军队作战需要充分考虑运输问题,日军想要对苏联中央产生威胁,就必须将军队和物资运送到战场内部。可如何跨越那两道屏障是日本高层最为难的问题,仅仅是在没有敌人干扰的情况下就很难完成运输任务。坚壁清野这种战术,况且上百万的远东军又不可能让日本这么“顺心”,拿破仑时代人家就玩过儿,对于苏联人来说,严寒山脉都是“基础操作”。

总而言之,“主场”作战的苏联占尽地理优势,两座屏障的作用不亚于百万远东军,日本如果不怕死在半路上,尽管去便是。

当然,不是说日本没有机会。

曾经有网友提出过一个脑洞。既然从陆地上进入苏联有点不可取,那么日本是否可以在海上寻求突破。毕竟按照日本当时的海军建设来看,苏联的太平洋舰队就是个渣渣。虽然北冰洋环境恶劣,但其是可以通航的,比如1932年苏联就开辟了从摩尔曼斯克沿本国北部海域穿过白令海峡达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北方航线,全长约5600海里。

日军舰队完全可以沿着这条航线,用航空母舰给苏联人上演几次“偷袭珍珠港”。甚至于绕过西伯利亚,将军队投入到苏联腹地,来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的包饺子。

不夸张的讲,这个想法是真的牛,如果能配合德军成功抢占港口,日军甚至可以封锁英美支援苏联物资的大部分路线,把苏联控制得死死的。没有了英美的支持,苏联人可真就难了。

当然了,这个风险很大,这是远距离的奔袭,虽然会有许多的近海航程,但西伯利亚杳无人烟。这个奔袭过程中,如何保全和隐蔽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大问题。而且在后续的作战中,想要一口吃下苏联是不可能的,很难做到一招制敌,那么在这期间如何保证补给就是个大问题了。

很可能去了就回不来了。而且还有一点很麻烦,苏联海军不咋地,但是英美强啊。虽然当时还没有撕破脸皮,但英美肯定是不愿见到苏联的彻底失败,那么北冰洋上,日军会有两个大敌,远的不说,就是白令海峡怎么过,都还是个问题。一边是苏联,一边是美国。

所以在这种外界因素的威胁之下,日本采取的任何海洋战略都会严重受阻,严重的话还会彻底失去主动权,像大规模登陆苏联一事,有很大的可能是会以失败收场的。

综上所述,日本进军苏联存在很多“不可操作性”,可能性不大。

当然了,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如果他们真的可以联合德军灭掉苏联,那么双方都不会再受到能源问题的困扰,两国随后就可以合兵一处拿下东亚地区,进而迂回包围欧洲,如此一来世界局势也会被彻底扭转。那么估计就真的是德国称霸欧陆,日本大东亚共荣,美国逃之夭夭,英国瑟瑟发抖了。



白话历史君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不会有大的改变。

日本有120万大军被牵制在中国战场,预计可以使用的额外兵力最多100多万人。

后来日本用于南下作战的南方军,不过75万人。

如果日本出兵100万攻打苏联远东和外蒙古,苏军必须也使用100多万人来对付。

但苏军还是可以应付的,苏联远东特别集团军就是对付日本的,规模相当宏大。

1938年6月28日,该集团军扩编为远东方面军。

在苏德战争最困难时期,远东方面军曾经将一部分兵力调往西线前线救急,但主力基本没动。

远东方面军向苏德战场抽调23个师(其中步兵师16个,骑兵师2个,坦克师4个,摩托化师1个)、19个旅(其中:步兵旅3个,空降兵旅3个,炮兵旅13个)和航空兵部队,总兵力约25万人、火炮和迫击炮约3300门、坦克约2000辆和其他技术装备。此外,开赴前线的补充兵员有10万余人。

但是,调动这么多部队,不代表苏联远东特别集团军没有实力。

即便是在莫斯科最危险的时刻,远东方面军主力也没有动,始终保持着相当的规模。

这说明斯大林的头脑很清醒,知道日本的威胁。

根据林三郎的《关东军和苏联远东军》一书中记载,从1941年到1945年,远东方面军兵力分别为

135万、130万、115万、117万、120万。

而此时的苏军不是以前的苏军,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武器装备、兵员素质、战术战法都有极大提高,比日军强多了。

