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为什么一些国家已经把保健品当成生活必需品了,国内一些人还在质疑保健品?

用户100449309484


这个问题有些意思。也看了其他答友的回答,争执颇多。随后去查看了一些数据,在这里分享一下。

近三十多年,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普通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均寿命延长,各种疾病也随之而来。我国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呈爆发式增长,患病人数以亿为单位计算。除了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产生的心脑血管疾病,年轻人因为工作压力大,熬夜、加班、过劳等造成的慢性病年轻化,甚至猝死也不再是新闻了。重大疾病,就在我们的身边。

除此之外,各类癌症病的实际情况也很严峻。国际顶级医学期刊《JAMA Oncology》在2018年6月间发布的一份全球癌症最新数据表明,全世界范围内的癌症病例在2006-2016年的十年时间里增加了28%,实际发病率应该是高于这个数据的。

我国也在2017年公布了2013年的癌症发病和死亡数据,我国每天约1万人诊断癌症,每分钟约7人确诊患癌。现在已经是2019年,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居民医保的普及,确诊人数只怕是又有增长。

都说保健品没用,可以谁都挡不住像权健、安利、无限极一类的保健品日益发展壮大。央视的脑白金广告,那两个扭着秧歌的老头老太,那句“送礼只送脑白金”的魔性广告词,很多人都记忆犹新。对疾病的担忧、对死亡的恐惧,其中人性的复杂,恐怕不是一句没用能说的清楚的。

在百度指数中,2018年“高血压”搜索次数排名前十的省份分别是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四川、上海、北京、湖北、湖南;“糖尿病”搜索次数排名前十的省份分别是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四川、河南、湖北、北京、湖南、上海;“癌症”搜索次数排名前十的省份分别是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北京、河南、上海、四川、河北、福建。除了经济发展(北上广)的因素之外,人口也是一大因素(四川、河南)。

那么“保健品”搜索次数排名,则有些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排在前十的省份分别是山东、广东、河北、江苏、河南、浙江、北京、黑龙江、四川、辽宁。这十个省、直辖市中,有一半经济发展的并不好。在这里,经济发展不是首要因素,对面对疾病的压力才是,对死亡的恐惧更是。

老人的知识储备不及年轻人,要说保健品不一定有效,估计没人会买。投其所好的效果明显更好,赚钱简单多了,后遗症也很明显。虚假宣传、夸大效用就不说了,更不乏浑水摸鱼的,传销的基本都打着保健品的幌子。老人家以为自己买的神药,结果后来还是得病的得病,已经得病的越来越重,并没有任何明显效果,之前有多信任,现在就有多憎恨。保健品骗人、害人的名声就传开了,所以中国保健品名声不好,谁也不能怪。

接受过教育的年轻人,虽然对中国的保健品敬谢不敏,但是并不阻碍他们花钱从国外购买保健品。他们更清楚的知道,保健品的作用、功效、极限在哪里,不盲目崇拜,选择更理性。所以,中国的保健品市场仍然大有可为,重要的是产品品质要过硬。信息越来越透明的现在,飞轮效应也在发挥作用,那些以次充好、浑水摸鱼的,生存空间已经越来越小了,哪怕大如权健,大厦倾倒不过顷刻间而已。


泰康生物科技


保健品在任何国家都没有成为生活必需品。我们以医学、科技、经济最为发达的美国为例。美国的保健品公司庞大、正规,有很多知名的跨国公司,生产的保健品包括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氨糖等。保健品在美国被称为膳食补充剂,膳食补充剂这个词,比保健品更准确的表达它们的作用,意思就是由于现在人们的饮食结构不合理(大鱼大肉吃的多,水果蔬菜吃的少),所以要通过这些东西来补充缺乏的营养物质,从而保持机体健康。

虽然在国外,保健品的消费量已经非常大了,但是并不是得到所有医生和营养学家的支持。有一些医生和营养学家同样认为,目前保健品的宣传,导致很多人忽略了自身膳食平衡的重要性,认为只要通过吃这些保健品就可以补充身体所需要的物质,不重视膳食,不重视平时对健康的管理,最终导致严重的后果。

另外,很多在国外很好的东西,到了国内又走了样。比如保健品和保险就是两个很好的例子。本来是两个好东西,但是到了国内,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加上一些企业唯利是图,虚假进行宣传,大力炒作,偷工减料。比如保健品明明就只是补充一些人体需要的元素,结果能够吹嘘成包治百病。甚至有的厂家,水里兑上点葡萄同就敢冒充是保健品。就像很多保险也是,推销的时候,销售人家吹得天花乱坠,为了达到销售目的,不惜靠欺骗的方法,结果实际没什么用。

