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市政府周邊370個智慧停車泊位開建

魯南網4月17日訊(記者 廖傑)17日,記者在臨沂市停車設施管理辦公室獲悉,臨沂市智慧停車平臺及路內停車智慧化建設在完成招標籤約後,第一期試點工程在北城新區市政府周邊路段建370個路內泊位工程,將於18日全面開工建設,預計5月中旬完工並達到試運行條件。

臨沂中心城區智慧停車建設總體目標是立足臨沂城市交通發展戰略,以規範交通秩序、方便市民出行為目的,建設城市級智慧停車管理系統,啟動路內臨時停車收費,通過智能化停車管理手段提高停車資源利用效率和停車管理水平,緩解中心城區停車難問題,逐步實現有償停車、規範停車、高效停車。

臨沂中心城區智慧停車建設的實施範圍為蘭山區、羅莊區、河東區、臨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臨沂經濟技術開發區等中心城區範圍內,將以醫院、核心商圈、學校、政務中心周邊等區域為實施重點,引導車輛有序停放。

當前,臨沂市智慧停車平臺及路內停車智慧化建設在完成招標籤約後,各項工作正穩步推進。第一期項目是智慧平臺建設和試點工程建設,試點工程位置在北城新區府左路、府右路及市政府周邊路段建設370個路內泊位。

據路內停車智慧化建設項目施工經理張宏介紹,目前路內停車智慧化建設在北城新區試點工程所有的施工手續已經辦理完成。18日將開始全面施工,工程首先對府左路、府右路,交通在道路兩側施劃的停車泊位的前後安裝低位視頻樁和高位抓拍系統。

“在保證施工質量的前提下,儘量縮短施工工期,以減少施工對於路面停車和通行的影響。”張宏說,預計5月中旬就能完成所有370個泊位建設,但由於現場要架設視頻樁立杆和鋪設管道,路面通行和停車肯定會有一定影響,施工時會盡量保障路面正常通行,不過施工時路面兩側暫時不能停車,希望有在此停需要的市民可以就近選擇其他地點。

智慧停車將按《臨沂市區機動車停車場收費標準》收費

臨沂中心城區智慧停車建設完成後,經市政府批准,將授權臨沂市城市資產經營開發有限公司,具體負責中心城區五區路內臨時停車收費管理工作。具體收費將根據《臨沂市市區機動車停車場服務收費標準》,以下簡稱《停車收費標準》。待價格主管部門依據臨沂市的經濟發展狀況及停車供求的發展變化情況予以調整後,進行收費管理。

根據《停車收費標準》,停車收費分為道路臨時停車位、室外停車場、室內停車場三種不同停車場地,三種停車場地根據所處的地理位置、服務條件、供求關係及社會各方面承受能力等因素,又分一類地區、二類地區和三類地區。

道路臨時停車位,收取的是車位使用費,15分鐘內免費,超過15分鐘不足一小時按一小時計,一小時以外不足半小時按半小時計。道路臨時停車位具體收費標準,一、二、三類地區,一小時以內都統一為1元/小時。一小時以外,一類地區:2元/半小時;二類地區:1.5元/半小時,三類地區:1元/半小時。當日21:00—次日7:00非高峰期將按照計次收費,具體收費標準為,一類地區:6元/車次;二類地區:4元/車次;三類地區:3元/車次。

室外停車場,15分鐘內免費,超過15分鐘不足一小時按一小時計,一小時以外不足半小時按半小時計。室外停車場具體收費標準,一、二、三類地區,一小時以內都統一為1元/小時。一小時以外,一類地區:1.5元/半小時;二類地區:1元/半小時,三類地區:0.5元/半小時。當日21:00—次日7:00非高峰期將按照計次收費,具體收費標準為,一類地區:5元/車次;二類地區:4元/車次;三類地區:3元/車次。

室內停車場分為室內高級停車場和室內普通停車場,不足一小時按一小時計,一小時以外不足半小時按半小時計。5小時內按次計算,超過5小時按天計算。長期、固定車輛停放或者有特殊看管要求的,可參考此收費標準以協議的形式議定。具體收費標準根《停車收費標準》執行。

未來將使用停車APP查看停車信息和停車繳費

建成臨沂市智慧停車管理平臺後,首先將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整合、共享各類城市停車資源,建設智能誘導、智能管理、智能收費、智能分析的城市級智慧停車管理平臺,形成全城停車泊位“一張網”。

屆時,市民可通過停車APP、微信公眾號等,實現對停車泊位實時查詢、在線預訂、導航服務、監督管理、充電、支付、購物等等智能化服務。操作方法只要下載並打開停車APP軟件,輸入所要進行停車的場所,就能在線預訂停車位,泊車結束時,即可通過停車APP軟件完成停車繳費。

同時,臨沂交警、城管執法等城市交通管理者也可通過臨沂智慧停車管理平臺、停車管理監控智慧中心、巡檢PDA軟硬件設備及移動端APP等實時監測全市停車信息,實現數據的互通互聯共享。

另外,當地商業企業也可通過持續構建停車場景與應用等方式,參與到全市智慧停車生態運營中,分享智慧停車產業紅利。

值得注意的是,臨沂城市級智慧停車管理平臺建成後,將支持臨沂市現有公共建築(公共樓宇、商場、公共停車場等)和居民小區停車場或充電站等的充電樁系統數據的採集、分析與監測管理,以及市內不低於10萬個泊位信息的接入及處理。

記者 廖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