那么,即便是以苏联远东方面军现有规模,对付100多万日军还是有把握的。

退一步说,苏联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领土辽阔,自然条件恶劣,是非常不适合用兵的地方。

20年代日军曾经出动8万干涉军,进入过内战混乱中的西伯利亚,最终被红军赶了出来。

日军对西伯利亚条件的恶劣心有余悸。


也就是说,即便苏联远东方面军不是日军对手,只要层层堵截,步步后撤,依靠远东和西伯利亚巨大的面积,也绝对能拖死日军。

仅仅西伯利亚就有1200万平方公里,比中国还大,具有非常大的战略纵深,日军难以速战速决。

所以,如果日本夹击,苏联和苏军都会非常困难,但仍然能够坚持一段时间,至少二三年是没有问题的。

欧战是1939年爆发的,苏德战争是1941年6月爆发,美国是1941年12月珍珠港被袭击后参战。

即便没有珍珠港被袭击,美国参战也是必然,最多推迟到1942年而已。

当时德日联手仍然没有击败苏军,那么等到美国参战结果还会是一样。

甚至因为日军北上打苏联没有南下,此刻美军参战以后日军就会严重缺乏石油。

美军和日本拖一拖,就会比较轻松的击溃缺乏油料的日本联合舰队,大获全胜。

所以,日本北上夹击苏联,难以改变战局。

大家别把斯大林当做傻子。


萨沙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当德国与苏联在莫斯科陷入僵持的时候,德国盟友日本却偷袭了珍珠港。这一事件,标志着美国正式进入了二战战场,也为盟军最终的胜利,埋下了伏笔。

(偷袭珍珠港)

那么,假如日本不招惹美国,而是配合德国一同进攻苏联,二战的结果是否会有所改变呢?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摆在日本面前的一共有两条路。

第一条路是南下路线,就是日本出兵掠夺东南亚地区的丰富资源。

由于这条路线,正是日本在二战中选择的路线,因此其优缺点也清晰摆在了他们面前。

就优点来说,由于日本自身是资源贫瘠的岛国,而美国又渐渐停止了对他们的资源出口。那么日本军队南下,不仅可以解决资源短缺这一问题,成功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并且还能有助于他们对于“大东亚共荣圈”的构建。

而南下的弊端也是很明显的。由于东南亚国家,大部分都是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日本想要掠夺资源,自然就会招惹到其背后的宗主国。尽管欧洲的国家暂时自顾不暇,但美国却肯定会向日本开战。这样一来,日本不仅会平添一个强敌,而且还会陷入多线作战的巨大压力之中。

(诺门罕战役)

第二条路是北上路线,也就是日本向苏联出兵,协同德国占领苏联。

当然,这条路线肯定是有好处的。毕竟假如日本能同德军在莫斯科胜利会师的话,不仅除掉了苏联这个大敌,而且对轴心国集团会是一个极大的鼓舞,那么整个世界就只剩下英美两个国家能够抵抗。如此一来,轴心国集团就会离征服世界更近了。

不过,北上也存在弊端。日本本来就资源匮乏,而即使他们占领了苏联广大的远东地区,对中国战场上的作战,也没什么毫无帮助。甚至还会让他们本就短缺的资源,更加紧张。

事实上,为了制定战略进攻路线,日本早在1938年,就曾策划过张鼓峰事件,其目的就是为了要摸一摸苏联的底。但由于时间太短,日本未能达到目的。

第二年,日本又在诺门罕与苏联大打出手。可偏偏在战争达到白热化的时候,德国突然与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一举动彻底寒了日本的心。

因此在1941年,当德国准备进攻苏联时,日本又跳出来和苏联签订了一个《苏日中立条约》,自此正式放弃了北上这一选择。

说穿了,日德双方根本就是互不信任,各自为战。这样的结盟,注定会是失败的。

(太平洋战争)

那么,假如日本宁愿牺牲自我利益,坚定北上,那么二战的结果会改变吗?