因此,为什么国人质疑保健品,是因为我国目前的保健品市场太混乱了,希望国家能够重拳打击这一块。

另外,提醒大家,保健品不是万能的,自身合理膳食,加强锻炼,合理养生才能健健康康。


人体探索者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说说我个人的看法。

确实,欧美发达国家民众和我们国家的群众对于保健品的态度是不太一样的,在欧美一些国家,比如美国,有调查研究推测,在上世纪末已经有1亿人口消费保健品(这是一个抽样调查,数据是推算出来的,仅作参考),而在2010年其整体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而在2017年,我们国家的保健品消费市场整体规模大概在350亿美元左右,两相比较,差距非常巨大。

其实保健品到底是干什么用的,这个认识我相信不管中国还是欧美,应该是比较统一的——即保健品是用于增进身体健康,避免疾病侵袭,最终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延年益寿的作用——不管是微量元素、膳食补充剂、还是功能性食品,都是服务于消费者追求身体健康这一核心目的。

但是人的健康其实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既有先天基因的决定性作用,也有后天的饮食、作息、日常锻炼等等多方面影响——服用保健品实际上获取的是改善健康的机会,但是在我们国家,服用保健品成了追求健康本身——我个人认为,这个认知上的巨大差异,是造成欧美国家消费者和我国消费者对待保健品的态度截然不同的一个重要因素。

国外的保健品市场经历了较长的发展时期,消费者的观念也被培养出来,以尽量降低患病几率、保持身体营养平衡为主要诉求,而保健品不能替代药品的观念也深入人心,消费行为更为理性,但是在我们国家——就我所接触过的一些保健品推销者而言,其抓住的市场痛点主要都是治病——换句话说,用保健品替代药品,由于我们国家人口众多,基础医疗供给不足,看病难看病贵长期以来都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之痛,所以替代药品的保健品,包括各种保健治疗方法有着巨大的市场,但是这一错误的营销宣传导向也足以使消费者对保健品的期待值产生变化,转而追求保健品祛除病痛的效果,大概在2000年左右,我母亲也有一个朋友向我们推销完美的保健品,其中我印象很深的是推销完美的芦荟牙膏,当时我个人因为没养成每天刷牙的习惯,经常出现牙龈出血的现象,这个阿姨就告诉我,使用这种牙膏能够治疗牙龈出血,实事求是的说,在持续使用一段时间以后,确实发现牙龈出血的问题不再出现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我们家买了不少芦荟牙膏,而在当时,我也认为是这个芦荟牙膏好用,却忽视了——造成我牙龈出血的主要原因是不好好刷牙这个不良习惯——后来我换成了其他牙膏,经常刷牙,牙龈出血也不再出现了。

实际上我们都能够看到,正规保健品产品均标注——本产品不能替代药品——然而在推销者嘴里,这一点被故意忽略了,那么一旦我们在使用保健品的过程中罹患疾病,我们就必然失去对保健产品本身的信任,这种大忽悠式的推销宣传方式是普遍存在的,其本质是一种欺诈,而也正是欺诈行为的普遍存在,导致大量消费者对保健品本身失去信任,所谓不作不死,骗来骗去,总是要露馅儿的。

其实任何一种商品推销——由于消费者本身往往不具备辨识商品的能力——实事求是的介绍商品的功能和效果,都是一个底线问题,要教育消费者,首先要普及科学知识,去伪存真,才能促使消费者形成对商品的正确认识,从而理性的进行消费,我也认识一些朋友养成了使用保健品的习惯,但是这种习惯,其实都是在和骗子的斗争中培养出来的,而一个市场要正常的发展,必须以诚实信用为基础,所有欺诈的方法,最终都将反噬行业自身。


一笑风云过


我就想知道西医到现在有没有治好过一个病?感冒了吃药打针 免疫力越来越低 从开始偶尔感冒到最后频发!

高血压 糖尿病 吃药越来越高 从开始一次一片药到多片 再到多种药搭配吃!

改革开放初期 人们多数死于 肝炎 肺炎 肠炎……现在被抗生素消炎药控制之后 升级成了肝癌 肺癌 肠癌……炎症不算病 到了癌症要人命 炎症没事 癌症没治

所有的医生都说免疫 但是有没有一种西药抗生素是提高免疫的 是杀免疫还是提高免疫 为什么医生说免疫不管免疫?

我就是个农民 啥都不懂 就是想借我说的这些问题 就想知道西医到现在有没有治好过一个病

请大家顶我上去 或者有权威的人来解答一下 我就是想知道 就是弱弱的问问!!😦😦


HY小瓶子


很多东西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都在主动或被动的改变着,保健品也同样,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质量也在提高,保健品之所以不被人认可,个人认为,很大的原因是这个行业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销售人员的功劳。

保健品不是药品,吃不好也吃不死,在利益的驱使下,企业没有企业的底线,销售没有销售的良心,制假贩假,以次充好,夸大其词,一种成分的保健品往往被说成包治百病的神药,它没有统一的标准,但价格普遍超高,再加上全国各地出现的什么什么体验馆,专门给老年人讲课洗脑,今天给几个鸡蛋,明天给几个塑料盆,最后开始几千几万的买保健品,谁家老人没买过?这不令人厌恶吗?

这不是保健品本身的问题,说到底,还是人的问题,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毫无法律的敬畏之心,毫无道德的底线,在灰色地带游刃有余,民众不认可保健品,说到底还是社会问题。


金豪皮具470


在我国,之所以很多人都不支持保健品,是因为我国的保健品市场实在是太乱了,各种假冒伪劣,一不小心就买到了三无产品,或者违规添加的产品,不保健还把自己吃坏了!

还有一部分保健品推销人员,利用中老年人缺乏知识,容易被忽悠的情况,专门对中老年人下手,什么上门推销,洗头洗脚喊爸爸,各种套路都用上了,让老年人把养老金全部都花给他们买保健品,该治病不去治病,把保健品当成药来吃,结果最后还是没了财,又被害了命!

我国多少保健品,打着直销的幌子,做着传销的勾当?别说一个权健倒了,这些所谓的保健品销售,基本上都是各种授课各种拉人头,一群人洗脑一样天天讲课,国家就是没有好好查,严查下去,就没几个合规干净的!

我不反对保健品,我也不反感保健品,但是我特别反感那种为了销售,无所不用其极,利用一些胡乱吹牛来坑蒙拐骗的保健品销售人员!

曾经有一个销售保健品的同事,整天给我妈打电话,让我妈不要吃药,不要打胰岛素,要买他们的降糖饮,喝了就好了。有次在超市碰到,见面就让买她的产品,还说我:

你看看你,一点都不孝顺,都不舍的给你妈妈花钱!

把我气的啊,扭头就走了,也不顾的什么面子了,微信电话全部拉黑!保健品本身不是坏东西,坏就坏在这些不法商家,和低素质没文化销售人员的身上!


妇产科女司机飒姐


我对保健品特别的反感,我从不吃保健品!至于你说的世界上很多国家离不开保健品了我认为是这个说法没有根据。我怀疑你本人就是保健品的销售者!所谓的保健品两种,一是锻炼身体用的,一种是吃喝用的,某些锻炼用的什么按摩床,按摩椅等还有一些磁疗等这些东西说白了就是忽悠人!是商业忽悠人的行为!吃的方面更是忽悠人,吃啥都改变不了人的基因!再好的保健食品不会延长人的自然生命!树长到一定的年限只有老了,没有一棵树会永远每年长高。人老了和其他自然动植物一样,就像太阳早上升起,下午落山一样,该死的时候神仙都留不住!有病了看医生治病是延长寿命的最直接的!吃保健品除了副作用对人的身体没有直接的关系!人啊到现在还幻想有长生不老药,吃保所谓的保健食品好!预防这病那病,能治这病那病。愚的没边!不愧是秦始皇的子孙!最好的保健品就是;看得开想的通!不要把自己的老龄中应该出现的小病小灾交给保健品!不如吃点自己喜欢吃的!自己喜欢玩的就玩玩!随着年龄增长要面对现实!童心未泯才能长寿!