答案是不能。

日本全力北上,的确有极大的可能占领苏联远东地区,但是,前面我们已经说了,那里既没有石油,也没有其他资源。这样,日本就会陷入资源短缺的窘境中。没有资源,还是得向东南亚出兵,这样一来,还是得招惹到美国,太平洋战争一样不可避免。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日本北上支援德国,难度一样不小。由于苏联国境庞大,到莫斯科的路途非常遥远,因此苏联人只需要将铁路炸掉,日军就只能跋山涉水几千里,等他们走到莫斯科,莫斯科战役早都结束了。

而且严格地说,日军也不一定就能打得到莫斯科。由于苏联战略纵深足够,他们完全可以效仿中国军队的抗日经验,将日本人死死拖住。这样一来,日本不仅支援的目的达不到,而且还掉进了又一个泥潭中,这完全就是在自掘坟墓。

也就是说,假如日本北上,那么他们仅仅是暂时避开了招惹美国这一弊端。但伴随着战争的持续发展,日本将会很快在短时间内陷入资源用罄的局面中,他们的多条战线将会迅速崩盘。如此一来,孤立无援的德国,同样难有作为,轴心国一样难逃失败的命运。

(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张生全精彩历史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如果当时日军没有南下而是配合德国攻打苏联,那么二战的结果虽然不一定能够改变,但是苏联肯定会在德国和日本的夹击下溃亡。

德国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

众所周知,德国发动对苏联的战争是在1941年6月22日的巴巴罗萨计划,当时德军主要分为三路,也分成了三个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三个集团军的战略目标分别为:北方集团军群,负责一路打到列宁格勒并战略列宁格勒;南方集团军群主要进攻基辅方向,越过哈尔科夫后攻占斯大林格勒;中央集团军群是主攻方向,先攻占明斯克,再攻向莫斯科并占领莫斯科。德军计划在1941年占领莫斯科,基本消灭苏联的战争能力。

在战争开始的几个月里德军进展非常顺利,到了7月份的时候德军的中央集团军攻入了斯摩棱斯克,在经过2个月的战役后,德军成功地占领了这里,并歼灭了40万左右的苏军。

在攻占斯摩棱斯克之后,莫斯科门户大开,这个时候德军面临着两种选择,一种是直接进攻莫斯科,德军许多高级将领包括古德里安在内都非常支持此刻进攻莫斯科;另一个选择就是分兵南北两翼以保障中央集团军群的侧翼安全,尤其是当时在南部基辅地区的战役,此刻已经进入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如果抽调中央集团军群的坦克部队南下,则可以包围基辅地区的苏军大集团军,实现一场大规模的歼灭战。

希特勒最终选择了让中央集团军群的装甲部队南下参加基辅会战,这就为苏联为保卫莫斯科赢得了时间。

基辅战役开始于1941年7月份,到了斯摩棱斯克战役结束后,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装甲部队迅速南下,切断了基辅地区80多万苏军的后路,实现了大包围。

基辅战役一直持续到了9月26日结束,苏军在此战中伤亡近20万人,被俘65万多人,这也是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围歼战。

虽然德军在基辅取得了空前的胜利,但是也失去了进攻莫斯科的最佳时机,时间很快就来到了10月份,莫斯科战役终于打响。此战德军集中了大约190万人,苏军则集中了125万人,战役一开始德军就发动了规模空前的攻势。

在11月15日的时候德军已经完成了对莫斯科外围的作战,即将攻入莫斯科市区,德军计划发动钳形攻势,实现惯用的两翼包抄从而占领莫斯科。到了11月底,因为天气变得异常寒冷,德军的攻势被天气所阻断,攻势越来越弱,大量的重装备无法发挥作用,被德军丢弃。