春意浓浓50


我就是健康管理业内的,说说自己的看法吧,养生在中国是新的领域,中国以前都是全民奔小康,就是先吃饱饭,那么最近十几年大部分中国人都可以吃饱饭啦,而且大部分达到营养过剩啦,因此导致一些富贵病,比如感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

还有中国大部分人从以前的体积劳动变成现在的轻体力劳动,运动量减少。

大部分私企和外企的职员因为上班时间和上班距离的原因,早餐和午餐只能外面随便解决,加上经济条件提升,食物供应丰富,大部分人的晚餐丰富,人们的晚餐基本上吃到12分饱,而且吃饭的时候比较晚。

加上社会压力大,电脑,手机里面娱乐软件的盛行等。

导致很多人因为营养过剩,生活方式不合理,缺乏锻炼,心理不平衡等等,形成了目前世面上很多人精神萎靡,疲劳,慢性病,三高,肥胖,亚健康,体质虚弱,各种妇科问题等等。

他们去医院要么查不出病(亚健康状态),要么查出病,医生都让定期检查,或者吃药,或者手术等等,没有人给他们详细的分析和开导,导致了他们的恐惧和无奈。

所以保健品一进入中国,宣称有很多保健作为,而且不用去医院,很多人就吃来试试,一吃不要紧,部分人真的有些好转,这时候投机取巧的人就进来啦,大势宣传保健品多么厉害,一传十十传百到最后信息就走样啦,就变成神药啦。而且很多商家还利用这些现象到处骗人,以此为生。这可能就是新兴行业的良莠不齐吧,每个行业都有,只是保健品行业在前些年发展中坏的现象大于好的现象。

但是国家在发展,人们对健康的期盼和需求很高,所以需要整治健康领域,所以才会出现打击直销,会销的同时,卫健委在培养一批真正的健康管理者,他们接受的教育是健康第一步是让人们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大家运动,保持心态平衡,膳食补充剂只是对特殊人群,以后上岗的这些健康管理工作者遍布与社区,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等等。个人感觉未来几年中国的保健品市场应该会慢慢国际化,中国的健康管理也会理性化。


吃货传萍说养生


保健品如果是作为正常的商品流通,没有任何毛病。

讨论保健品的问题,就得从保健品的性质说起。

保健品是一种商品类别,有益于保护和维持健康的商品才能称作保健品。从使用功能看,有食品类,器械类,外用类等等。以它的使用功能说,它有别于药品,也非日常用食品。

对保健品行业和商品最大的市场质疑,来自“夸大功能”和“营销手段”。

作为正常商品的保健品,肯定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市场,比如维生素类的保健食品等,科学都认可的,其功效就是增加或保持人体所需微量元素,这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夸大其功效甚至等同药品来宣传,肯定是违法了。这自然会受到查处。

市场上的保健品,从研发,生产出品,都有严格的法律法规制约,这是天经地义,毕竟关乎健康和生命的商品,管理不严会出大乱。

我国保健品市场上,绞尽脑汁钻法律控制的不在少数,经常夸大保健品功效,如此次查处的权健就是典型事例。名声搞臭了,谁还信保健品?

保健品为何时常和传销挂钩?这是厂商的问题,是利益驱使的结果。作为正常的商品,走正常销售渠道,利益薄。

无良保健品厂商追求高利,“走偏门”才能实现。

传销就成为了走偏门的“捷径”。他们利用直销和传销差别不大的事实,投机钻营。因为,在商品功效不具备的情况下,宣传途径社会公开化,肯定容易暴露,所以用传销先对消费者洗脑,再谈产品,就容易让销售渠道在相对隐秘中下沉到直接消费者,实现高利,规避暴露风险,再通过传销组织的口碑效应,进一步实现销售渠道扩大,这是无良厂家的套路,是不能轻易见光的。

总之,保健品发展多年了,落得褒贬不一,甚至名声不佳的结局,就是无良厂商多了。这些商家一心想赚快钱,想暴利,利用善良的人们对身体健康的渴望心理,利用一些人急需发财的心理,肆意夸大保健品功效,游离在法律边缘打着直销的旗号搞传销。


诚说天下


国外的保健品那真是保健品。国内的保健品是挂着羊头卖狗肉。国内还能称得上是保健品的大概只剩下脑白金和汤臣倍健了,虽然他们的产品效果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中规中矩吧。国内的消费者对保健品的消费还停留在初级阶段,高昂的价格让老百姓望而却步。传销组织正是利用了消费者心理包装出了一个个带走治病功能的假药,也美其名曰为保健品。只有抓住了治病救人这个噱头,这些假药才有生存的土壤。当然不能按药品出售了,药品销售需要相当复杂的手续,包装成保健品就省去很多麻烦,利润更高。安利当初进到国内就很难卖,价格太高老百姓接受不了。直销打不开局面,只能另想办法,正值传销国内盛行,一拍即合,路子走歪了。可以这么说,是传销把国内的保健品行业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