而在这一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的就是苏联从远东地区调来的40万部队,几乎全部投入到了莫斯科的保卫战中,如果没有这部分军队,那么整个莫斯科战役苏军的人数就只有80多万人,显然是无法阻挡德军的攻势的,所以如果没有苏联的远东部队,莫斯科也断然守不住,那么苏德战争再1941年就基本结束了。

如果日军参与对苏联的作战分析

很多人有个印象就是日军战斗力不及苏军,比如在诺门坎,苏军就击败了日本最为精锐的关东军,但在当时来说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诺门坎战役中,苏联军队的伤亡实际上是比日军要多的,虽然最终获胜的是苏联。

诺门坎战役,苏军阵亡失踪9,703人,受伤15,251人 ;日军阵亡失踪8,440人,受伤8,766人 。要知道此战苏联派出了他们最为优秀的指挥官朱可夫,而且还是在拥有大量装甲部队的情况下,也只是取得了这样的战果,可见如果日军进攻远东地区的苏军,那么在当时来说至少在战斗力上日军并不输苏军。

二战爆发前,苏联在远东地区拥有大约70万兵力,战争爆发后,苏联大量征兵,远东地区军队数量一度达到了134万多人。而当时日本关东军在东北大约有70多万的兵力,当时因为南下,最终动员了上百万军队南下进攻东南亚地区,如果这部分兵力北上再加上70多万精锐的关东军,那么至少苏联在远东地区的部队根本就动弹不得,也就无法支援西线战局了。

如果德国和日本夹击苏联

如果德国和日本夹击苏联,那么苏联将基本在1941年就失去了继续战争的能力,最多挺到1942年就只能投降了。德国在1941年占领莫斯科之后,就意味着苏联的主要城市已经被德国占领,而远东地区因为日军的进攻,一是无法支援西线作战,二是远东地区的工业也无法正常生产,而在整个苏德战争期间,因为苏联远东地区没有遭受攻击,所以也源源不断地向西线苏德战场提供了大量的军事物资。可以说,日军的北上将消灭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军事力量,同时占领苏联远东地区,而在西线,德军会基本占领苏联的主要工业地区,如此一来,苏联就失去了继续作战的能力,在1941年失去莫斯科之后,1942年会接着被德国吊打,直到投降。


如果苏联退出战争

如果苏联退出战争,二战也不一定是轴心国获胜,世界上当时还有一个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在苏联退出战争之后,日本也必然会进攻东南亚,从而爆发与美国的战争,甚至在苏联退出战争的情况下,美国会提前加入战争,帮助英国防守德国。而日本也会在太平洋和美国一争高下。由于美国拥有比日本更为强大的海军,因此日本基本不能再太平洋战场上获胜,而德国的海军并不强,面对传统海军强国美国和英国,实际上攻打英国也是力不从心。所以战争结局并不能改变。


老威观史


小小小百科全书观点!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实际上一直以来都有人刻意的去夸大美国在二战中的作用。而有意的去淡化苏联和中国所发挥的作用。就我本人而言非常不耻这种说法。苏联和中国在二战中的作用无可替代。美国同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美国的参战,盟国上下压力顿时减少了很多。而且由于美国的参战,使得盟国加速了战胜法西斯国家的速度。但在我看来苏联和中国的作用要比美国更大一些。坦率的说,苏联和中国缺少任何一个国家,盟国想要赢得二战都属于痴人说梦。但如果没有美国参与的二战盟国依旧有赢的机会。况且美国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必定会参战。美国之所以参战如此之晚很大程度上就是抱着坐收渔翁之利的想法。事实也同样如此,凭借二战美国再次大发战争财,并且顺势接替了英国世界老大的宝座。



很多人否认中国对二战作出的贡献是因为当时的国家正是军阀混战疲弱不堪的时候。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但即使这样也不能否认中国对于抗击法西斯的贡献。当时的中国战场虽然是次要战场。但是中国却死死的拖住了日本侵略者。就凭这一点哪个国家都不敢否认中国的贡献。如果没有中国的付出,苏联势必会在德国和日本的夹击之下溃败。苏联失败也就意味着二战盟国失败。正是由于中国的付出才是的日军没有过多的精力去策应德国进攻苏联。在整个二战期间苏联基本没有受到日本的大规模进攻。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



要知道二战时期苏联在德国的猛烈进攻中整个苏联摇摇欲坠。最后苏联硬是靠着战略纵深和顽强的抵抗顶住了的军队进攻。如果没有中国死死拖住日军,日军从西伯利亚策应德国进攻苏联的话,苏联必定会腹背受敌,即使美国马上参战也挽救不了苏联的失败。中国在抗日战争过程中虽然没有什么亮眼的战绩。但是就凭着“舍得一身剐 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气势用无数的生命在抵抗侵略者的进攻并且策应盟军。如果没有中国拖住日军,那么苏联必败,苏联一败盟国必败。



美国参战之后,美国和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打的难分难解。要知道这个时候的日本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即使如此美国也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击败了日本。如果二战时期全盛时期的日本和美国死磕,这个胜负真的犹未可知。所以说中国在战争中对日本侵略者的消耗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日军南下东南亚的时候,中国远征军远赴缅甸抗击日军,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也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要不是中国远征军奋力抗击日军,整个东南亚就落在日军之手了。“老态龙钟”的东南亚英军貌似在面对日军的时候除了举手投降也没有其他办法了。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 欢迎大家留言探讨发表自己的观点。


小小小百科全书


整个历史上,曰本就没有出现过真正的战略家,它就只是一个东亚地区的强国罢了,既然是三国军事联盟,德国战败,日本何存,就是在偷袭珍珠港时,他们自己上层军方都担心,一旦半年摊痪不了美海军,战争就失败了,但还是压命去赌,美英法内心打的主意都是日德进功苏联,而日本想称霸亚洲,如果他一开始和德国进攻苏联,美国找不到参战的理由,日本人拚进全力,苏联必败,苏联,包括沙俄的军力总是被很多人吹棒,但稍微学点军事史的人,都会明白、就是在沙俄整个征服战争,没有几场战争打得干净漂亮的,俄罗斯领导人的智慧很高,合纵联盟,所以俄罗斯从一次一次危机中,总能最后险胜,所以俄罗斯反而越做越大,俄罗斯人知道什么时候出手,什么时候妥协,反观日德,士兵,军队,作战有素,勇猛,但最终失败,就是工业强国。这些除天时,地利外,与他们过渡自信,不会隐忍,缺少眼光有很大的关系,当然希特勤的战略是,日德西东夹击苏联,而日本人内心是大亚州,而不是去西伯利亚 ,还有可能担心拿下苏联后,日德关系咱发展,日本人很多时候硬搬死理,现在他都还在争吵苏联进军东北违反曰苏条约,这个世界上什条约都是只管一时,那能管一事 ,所以有部真实的电影叫佐尔格,就获得了日本的机密,日本无意进功苏联,使西伯利亚几十万休息很好的大军投入到西线,战争在僵持阶段,这股有生力量多可怕。1905 年的在东北的曰俄战争,强大的沙俄还是退出了东北。海军失败,一战在东线,与拼凑的奥匈帝国打了几年,差点蹦溃,苏芬战争,那就叫几百万人的小芬兰那么胶着,所以不是不能夹击苏联,而是苏联给了它利益后,捡了芝麻,输了整个战争,如果日本军队真的不经打,美国人不会丢原子弹,美国人估计战领日本有可能死伤几十万到百万。在缅甸战场,新加坡英军也是败退,不管现在日本人怎么样解读战争,也解脱不了它就只是一个拼命三郎而已,战略上就是小儿科。入侵中国就是趁人之危,偷袭美国那叫自不量力。


理性多角度的观察世界


我觉得,大的结果不会改变,但是二战的时间将会延长。

如果小日本不去招惹太平洋的美军,那么,罗斯福不可能在1941年便会对日作战。也就不会有太平洋上一系列的对日攻击,更不会有随后对日本本土的轰炸。

这样,日本用于太平洋的100多万精锐部队,便可以从东北直接攻击苏联,加上驻守的关东军,最多可以有150万以上的兵力投入到对苏作战。

当时,苏联疲于应付西线战场的德国人,对于东线战场,我认为留守的远东方面军,仅够用于防守。

不过,并不代表斯大林对于小日本没有防备。保守估计,远东方面军尚可抽调20个左右的师,尽管都是二流的部队。

总体来讲,苏联的远东军总计可用人数不超过130万左右,而小日本可以有150万以上的兵力。但当时的苏军,已经在战争中脱胎换骨,武器装备和战术战法都有极大的改观,虽然是二流的苏联军队,但战力要强于日军的精锐部队。

同时,本土作战的苏军,依托广袤的西伯利亚地区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即便战争初期会稍处被动,但只要背靠战略纵深,逐步后撤,抵挡住小日本应该不是难事。

东西两线同时发力,苏联的形势一定会非常紧张,但是!如果能够相持一到两年时间,英美等国必然能够从欧洲战场抽身来援。

所以,如果德日两国同时攻击苏联,相信二战的结果不会发生改变。但!苏联方面将会有更多的牺牲。





文史不假


二战日本不南下而是配合德国攻打苏联,二战的最终结局不会改变,但是会影响苏联的反攻进度。

首先,日本如果选择北上战略,对苏联的威胁并不大。

在苏德战争爆发以后,苏联并未放松对日本的警惕,虽然从远东地区抽调了一些部队加强欧洲战场,但是依然保留了大量的部队,甚至在补充了一些新编部队以后,苏联在远东地区的总兵力还得到了加强。

苏德战争爆发以后,苏军在远东地区共有703714人,而到1941年12月1日,远东地区的苏军增加到了1343307人,而到了1942年7月1日,苏军更是达到了1446012人。当然,苏军在远东地区的部队很多都是先组建的,其战斗力和欧洲战场的部队不能相比,坦克、火炮、飞机的装备数量也远低于欧洲战场,但是依托要塞进行防御还是没问题的。

而日本关东军鼎盛时期不过70多万人,坦克、大炮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比苏军差的多。加上日军缺乏汽车,后勤难以保证,因此无法对苏军构成什么威胁,更谈不上牵制苏军。

其次,日本即使不南下,不偷袭珍珠港,美国一样会参战,德国和日本难逃失败的命运。

很多人把美国参加二战归咎于日本偷袭珍珠港,其实这个看法并不正确。早在珍珠港事件爆发以前,在1941年的3月,美国就通过了《租借法案》,宣布所有和轴心国交战的国家都可以得到美国援助。

除了物资援助之外,美国还派遣舰队协助英国船队护航,并公开表示将会直接攻击任何看到的德国潜艇。在美国正式参战前,美国的驱逐舰和德国的潜艇就已经发生了交火,并有美国驱逐舰被击沉。

实际上,美国此时对德国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不公开宣战仅仅是因为美国还没有完成战备而已。偷袭珍珠港只是让美国参战的时间提前,但是不会改变美国参战这个结果。所以即使日本北上,美国最迟在1943年一样会参战。

第三,日本北上影响最大的是日本可能会崩溃的更早,而德国则可能会好过一些。

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很多物资需要进口,南下就是为了夺取东南亚石油、橡胶、粮食、有色金属等战略物资。北上的话军事压力更大不说,关键是苏联的远东地区一穷二白,人口不足百万,一没资源二没工业,连农业都不能自给。

日本如果真的北上,那么在美国的禁运下其国内的工业将面对原料匮乏的窘境,其军事实力也会迅速下降。而另一方面,如果日本不进攻东南亚,那么到中国的战略通道滇缅公路就不会受到影响,中国可以获得更多的援助物资。

此消彼长,日本在中国战场的压力将会大大增加,而进攻远东地区失败以后,日本陆军将面临崩盘的可能。所以日本的失败将会比历史上更早。

但是日本进攻远东地区虽然不能对苏联陆军构成太大威胁,不过日本海军可以封锁苏联的太平洋地区各港口。这么一来历史上从美国运送援助物资到苏联的太平洋航线将不能使用,苏联获得的援助物资将会减少很多。苏德战场上的德军压力将会大大减轻。

而且美国虽然不会改变参战的结果,但是如果没有珍珠港事件,美国肯定会推迟直接参战,这对德国也是利好消息。因此德国的失败时间将会推迟。

当然对德国不利的一面时,因为美国推迟参战,那么德国有可能会坚持到美国原子弹研制成功,并享受到核武器试验场的待遇。

结语

所以总的来说,日本北上不会完全改变二战的结局,不过日本可以通过牺牲自己来换取德国晚一些失败,并失去世界上第一个遭到原子弹攻击的国家的殊荣。


不沉的经远


这个问题是典型的明知故问。

关于日本北上进攻苏联的问题,静夜史在先前的文章中已经做过多次分析:

如果日本执意北上进攻苏联,那么他的覆灭节奏将大大提前。

为什么这么说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德日两国各怀鬼胎

很多人说,在苏德两军鏖战莫斯科时,日本要是能够够义气地在苏联的远东插上一刀,让苏联腹背受敌,那形势将会大不相同。

但事实证明:这只能是德国的一厢情愿。

对于身处欧洲十字中心且资源匮乏,国土面积狭小的德国而言,向东进攻苏联是解决土地和资源问题的最佳途径,苏联广袤的国土面积和丰富的资源是德国能够维持战争的最重要本钱。

但是日本并不需要呀,首先日本已经侵占了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等大部分地区,我国的丰富资源能够维持日军相当长时间的作战需要。而最紧俏的石油资源,虽然在我国境内并未找到,但是东南亚的大型油田完全可以满足。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海洋大国的日本,到底是利用海上实力拿下东南亚油田,还是舍近求远,配合德国夹击苏联,拿下苏联的里海油田呢?

要知道在实现瓜分世界的伟大理想前,德日两国首先要解决的是自己的生存问题。

所以于情于理,日本都不会北上进攻苏联。即使日本不情愿地北上,也会因为和德国战略格格不入,最终双方无法默契配合。

2、苏联没那么容易失败

1939年5月爆发的诺门坎战役给号称“皇军之花”的关东军以刻骨铭心的印象,虽然苏联伤亡同样惨重,但明显日军更容易倒下。

即使是莫斯科会战,苏联命悬一线时,苏联远东军区的部队仍然保持了百万数量的规模。尽管30万西伯利亚师调往西线,远东军区很多士兵都是征召的退伍军人,但仍然能够让日军望而却步。

很多人说真正让日军不敢北上的原因是苏联恐怖的工业能力,这种说法很有道理,但真正能够保证苏联不死的,是更为恐怖的斯大林模式。

作为苏联第二代领导人,斯大林在其执政生涯里,为应对苏联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确立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高度集中,尤其是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所以苏联才能够在德国的疯狂进攻下实现绝地反击。如果日本强行进攻苏联,可能也会迅速拿下大部分远东地区,但只要斯大林模式存在,苏联就能够集中所有力量,将日军彻底赶出苏联领土。而且在苏联大工业的支撑下,能够对日军造成更大的伤亡,使日本更快覆灭。

进攻远东,对于日军而言绝对是得不偿失的,苏联恐怖的战略纵深以及天寒地冻的恶劣环境,足以拖垮已经将战线拉得很长的日军。

3、美国因素始终存在

德日夹击苏联,绝对不是德苏日三国之间的事情,作为世界大战,各大国毫无例外都被卷入其中,尤其是美国。

而作为综合国力远远高于德日的国家,美国的选队将会直接影响二战的结局。

在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前,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对同盟国进行广泛的援助。莫斯科会战结束后,苏联成为美国的主要援助国之一。

这就非常尴尬了,因为德日两国可以夹击苏联,但却不能阻止美国对苏联的大力援助。而因为苏联在抗击法西斯战争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使得美国对苏联的援助不断加码。苏联不仅没有被德国法西斯打垮,反而迅速恢复了生产能力,成为抵抗法西斯的重要力量。

美国等西方国家和苏联的联合,意味着资本主义世界和共产主义的矛盾已经转化为法西斯阵营和反法西斯阵营之间的矛盾。

在这样的形势下,不仅苏联内部不会崩塌,外部的反法西斯同盟也不希望它倒下。所以德日夹击苏联是绝对无法将苏联消灭的。尤其是日本,不仅无法消灭苏联,还可能过早的将自己送上灭亡之路。

所以最终日本选择掉头南下。

某种程度上说,日本南下挑战美国,不是单纯的军事扩张,更像是日本一场狗急跳墙式的自救。

因为日本在德国横扫西欧后,对西欧国家在亚洲的殖民地进行了疯狂的抢掠,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利益。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中断了对日本的石油供应,冻结了日本的在美资产,使日本瞬间陷入困境。

如果此时的日本不选择突围,等待日本的结果就是被彻底困死。相比于被吊打的陆军,作为传统海洋强国的日本,海军尚可一战,于是日军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偷袭珍珠港,走上了作死的不归路。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前些天在去防川的路上参观了张鼓峰战役纪念馆,张鼓峰战役其实是日本北上的一次尝试,结果是遭到了苏联红军的沉痛打击。当然,日苏投入的军力不能相提并论,苏联无论在装备(坦克、飞机),还是战略战术都要胜一筹的。当然,在日本军部也存在悲北上和南下的区分,经过张鼓峰、诺门坎的战役之后,日本基本确定了南下的战略。

(东宁要塞群是日本关东军最后的要塞群,也是近代以来日俄之间长期博弈的最后据点。)

日本的对外扩张最重要的目标是中国东北地区,关东军其实是日本对外扩张以及日本国家军事化的重要的因素。关东军在东北苦心建立了军事设施,但是从东北地区进一步北上入侵苏联似乎并不是合理的目标。另外,假如说日本北上入侵苏联的话,第一个前提是日本与德国有一致的战略目标,比如说征服苏联,但是在轴心国内部并没有这样的战略协调,德国、日本、意大利其实是修正主义国家,四处扩张,即便是德国也没有确定一个明确的政府方向,征服不列颠失败之后,希特勒将矛头转向了苏联。连希特勒也没有定力,何况日德相距遥远,不可能有共同的征服目标,何况远东地区那时候还没有发现现在这么多资源,解决不了日本战争的资源需求。
第二个前提是日本与英美达成比较好的关系,不继续在中国大陆南下,也就是说,日本要建立一个大陆帝国。问题在于日本就是一个岛国,它是海洋世界的一部分,征服西伯利亚的苦寒之地并不是日本可以承担的,日军在一战之后也曾大规模介入十月革命之后的内战,但是最终还是被赶出来了。即便在俄罗斯处于内战的时候,日本与其他国家一起尚且不能征服,何况苏联在三十年代已经实现了工业化。
另外,斯大林对于法西斯国家的入侵也是有认识的,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法西斯主义攻击的首要的对象是共产主义。斯大林也在努力防止两线作战,在苏的签署互不侵犯条约之后,日本怎么可能单独去进攻苏联呢?
到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的时候,中日战争已经进入了僵持阶段,中国大陆吸引了大部分日本陆军。如果进攻苏联,也有可能在初期能够取得比较大的进展,但是日本同样面临着战线过度扩张的问题。
影响二战结局的重要因素是美国参战,如果日本不袭击珍珠港,美国是不是就不参战了呢?并非如此。美国参战的主要原因其实还是欧洲战场,即便珍珠光事件爆发,美国还是将欧洲战场作为主攻方向。
日本南下或者北上都改变不了二战的基本态势以及最终的结果,但是过程却有很大的差异,如果不南下,至少东南亚地区不会遭受兵祸,而苏联可能不得不两线作战了。
作为海洋世界一部分的日本虽然一直觊觎大陆,日本对欧亚大陆的研究也是世界领先,但是日本永远没有办法成为大陆帝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